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风铃草

风铃草

风铃草(Campanula medium Lapeyr.),又名挂钟花、帽筒花,为桔梗科(Campanulaceae)风铃草属植物。喜夏季凉爽、冬季温和气候,对温度较为敏感;喜干、耐旱,不耐水湿,对土壤要求不严。分布于法国东南部至意大利中部和北部。中国大部分地区有引种栽培。

风铃草为二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高50~100厘米,有粗毛,多分枝。基生叶倒披针形,边缘有钝齿;茎生叶无柄,椭圆状披针形,半抱茎。总状花序顶生,花1~2朵着生在较粗的短梗上;花冠广钟形,蓝紫色、粉红色或白色。蒴果;种子细小,多数。

风铃草花大色艳,为著名的庭园植物,是园林中常见的冬春季草花,也是世界上流行的重要切花。

形态特征

茎直立,高50~100厘米,有粗毛,多分枝。

基生叶倒披针形,长15~25厘米,边缘有钝齿;茎生叶无柄,椭圆状披针形,长7~12厘米,宽1.5~2.5厘米,顶端钝,基部圆形,半抱茎,边缘波状或有钝齿。

总状花序顶生,花向上斜展,1~2朵着生在较粗的短梗上;花萼5裂,花冠广钟形,蓝紫色、粉红色或白色。

果实与种子

蒴果,5室,基部开裂;种子细小,多数。

物种分布

分布于法国东南部至意大利中部和北部。中国大部分地区有引种栽培。

生长习性

风铃草喜夏季凉爽、冬季温和气候,对温度较为敏感,生长适宜温度为13~18℃,发芽温度为20~22℃,冬季温度低于2℃则停止生长,夏季28℃以上高温不利于生长。喜干、耐旱,不耐水湿;对土壤要求不严,以含丰富腐殖质、疏松透气的弱酸性沙质土壤为好。

繁殖方式

人工繁殖

播种繁殖

可采用大棚育苗,种子播种前用温水进行浸种处理,然后将种子均匀散播于苗床上,播种后苗床覆盖地膜保湿,棚内温度保存在25~30℃,半个月左右即可出苗。当幼苗长出叶片后可适当间苗,并注意降低苗床湿度;如需加快幼苗生长可追施氮肥。

分株繁殖

分株多于秋季进行,当风铃草根状茎上的隐芽萌发出新芽时,将带着新芽的根茎分栽,即成独立的新植株。

扦插繁殖

风铃草的扦插多在春季进行,剪取基部萌发的新芽嫩梢作插条,以细沙或珍珠岩作基质,扦插后注意喷雾保湿,15-20天可发新根,40-50天后可移栽。

栽培技术

种植管理

幼苗上盆后需浇足定根水;在生长过程中根据培育需求进行摘心处理;日常浇水要适时适量,生长期定期追施氮肥和钾肥。小苗越夏时应给予一定程度遮荫,避免强烈日照。风铃草耐寒性较差,北方只宜在室内或塑料大棚内越冬。冬季无霜条件下室外栽培时需进行覆盖保温。

病虫害防治

病害

风铃草主要病害有锈病、白粉病、叶斑病、根腐病、花叶病等。锈病发病初期可用粉锈宁进行防治;白粉病可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喷施防治;叶斑病发病初期及时剪去病斑或病叶,并集中烧毁或在发病初期喷洒络氨铜水剂进行防治。根腐病注意排水、松土,及时拔除病株,在病株及其周围浇氢氧化钙,或用多菌灵浇灌根部;花叶病防治要选无病种苗作种株。

虫害

风铃草主要虫害有蚜虫、叶螨科和蓟马。蚜虫可用万灵或鱼藤精乳油或速扑杀乳油喷杀;红蜘蛛可用三氯杀螨醇喷杀;马发病初期可用鱼藤精乳油或乐果或蓟马灵进行防治。

功用价值

观赏价值

风铃草花大色艳,为著名的庭园植物,是园林中常见的冬春季草花,也是世界上流行的重要切花;适宜配植于花园、庭院等处,也可片植于园路边、水岸边、林缘等处造景,或用于花境与其他观花植物配植,也可用于岩石花园点缀。

参考资料

物种信息卡-风铃草属.中国自然标本馆.2023-01-02

物种信息卡-风铃草.中国自然标本馆.2023-01-02

风铃草.植物智.2023-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