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北京人

北京人

北京人(拉丁学名:Homo erectus pekinensis;英文名:Peking Man),亦称“北京直立人”“北京猿人”,为直立人种。1927年首次在中国北京周口店龙骨山洞穴内发现北京人化石。生存年代为距今大约50万年前,地质年代属更新世中期。

截至1993年,已发现头盖骨6个、头骨碎片12块、下颌骨15块、股骨7段、胫骨1段、肱骨3段、锁骨1根、月骨1块、牙齿157枚,它们代表着40余个个体(包括男女老幼)。2023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科研团队应用CT扫描和3D重建等一系列新技术手段,从周口店第15地点的哺乳动物化石中识别出一块人类顶骨,该化石的发现,使得周口店遗址新增一处人类化石地点。

北京人头顶部低平,前额后倾,眉脊突出且左右相连,牙齿粗大、呈铲形,头盖骨最宽处在两外耳门附近,平均脑容量为1088毫升。鼻梁较塌,前吻突出,下颌后收,肢骨比现代人粗壮。北京人平均身高男性约一米六二,女性约一米五二。上、下肢骨的大小形状比例和肌肉附着点基本接近现代人,但其颅骨带有较多原始特征。北京人群居洞穴,狩猎为生。使用的工具是石器和骨器,但制造粗糙,用途多未分化,相当于旧石器时代初期的制作形式。洞穴内还发现木炭、灰烬、烧石烧骨等痕迹,证明北京人已学会用火和管理火。

北京人及其文化的发现,把中国人的历史向前推进到距今大约50万年前。

分类

北京人,拉丁学名为Homo erectus pekinensis,又称北京猿人、北京人、北京直立人,属动物界Animalia、脊索动物门Chordata、哺乳纲Mammalia、灵长目Primates、人科Hominidae、人属Homo、直立人种Homo erectus。

中国的直立人比北京人更早的北有距今163万年的陕西蓝田人、南有距今170万年的元谋猿人遗址。在南非、东非发现了距今约180万年的直立人。

发现与研究

发现

1927年,首次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洞穴内发现北京人化石。距今约69万年以上,地质年代属于更新世中期。第一个头盖骨于1929年12月由中国古生物学家裴文中发现。但是1937年以前所得的绝大部分珍贵的人骨化石于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在美国人手中被弄得下落不明。1949年-1993年,又陆续发现北京猿人化石。1966年出土的一个头盖骨,其形态特征比以前所发现的头盖骨具有更为进步的性质。截止1993年,已发现头盖骨6个、头骨碎片12块、下颌骨15块、股骨7段、胫骨1段、肱骨3段、锁骨1根、月骨1块、牙齿157枚,它们代表着40余个个体(包括男女老幼)。

研究

按照北京人制作石器的水平,北京人的时代可分为早、中、晚3个时期:早期(遗址第11层到第9一8层),小石器很少,中型和大型的工具数量较多,存在一物或一器多用现象,表明石器类型的分化尚不明显,还处于原始状态;中期(遗址第7层和第6层),工具的小型化趋势比较明显,大型和重型工具的数量锐减,一物或一器多用现象没有早期那样普遍过渡类型的标本有所减少,类型界线比较明显;晚期(遗址第5层到第1层)出现了新类型工具如石锥,工具进一步小型化,加工技术亦有一定的改善。

北京人的石器制作水平曾有过两次飞跃:1、由早期向中期的过渡,它发生在氧同位素的第阶段与第阶段的交界处。2、由中期向晚期的过渡,它发生在氧同位素第阶段与第阶段的交界处。总之,这两次飞跃都发生在寒冷期的末尾或温暖期的开始。

遗址情况

周口店遗址位于北京城西南约50公里处的房山区境内,是70万年至20万年前的“北京人”、20至10万年前的第4地点早期智人、约4.2-3.85万年前的田园洞人、3万年前左右的山顶洞人生活的地方。周口店遗址共发现不同时期的各类化石和文化遗物地点27处,出土人类化石200余件,石器10多万件以及大量的用火遗迹及上百种动物化石等。

北京人遗址在周口店镇西约1千米处,在那里有2个东西并列的山丘。在东边的的山上,有一个山洞,山洞里埋藏着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这个洞穴就是北京人文化遗址。北京人遗址的堆积厚达40多米,积累时间长达50余万年,研究表明它并不是同一个时期形成的,而是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的堆积是不同地质事件、气候事件和文化事件等等共同作用造成的。在北京猿人遗址发掘和研究的早期,有的堆积被称为食肉类层,有的被叫做食草类层,有的则被命名为文化层等等。

