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荇菜

荇菜

菜(拉丁学名荇菜属 peltata Kuntze),睡菜科(Menyanthaceae)荇菜属(Nymphoides)植物,又名凫葵、水荷叶、莕菜等。为多年生水生草本,茎圆柱形,多分枝;叶片近圆形,叶基部深裂,裂片几闭合;花常多数,花冠金黄色;蒴果无柄,椭圆形;种子褐色,边缘密生睫毛状结构。荇菜广泛分布于北温带地区,中国绝大多数省区均有分布。荇菜喜充足光照,一般生长于不甚流动的池塘、湖边及河边,以根状茎着生于水体底质淤泥中。

荇菜叶片似睡莲,花大而美丽,具观赏价值。此外,荇菜根茎及嫩叶可食用,是中国古人常见时蔬。荇菜还具有一定的生态价值,因其可有效缓解水体富营养化,同时,对含镉、锌、铜等的污水有较高的净化能力,已被用于生态修复。

荇菜荇菜具有无性繁殖及有性繁殖两种繁殖方式,繁殖速度快,生态适应性强,已在美国、加拿大等地形成生物入侵。

形态特征

荇菜茎圆柱形,多分枝,密生褐色斑点,有时从节处生根。

荇菜上部叶对生,下部叶互生;叶片飘浮,近革质;叶片圆形或卵圆形;叶基部深裂,裂片几闭合;叶片正面深绿色,有不明显的掌状叶脉;叶背紫褐色,有小腺点。

荇菜花常多数,簇生节上,5数;花萼分裂近基部,裂片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花冠金黄色,冠筒短,喉部具5束长柔毛,裂片宽倒卵形。

果实

荇菜蒴果无柄,椭圆形。长1.7-2.5厘米,宽0.8-1.1厘米。

种子

荇菜种子大,褐色,椭圆形,边缘密生睫毛状结构。

物种分布

荇菜原产于欧亚大陆温带地区,模式标本采自中欧。现广泛分布于北温带地区,如苏联、蒙古、朝鲜、日本。在中国,荇菜分布于除海南省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外的全国绝大多数省区,如湖北、福建省等地。此外,荇菜在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地构成植物入侵。

生长习性

荇菜为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适生于池塘或不甚流动的河溪中。喜充足光照,喜多腐殖质的微酸性至中性的底泥和富营养的水域,以根状茎着生于水底淤泥中。再生力强,生长适宜温度为16℃-30℃。花果期4-10月。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荇菜的自然繁殖方式可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繁殖速度快,常聚集分布,形成单优势群落。其通过横走根茎进行快速无性繁殖。同时特殊的种子形态使得荇菜能进行远距离种子传播,便于其快速占领水域。荇菜的花分长花柱和短花柱两种类型,即花柱二型性,同时演化出了不育类型,以平衡无性繁殖与有性繁殖。

有性繁殖

荇菜为日间开花物种,花在一天内会枯萎,其繁殖策略是加大开花频率及延长花期,同时提供花蜜以吸引传粉昆虫。花后32-60天内果实成熟开裂,成熟种子散落。种子数量大,种子每平方米可超过3000粒。

为了有效地将种子传播至其他水域,荇菜形成了特殊的种子传播机制。荇菜种子比水重,通过一层相对较弱的疏水性外壳保持漂浮,并通常聚集在一起,形成较大的种子团在水面上移动。种子边缘睫毛状结构可帮助种子粘附在载体上,如鸟类的裸露位置等。一般荇菜以水鸟为媒介进行远距离传输,一些两栖动物可能也参与其中。粘附在载体上的种子会随着逐渐干燥脱落,当外界对水体有扰动后种子快速下沉以定植。

无性繁殖

荇菜在野外可大面积生长,主要依靠其横走的根状茎进行繁殖。荇菜根茎及匍匐茎均能产生大量不定根,越冬后,根茎或匍匐茎中断,荇菜脱离底部基质后,叶片会长出不定芽并漂浮,以期再次扎根,并由芽独立生长发育成新株。

人工繁殖

荇菜再生能力强,繁殖容易。种植方法包括播种繁殖法及块茎分割繁殖法。

播种繁殖

每年6-10月份收集种子,摘下成熟果实的花序并对其进行消毒处理,低温保存。次年4-8月份切开果实,取出种子,湿培法令其发芽,待种植水域水温达到15-30℃范围时将已经发芽的种子抛洒至水体中。

块茎繁殖

4-9月份捞取荇菜的块茎,去除茎叶,将块茎分割成2-3份,直接抛洒至需要种植的水体中。

物种危害

荇菜在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地构成物种入侵。在美国,它已经广泛入侵了静止或流动缓慢的水域,取代了原生植物群落,改变了生态过程,并干扰了人们的航海和娱乐活动。在加拿大,即使冬日完全排水,水域底部淤泥冻结,荇菜的短根状茎仍能越冬。在英国,英格兰等地区也存在入侵现象。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已经采取手动清理、使用除草剂以及通过法规规范人们行为等手段进行防治,其中,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措施有效性尚不明确。

功用价值

观赏价值

荇菜是美丽的水生观赏植物。其叶片形似睡莲,漂浮于水面,鲜黄色花朵挺出水面,花大而美丽,宜用于水流较缓的静水区大片种植,同时也是庭院点缀水景的佳品。

食用价值

荇菜根茎及嫩叶可食用,可煮食做蔬菜汤,也可浸酒做腌菜,称之为菹,是古人常见时蔬。如今人们已经很少食用荇菜,但中国南部还保留着食用荇菜或其近缘种的习惯。

生态价值

荇菜具有保护湿地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等作用,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荇菜通过过滤、截留及加强有机化合物降解转化的作用,可有效缓解富营养化,对于铜锈微囊藻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水华的发生。同时,荇菜对金属镉、锌、铜等有较强的耐受性,可以通过根系的吸收和分泌物的吸附作用固定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对含镉、锌、铜等的污水有较高的净化能力。

延伸文化

药用文化

《唐本草》《开宝本草》《医林纂要》《肘后备急方》等专著中有记载,荇菜的茎、叶均可入药,具有发汗、透疹、清热、利水、解毒的的功效。。

荇菜考证

有学者对荇菜进行了释义考证,综合《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说文解字》《辞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等的相关释义,认为“荇菜”与古文中“荇菜”指同一种植物。《关雎》中“荇菜”是否为今植物学所称荇菜尚存争议。

荇菜意象

《关》是《毛诗·国风》开卷第一篇,“荇菜”作为《关雎》中反复三次吟咏的唯一一个植物,有着不可替代的文化地位。“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之”,《关雎》中的这一系列动作,描绘了美好女子与众人采集荇菜,准备祭品拜神灵、祖先的生动风俗画。其中荇菜作为一种水草,蕴含着古人对生殖的崇拜以及对水的崇拜等意象。

参考资料

荇菜 Nymphoides peltata|iPlant.植物智——植物物种信息系统.2023-01-02

..2023-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