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兖石铁路

兖石铁路

石铁路,位于中国山东省南部,呈东西走向,连接济宁市日照市,是国铁Ⅰ级铁路。西起兖州区境内的程家庄站,穿越临沂市,东到日照市境内的日照站。全长307.9公里,共有车站38个。1981年开始施工,1985年建成。自1985年12月31日起,兖石铁路由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临管运营。2001年12月,全线完成全段复线铺设,运营速度为120千米/小时。 兖石铁路是山东省内一条重要的煤炭运输线路,利于山西省、山东煤炭的外运以及沿线经济的振兴。

建设背景

兖石铁路沿线煤炭及其它矿产藏量丰富,乡镇工业发展迅速,它的建成对晋煤集团外运、开发沂蒙山区、振兴鲁南经济和巩固国防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兖州区煤炭外运,加速鲁南经济的发展,1979年6月,国家决定修建兖石铁路。

地理条件

线路大部穿行于沂蒙山区南部的平原、谷地丘陵区,地形平缓,局部起伏较大。全线地层主要为第四纪黏土、沙土。平邑县至临沂间岩溶发育、分布广泛。线路在临沂至莒南县间横跨沂深断裂带,途经7至9级地震区。

全线处于暖温带气候区,年均气温12.5℃~13.7℃,最冷月月均气温-0.9~2.3℃;极端最高气温40.5℃(兰陵县),极端最低气温-25.6℃(莒县)。

年均降雨量为896.3~921.8毫米;年降雪量为10~12毫米;每年雾期18天左右;最大风速20米/秒。

线路跨越沂河沭河等110条大小河流,由于堤坝和大中型水库的修建,铁路沿线一带水灾已基本得到控制。

勘测设计

1977年12月,铁道部下达的年度计划中已将修建兖州区连云港市的铁路列入勘测设计计划,并由铁道部第三设计院调查,于1979年上报初步设计文件。在此文件未经鉴定之前,中国海洋大学教授侯国本三次上书国务院提出了把铁路终点由连云港变在石臼街道办事处的意见,后经中国科学院的科学论证和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研究,采纳了此建议。

1979年6月16日,国务院副总理谷牧要求铁道部提出兖州至石臼所的方案。三院于同年9月29日,又编制了兖石铁路补充方案报铁道部。其中兖州至临沂段采用原设计文件,临沂至石臼所段于同年10月~1980年5月进行了外业勘测,9月底编制了初步设计文件,1982年6月交付施工设计文件。

线路标准

兖石铁路规划建设时的标准如下:

• 线路等级为I级干线,单线;

• 最小曲线半径800米;限制坡度4‰;

• 到发线有效长850米,预留1050米条件;

• 牵引机车,近期用国产“前进”型机车,远期预留电力机车

• 联锁方式为电气集中;

• 闭塞方式为继电半自动;

设计通过能力为41对,客运列车3对;

• 年输送能力可达1800万吨。

站场设施

1985年,兖石铁路设37个站,复线建设工程封闭金庄、苗馆、厉山、和气庄、员外庄、南季家、相公、石沟、相邸、茅墩、高兴共计11个站。2005年为26个站,各中间站到发线有效长均延长至1050米,改建车站均按横列式布置,沭埠岭站按胶新铁路联络线引入条件改造。临沂站二等区段站。客运设施有基本站台及中间站台,长550米,设站台风雨棚。站场为一级二场横列式站型,到发场设到发线10条(含正线机走线),其中2条有效长1050米,东牵出线有效长1050米,西牵出线有效长550米。到发线、调车线和牵出线采用50kg/m钢轨和43kg/m钢轨,铺设60kg/m道岔9组,50kg/m道岔15组,43kg/m道岔7组。驼峰采用FJK-Ⅱ型驼峰溜放进路计算机控制系统。轨道电路采用非电化区段驼峰交流轨道电路。编组场线路安装微机可控顶及减速顶2856台。日照站一等区段站,业务性质为客货运站。旅客设施有站房1座,站台2座,风雨棚400平方米,基本站台与中间站台间设双向尽头式旅客地道。站内正线采用kg/m长25米新轨,双层道床;到发线采用50kg/m长25米新轨,单层道床;其它站线采用43kg/m长25米新轨,单层道床。2003年7月股道延长工程施工中,征地10276平方米,新铺站线7048米,正线259米,新铺道岔37组,车辆、水电、房建、通信信号工程同步建成。工程建成后,新乡-日照铁路初步具备开行5000吨重载列车条件,日照站解编能力提高10%-15%。

车站及里程表

凫村站

工业站,位于兖石铁路9.950公里处,有到发线12股,交接线4股,站修、待机、牵出线各1股;旅客站台2座。兖州矿区煤车在此站办理与铁路的交接作业。原设计为二等站,因大东章集结的煤车仍由兖州站进入兖石铁路,故村站编组场尚未使用,暂为三等站。