鸽子堂位于北京猿人洞穴东北角,1930年秋天,这里被发掘出来。“鸽子堂”是北京人的栖息地,在这里,北京人不仅制造石器,也在这里烧烤食物,同时在这里居住。

演化

人类进化

当20世纪20年代发现北京人的时候,世界上已有的而且为学术界公认的最早的人类化石不早于距今10万年。有些更早的化石例如1891年发现的爪哇猿人,但是由于各自不同的原因,当时未能为学术界所公认。1931年北京人洞中发现的石器得到了学术界的承认,北京人也就成了最早的人类。1959年在非洲坦桑尼亚的奥都威峡谷发现了大约距今170万年的“东非人”颅骨和石器,北京人才从人类最早祖先这个宝座上退了下来。但是他还是中国最早的人类。1964年和1965年相继在蓝田县和云南元谋发现了早于100万年前的人类头盖骨和牙齿,北京人不再是中国最早的人。

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学者魏敦瑞在对北京人化石做了详细研究之后,提出北京人是与包括中国人在内的黄种人的关系最为密切的祖先。60年代,在非洲发现大约190万年前的另一种远古人类——能人的利基提出,能人的子孙分为两支,一支发展成北京人,没有留下后代,另一支才是现代人的祖先。到70年代另一些古人类学家引用当时在古生物学研究中十分流行的一种理论方法研究北京人,再次提出北京人是人类进化的绝灭旁支,不是现代人的祖先。这种看法很快就得到很多古人类学家的认同。1987年三位美国遗传学家根据对现生各大洲妇女胎盘线粒体DNA的研究提出假说,主张各大洲的现代人都起源于大约20万年前生活在非洲的一位妇女,她的一些后人在大约13万年前走出非洲散布到亚洲欧洲,完全取代原来住在各该地区的人类。就中国而言就是那些从非洲来的移民才是现生中国人的祖先,而北京人的所有后代都被取代了。这个假说后来被称为“夏娃学说”,一经提出在西方公众中便非常流行。1998年起中国一些遗传学家与外国学者合作,根据他们对中国现生人类群体脱氧核糖核酸的研究提出夏娃学说适用于中国的历史情况,还进一步提出非洲移民是在大约6万年前到达华南,再向华北扩展,并完全取代了当时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类。按照这种说法北京人自然也不属于中国人祖先的行列。但是中国研究古人类的学者们和一些外国学者根据对大量中外人类化石和古文化遗物等有关材料的研究得出了与上述那些说法相反的观点,即中国的古人类一方面与境外有基因和文化的交流,更主要的是中国古人类与古文化都是连续发展,一脉相承的。因此北京人还是属于中国人的祖先。

脑容量变化

北京人的脑量平均为1043毫升,变异范围为850-1300毫升。人类脑量的大小随时代变化呈现增加的趋势: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人类为距今600万-700万前的“托迈人”,其脑量约400毫升左右,与黑猩猩接近;距今440万-15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其脑量为400-500毫升;距今250万-160万年前的能人脑量为510-752毫升;直立人的生存年代为距今170万-20万年前,其脑量为600-1251毫升,和能人相比增加了25%-40%;现代人脑量的平均值为1400毫升左右。

特征

北京人平均身高男性约一米六二,女性约一米五二。北京猿人的寿命较短,当时死于14岁左右的儿童占40%。北京人具有很多原始的特征,表现在颅骨的骨壁较厚,颅骨长而低,颅骨最大宽处位于乳突上脊部位,额骨扁平、后倾,眉弓粗壮前突,两侧眉弓被中间粗壮程度接近的眉间隆突连在一起成眶上圆枕,枕骨枕平面和项平面之间具有明显的角状转折,枕圆枕发达,有明显的矢状脊,从额结节开始到顶孔间点结束,在前囟点处形成十字形隆起,上面部较短,颌骨比较粗壮,无下巴,齿弓呈马蹄形,长且窄。对应于6件北京人头盖骨,根据颅骨内表面得到的脑的外部形态,复原出6件较为完整的颅内模。颅内模并不代表原始的脑的解剖结构,但因其保存有脑表面形态特征的信息,故而成为分析和探讨人类脑进化的重要研究材料。北京人的脑量平均为1043毫升,变异范围为850-1300毫升。北京人的额叶扁平而窄,顶叶弯曲程度小,脑型低矮,枕叶向后突起的程度较大,小脑较狭长,左右两侧小脑连接不紧密。北京人股骨相对较短并向前弯曲,弯曲的最高点处在股骨干中央靠下,也就是股骨最细的地方。肱骨上端较圆,下端较细且近乎三角形,中点处的横断面约为卵圆形,三角肌粗隆粗大,骨壁厚,髓腔小。胫骨不及现代人前缘锐利,横断面也较现代人圆钝,外部骨密质较厚,中部几乎全部为骨松质填充,空腔较小。而在现代人中,中部空腔较大。

