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南仁东

南仁东

南仁东(1945年2月19日~2017年9月15日),男,满族,群众,吉林省辽源人,中国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人民科学家。主要研究射电天体物理学和射电天文技术与方法领域,负责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科学技术工作的主要负责人、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

南仁东1945年2月19日出生于龙山区。初高中的时候,就对天文知识有浓厚的兴趣。1963年,南仁东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系,毕业后进入车间工作。但因他对天文学的热爱,1978年读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硕士、博士学位。后在日本国立天文台任客座教授,1982年,他进入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工作。1994年首次提出“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工程构想,并以总工程师的身份负责项目研发、推进,全面指导FAST工程建设,并主持攻克一系列技术难题。2016年9月25日,南仁东主持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在平塘县喀斯特洼坑中落成启用,并开始接收来自宇宙深处的电磁波。同年12月,南仁东获“2016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2017年5月,南仁东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7月入选为201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

2017年9月15日晚,南仁东因肺癌逝世,享年72岁。2018年10月15日,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宣布,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国家天文台于1998年9月25日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79694”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南仁东星”。同日,由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创作捐赠的“时代楷模”南仁东塑像在“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现场落成。同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南仁东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中国天眼”的主要发起者和奠基人。

人物生平

早年及受教育经历

1945年,南仁东出生于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区,6岁上学,先后就读于辽源中兴小学校、辽源四中、辽源市第五中学,学习成绩突出。1963年以高考平均98.6分(百分制)的成绩夺得吉林省理科状元,进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系就读,1968年底,南仁东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吉林省通化无线电厂,成为了一名普通的车间工人,待了将近有十年的时间。这十年,让他把学校所学运用到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十年里,南仁东设计了收音机、电子客流计量仪、电子声靶等多种电子产品;与吉林大学王湘浩学部委员合作研制成功中国首台具有函数编程功能的台式电子计算机。他从普通工人做到技术骨干,最终任工厂技术总管,成为千余人国企的技术带头人。南仁东是个完美主义者,他刻苦钻研,什么事情一旦做了就要做到最顶尖。厂里的项目他要设计,自己还创新的研究新的项目,为了项目,他常常通宵达旦设计、研究,曾连续七天七夜没合眼地编程。

1977年夏,全国高考制度得到恢复,南仁东为了继续深造,在第二年,考入中国科学院大学,成功地被中科院的天体物理研究所录取。1978年9月-1987年7月,南仁东来到北京天文台读天体物理的研究生,获理学硕士与博士学位。期间,他对密云米波综合孔径望远镜的快速傅里叶变换硬件进行了升级改造,并设计开发了望远镜终端的通讯软件;独立提出密云综合孔径望远镜的误差改正与校准方法,并发展成一套观测实用软件。他的成绩赢得了老师的肯定。

工作经历

1981年硕士毕业后,南仁东先后接到了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康奈尔大学莱顿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由于密云米波综合孔径望远镜建设的需要,他舍弃了到国外名牌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继续留在北京天文台开展望远镜校准及成像系统和国际甚长基线网(VLBI)活动星系核的观测研究。后在日本国立天文台任客座教授。1984年,赴荷兰德云格勒天文台做访问学者期间,首次在国际上应用VLBI“快照”模式。又先后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美国国立射电天文台、英国JBO天文台、意大利波尼亚射电天文研究所开展客座研究。

1993年,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在日本东京举行。有科学家提出,在全球电波环境继续恶化之前,人类应该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接收更多外层空间的讯息。当时,南仁东也在现场。他认为这对中国来说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提出建造一个“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想法。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南仁东毅然舍弃高薪(当时他一年的工资,只等于国外一天的工资),回国就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副台长。1994年,南仁东完成对“天眼”的基本构思,向中科院提交建立500米口径“超级天眼”(FAST)的申请书,并担任该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从1994年春天开始,年近50岁的南仁东开始主持国际大射电望远镜计划的中国推进工作,在贵州省踏上了选址的旅程,从1994年到2002年,第一轮选择对贵州省普定县平塘县进行了台址初选,建立了391个候选洼地的地形地貌数据库,共在国际上发表了11篇与大射电望远镜贵州选择工作有关的学术论文,引起了国际射电天文学界的广泛关注。2002年,为给射电望远镜找到更佳的台址,启动了第二轮贵州选址工作,历经10年,2005年,经过对3000多个洼地进行测算与考察之后,终于找到最理想的台基。“天眼”选址工程也终于告了一段落。

