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和勇

和勇

和勇(?-1474年2月18日),初名脱脱孛罗(托克托博啰)。迤北人。蒙古化伊朗人,属阿苏特部。明朝将领,鞑太师阿鲁台之孙、明朝左都督阿卜只俺之子。

阿鲁台被瓦剌脱欢所杀后,和勇随父南归,被明廷授官安置。阿卜只俺死后,袭封带俸锦衣卫指挥使,积功至都督同知。天顺五年(1461年),以游击将军出讨两广兵乱,进官右都督朱见深成化元年(1465年),统两京达官军,随征夷将军赵辅、左佥都御史韩雍讨伐藤峡盗乱,并讨平余乱,以功进拜左都督。成化三年(1467年),入朝督十二团营之效勇营训练。成化五年(1469年),以功特封靖安伯。和勇为人廉谨,在两广时以一无所取,受时人称赞。

成化十年(1474年),和勇去世,获谥“武敏”。后追封靖安侯。

人物生平

南迁内附

脱脱孛罗(一称托克托博啰,后改名和勇)属阿苏特部,是蒙古化的伊朗人。他是鞑靼(东蒙古)太师阿鲁台的孙子。阿鲁台在朱棣永乐(1403年-1424年)末年以后势力日衰,至朱瞻基宣德九年(1434年),徙居母纳山、察罕脑包(今内蒙古自治区西部乌拉山一带)等处的阿鲁台为瓦剌部首领绰罗斯·脱欢击杀,脱脱孛罗的父亲阿卜只俺困厄潦倒,携脱脱孛罗等人扣关请降,被明廷接纳。宣宗授阿卜只俺为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在北京赐其府宅、什器。

积功渐升

归朝不久后,阿卜只俺逝世,脱脱孛罗袭封指挥使官职,并“带俸锦衣卫”。

正统十四年(1449年),脱脱孛罗在紫荆获“斩首虏功”,积功升至都督事。

天顺元年(1457年),朱祁镇下诏加授脱脱孛罗为都督同知,赐名 和勇。

天顺四年(1460年)七月,英宗在北直隶新乐市赐和勇田地一百亩。

出讨两广

天顺五年(1461年)五月,因两广地区局势动荡,英宗诏令和勇充任游击将军,统领达官军、旗军一千人前往征讨。

当时,总兵官颜彪不擅用兵,围攻大藤峡久而无功,使局面愈加难以收拾。颜彪听闻广西巡抚吴祯武宣县杀降冒功,以此获得朝廷优赏,于是加以仿效,也滥杀归附朝廷的诸蛮及供给官军的平民,谎称捷报。朝廷因而在天顺七年(1463年)七月进升颜彪的官秩,和勇也被进拜为前军都督府右都督。

鏖战大藤峡

成化元年(1465年)正月,经朝臣推举,朱见深命征夷将军赵辅、都察院左佥都御史韩雍出征两广大藤峡瑶民起事,和勇则充任游击将军,统领两京达官军随从征讨。二月,都察院、六部科道奉诏追究四川省、两广文武将官“失土失职、委靡不振”的罪责,李纯从轻处理。其中,和勇也被停领俸禄,改充任为事官(品轶低但实任重),仍在前线负责平叛。

此前,大学士李贤采纳翰林编修丘濬“分兵驱逐、困厄两广瑶民”的献策,将之传达至在南京的韩雍处。诸将亦同意此策,请求派和勇率达军奔赴广东省平叛,韩雍则率主力进讨广西壮族自治区,“分兵扑灭”。韩雍认为应该先攻其腹心,直捣大藤峡,“巢穴既倾,余迎刃解耳”。他倍道兼程,直趋全州,督兵十六万人,分兵五路,大破修仁叛瑶,擒斩叛军一千二百余人,斩首七千三百级;荔浦市也被收复。

十月,韩雍抵达浔州,分官军为数路,分别从南、北方向及水路进攻大藤峡,其余官军则分据险要之地,和勇则与韩雍、赵辅在高振岭驻营,以都统诸军。

十二月,韩雍、赵辅、和勇等督率诸军水陆并进,殊死作战,屡破叛军防线,直抵大藤峡上,最终活捉叛军首领侯大狗及其同党七百八十人。此役,明军共摧破敌寨三百二十四座,斩得首级三千二百余级。此后,明军分兵进攻叛军余党,收复玉林市阳江市、洛容、博白县等地。

