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猪
家猪(学名:Sus scrofa domestica)是偶蹄目猪科野猪属的一种哺乳动物,是欧亚野猪被人类驯化后所形成的亚种。家猪的体躯丰满,四肢短小,成年家猪体长多在150~170厘米,体高50~60厘米,家猪的体重因品种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如产于中国贵州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香猪仅重30~50千克;美国和德国培育的一种微型猪仅重80千克,较大的种类则可重达数百千克。
家猪是由野猪驯化而来的,欧洲和中国是家猪的两个主要驯化起源地。距今约8000年前的中国磁山遗址就发现了驯化家猪的化石。
猪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脂肪、糖类、钙、铁等成分,是人类主要肉食品之一。血和猪骨可分别制成血粉和骨粉作饲料用。猪皮、猪鬃和猪肠衣还可作工业原料。猪本身还是很好的实验动物。
形态特征
家猪的身体壮实、肥胖,皮肤上遍布直毛。猪头占身体的比例较大,呈锥形,在头部的末端生长着有软骨垫支持的盘状的鼻子,鼻面短凹或平直。被毛较粗,有黑、白、棕、红、黑白花等色。猪的眼睛比较小,耳郭则长得比较大。猪的躯干呈圆柱状,颈部、尾巴和四肢较短。在猪的脚上可以看到4根脚趾,有两根即趾退化。由角质组成的蹄保护着脚趾的末端——如拖鞋一样保护着脚趾。行走时,只有两根脚趾接触地面,这种偶趾有蹄的脚保证猪短小的四肢能够承受身体的重量,使其能在坚硬的地面上行走。
品种分布
世界家猪品种大约200多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以下为常见重要家猪品种
约克夏猪
是世界分布最广的猪种。原产于英国的约克郡及其周围地区。由当地猪与含有中国猪血统的白色莱塞斯特猪杂交育而产出。约克夏猪全身偏白,有硬直白毛覆盖全身。约克夏猪繁殖力强、背膘薄、瘦肉多、肉质优良,遍布世界各国,发展成为当今量级庞大的优良腌肉型猪品种。
杜洛克猪
原产于美国。由产于新泽西州的泽西红猪和纽约州的杜洛克猪杂交选育而成。杜洛克猪性情温顺,生长快,肉质好。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并已成为中国杂交猪组合中的主要父本品种之一,用以生产商品瘦肉猪。
长白猪在中国被称为长白猪。原产于丹麦。19世纪末以丹麦土种猪为基础并引用英国大约克夏猪杂交选育而成。全身被毛白色,背腰特长,腹线平直,后躯丰满。以体躯长、生长快、瘦肉率高著称,是杂交繁育体系中的重要品种猪。
中国家猪
中国家猪因种类不同而分布地不同,以下为几种常见品种。
民猪
原产于东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广泛分布于辽宁省、吉林省等省。东北地区有从原始野猪演化而来的本地猪,三百年前,随移民而带来的小型华北黑猪,以及由海路带到辽宁省的中型华北黑猪,分别与东北本地猪杂交,经过长期选育,逐渐形成了近代民猪。该猪全身皆为黑色,四肢粗壮、猪鬃良好,冬季密生棕红色绒毛。
八眉猪
包括泾川猪、伙猪和互助猪。因猪头狭长,耳大下垂,额上有倒“八”字而得名,全身覆黑毛。主要分布于中国陕西、甘肃、宁夏等省、自治区。八眉猪中心产地为陕西省、甘肃省陇东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固原地区。早在五六千年以前,西安“半坡村人”就已驯养了该猪,可见这是一个古老的品种。
黄淮海黑猪
是中国黄河中下游、淮河、海河流域地区地方猪种的总称。包括江苏的淮北猪、山猪、灶猪,河北省的深州猪,河南的淮南猪,安徽的定远猪、皖北猪,山西的马身猪,山东的莱芜猪等。由于这一地区的生态条件基本相似,各地猪种外形特征、特性亦相类似,故统称为黄淮海黑猪。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家猪是杂食性动物,通过其软骨质的鼻子,猪可以拱开土壤,从中获取所有可食的东西,包括植物和昆虫。几乎处于水平位置的门牙也适用于获取合适的食物。家猪摄食量大,日摄食量大约可达其体重的5%,家猪生来就具有拱土的特性,无论在野外还是在舍内,家猪吃食都表现出拱着吃的习惯。猪还有一个明显的行为特点就是摄食与饮水交替进行。猪的饮水量是相当大的,圈养环境中吃干料的猪,每昼夜需饮水9~10次,吃湿料的平均2~3次。干料与湿料相比,猪更爱吃湿料,且花费时间也少。摄食干料的家猪通常每次吃完后立即饮水。自由觅食的猪,通常进食和饮水交替进行,直到满足为止。
