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黛:Melia azedarach L.),又名苦楝、紫花树、金铃子,苦苓、森树,楝科(Meliaceae)楝属(Melia),为落叶乔木,高达10~20米,楝的树皮为灰褐色,纵裂。其叶为羽状复叶,长20-40厘米;小叶对生,长约3~7厘米,先端短渐尖,边缘有钝锯齿,幼时有星状毛,长大后两面均无毛。其为圆锥花序,约与叶等长,其花有香味,花萼先端急尖,外面有微柔毛,花瓣为淡紫色,长约1厘米,两面均有细微的柔毛,果近球形,果内有4~5室,每室有种子1颗,种子为椭圆形。其花期为4~5月,果期为10~12月。

楝原产地为亚洲,是中国分布最为广泛的树种之一,北至河北省,南至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至四川省等地,都有分布,分布范围集中于18°~40°,分布海拔多为1500米以下,当前,在欧洲、美洲也有栽培。苦楝为强阳性树,不耐庇荫,喜温暖气候,不耐寒冷,对土壤要求不严,在酸性土、中性土、钙质土和部分盐碱地上均可生长,但以肥沃水润的土质为宜。

楝是优良速生的多用途用材树种,是荒山造林、绿化和盐碱地造林的重要乡土树种,也是优良的城市及矿区绿化树种,种子可榨油,树皮、树根及果实可入药,具有经济、生态等显著的各类价值。

形态特征

楝的主根不明显,下深仅2m左右,但侧根较发达,侧方延长3~4米或更远,须根较少,侧根和须根都主要分布在20~80厘米深的土层内。

楝为糯米椴,高达10~20米,胸径1米左右,其树皮灰褐色、纵裂,其幼枝为绿色,有星状毛,老枝有明显的细点状皮孔,树冠倒伞形,侧枝往外展开。

其叶为羽状复叶,长20-40厘米;小叶对生,卵形至披针形,顶生叶略大,长约3~7厘米,侧脉每边12-16条,上面深绿,下面浅绿,先端短渐尖,边缘有钝锯齿,幼时有星状毛,长大后两面均无毛。

楝为圆锥花序,约与叶等长,其花有香味,花萼5裂,先端急尖,外面有微柔毛,花瓣为淡紫色,长约1厘米,两面均有细微的柔毛,花丝合生筒状。

果实

楝其果及果柄富含油质,果皮为肉质,成熟时橙黄色,光滑,核果坚硬,近球形,长1-2厘米,宽8-15毫米,为淡褐色,约4~5室,每室有光滑的黑色种子1枚,果实成熟后宿存期较长,经冬不落。

物种分布

世界分布

楝原产地在亚洲,分布于中国、韩国日本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地,欧洲、美洲也有栽培,截至目前,已有50多个国家种植了楝。

中国分布

楝是中国分布最为广泛的树种之一,其分布地点跨越热带亚热带温带,北至河北省,南至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至四川省等地,都有分布。

生长习性

楝是一种强阳性的树种,其不适宜生长在荫蔽之处,适宜于温暖的气候,不耐寒,水平分布范围集中于18°~40°,分布海拔多为1500米以下,苦楝多生于低海拔旷野、路旁或疏林中,对土壤要求不严,在酸性土、中性土、钙质土和部分盐碱地上均可生长,但以肥沃水润的土质为宜。楝的花期为4~5月,在《广群芳谱》中,其列为一年花信风的最后,其开花标志着夏季的来临,楝的果期为10~12月。楝的寿命不算太长,30~40年即已经显示出衰老的症状。楝不同种源在由于分布的不同而存在着显著的性状差异,从南到北,存在种子变大,发芽率增高,果核皮厚变薄等差异;高海拔地区的苦楝有种子和果核较大的性状,另外,楝的展叶期、叶芽开放期、展叶盛期的时间,也有自南向北、自东向西推迟的地域分布规律。

繁殖方式

播种繁殖

楝的人工繁殖方式主要有三种。最常用的是播种繁殖。播种既可选择春播也可选择秋播,采种时,一般选择树干笔直、未见病虫害,未见损坏、长势健壮的15年树龄左右的树木作为母树,采收后,浸水去除果皮以获得纯净的种子,播种后浇透水,至出苗前,一般不必再浇水,楝每个果核内有种子4~6粒,出苗后,将呈簇生状。

扦插繁殖

第二种方式是扦插繁殖。扦插时间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插条粗度选择一般在0.5厘米左右,长一般在15厘米左右,扦插后将周围土壤压实。插穗上的不定芽长出后,应及时抹去多余的芽,保留一个即可。

埋根繁殖

第三种是埋根繁殖。楝的根萌蘖[niè]力强,还多采用埋根繁殖的方式,埋根繁殖大多在春季进行,埋根的方法一般采用直埋,幼苗出土后,常在顶端长有多个芽,故当幼苗稍微长大后,应及时抹芽,以便其成长。

