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俄罗斯套娃

俄罗斯套娃

《俄罗斯套娃》是三三创作的小说集,首次出版于2021年11月。该书收集了12则分别发生在12个月的短篇故事,展现了不同主人公在精神层面的困境。这些故事共同构成了一个首尾相连的闭环,每个故事的主人公都有着不同的遭遇,但小说叙述的这些困境的焦点往往不在于物质层面,而更指向精神层面,形成一种多篇同核而高维的“精神困境”。2022年1月5日,该书入选华文好书2021年12月榜单。

作品目录

内容简介

《俄罗斯套娃》共收入三三写于2014年至2017年的12篇短篇小说,每一个故事分别对应一个月份,共同构成了一年首尾相连的闭环。这些故事给人深深的闭环感,如晚年与旧爱重逢的女人总走不出另一个女人的阴影,收费站的女子从小执着于一场场尊严拉锯战,儿时被丢进油锅的金鱼重回梦境,陌生的网友又发来“补天”的资讯,数学家的不幸犹被复制等。

人物介绍

“我”(《凤凰于飞》叙述者):女,幼年的“我”正逢父母对事业怀有野心的时期,父亲早出晚归,母亲主动要求调到郊区去协助新厂的筹办。家中仅存的老人,“我”的外公外婆,各自携有随时可能复发并造成一场混乱的疾病。出于现实考虑,家人把“我”寄养在一对老夫妇家中。“我”在包外婆家里度过每一个工作日,礼拜五黄昏之前,“我”父母中的一个会来接“我”回家。

包外婆:老太太姓包,“我”叫她包外婆,其与丈夫均是农村户口,没有劳保。“我”被送去她家寄养的第一年,她六十四岁。包外婆家的生活条件很糟糕,不过她说喜欢小孩子,每个月收的钱也不算多。她把大片日间时光花在打麻将上,但打得很小;有抽烟的习惯,但只抽最便宜的香烟。包外公去世后,包外婆就搬到普陀区一个养老院去了,“我”和家人每年过年会去看看她。但她脑子糊涂了,有时候搞不清楚来人是谁。“她不再大怒或大笑,情感从她的躯壳上剥离,她自身只是一个存在而已。”

包外公:包外公比包外婆大十五岁,他身体孱弱,耳朵基本聋了,血里有毛病,要花很多钱治。“衰老的黑魔法将他彻底变成一个木头人”,冷淡,稳固,死气沉沉。“我”刚来的时候,他还没这么木讷,偶尔也会去楼下公用厨房做菜,或是尽力提一桶水上来,弥补房内无水管的缺陷。许多年前,当他还有能力掌控生活时,他包揽了所有的家务活,从来不需要妻子做任何事。后来包外公去世了,对外宣称是“心肌梗死”,走得极快。然而“我”从燕燕婚礼同桌人口中听来的“版本”是包外婆砍死了包外公。她先想办法让包外公吃下安眠药,等他熟睡之后,她就找来了刀。包外公的尸体被发现的时候,脑壳已经破裂了,不明液体流了满床。他的胸口也被切开,有一眼数不清的刀痕,细细密密像一张网。

燕燕:包外婆的外孙女,与“我”曾有过热络的日子,一起在狭小的房子里玩捉迷藏。后来燕燕和“我”不再像过去那样默契,她开始威胁“我”要把“我”卖给弄堂里的看烟摊的老太婆,还霸占了“我”的学习机。燕燕中专毕业找了个电工结婚。

阿君:燕燕的妈妈阿君,先天残疾人,在乔家栅小吃店工作,每次来看包外婆都会带点糖果给邻里小孩吃,几乎形成了惯例。她总是笑眯眯的,孩子们叫她“瘸子”,她也不生气。阿君是包老夫妇领养来的,因为他们生不出孩子,花了些钱也没查出是谁的毛病。

作品鉴赏

全书由12篇互不相干但内容和思想又隐隐如掌中细纹般有所交集的故事组成,而“困境”一词大抵是篇章的聚合点之一,而后故事中的西西弗斯们推着这块“困境”之石辗转于文本所呈现的生活,并时常求以问询与解脱。从表层来看,每个故事的主人公都有着不同的遭遇:婚姻的矛盾、家庭的羁绊、人际的问题、自我的抉择,这些是具象的麻烦,可谓“现实困境”。但更为重要的是小说叙述的这些困境的焦点往往不在于类似财产分割这类物质的层面,而更指向精神层面,并且形成一种多篇同核而高维的“精神困境”:人间仿佛处处都是先决的生活,那个体应该如何面对宿命里的人(包括自身)和事,是否负罪,何以和解,继而如何消解阴影,好过人生。

