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荆
黄荆(Vitex negundo L.),别名黄荆柴、蚊烟柴、七指风、埔姜、土蔓荆,为唇形科牡荆属灌木,主要分布在温带和热带地区,非洲东部经马达加斯加、亚洲东南部及南美洲的玻利维亚有分布;在中国主要产于长江以南各省,北达秦岭淮河。黄荆适合生长在溪流边、山坡上或灌木丛里,适于生长的海拔为1200~2500米。
黄荆根为黄白色,树皮为灰褐色。小枝四棱形,密生灰白色绒毛。掌状复叶,小叶片长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聚伞花序排成复总状花序式,花序梗密生灰白色绒毛,花萼钟状。花冠为淡紫色,外有微柔毛。核果近球形。花期4~6月,果期7~10月。
黄荆应用价值较高,是一种中药,具有清热止咳、化痰截疟、止咳平喘、理气止痛的功效;它是园林绿化、水土保持的优良树种和根雕、雕刻工艺的上等原料;可用于制作和培育盆景;同时也是优质的绿色蜜源树种。
历史记载
黄荆在印度传统中被称为 “sarvaroganivarini”,且在印度的传统医典《阿育吠陀》中有所记载。古代中国的医药学著作《纲目拾遗》称黄荆为山黄荆、黄荆条,《玉环志》记载:“叶似枫而有杈。结黑子如胡椒而尖。”
形态特征
根、茎
黄荆为灌木或小乔木。根黄白色,树皮灰褐色。小枝四棱形,密生灰白色绒毛。
叶
掌状复叶,小叶5片,少有3片;小叶片长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每边有少数粗锯齿,表面为绿色;中间小叶长4~13厘米,宽1~4厘米,两侧小叶依次递小,若具5小叶时,中间3片小叶有柄,最外侧的2片小叶无柄或近于无柄。
花
聚伞花序顶生,排成复总状花序式,长10~27厘米,花序梗密生灰白色绒毛;花萼钟状,顶端有5裂齿,外有灰白色绒毛;花冠为淡紫色,外有微柔毛,顶端5裂,二唇形,上唇短2浅裂,下唇3裂;雄蕊4根,伸出花冠管外。子房4室,近无毛。
果
核果近球形,褐色,径约2毫米,基部有宿萼。
物种分布
世界分布
原产于非洲东部、南部和亚洲的热带地区。非洲东部经马达加斯加、亚洲东南部及南美洲的玻利维亚有分布。
中国分布
生长习性
黄荆适合在1200~2500米海拔的地方生长,主要分布在温带和热带地区,常生于溪流边、山坡上、道路旁或疏林灌木小丛中,喜光,喜潮湿、阳光充足地区。环境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可以在干旱贫瘠的土地上生长。耐寒冷,可以忍受零下10°C的低温。萌发力强,耐修剪。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黄荆是雌雄同株植物,花期4~6月,果期7~10月。可通过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的方式进行繁殖。蜜蜂属、黄蜂和凤蝶总科等昆虫在采集花蜜时可以为植株授粉,但无刺峰通过在花冠的底部钻孔来收集花蜜,不与花粉接触。无刺峰抢夺花蜜的行为间接地增加了授粉昆虫携带花粉的移动距离,因此增加了花粉的传播距离,有利于植株授粉。
人工繁殖
黄荆可以用分根法、栽根蘖苗、扦[qiān]插法进行人工繁殖,经过适当的管理,都能获得较好的成活率。但由于黄荆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可以在岩石缝隙中生长,所以多为野生,且其木材的经济价值低,所以很少采用人工育苗。通常是采用挖掘野生根蘖苗的方法,在坡面上进行造林,以防止水土流失。采用种子直播可提前将种子用温水浸泡,再用清水冲洗几次,播前控穴松土再穴播,出苗后注意管理。其种子的发芽率低,用机械磨破种皮、0.9%浓度工业盐酸水浸种24小时处理,经冲洗后播种,可有效提高发芽率。
栽培技术
整地栽植
春季萌芽前均可进行植苗,栽植前进行整地,以改善立地条件,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促进幼林生长。整地时需做好翻土堆放,以便回土。杂灌较多的地区,应提前进行植被清理。选择径干较高苗栽植,可短截,并注意观察径干可以萌芽位置。剪去过长的主根,保留侧、须根,应做好根部保湿防护。栽植时须保证根部舒展,并踏紧、压实土壤,视土壤湿度情况,浇水定根。
养护管理
为了幼苗的良好生长,当草灌较多时,应及时割除,以便黄荆较快形成优势层。在幼枝萌发后,应及时摘心,且生长季要进行多次。生长期可进行适度修剪,以促发分枝,使植株形成较密的冠层。同时应注意疏枝,防止主枝分枝增多,阻碍透风、光照,从而引起黄叶和病虫入侵。栽后成活达到适宜密度,管理上可不作投入,由其自然生长。在不影响防护功能情况下,可进行多次樵采或采条利用。