栽培技术

育苗

楝生长快,人工栽培时,栽培的楝一年生苗,嫩梢尚未充分成熟,顶芽易脱落,梢端易受冻,耐寒性较差,所以种植第一年入冬前的十一月份,应于根处施加防冻液,使其安全越冬。楝幼苗时期,以除草为主,以利幼苗生长,随着树木的生长,出现林木分化的现象,因此有必要通过适时适量的抚育间伐,以利楝进一步成长。

移栽

楝的主根不明显,侧根发达,须根较少,大树移植成活率往往较差,应固定支架,以保护树干。

病虫害

在虫害方面,楝害虫较少,主要有山楂叶螨、球坚介壳虫、绣壁虱,可以用石灰硫黄合剂、杀虫醚及代森锌进行杀灭,地下害虫有蛴螬[qí cáo]和蝼蛄,可配制敌百虫辛硫磷进行杀灭;在病害方面,有溃疡病和楝簇顶病,可以通过树干上涂白涂剂、用刀割病部、剪枝及喷洒石硫合剂或波尔多液去除。

功用价值

生态价值

楝在果期,特别是秋冬季的挂果期,有良好的引鸟效果,其花也具有良好的引蝶、招蜂效果,有利于生态景观的营建。种植楝可以降低盐碱地的盐含量,显著增加根际土壤中的有机质,改良土壤的性质,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可以起到改良盐碱地、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观赏价值

楝还是优良的城市绿化树种,树形挺拔,枝叶秀丽,花朵好看,抗污染,对二氧化硫有良好的吸收效果,具有吸滞粉尘和杀灭细菌的功能。

药用价值

楝的多个部位还可入药。其干燥成熟果实为苦楝子,具有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杀虫的药效,用于肝郁气滞证化火,胸胁、脘[wǎn]腹胀痛,疝气疼痛,虫积腹痛。楝在传统配伍中治胃痛常与延胡索同用,治头疮配伍杏仁,治泻血则制成蜜丸使用。

楝的干燥树皮和根皮也是一味中药,苦楝皮具有杀虫,疗癣的效果,用于蛔虫病,蛲[náo]虫病,虫积腹痛;外治疥[jiè]癣瘙痒。

经济价值

楝是一种快速生长的树种,其材质软硬适中,纹理美观,不变形,有香气,耐腐朽,具有良好的木材特性,并抗虫蛀,具有抵抗天牛白蚁树蜂等害虫蛀蚀的优点,可用于建筑和家具、农具、船只、车辆和乐器制造等多种用途。

其他价值

楝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源农药原料树种,其杀虫特性被大量研究。楝根、皮、花、果等皆可入药,其各器官提取的活性成分,对靶标生物具很强杀伤力,享有天然杀虫剂的美誉,对经济害虫有明显的毒杀、拒食和忌避的效果,具体而言,苦楝果对于鞘翅目双翅目鳞翅目半翅目直翅目同翅目和缨翅目等昆虫都具有杀虫活性,除昆虫外,楝提取物还被发现对螨虫、真菌乃至啮齿动物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相关研究

楝的提取物还被研究证明具有各类潜在的药用价值,已经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如楝的叶子和树皮提取物显示出抗糖尿病活性、细胞毒性、抗菌和抗氧化活性,楝的三萜类化合物具有抗真菌活性,柠檬苦素具有拒食性和细胞毒活性,楝中分离出的真菌内生菌的代谢物具有抗真菌和抗菌活性。楝的提取物还具有抗疟疾、保肝、抗生育等效果。

延伸文化

楝在中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古代文献《禹贡》、《周礼》、《管子》等都含有对楝的记载。早于春秋时期,就已经有了用楝叶灰来漂白丝织品的用法:其枝叶烧成灰,然后和生丝一道放入水中浸泡,楝灰有让生丝洁白柔软的作用,这个过程,就叫做“”,因此,“楝”之名称,源于其“叶可练物”的特性;《庄子·惠子相梁》一节里,写有不死鸟“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泉不饮”,其中“练实”即指楝的果实。

楝由于在春天结束之时开花,因而在唐宋的诗歌里,往往有一种花事已了、春光不再的象征,常用以指代韶华易逝的惋惜之情。如有“客里不知春事晚,举头惊见楝花香”“楝花开遍麦秋时,韶光老尽起深思”“开尽楝花寒尚在,十分春事九分休”“白首相逢叹暮年,楝花风后草连天”等诗句的吟唱,这种寄托,让楝也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一个因子。

参考资料

楝 (liàn).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2-11-22

..2022-11-22

..2022-11-22

..2022-11-22

..2022-11-22

..2022-11-22

..2022-11-22

..2022-11-22

..2022-11-22

..2022-11-22

..2023-03-16

..2022-11-22

..2022-11-22

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国药典.2022-11-22

..2022-11-22

..2022-11-22

..2022-11-22

..2022-11-22

..202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