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王鼎尸谏

王鼎尸谏

1842年6月8日夜,晚清军机大臣王鼎为劝谏爱新觉罗·旻宁,效仿春秋时期卫国史鱼尸谏的故事,怀揣亲笔遗书,在园明邸所的家中自缢而亡,时年75岁。

18世纪70年代,英国开始把罂粟大量输入中国。到了19世纪,鸦片泛滥,成为国家大患,王鼎身为朝廷重臣,力主禁烟。1838年,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省查禁鸦片,王鼎表示支持。在鸦片战争爆发后,王鼎主张抵抗。但随着战局失利,道光皇帝逐渐妥协,博尔济吉特·琦善擅自割让香港特别行政区,王鼎被任命审理琦善,并主张严惩琦善的党羽。1842年,战局恶化后,爱新觉罗·旻宁决定与英国停战,并派代表到浙江省,与英商讨论议和条款。为推卸战败之责,道光帝最终降罪于林则徐、邓廷桢等人,将林则徐革职充军,发配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王鼎力求挽救林则徐,并不停劝说皇帝要继续抗战,但未能成功。

王鼎的遗书内容详尽,都是弹劾郭佳·穆彰阿而推崇林则徐的,呼吁不要轻易签署条约。在王鼎死后81天,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签订,香港人从此脱离了中国。

事件背景

18世纪70年代,英国开始把罂粟大量输入中国。到了19世纪,鸦片泛滥,成为国家大患,王鼎身为朝廷重臣,力主禁烟。

1838年,林则徐被授为钦差大臣,赴广东省查禁鸦片,王鼎坚决支持,并对林则徐广东之行寄予厚望。越二年,鸦片战争爆发,王鼎以国家民族为重,极力主张抵抗。然而,随着战事失利,爱新觉罗·旻宁逐渐妥协,当时,博尔济吉特·琦善擅自割让香港特别行政区,被人告发,王鼎奉旨,以军机大臣、大学士兼管刑部的身份,审理琦善,他在奏折中说:“不杀琦善,无以对天下。”并且对琦善的党羽一一予以严惩。

1842年5月,战局进一步恶化,浙江省前线惨败,乍浦镇失陷,都统海龄战死。道光帝在首席军机大臣、投降派首领郭佳·穆彰阿等影响下,下了“罪己诏”,决定与英国停战议和,并派代表到浙江,与英商讨论议和条款。为推卸战败之责,道光皇帝最终降罪于林则徐邓廷桢等人,将林则徐革职充军,发配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王鼎竭力上疏相救,奏请让林襄办河工,想给林则徐一个“立功赎罪”机会,以便求朝廷重新起用。不料治河工程庆典之日,爱新觉罗·旻宁却下令林则徐继续前往伊犁。王鼎得知后,连夜赶往京城,多次向道光力荐林之贤,甚至还对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等人怒斥,称他们“妨碍贤能,误国”,不停劝说皇帝要继续抗战。致使:“上怒,拂衣而起,终不获其说。

事件经过

王鼎决心效法春秋时卫国史鱼尸谏故事,希望“尸谏开天听”,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来打动道光帝。1842年6月8日夜,王鼎把写就的遗书揣在怀里,在园明邸所的家中自缢而亡,时年75岁。

事件结果

王鼎的遗书内容详尽,都是弹劾郭佳·穆彰阿而推崇林则徐的,呼吁不要轻易签署条约,不要开创恶例,穆彰阿不能用,林则徐不能弃。王鼎死后,各方震惊,为欺人耳目,穆彰阿指使党羽对王鼎家眷进行威吓,取走了王鼎遗书并予以销毁。按照当时惯例,大臣自杀后需要上奏查看尸体,然后才能释放遗体。但穆彰阿的党羽陈孚恩见王鼎早朝未到,预料到有事,匆忙抢先赶到王宅查看,偷偷拿走了遗书。随后陈孚恩欺骗王鼎儿子,把原书藏匿起来。为掩盖事实真相,穆彰阿一党还编造了一套王鼎暴亡的谎言欺骗皇上。爱新觉罗·旻宁虽对王鼎突然死亡心存疑虑,然而由于一直没有见到王鼎遗书,无奈下诏表示哀悼,进行了大规模祭葬,追封追赠太子太保。但谎言终究掩盖不了事实,王鼎死后不久,其真相就为世人所知。林则徐在发配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途中得知王鼎的死讯,写下“伤心知已千行泪,洒向平沙大漠风”的诗句。王鼎死后81天,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签订,香港人从此脱离了中国。