分布

分布范围

北京人分布于周口店镇

栖息环境

北京人洞中出土的大量动物和植物孢子花粉化石。有段时间那一带森林较多,草原较小,也有时草原较大森林较小,有时栖息于草原和森林的动物的比例大体相当。有段时期洞中埋藏了许多经常在水体附近生活的动物的骨骼,有时却埋进了习惯在干旱的沙漠中活动的骆驼骨骼,当地的湿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过不小的变化,北京人生活时的温度大体上与现在差不多,但有些波动,有时比现在稍暖,有时稍冷。

习性

北京人按照一些粗放的技术用一块石头打击另一块石头作成带尖的尖状器,形体较小带薄刃的刮削器和粗大而带厚刃的砍砸器。他们用这样简陋的工具挖掘地下的植物块根,割开兽皮,割取兽肉,砸骨取髓,砍断树枝做木棒,使用木棒和石器猎取老弱病残的野兽做食物。

北京人洞中出土的动物化石中有许多呈蓝色、灰色和黑色,这些都是烧骨。有的地方还发现过木炭,炭粒。这些都证明北京人曾经在洞里用火,烧烤野兽的肉。但是他们还不会制造火,只能从自然界引来火种,设法在洞里将火种保存下去。已知最早会用火的人还是北京人。文革中中国曾有一些文章宣称在云南元谋和蓝田县蓝田猿人遗址发现有炭粒,山西西侯度发现烧骨,主张是比北京人更早的人类用火证据。其实元谋县的炭粒已被判定为当时地面上的植物埋在地层中炭化的结果,蓝田的炭和西侯度的烧骨是在遗址以外的地方天然烧成后被水冲到人骨附近的。从北京人洞发掘出来的大量动物化石属于两种鹿,一种是斑鹿,另一种身体颇大、下颌骨肿厚,叫做肿骨大角鹿。前者有1000头以上,后者大约2000头。鹿自己是不会钻进山洞的,洞里大量鹿骨只能是人带进去的,这表明北京人曾经吃过许多鹿肉,可能捡拾食肉目吃剩的鹿尸,甚至也可能自己猎鹿。

在北京人洞穴遗址共发现石器十多万件,制造石器的原料有水晶石英燧石砂岩石英岩等。北京人已懂得对不同石料采用不同的加工方法,主要有锤击法、碰砧法和砸击法,经第二步加工的石器仅占极少数,主要器型有砍砸器、刮削器(分直刃、凸刃、凹刃、多边刃和盘状的)、尖状器,其中小尖状器较精致,为世界上其他同时期遗址中所没有。骨角器有截断了的龙根、鹿角尖和作水瓢用的鹿颅骨,还有用肢骨作成的尖状器和刀状器。遗址中有四层面积较大较厚的灰烬层,灰烬里有火烧过的石头、兽骨、朴树籽和木炭,说明北京人已会用火及管理火。北京人共有几十人住在一起,过着采集、渔捞和狩猎生活,其社会处在原始人群阶段。

价值

意义

北京人的发现,在整个人类的发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为人们研究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活动提供了丰富、系统的历史资料,也为证明“从猿到人”的学说提供了最为有力的证据。北京人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与地位。北京人是最早被认定能制作工具和用火的远古人类,直立人这一重要的人类演化阶段因他而确立。周口店镇是世界上发现人类化石最多、文化遗物最丰富的古人类遗址,对研究东亚人类的演化至关重要,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遗址因此而得到了妥善保护。

学术研究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北京人就是智人的直接祖先,随着人类化石的不断被发现,这种观点不断地被冲击。北京人在生物学上属于人科、人属成员。北京人作为亚洲直立人的一个典型代表,同非洲直立人(或匠人)一样,是人类演化树上的重要分支之一。对于北京人的演化地位,存在很多争议:一种观点认为以北京人为代表的亚洲直立人表现出许多衍生性状,是人类演化上灭绝的旁支,而非洲直立人最终演化成了早期的智人;第二种观点认为直立人是一个具有地域性特征的多态性人种,各地区直立人之间的差异可能与当时的气候环境造成的相对隔离有关,提出东亚地区的直立人和智人连续演化的模式,北京人是智人的祖先;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所有的直立人都是人类演化的旁支,现代智人是由能人演化而来。化石发现和研究积累还不足以对这些问题做出明确的结论。

参考资料

..2025-03-11

..2025-03-09

.www.sp2000.org.cn.2025-03-12

..2025-03-09

..2025-03-11

..2025-03-09

..2025-03-11

古人类的北京足迹.百家号.2025-03-09

遗址说.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2025-03-11

发现于北京周口店遗址的山顶洞人是什么样的?丨京华物语.百家号.2025-03-11

北京猿人是狩猎者吗?.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2025-03-11

北京猿人的栖息地“鸽子堂”.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2025-03-11

..2025-03-11

..2025-03-09

北京猿人是我们的祖先吗?.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2025-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