功用价值
经济价值
黄荆枝叶繁茂,花朵繁盛,花香多汁,且生长无需施肥和喷洒药剂,是一种绿色的蜜源植物。其茎皮可造纸及制人造棉;花和枝叶可提取芳香油;种子可以榨油、酿酒、作饲料。黄荆条可以用来编制篮子、筐等农用品,也是包装农机配件、砂轮的上等材料。其木材结构致密,性能好,可加工制作鼓板、二胡、筷子等,重组材可用作新型家具材料。同时,黄荆也是根雕、雕刻工艺的上等原料。
药用价值
黄荆全株可入药,根状茎具有清热止咳,化痰截疟的功效,可以用来治疗支气管炎、疟疾、肝炎等疾病。叶子可以用来治疗感冒、肠炎、痢疾、疟疾、尿路感染;外用治疗湿疹、皮炎、脚癣等;也可以用来治疗虫、蛇咬伤、杀蚊子。果实具有止咳平喘,理气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咳嗽哮喘、胃痛、消化不良、肠炎、痢疾等疾病。
食用价值
黄荆叶可食用,广泛收集,精细加工,可以作为天然无污染蔬菜。其果、茎、叶、花可以代替茶叶供人饮用。
观赏价值
黄荆树姿优美,老枝及树干的树皮裂开、粗糙,有饱经风霜之态,且枝条柔软易于造型,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是制作和培育盆景的优良树种,可用来制作直干式、斜干式、曲干式、卧干式和象式盆栽。黄荆树形疏散,花色秀美,花朵繁盛,花期长,是优质的园林绿化树种,可用于城乡绿化改造中,种植在山坡上、池塘边、路边点缀风景。
生态价值
黄荆易成活,在干旱瘠薄的多石砾之地可以繁衍生息,形成茂密灌木林地,提高森林覆盖率,是绿化裸岩和水土保持的优良树种,对干旱地区的生态修复具有重要作用。
主要变种
牡荆
牡荆,学名Vitex negundo L. var. cannabifolia (Sieb.et Zucc.) Hand.-Mazz.,别名常山、五指柑。生于向阳山坡、路旁、草丛及灌木丛中。在中国产于华东各省及河北省、湖南省、湖北、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日本也有分布。极似黄荆,牡荆与黄荆的主要区别为:小枝为绿色,叶片每侧具粗锯齿5~8个,两面为绿色,仅脉上有短细毛。花为淡黄紫色,花期6-7月。果实为黑褐色。其用途与黄荆相同。
荆条
荆条,黑枕黄鹂普通亚种Vitex negundo L.var.heterophylla (Franch.) Rehd,别名荆棵、荆梢子、黑谷子、七枝箭。常生于山坡路旁,产于中国辽宁、河北、陕西省、安徽、贵州、四川等省份。日本也有分布。该变种主要特点:荆条小叶片边缘有缺刻状锯齿,浅裂以至深裂,背面密被灰白色的绒毛。其用途与黄荆相同。黄荆和牡荆在中国长江以南各省更为普遍,而荆条在中国北方分布很多,是许多落叶阔叶林遭破坏后形成的次生群落的主要灌木种类。
小叶荆
小叶荆,黑枕黄鹂普通亚种Vitex negundo L.var. microphylla (Hand.-Mazz.)。产于中国四川、云南省及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生于海拔1200~3200米的河边灌木丛中。小叶荆为灌木,具有掌状复叶,小叶片椭圆状披针形,叶片大小一般小于黄荆,全缘,表面为绿色,背面密生灰白色绒毛。花序顶生,果实有毛。花果期7~11月。
相关研究
黄荆子、黄荆根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卡他球菌均有抑制作用。煎熬时间长,抑菌作用强。根的煎剂比子的煎剂抑菌作用强。黄荆叶能防止甲醛性关节炎肿胀的发展。
从种子和叶片中提取的黄荆精油具有很高的触杀、驱避和综合杀虫毒效,且对种群有持续控制作用,作为储粮保护剂的开发价值大。同时,作为一种植物源杀虫剂,黄荆具有降解快、无残留、对人畜安全等诸多优点。
黄荆挥发油对慢性气管炎具有一定疗效,现已有挥发油胶囊投放市场。黄荆提取物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性,毛地黄黄酮通过抗氧化活性可以达到抑制白内障的作用。
从黄荆中提取出的天然染料安全环保,并且有较好的着色度和耐摩擦性,可以用于丝织品染色。
参考资料
黄荆.植物智----植物物种信息系统.2022-12-15
【岐黄资讯】当《诗经》遇到中医药(二).微信公众平台.202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