相关人物

王鼎(1768—1842),字定九,号省崖,陕西蒲城人。清代爱国政治家。历任吏、户、礼、刑、工部侍郎,尚书,河南巡抚直隶总督,左都御史,军机大臣兼协办大学士,东阁大学士等要职。

王鼎年轻的时候家里非常穷,十多年都是饮食不继,有时候一天只吃一顿饭,出门时还要跟爷爷换衣服。清嘉庆元年(1796),他考中了进士,被选进翰林院当了庶吉士,之后在礼部、工部、吏部、刑部、户部当过侍郎,还当过顺天府的尹、经筵讲官、都察院左都御史、河南巡抚、军机大臣、直隶总督和东阁大学士。王鼎还负责过浙江省和顺天的乡试,以及三次会试。爱新觉罗·旻宁二十年(1840)正月,王鼎被授予太子太保的头衔。在刑部工作了很长时间,他被派去调查案件,遍及九个省,处理了四十多个案件。

道光二十一年(1841)七月,河南祥符黄河出现了决口,他任山西省河道总督,带病赴灾区治理河流。当时两广总督林则徐被革职发往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他以林则徐熟悉水利为由,奏请留下协助治河。他亲自去查勘灾情,悉知灾情的严重和人民的苦楚,大力削减冗员来节省开支。当下属送来燕条,他坚决拒绝不吃。即便是在严冬和春节,也没有停工,白天黑夜都守在河岸上,紧张的时候八天没有回公寓。饿的时候买朱云峰,累的时候在轿子里穿着衣服睡觉。合龙日期已定,但决口的水深达十多丈,宽几丈,引河的水位比决口还高,水没法泄出去。有人请求改期,他严肃地说:“如果不能按期合龙,那水口就是我的死处。”

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二年(1842)二月,大坝终于合龙,上命林则徐仍由工地发往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王鼎原本希望林则徐留在工地上立功免去戍守,结果还是没能如愿,他含泪送别林,林则徐还赋诗安慰他。历时六个月的治河工程终于完工,花费六百多万两银子,速度快,费用少,前所未有,他因此被晋升为太子太师。回到京城复命后,获准在圆明园休假调理。由于他力荐林则徐,与首席军机大臣郭佳·穆彰阿产生了分歧,他数次在朝廷上反对,但都没有效果。退朝后,他回到圆明园的住所,留下遗书,里面写的大意是:“条约不能轻易许诺,恶劣的例子不能轻易开头,穆彰阿不能任用,林则徐不能抛弃。”然后他仿效史鱼尸谏,以从容的方式自尽。后来,人们给他追封为“文恪”。林则徐听到王鼎去世的消息,写诗《哭故相王文恪公》来悼念他。

相关评价

清代思想家魏源给予王鼎尸谏高度评价,他挥毫写就《秋兴后》诗,把王鼎比作刚直不阿的直臣史鱼、比作嫉恶如仇的屈复、比作忠心保国反遭诬陷的周公。(清代思想家魏源 评)

王鼎一生以清廉刚正、托忒克·端方正直著称。特别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坚决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疆土统一,最后为捍卫中华主权,保荐林则徐,反对议和投降而以身抗争,向爱新觉罗·旻宁“尸谏”,演出了中国近代史上慷慨悲壮的一幕。(团结报评)

王鼎一生举荐贤才、决狱断刑、整顿盐务、治理河道,在朝廷各个重要岗位上留下了抹不掉的痕迹,做到了立行。(渭南日报评)

参考资料

鼎国成仁垂青史 留得清气满乾坤.今日头条.2024-12-22

王鼎纪念馆(组图).今日头条.2024-12-22

王鼎死谏禁鸦片.陕西历史文化名城多媒体资源库.2024-12-22

清代爱国名相王鼎二三事.今日头条.2024-12-22

王鼎.陕西历史文化名城多媒体资源库.2024-12-22

诤臣表率 晚清脊梁——访王鼎纪念馆.今日头条.2024-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