进入怪圈的第一步则必然是循着作者的叙事进入文本所呈现的现实,即作者借以对虚构事实的叙事来呈现双重困境。首先是明确地叙述一件麻烦事;其次全书的脉络有个闭环结构:发生—被困—求解—无解—再次发生—重复无解,其间夹杂着回忆的叙事、迷思的心理动态;另外,多个故事里有中途主角的放弃、宿命的再次介入和结局的戛然而止。这些都让困境一词被读者触及,且在观看现实难逃的演绎之外也感受到人物的精神压力。如《唯余荒野》和《悲伤岛屿》中展现的是婚恋危机,破镜重圆之后的“故伎重演”,无法救赎任何人,迷惘之雾笼罩着故事里的人。

值得注意的是,文本确存在一个巨大“矛盾”——表层基调和情感潜流的冲突,因此“困境”得以进一步被透视。一方面,文本处处冒着冷气,在灰暗惨白的基调之上,冷淡虚空又萧瑟郁闷的氛围弥漫全书。这首先来自作者入微但又模糊的环境描写。文本中有着大量对于岛屿、住宅、街道等环境的描写,那些描写不仅形容细致而且有情感介入,如狭小逼仄的厨房和阁楼、满是玻璃反光的书房、四散开来的雾气、将尽的日光、涨潮的岛屿等,环境被充满孤独或挣扎的词语诗化出静默与压抑感,且所涉环境在现实冲突下更衬托出本身的寂寥和零落。而在《俄罗斯套娃》等篇目中,作者略去环境的描写,没有太多背景的几个人物孑立于文本,所见只是他们独自挣扎在无声的命运或荒谬的理想里,无力而沉重。另外,文本中某些所叙之物是此氛围基调的来源,如创可贴、塑料项链、草履虫、金鱼、假花等,这些物品或贯穿全文,或偶然提及,赋予文本琐碎感和荒诞感,在其特有的环境下仿佛雾霾颗粒一般成为“阴影”。

另一方面,在这寒凉萧瑟的基调下读者反而会沉重地发热,因为表层的冷调之下是情感的热流。就故事本身而言,人物被囚于无力的宿命,但即使被自缚、被反噬,他们也反复挣扎以致内心烈火燎原,如《白塔》中对于自由的问询,于是这晦暗有一种压抑的强力以求释放和冲破。就作者和文本而言,创作者投注的情感必是强烈的,强烈的感伤、绝望、爱恨和迷茫。首先,作者的笔触虽然为冷调,但绝不是“零度叙事”,其文字表达有着鲜明的自我价值,像是多篇故事中突然转换叙述口吻,以局外人或陌生者的形象出现剖析事件而产生的一些箴言型的语句,即处处夹杂着价值判断。其次,作者以通感力和想象力承载着内隐的激烈情感,在语言表达上绚丽而怪诞,交叉运用具象事物抽象化和抽象知觉具象化的表达,如悲伤又愤怒的情绪是“漫天的火星陨石”,而无法言喻的温存与绝望是“黑夜中看不见的鸟擦着树叶飞过”。最后,文中潜在的隐喻和象征也是情感的发泄点,将某种复杂的追求渴望或是苦楚迷惑的精神困境一一“命名”,如白日黑洞是平淡的日常生活中无法自拔的创伤,疯鱼是始终的不安和美好的毁灭,草履虫是对于吊诡的自尊与命运的直面,“补天”这一行为有着前途未卜但任重道远的苦楚和迷惘,百合和百合学家是在破碎中瞻望世俗幸福的绝望与理想。所以,困境是双重的——现实困境与精神困境,且可分出“同核精神困境”和“个别精神困境”;而在文本呈现上的困境也是双质状态——外冷但内热。

作者简介

三三,1991年出生,知识产权律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创造性写作专业。作品发表于多家刊物,多有选载,曾获2020年“钟山之星”年度青年佳作奖、2021年度青花郎•人民文学奖新人奖、第七届郁达夫小说奖短篇小说奖等,著有短篇小说集《离魂记》《俄罗斯套娃》《山顶上是海》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