排泄行为
家猪并不随便在圈内排泄,而是选择专门的地点排泄。一般情况下,猪在潮湿和低洼处排泄。例如圈栏内的饮水器附近。猪不在吃食和睡觉的地方排泄是种群的遗传特性,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幼年时向成年猪学习得来的。
猪有强烈的区域感,即使是在一个面积很有限的地方,它们仍然要留出休息区和排泄区,并尽量使排泄区远离采食区和休息区,以便保持采食区和睡觉区的清洁和干燥。一般猪在进食后约5分钟排粪1~2次,排粪后再排尿,且喜欢在阴暗潮湿角落进行,夜间一般排粪2~3次,早晨排泄量最大。
猪群在拥挤的条件下难以保持有序的排泄行为。当猪群过于拥挤时排泄行为就变得无序和不能控制。
结群行为
家猪具有结群行为,即便在环境宽松的圈栏内,猪休息时仍然集中趴卧在一起,表现出了强烈的结群性。
斗争行为
家猪还具有种间斗争行为,在仔猪阶段,仔猪一出生就表现争斗性,仔猪出生后几小时任其自由排序,体重大的,体质强的,占据前面乳头,体重小的,体弱的只能占据后面乳头。
活动与睡眠
猪的活动与睡眠行为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活动大部在白天,睡眠多在夜间,温暖天气活动较多,天冷时活动减少,以此来减少维持消耗。成年家猪每天的睡眠时间平均为13小时,呈多相睡眠,但趴卧时间多,猪一般将一天中2/3的时间都用于趴卧。仔猪出生后3天内除吸乳和排泄外,几乎是酣睡不动,这时要保持产房安静,保证仔猪睡眠时间,随着日龄增长,仔猪睡眠时间逐渐增加,但哺乳时需要安静的环境,否则影响哺乳。
异常行为
公猪的异常行为主要表现为咬尾、咬耳、食粪和打斗等,以咬尾最为常见。多发生于养猪场处于各种应激状态下的幼猪,生长肥育猪也偶尔发生。母猪的异常行为主要表现为食胎儿、仔猪,该病也被称为“反不适综合征”。母猪生活在单调无聊的栅栏内或笼内,常狂躁地在栏笼前不停地啃咬栏柱。一般随其活动范围受限制程度增加则咬栏柱的频率而增加。口舌多动的猪,常将舌尖卷起,不停地在嘴里伸缩动作,有的还会出现拱癖和空嚼癖。在拥挤的圈养条件下或营养缺乏的情况下可发生咬尾行为,给生产带来极大危害。
学习行为
猪具有平衡灵活的神经类型,易于调教,学习能力较强。包括条件反射、操作式条件反应、印记、模仿、惯化、试错和推理学习等。除了推理学习和印记外,猪还可以表现其他类所有类型的学习行为。猪对吃、喝的记忆力强,它对与饲喂有关的工具、食槽、饮水槽及其方位等最易建立起条件反射,例如:小猪在人工哺乳时每天定时饲喂,只要按时给以笛声、铃声或饲喂用具的敲打声,训练几次,即可听从信号指挥,到指定地点吃食。
生长繁殖
生长
家猪生长迅速,1月龄体重为初生重的5~6倍,2月龄体重为1月龄的3~4倍,一般5~6月龄体重达90~100千克时,即宜屠宰肉用,寿命约20年。
繁殖
母猪在生长7~8个月后就会性成熟。这时候人们会将母猪和公猪进行交配。在交配成功以后,卵子会受精卵,受精卵经过4个月时间的发育,母猪就会产下10~15头小猪。刚出生的时候,这些小仔猪只能吸吮母乳。经过4~6个星期以后,小猪崽会习惯自己进食。人们将这些脱奶且能够独立进食的小猪称为仔猪。家猪产仔数多,平均每胎产仔10~15头,初生重在1~2千克,自然条件下,仔猪的哺乳期长达2~3个月。在生产中,为了提高母猪的繁殖效率,将哺乳期缩短至3~4周,甚至十几天。
性行为
性行为包括发情、求偶和交配行为。处于发情期时,公、母猪都会表现一些特殊行为。公猪处于发情期时一旦接触母猪,会追逐它,嗅其体侧肋部和外阴部,或突然往上拱动母猪的臀部,发出连续的哼声;当公猪性兴奋时,还会出现有节律的排尿。发情母猪主要表现为食欲忽高忽低,卧立不安,发出特有的富有节律的哼哼声,爬跨其他母猪,频频排尿,尤其是公猪在场时排尿更为频繁。有些发情至性欲高度强烈的母猪,若有公猪靠近时,会闻公猪的肛门和阴茎,紧贴公猪不走,甚至爬跨公猪。有些母猪还会出现明显的配偶选择行为,对个别公猪产生强烈的厌恶。
