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林匹克塔
北京奥林匹克塔(英文:Beijing Olympic Tower)也被称为“钉子塔”,坐落于朝阳区的北京中轴线旁,是奥林匹克公园中最高的建筑物。
关于修建奥林匹克塔的建议,提出于2001年北京申奥(2008年夏季奥运会)成功后,并于2006年确定了“生命之树”的方案,因时间紧迫暂时搁置,2011年重新施工,2015年8月8日正式竣工建成。奥林匹克塔由五个直径高低各不同的单塔组成,外观呈“钉子状”,塔顶建有奥运五环标志。建筑高度为261.65米,占地面积为81437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8687平方米。2017年11月6日,北京奥林匹克塔荣获“2016年度鲁班奖"。
作为北京奥运精神的见证者,奥林匹克塔向社会开放,并承担起城市标志景观、旅游观光、文化展示、环保监测和大型活动监测等多重功能。
地理位置
位于朝阳区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中心区的东北部。西侧与景观大道相接,北邻科荟路,南临科荟南路,东侧为湖滨西路龙形水系,占地面积为81437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8687平方米。
历史沿革
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在希腊雅典召开。1932年,中国短跑运动员刘长春单刀赴会,奥运会首次迎来了中国人的身影。1979年10月25日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执委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2001年7月13日,北京夺得了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在2006年奥林匹克塔的概念构思初步形成。
建筑背景
北京奥林匹克塔最初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筹备期间提出修建的。在2001年中国申奥成功,北京奥运中心区规划方案确定之后,北京市政府就决定在京城中轴线上的奥林匹克中心区北端建设一座景观塔。当时也已经开始着手设计,但由于工程时间紧迫,有工程专家担心无法赶上当时奥运会会开幕,导致该项目被暂停,而为电视转播需要在国家体育场北侧新建了高约150米的玲珑塔。直到2010年,广州电视塔在广州亚运会开幕式上精彩亮相,让市政府的领导重新意识到观景建筑对一座城市的作用。而当年作为以满足各国转播商 “希望捕捉到奥运最新独特画面”要求建造的玲珑塔,因高度、规模等因素限制,在奥运会结束后未能对公众开放,导致奥运中心区一直缺少一处能够登高望远的观景平台。于是,重新启动嘹望塔工程又重新提上日程。
选择方案
北京市规划委为景观塔组织了一系列方案征集活动,最终于2006年初选中了中国院本土设计研究中心提交的“生命之树”方案。 “生命之树”坐落于缓缓升起的绿荫草坡之上,像一棵大树从地下破土而出,与周边的森林花木浑然一体,呈现出自然、和谐 、优美的大地景观,将奥林匹克塔打造成为独一无二的塔建筑。景观塔选址于奥运仰山公园南门的东南侧,与北京地铁8号线奥运公园站相接 ,东侧是龙形水系,南侧为下沉花园,西侧紧邻奥林匹克景观大道。
施工过程
奥运塔的初步设计因为工期压力而草草收尾,不仅设计深度不够,而且很多难题也因为缺少足够的技术支撑而悬置未决。后项目重新启动,建筑设计师师运用了当时在建筑行业应用广泛的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大大拓展了对建筑形态深入探索的可实施性,使建筑设计师不再苦于如何用传统的二维施工图来表达空间的三维复杂形态。
为了达到瞭望塔夜间的最佳灯光效果,在塔座大厅顶部设置大功率LED投光灯照亮塔身,在每个塔冠上又设置了光源向相邻塔冠投光,还在每个塔冠顶部边缘也设计了环形的LED灯带向下照明。另外,为了弥补塔身和塔冠光线由于高度差产生的照度衰减,增设了衔接处暗区补光的照明平台。
建筑完成