临沂站

区段站,位于兖石铁路174.277公里处,有到发7股,编组线5股,机车走行、待机线各1股,牵出线2股;带风雨棚旅客站台2座,以及候车室、售票房和地下通道等客运设施;另建有货物线7股、货物站台3座、仓库3座,以及配有龙门吊等装卸机械的货场1个。主要承担兖石线直达、直通列车的无调车中转作业,以及兖州区北至临沂、临沂至石臼街道办事处间的换挂和零担列车的编解作业。

石臼所站

港湾站,位于兖石铁路的终点,站型按国务院确定的布置原则,近期采用港方车场呈横列式布置,预留二级纵列布置条件。铺设重列车到发交接线5股(预留1股),空列车到达交接线5股(其中2股为双进路),编发线5股,编组线4线(预留1股),客车车底停留线3股(其中第3股可直接发车),牵出线2股,机车机待线2股,机走线1股;另建有旅客站台1座、以及候车室、售票房、行李房等客运设施;还建有货物线4股、货物站台1座、仓库2座,并配有龙门吊、汽车起重机装卸机械的货场1个。

连接铁路

• 兖州站京沪铁路新兖铁路

• 平邑站东平铁路

• 朱保站:枣临铁路

• 临沂站胶新铁路

• 铁牛庙站坪岚铁路

• 奎山站青盐铁路(在建)

工程历程

施工方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一师、四师和九师四十一团、铁道兵第二通信信号营、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及沿线民工总计达10.5万人参加施工。

时间表

1981年4月1日,铁道兵一师三团在兖州区至临沂段先行开工,在4个月时间里完成了0至9公里间19座大中桥、17座涵渠、4公里路基填方30万立方米。

1982年初到1984年初,完成路基土石方1689万立方米,建桥梁332座,修涵渠731座,铺道碴92.4万立方。

1983年8月,济南铁路局成立了兖石铁路筹建处。

1984年11月,兖石铁路全线铺通。

1985年12月27日,由国家计划委员会顾问彭敏任国家验收委员会主任委员,与铁道部及山东省领导对兖石铁路进行检查验收。

1985年12月27日,验收组通过《兖石铁路验收证书》。

1985年12月31日18点,兖石铁路交付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临管运营。

人民援建

在施工过程中,沿线各县市都成立了支援铁路建设办公室,沂蒙山区人民主动腾出住房3500间,帮助建房1.1万间。民工10万人如支援解放战争那样支援铁路建设。

国务院代总理李鹏、副总理万里曾先后到兖石铁路视察工作,李鹏并为铁道兵一师和四师题词:“发扬光荣传统,为国铁集团建设立新功!”

具体数据

兖石铁路是建国以来国家实行概算包干的第一条铁路,实行了分段预算包干和层层包干责任制,其中铁道兵四师全员劳动生产率达4471元/人年,平均每年完成上交利润643万元。

全线完成主要工程数量为:路基土石方1724万立方米,桥梁332座计2.51万延米;隧道1座,长366米;铺轨465.900公里,其中正线(含疏解线)铺50公斤/米钢轨313.950公里,站线铺43公斤/米钢轨152公里,通信电缆494公里,电力线474公里;房屋29.15万平方米;建车站37个;机务、车辆、工务、电务、水电、列车段各1个,车务段2个,机务折返段2个;共征用土地21600亩,每亩地价为5500元,施工中注意采用新技术,在建韩家铺中桥时,桥台采用锚定板轻型结构,节省工7%。粗钢筋先张梁、斜盖板、斜框构以及倒虹吸管等采用钢筋混凝土套梁连结方法,解决了水管漏水。

1983年国家经委批准全线造价概算为9.38亿元,到1985年底总概算约为13.60亿元,平均每公里442万元。

扩能改造

2000-2002年,结合路基清筛大修,对K17-K256区间路基分段整治下沉病害,加固加宽路基路肩,成段更换Ⅱ型轨枕,既有线50公斤/米钢轨分段更换为60公斤/米钢轨。2002年开始铺设全区间60公斤/米钢轨无缝线路。至2005年底,共铺设全区间无缝线路149.2公里。随线路技术改造,临沂、兖州工务段拆除98处道口改为立交,2002年全线道口实现立交化。

2002年,兖石铁路实施提速,全线进行小机群综合线路维修,调整曲线超高,整修线路,补充石砟,并实施分阶段提速。第一次提速工程于4月21日完成,增二线由60公里/小时提高至80公里/小时,既有线由90公里/小时提高至120公里/小时。第二次提速工程于9月28日完成,增二线提速至100-120公里/小时,最高试验速度142.8公里/小时。第三次提速工程于2003年4月15日完成,改造曲线20处,大机捣固线路590.32公里,调整曲线超高417条157公里,线路补充道砟48351立方米,更换道岔33组,整修道岔289组。济南-日照市间旅客列车运行时间缩短至4小时59分钟。

参考资料

说变化 谈幸福 | 光影记录下的兖石铁路.澎湃新闻.2024-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