养殖技术
养殖卫生条件
干净良好的养殖环境有助于猪的健康生长,养殖时管理人员需从多个方面着手管理,确保猪舍环境通风、干净。例如,养殖人员可以采用有机材料作为猪舍的建设材料,其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和渗水性,能及时吸收各类尿液和水分,避免猪舍中出现大量积水,极大减少了病菌的滋生。同时,养殖人员还应注重猪舍的通风性,定期打理猪舍,保证猪舍内流通新鲜空气,确保猪舍的干燥性和空气的净化度,降低猪感染病菌的机率。
饲料和水源
喂养的科学性直接决定了猪的质量,喂养的饲料应当来源于有机农产品,从源头上保障饲料的营养性和安全性。在猪饲料中应当加入其所需要的各类营养元素,加强猪的免疫力,降低疫病的发生机率。与此同时,养殖人员要确保水源充足干净,一旦发现水源被污染,就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根据猪的实际生长情况,还可以在饮水中适当添加食盐和矿物质,促进猪的健康生长。
猪疫病
在养殖的过程中,猪可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疾病,如胃肠炎、流行性感冒、口蹄疫和猪瘟,家猪患感冒后的常见症状包括水样腹泻、脱水、恶心呕吐等;患口蹄疫的病猪有发烧、精神萎靡、口蹄部位出现小水泡等症状,具有较高的死亡率;而猪瘟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致死率,患病猪有发热、精神和食欲不振、呕吐等症状,且易出现血斑,或有坏死现象。一旦有家猪发病后即可在猪群内大范围传染,产生严重的后果,造成经济损失。因此要对猪群实施动态监控,观察是否患病,是否出现患病的各类表征,如有患病猪应当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科学处理,将患病猪和其他猪群隔离开来,由此避免疫病的蔓延。
遗传改良
遗传改良技术是猪养殖产业中一项关键技术,该技术是指在猪品种引进的过程中,利用改变基因排列的方法,将品种优良、生长速度快的猪品种的基因来改良普通猪的基因。这一技术的实施不仅从根本上提升了各个养殖户的经济收益,还降低了普通猪疫病的发生机率。
中草药预防疾病
采用中草药喂养不仅能有效预防猪疫病的发生,也符合现代化的绿色环保。因为中草药的使用在猪的体内并不会残留,这不仅能减少化学药物对猪的损害,还能有效减少养殖场的环境污染。
主要价值
营养价值
猪肉提供人体所需营养中21%的蛋白质、16%的磷、16%的铁、20%的维生素B和13%的烟酸。此外,猪肉提供100%人们需求的羟钴胺素。
经济价值
大多数生产者养猪是因为它是农业收入的宝贵来源。在产肉的畜禽中,猪的饲料转化率仅次于肉鸡,高于牛、羊。对饲料的能量和蛋白质利用效率较高,沉积脂肪的能力甚至高于肉鸡。因此,养殖猪给养殖户带来的经济效益一直不错。如2021年中国猪肉产量达5296万吨。
生态价值
家畜粪便是谷物极好的生长营养来源。粪便中除了基本的氮、磷、钾,也可以提供很多有机物质和微量元素。在中国农民中流传一种说法:“猪多肥多;肥多粮多。”它们几千年来一直被施向土地,提高土壤肥力。
医学价值
猪与人类在解剖学尺寸和结构、生理学、免疫学以及基因组等方面有较强的相似性,因此猪常被作为研究人类发育过程、先天性疾病和病原体反应机制的生物医学模型,还可作为异种器官供体和疫苗及药物设计的工具。
相关知识
家猪的起源与进化
现代家猪起源于欧亚野猪。欧亚野猪在距今约400万年的上新世从东南亚岛屿迁移到欧亚大陆上。由于极强的适应性,欧亚野猪迅速替代了侏儒猪以外的欧亚大陆上的其他猪种。欧亚野猪在100万年前分化成欧洲野猪和亚洲野猪两支,此后各自被独立驯化,是当今唯一被驯化成家猪的猪科动物。考古学证据显示家猪至少在两个地方独立驯化:近东的小亚细亚半岛和中国。
在距今约9000年前的土耳其东部遗址发现了介于家养和野生种群的过渡态猪遗骸,它们死亡年龄较小、臼齿变短、线性牙釉质发育不全且呈现历时性趋势。这是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比较明确的、较早出现家猪的考古证据。中国家猪的化石首先发现于黄河流域的贾湖遗址,基于多个典型特征判断在距今8500年前已经存在家猪。同近东一样,中原地区家猪饲养现象不局限于单一的位置。考古学证据显示,中国浙江跨湖桥遗址、武安市磁山遗址也可能是新石器时代独立的家猪驯化地点[,其中处于中国南方地区跨湖桥遗址出土的家猪体型较小,这种体型差异恰好对应了中国南北方野猪的体型差异,并表明中国境内家猪可能的多地起源。