从2011年4月开始施工,2012年5月30日,186米高的5号塔塔冠率先成型,2014年3月时,塔冠的形貌已经基本成型。2015年4月,命名方案集中在了3个预案上——北京奥林匹克塔、奥林匹克北京塔、奥林匹克塔。8月8日,建筑正式竣工。同月,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因田径世锦赛来到北京,并打算选一个有代表性的相关建筑,安放五环标识。经过奥运塔项目经理谭留锦的讲解,巴赫同意该塔永久悬挂奥运五环标识。2016年1月,国际奥委会批准将它命名为“北京奥林匹克塔”。2016年6月12日,坐落在北京中轴线上的奥林匹克塔正式完成,永久性奥运会五环标志也于一号塔塔顶落成。
建筑特征
北京奥林匹克塔位于朝阳区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内,是中国大陆第一座柔性钢结构超高建筑。建筑由5个直径与高低各不相同的单塔组成,塔1为主塔,塔2、3、4、5为副塔。最大建筑高度为261.65米。其中塔1高度最大,结构高度为244.85米,塔5高度最小,结构高度为186米,自下而上节节抬升。主体建筑紧邻中轴线的景观大道,建筑面积为18687平方米。其中,塔冠面积5257平方米,塔座面积13430平方米,总占地面积为81437平方米。
每个单塔均由多边形塔身与顶部树冠形观景厅与观景平台组成。奥运塔顶部的观景厅高低落错,副塔围绕主塔逐渐展开,5个塔冠的圆形观景平台象征奥运五环。北京奥运会塔除拥有多个室内观景厅、屋顶观景平台外,还具有电视转播、综合指挥、餐饮、历史文物展览和旅游商业等综合功能。北京奥运塔以其挺拔的造型,配以金属幕墙与玻璃幕墙的独特效果,诠释了“生命之树”的建筑创意。
建筑外观
北京奥林匹克塔的塔体由五座186米至246.8米高的独立塔组合而成。以“生命之树”为设计理念,寓意为生命之树从地壳破土而出,自然生长,也寓意奥运精神的生生不息。塔身底部采用实体围护,随着向上生长的态势,逐渐如枝叶般分叉,露出内部树枝肌理的银白色金属幕墙,让整个建筑显得轻巧起来。在塔的顶部逐渐向四周延展,形成树冠形态。五个高低不同的塔身在空中似合似分,蕴含着奥运五环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设计汲取中华文化的圆形元素,同时从植物形态中寻求灵感,体现了人文特色和生态理念。
内部构造
北京奥林匹克塔的内部基座大厅采用少柱-剪力墙结构体系。基座大厅主梁跨度大,负载重,室内建筑效果要求高,通过沿高度方向设置多道连接桁架,将5个单塔连接为整体,形成组合塔式结构体系。大厅大跨度钢筋混凝土主梁分别支承于塔身墙体、少量内部竖向构件以及周边带有扶壁的混凝土外墙之上,负载的面积也很大。筑室内造型采用了大跨度拱梁,可以有效改善大跨度梁的受力形态,优化构件的截面尺寸,改善结构的经济性。大厅屋盖采用交叉编织梁板结构,保证了结构的整体性以及对塔身的嵌固作用。结合建筑室内造型采用了大跨度拱梁。
塔的西侧巨拱撑开,迎向景观大道;连接南北入口。5个近20米高如巨大树干般的筒体矗立在大厅中央,顶部纵横交错的梁体宛如巨大的植物枝系向四面延伸。大厅墙面为暖白色涂装,顶部结构暴露在外并保持着原始的浅灰色清水混凝土效果,彩魔石经打磨、抛光后分深浅铺设于地面,形成涟漪图案。
建筑特色
优雅别致的树型塔
塔身主体部分按照幕墙的虚实变化,形成树干表面肌理,竖向构件在塔身顶部向外伸展,分叉,形成树冠,呈现出自由流畅,动态生长之美。
集多功能于一体的观景塔
五塔组合,打破了以往附属于电视接收塔之上单塔式观光的设计局限。最高的1号塔为主观光大厅,2号塔为餐厅,3号、4号塔 的空间以多功能商务活动为主,5号塔是大型活动控制中心。所有的塔冠和塔顶平台都可登人,各塔之间亦可以横向连通,组合成可以互动的高空观景平台,旨在实现纯粹 、无障碍 、全方位 、全角度的观景体验 。
名副其实的奥运纪念塔
五个塔冠的圆形观景平台象征奥运五环,塔冠高低组合,塔身并肩而立,是对奥运团结 、竞赛精神的完美歌颂。夜晚 ,伴随着 “奥运之环”主题灯光逐渐点亮,更彰显出北京奥运会带给中国的骄傲和光荣 。
观景展览
塔内文化展览
进入奥林匹克塔内,便可以看到奥林匹克文化展。有奥运会的精彩壮观,还可以亲自体验奥运健儿的比赛和训练,有一比一打造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领奖台,和各类国家体育场的模型;有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如何在顾拜旦男爵的倡导下获得重生的事迹;有奥林匹克圣火的故事,以及圣火采集仪式的相关资料及视频。还可以近距离欣赏2008年北京奥运会圣火传递活动中所使用的火炬。场馆内墙上有10个立方体,从左至右依次介绍了奥运主办城市的整个筹备期,每个立方体介绍一个重要的阶段,如提名、选举、筹备、开幕等。
