1. 简单百科
  2. 保卫黄河

保卫黄河

《保卫黄河》是《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七章。由光未然(张光年)作词,冼星海作曲,创作于1939年。歌曲采用齐唱、轮唱的演唱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是抗日军民广为传唱的一首歌曲。

冼星海在创作《保卫黄河》时采用了复调中“卡农”的手法,旋律多重复模进、轮唱,在演唱时营造出“此起彼伏、万马奔腾”的气势。该歌曲共分为两段,第一段(1-32小节),是一个二声部轮唱,采用了速度较快、铿锵有力的进行曲体裁。第二段(33-85小节),是一个三声部轮唱,这个部分是在第一段词曲的基础上,插入了一个男生声部,给听众带来了一问一答、互相交替的听觉效果。第二段中穿插的“ 龙格龙格龙格龙”衬词,更是完美地将民俗音乐的素材融人西方作曲手法中。

1939年4月13日在陕北公学举行的延安市第一次音乐大会上,《保卫黄河》作为《黄河大合唱》的一章由抗敌演剧三队首次正式演出,邬析零担任首演指挥官;同年5月11日,在鲁艺成立一周年纪念晚会上,冼星海亲自指挥了《黄河大合唱》的演出。1964年,《保卫黄河》入选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第四场《抗日烽火》。2019年6月,《保卫黄河》入选中宣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排在《义勇军进行曲》之后名列第二。

创作历程

创作背景

1937年9月,国共第二次合作,冼星海来到武汉,参加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工作。他经常在街头看到延安市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和“陕北公学”的招生简章,特别是那些从延安过来的年轻人,让冼星海深深感受到他们身上洋溢着的朝气与热情。他在日记中写道:“中国现在是成了两个世界,一个是向着堕落处下沉,而另一个就是向着光明的有希望的上进。延安就是新中国的发扬地。”

正当冼星海打听延安的具体情况时,收到鲁艺寄来的一封信,是音乐系师生联袂签名的邀请函,大家热切盼望音乐家能到苏区任教。1938年11月3日,冼星海一家安全抵达延安。延安浓厚的抗战氛围深深触动了音乐家,他的热情被激发起来,进入创作巅峰,短短几个月,《抗战教育歌》《军民进行曲》《生产大合唱》等作品相继问世。冼星海一直渴望创作一部气势恢弘象征华族伟大精神的抗战音乐作品,正在酝酿之际,机会来了。

创作过程

1939年1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辗转从武汉来到延安。经常在黄河两岸行军、在敌后根据地活动,雄奇的山川、英勇的抗日军民,深深感染了诗人。途经壶口大瀑布时,奔流不息的黄河水更是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光未然开始构思一首以黄河为主题的长篇朗诵诗——《黄河吟》。在一次行军途中,光未然坠马受伤,被送进医院。冼星海闻讯,前去探望。光未然告诉他,演剧三队此次来延安是学习和汇报,需要有新节目上演。两人商量,利用此次机会来一次合作。疗伤期间,光未然不断修改《黄河吟》,并根据大家建议,将其改写为《黄河大合唱》歌词。

初春,抗敌演剧三队的同志们在位于宝塔山下的一间窑洞里举行朗诵会,光未然特意从医院赶来,冼星海也应邀参加。在会上,光未然大略说明了《黄河大合唱》歌词的创作动机和过程,并朗诵了全部400多行歌词。冼星海决定为《黄河大合唱》作曲。冼星海请演剧三队的同志详尽介绍渡黄河和敌后根据地的情况。当同志们描述时,音乐家全神贯注倾听,忽然有所感悟时,便立刻拿起铅笔在纸上记下音符。仅用时6天6夜,《黄河大合唱》创作完成。

经过短暂排练,4月13日,演剧三队在陕北公学大礼堂向延安各界作告别演出,引起强烈反响。5月11日,在庆祝鲁艺成立一周年音乐会上,《黄河大合唱》正式公演,毛泽东、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亲临现场观看,冼星海亲自担任指挥。他在当天日记中写道:“今晚的大合唱可真是中国空前的音乐会。里面有几首非常感动人的曲:(一)《黄河船夫曲》;(二)《保卫黄河》;(三)《怒吼吧!黄河》;(四)《黄水谣》。当我们唱完时,毛主席都站起来,很感动地说了几声‘好’。我永不忘记今天晚上的情形。”

创作人员

歌曲鉴赏

《保卫黄河》全曲采用了进行曲体裁、以短促跳动、振奋人心的音调、响亮的战斗口号、铿锵有力的节奏,以快速大跳的动机和逐步扩张的音型,使歌曲充满力量的感情,形象地刻画了游击健儿端起土枪洋枪、挥动大刀长矛,在青纱帐里、万山丛中,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战斗的壮丽场景。