相关文化
1.历史文化
在中国古代,猪被称为“六畜之首”,被赋予各种象征和寓意,这些都源于古人对猪的崇拜。由于未驯化的野猪性情凶暴,勇于搏斗。因此被古人认为是神勇的象征。此外,民间百姓还认为猪是红烧猪舌的象征,是传送财气的使者,把猪当做“聚宝盆”,赋予财富的象征。而在汉字中的“家”,宝盖儿表示房屋,“豕”是猪,代表牲畜,因为古人认为有房有牲畜才是完满的家。另外,猪一胎多仔,在古代中国民间,也象征着生活美好幸福、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
2.相关民间手工艺品
中国泥塑猪历史悠久,它是伴随着陶土工艺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泥塑猪选用细腻黏土为原料,经过多种工序制作完成。有一些泥塑猪为全手工制作,也有一些泥塑猪是采用模制,再经烧造而成。中国陕西凤翔被称为“中国泥塑第一村”,其泥塑猪生动形象。泥塑猪作为玩具和摆件,历朝历代上至皇家、下至百姓都喜爱。
在中国民间,有给小孩子穿猪头鞋、戴猪头帽的习俗。乡村妇女利用碎布料,为孩子们缝制出猪头帽和猪头鞋。其形象淳朴自然,透露出真诚的乡土亲情。做猪头鞋和猪头帽,也是中国乡村民间的传统手工艺术形式之一。
3.猪饮食文化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会在一些重要时节有仪式的吃猪,其中以乡村“吃全猪”或“全猪宴”最具代表性。几乎在养猪吃猪的地区都有全猪宴这个习俗,全猪作为―种尊贵的食品,最初是作为献给神灵的供物。如今民间的“吃全猪”或“全猪宴”,是从昔日的宗教祭祀大典脱胎演变而来的。在中国某些少数民族的宗教礼俗活动中,至今还保留着这种过渡性的祭祀形态。
参考资料
Sus scrofa domestica 家猪 .国家自然标本馆.2024-10-09
Sus scrofa Linnaeus, 1758.col.2024-10-09
猪.CNKI.2022-11-08
The origin of the domestic pig.europepmc.2022-11-08
Analyses of pig genomes provide insight into porcine demographyand evolution.nature.2022-11-08
中国古代的家猪起源.cnki.2022-11-08
约克夏猪.中国大百科全书数据库.2022-11-08
杜洛克猪.中国大百科全书数据库.2022-11-08
兰德瑞斯猪.中国大百科全书数据库.2022-11-08
生态猪养殖技术及发展趋势--《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9年10期.www.cnki.com.cn.2022-08-05
Holden,P.J.,M.E. Ensminger,and P.Hall.pearsonelt.2022-11-08
2021年猪肉产量基本达到历史正常年份水平.gmw.2022-11-08
Importance of the pig as a human biomedical model.pubmed.2022-11-08
The Evolution of Suidae.annualreviews.2022-11-08
A Genomics Perspective on Pig Domestication.api.2022-11-08
The Evolution of Domesticated Animals.researchgate.2022-11-08
The Evolution of Domesticated Animals.researchgate.2022-11-08
Pig domestication in ancient China.onacademic.2022-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