塔顶观景台
乘坐电梯来到最高处的露天观景台,映入眼帘的是巨型的奥运五环标志。2016年6月12日,在北京奥林匹克塔隆重举行了“北京奥林匹克塔命名暨奥运五环标志落成仪式”。使得北京成为继蒙特利尔之后,第二座独立且永久安装奥运五环标识的城市,而北京奥林匹克塔则成为世界上永久设置奥运五环标志的最高建筑。1号塔的平台是北京北部的重要制高点,站在塔顶的超高观景平台上,可以360°俯瞰北京。
从奥林匹克塔向南远眺北京的城市中轴线,这是一条世界上最长的城市建设中轴线。奥林匹克公园景观大观如宽宽的银带,玲珑塔、国家会议中心、国家体育馆、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国家体育场(鸟巢)等奥运会相关设施在眼前一览无余。北京城独有的壮美秩序就围绕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而发展,而经久不息。可以说站在奥林匹克塔之上能见证北京城的发展与变化,是美丽的北京中轴线与时空的穿梭。
文化活动
2019年0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隆重开幕,当晚10时,北京奥运区上演“空间光影秀”。吸引了很多游客驻足观看,拍照留念。奥林匹克塔灯光秀分“光影迎宾”“多彩亚洲”“悦赏中华”和“共享未来”四个篇章。
2019年08月8月27日,第二届“北京入境旅游全球战略合作伙伴会议”在北京奥林匹克塔举办。
2019年11月26日,直径2.022米、重1851斤的国内最大的“坦洋工夫”茶饼由福建省福安市坦洋村运至北京奥林匹克塔,并举行了入驻仪式。
2020年02月08日,北京奥林匹克塔亮起“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的字样。
2021年10月20日,北京202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会火种抵达北京,火种欢迎仪式于当天上午在国家体育场“鸟巢”北侧的奥林匹克塔举行。
2021年12月20日,全球华人支持2022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暨联合会成立20周年高峰论坛在北京奥林匹克塔举行。活动现场展出了“《奥林匹克宣言》——美丽的奥林匹克文化长卷III”,该长卷以《奥林匹克宣言》为基础结构,囊括举办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和冬奥会的23个国家与43个城市的节庆文化,寓意着东西方文明相向而行,在北京相遇并融合发展。
2021年12月31日,北京奥林匹克塔流光溢彩迎新年,活动以“相约冬奥,再聚北京”为主题,以奥林匹克塔的光影秀为呈现方式。通过三维立体成像、全彩激光等科技手段,集中展现魅力京味文化,传播双奥城市文化。当晚,2022北京新年倒计时活动在此举行。
2022年03月4日,奥林匹克塔开启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主题灯光秀,一直持续到3月13日。灯光秀计划每天18时开启,24时结束。此次冬残奥会灯光秀主要在前期冬奥会灯光秀播放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冬残奥会吉祥物、会徽以及部分比赛项目的动作形象等元素,突出“两个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同样精彩”。
2022年03月17日,由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主办的绿色奥运会·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展在北京奥林匹克塔举办。
2022年06月15日,“一起向未来”中国冰雪运动摄影大展亮相奥林匹克塔。展览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以影像的方式再现了奥运会中意蕴隽永、直击人心的瞬间;第二板块集纳了中国摄影家协会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摄影小分队的百余幅奥运赛场内外的影像,;第三板块囊括了120幅全国各地摄影师锚定冬奥和冰雪主题的创作,汇聚成“冰雪之城”“梦幻场馆”“全民冰雪”“运动之魅”和“一起向未来”。