这首歌采用了民间打击乐节奏和广东省狮子舞音乐旋律为素材,使歌曲显得明快、豪放、音乐形象分外鲜明,并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歌曲一、四部分合唱,二、三部分轮唱,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恰似黄河的波涛滚滚奔流,势不可挡。轮唱时“龙格龙格”的人声伴唱,听来变化无穷,情趣横生,增强了生动、活跃、乐观的气氛。巧妙地隐喻了抗日武装队伍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终于汇成了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它将压倒一切敌人,显示了英雄民族的伟大气魄。轮唱之后的一大段器乐间奏,不仅渲染了气氛,刻画了形象,又为结束段转向高潮作好了铺垫,使结束段更凸显了中原地区人民誓将侵略者消灭干净的坚强决心。

黄河大合唱》以华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热情的歌颂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作为第七乐章的《保卫黄河》,形象地刻画了游击健儿端起土枪洋枪、挥动大刀长矛,在青纱帐里、万山丛中,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战斗的壮丽场景。凸显了中国人民誓将侵略者消灭干净的坚强决心。

重要演出

获得荣誉

以上参考

作品评价

在《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中,作为单首歌曲流传最广的就是《保卫黄河》。作为《黄河大合唱》中最慷慨激昂、鼓舞人心的第七乐章,《保卫黄河》以短促跃动的曲调、铿锵有力的节奏,全景展示了抗日军民端起土枪洋枪、挥动大刀长矛,在青纱帐里、万山丛中,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英勇战斗的壮丽场景。《保卫黄河》既表达了战胜敌人、夺取胜利的激情,又便于演唱,在明快、充满信心的旋律中让人获得美的享受,体验到一种必胜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中国青年报评)

在整个黄河套曲中,《保卫黄河》是一个亮点。整部合唱的基调是痛苦的,悲壮的。如果全色的悲,则无以照亮斗争的前景。而这首曲子,就打破了这种格局,使大合唱在情感的抒发上富于变化。恰恰是这一点,使《保卫黄河》这首歌曲较好地满足了人们投身抗战渴望胜利的审美追求,获得人们的普遍喜爱。(美学学者封孝伦评)

翻唱版本

相关作品

《黄河大合唱》为中国现代大型声乐创作提供了光辉的典范,六十年代后期,这部声乐作品被改编为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是其中的高潮,为整部作品的第四乐章,其旋律素材来自于陕北民歌《东方红》,极具民族风格。

1971年,中国舞剧团一行二百多人前往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三国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巡演。演出舞剧《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以及《黄河》钢琴协奏曲,共在14个城市演出36场。此为《黄河》第一次跨出国门,同时,标志着中国大型钢琴音乐作品走向世界的开端。1975年,殷承宗中国交响乐团日本邀请赴日巡回演出,日方特别提出演奏《黄河》的要求。此次巡回演出十七场,足迹几乎遍及日本各个城市,并由日本NHK综合频道录影在全国播放演出过程。这次巡回演出是《黄河》协奏曲在国外演奏最频繁的一次。1973年3月17日至20日,伦敦爱乐乐团乐团来华访问演出,伦敦爱乐在京沪各演出两场,演出曲目以浪漫主义时期作品为主,中央乐团特地为客人安排了一场内部排演,《黄河》作为压轴曲目演出。2021年12月31日,在新疆大剧院上演的新年音乐会上,青年钢琴演奏家李佳艺演奏经典曲目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

参考资料

参与《黄河大合唱》创作并在延安首演,“抗演三队”都有谁.今日头条.2023-11-15

唱军歌说党史丨保卫黄河:“为抗战发出怒吼”.百家号.2023-11-15

【文艺】刘守华 ‖ 传唱八十年的《黄河大合唱》.四川省情网.2023-11-15

冼星海与《黄河大合唱》:这部大合唱在炮火声中诞生.今日头条.2023-11-15

【红色旋律,飘扬百年】 | 《保卫黄河》.微信公众平台.2023-11-16

《保卫黄河》:必胜的乐观主义情怀.北京文联网.2023-11-16

“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党史学习教育之“歌声中的红色记忆”(六)《保卫黄河》.微信公众平台.2023-11-16

内地各地迎中共成立90周年活动进入高潮.凤凰网.2023-11-16

“与人民同行”——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特别节目播出.今日头条.2022-12-23

中宣部公布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3-11-16

黄河大合唱(1975年):保卫黄河.qq音乐.2023-11-16

保卫黄河.QQ音乐.2022-12-23

保卫黄河 - 中央乐团合唱团 - QQ音乐-千万正版音乐海量无损曲库新歌热歌天天畅听的高品质音乐平台!.qq音乐.2023-11-16

保卫黄河 - 中央乐团合唱团 - QQ音乐-千万正版音乐海量无损曲库新歌热歌天天畅听的高品质音乐平台!.qq音乐.2023-11-16

第六十二期:《黄河钢琴协奏曲》.河北师范大学.2023-11-16

青年演奏家李佳艺与庭州爱乐乐团合力打造《黄河》亮相新年音乐会.新浪·财经头条.2023-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