再定余乱

成化二年(1466年)六月,朱见深因两广战事结束,于是命赵辅等班师,和勇仍统领达军留驻广东省,以协助韩雍剿灭叛军余党。十一月,和勇因功升任前军都督府左都督,增加岁俸一百石。

之后,叛军余党侯郑昂等再起兵侵扰广西壮族自治区,攻掠州县,两广叛乱再次兴起。叛军一路劫掠至广东,钦、化二州都遭其扫荡。和勇亲捣叛军巢穴,在浔州生擒侯郑昂等,抢回被叛军掳掠的男女四千三百人。

入封流伯

成化三年(1467年)正月,兵部弹劾和勇、韩雍及广东镇守太监陈瑄等在两广“流贼攻劫”时隐匿不奏,致使叛军坐大。李纯令三人据实自陈,既而又加宽宥。四月,宪宗设置十二团营坐营官,将和勇召回,命其都督勇营训练。

成化五年(1469年)五月,朱见深录平两广叛乱功,对和勇等人加以厚赏。和勇自称战功与赵辅相同,却赏不酬劳,在赵辅受封伯爵时仅被进升官秩一级(自右都督迁左都督)。兵部则认为赵辅封伯出自宪宗特恩,和勇近期两次受赏,已难以再封。宪宗因其在先平大藤峡乱,又在余乱中再立战功,于是在同年六月特封他为靖安伯,岁禄一千一百石,食禄于中军都督府。

晚年及逝世

成化七年(1471年)九月,延绥总兵官许宁奏称:“鞑靼开元王把哈孛罗多次想要率众南降,但担心朝廷因前事怪罪,请求朝廷加以抚慰,以稳固其归附之心。”兵部认为,把哈孛罗如果想要投降,应该让和勇寻访在明廷中与把哈孛罗相识的达官,命其赶赴总兵官朱永处,在把哈孛罗抵达边境时可以宣谕朝廷恩德,“释其狐疑”。李纯同意。

成化十年(1474年)二月三日(2月18日),和勇去世。朱见深闻讣讯,依例赐祭葬,谥号“武敏”(按苏洵至明以来《谥法》称“折冲御侮曰武,应事有功曰敏” ),允许其子孙世袭指挥使。后追封靖安侯。

主要成就

和勇以达官身份仕于明廷,为人廉谨,在两广地区颇立战功:

• 朱祁镇天顺五年(1461年)五月,和勇统领达官军、旗军一千人前往征讨两广各族叛乱。时人范信称“自来官军取胜,全藉达军骑射”。

• 明宪宗成化元年(1465年)正月,统领两京达军,随征夷将军赵辅、左佥都御史韩雍出征两广大藤峡瑶民起事,采取直捣腹心的策略:先破修仁、荔浦叛军,孤立大藤峡。至十月直抵浔州,分兵包围大藤峡。十二月,明军各部水陆并进,强攻至大藤峡上,摧破敌寨三百二十四座,生擒叛军首领侯大狗等,斩首三千二百余级。次年,和勇留驻广东省,歼灭叛军余党侯郑昂等起事,抢回被掠男女四千三百人。

家族成员

轶事典故

据明人叶盛在《水东日记》所记,和勇有“三不”:一不供佛,二不礼神,三不拜尸殡(灵柩)。

史书记载

《大明宪宗纯皇帝实录·卷一百二十五》

《明史纪事本末·卷三十九·平藤峡盗》

《明史·卷一百五十六·列传第四十四》

人物评价

刘吉:勇虽出夷虏,然天性廉谨。尝从征两广,充游击将军,一时总兵督战、文武大臣多纵情肆欲,勇独循理尚俭,众视之有愧焉。(《大明宪宗纯皇帝实录》)

张廷玉:勇性廉谨。在两广时,诸将多营私渔利,勇独无所取。时论称之。(《明史》)

参考资料

《明史》列传·卷四十四(8).new.060s.com.2020-01-13

《大明宪宗纯皇帝实录·卷一百二十五》.中国社会科学网.2019-05-03

《明史纪事本末·卷三十九》.国学导航.2019-05-04

《明史·卷一百五十六·列传第四十四》.国学导航.2019-05-03

卷之一百二十五.中国社会科学网.2020-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