2022年06月29日,“奥运藏品全球征集活动”在北京奥林匹克塔举行奥运藏品捐赠仪式,来自海内外各界的捐赠者代表参加活动。
2022年08月19日,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北京冬奥精神主题展览在奥林匹克塔开展,展览首次集中展出了北京冬奥会徽章、奖牌、火炬等实物展品,系统展示了北京冬奥参与者所展现出的北京冬奥精神。
2022年08月31日,服贸会主题灯光“点亮”北京奥林匹克塔,北京奥林匹克塔塔身亮起服贸会标志,主题是“服务合作促发展 绿色创新迎未来”。
2022年9月9日——9月11日,由北京市妇联主办,北京市妇女儿童服务中心承办的“情满话中秋,共叙家国情”传承好家风活动在奥林匹克塔举行。
2023年02月06日,在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一周年之际,北京冬奥精神宣讲团在奥林匹克塔、北京奥运博物馆、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等冬奥场馆开展驻场宣讲。
获奖情况
2012年度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中国中国建筑工程钢结构金奖。
2012年度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学技术奖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
2013年度北京市优质工程评审委员会北京市结构长城杯金质奖工程。
2016年度北京市优质工程评审委员会北京市建筑长城杯金质奖工程。
2017年度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优秀建筑结构专业一等奖、优秀建筑工程设计二等奖。
2017年度北京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北京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综合奖(公共建筑)一等奖、专项奖(建筑结构)一等奖。
2017年度中国建筑业协会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参考资料
北京奥林匹克塔.百科故事.2023-02-06
北京建工集团.北京建工集团.2023-12-18
北京新地标:奥林匹克塔永久悬挂五环标志.京华时报.2023-02-06
从奥运百年梦想,到冬奥百日倒计:中国,这样走过!.中国新闻网.2023-02-06
奥林匹克公园最高建筑物获封奥林匹克塔.北京日报.2023-02-06
奥林匹克塔上演灯光秀.今日头条.2023-02-06
第二届“北京入境旅游全球战略合作伙伴会议” 在北京奥林匹克塔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3-02-24
国内最大红茶饼入驻北京奥林匹克塔.中国新闻网.2023-02-15
北京奥林匹克塔点灯为武汉加油-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02-06
北京冬奥火种抵达北京.新华社.2023-02-15
全球华人支持2022北京冬奥会暨联合会成立20周年高峰论坛在京举行.中国新闻网.2023-02-15
北京奥林匹克塔流光溢彩迎新年-中新网视频.中国新闻网.2023-02-06
雪容融笑迎八方来客 北京28处灯光秀闪亮开幕夜.人民网.2023-02-24
当艺术遇上“奥林匹克” 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人民网.2023-02-24
“一起向未来”中国冰雪运动摄影大展亮相奥林匹克塔.中国新闻网.2023-02-15
“奥运藏品全球征集活动”举行捐赠仪式.人民网.2023-02-24
“北京冬奥精神主题展览”开展.人民网.2023-02-24
服贸会主题灯光“点亮”北京奥林匹克塔-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02-06
中秋话团圆 北京妇联“传承好家风”活动登上奥林匹克塔.人民网.2023-02-24
北京冬奥会一周年专场宣讲会举办.人民网.2023-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