2006年南仁东任国际天文学会射电专业委员会委员主席,是中国天文学界第一次在此层面任职,使中国在这一领域得到同行的认可与尊重。

2012年,FAST973项目正式启动,南仁东指导有关FAST973项目的立项及组织实施;提出了调试阶段全波段监测蟹状星云脉冲星的优先观测计划;确立了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实现世界首个漂移扫描多科学目标同时中国空间站工程巡天望远镜的原创科学策略。2014年,“天眼”反射面单元即将吊装,南仁东亲自进行“小飞人”载人试验。2016年9月25日,FAST落成启用,并开始接收来自宇宙深处的电磁波,成为目前全世界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此时南仁东已身患疾病,但他还是依然带病坚持工作,亲眼见证了FAST工程落成。

逝世悼念

2017年9月15日晚,南仁东因肺癌突然恶化,抢救无效于北京时间2017年9月15日23时23分在美国波士顿逝世,享年72岁。16日国家天文台发布讣告称,遵其遗愿,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仪式。

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南仁东“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9月25日,南仁东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南仁东最主要的成就是,主持国际大射电望远镜计划的中国推进工作,突破了各项技术、解决多种难题; 同时在射电天文学基础研究领域,独立提出利用射电强源Cyg A校准密云米波综合孔径望远镜的方法,成功应用于观测。建立北京天文台VLBI相关后图像处理中心,使在80年代在中国进行VLBI数据分析成为可能。 在国家重大需求方面,南仁东参加探月工程早期科学数据下行和VLBI精密测轨方案论证,推进启动脉冲星自主导航研究。

1994年始,南仁东主持国际大射电望远镜计划的中国推进工作。提出利用喀斯特洼地作为望远镜台址,建设巨型球面望远镜作为国际一平方公里阵(SKA)的单元,启动贵州省选址。在长达14年的预研究和建设过程中,南仁东主持FAST科学目标的多项建设,指导各项关键技术的研究及模型试验,实现了三项自主创新。2016年9月25日,FAST工程正式竣工。

南仁东及团队建设的FAST是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实现了三项自主创新,突破了一系列技术难题,提出多项创新设计、多项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建议被地学领域同行采纳。多年来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创新技术得到了各方认可,获得了各种奖励,如获2015年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2016年广西技术发明一等奖和2016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1978年南仁东研究生学习期间,独立提出利用射电强源Cyg A校准密云米波综合孔径望远镜的方法,成功应用于观测,完成了电离层改正模型及望远镜阵列的成像。 

1984年南仁东使用VLBI对活动星系核进行系统观测研究,应用VLBI“快照”模式,纠正了类星体3C119的前期观测结论,证认了多个类星体及射电星系的中央发动机,得到CSS样本中所有双源皆为射电星系的结论,提出用星系相互作用或合并来解释样本形态,排除视超光速现象主导的可能性,达到当时国际最高动态范围水平。

同时提出了一套针对残缺UV覆盖的处理方法,创新VLBI偏振观测技术方法,为欧洲和日本研究人员广泛采用,VLBI领域多年的突出成果得到同行赞誉,担任日美空间计划VSOP在轨检测IOC组长。后在北京天文台建立有关VLBI相关后图像处理中心,使在80年代在中国进行VLBI数据分析成为可能。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项目开始,南仁东就一直任首席科学家,通过国内外同行间的合作,与时俱进地提出并完善科学目标,编写了FAST立项建议书,确定了中性氢、脉冲星、分子谱线、VLBI和地外智慧文明搜寻等5大科学内容。中性氢与脉冲星巡视被国际天文界评审为FAST两个最高优先级科学目标。在2005年接受国防科工委领导关于调研“xNAV脉冲星自主导航的技术”国际发展的任务。完成并提交“脉冲星在空间飞行器定位中的应用”报告,提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脉冲星计时阵的应用目标。

南仁东还参加了探月工程早期科学数据下行和VLBI精密测轨方案论证、USB测控网与中国VLBI网结合进行卫星精密定轨的方案论证。在50米天线前期设计阶段,提出主反射面背架隔离的“金字塔”形结构方案建议。主持了上海天马65米天线立项评审,提出65米应以天体测量与深空探测为主要任务,参加了其建设期间的国内外专家评审,并主持了其设备验收,对无源雷达“维拉”技术原理做出精准推测,提出利用大型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作为战略性设备来建立电子情报系统。 

国际合作

自1985年以来,南仁东先后在荷兰、日本加拿大、美国、英国意大利等多家天文机构进行客座研究。两次与欧洲甚长基线联合研究所签订长期交换协议,参加推进中国观测站进入欧洲网。三次签订中英、中澳FAST合作研究协议,提升FAST的研究与管理。2006年任国际天文学会射电专业委员会委员主席,为中国天文学界第一次在此层面任职,在国际射电天文界得到同行的广泛认可与尊重。 

学术论著

南仁东一生在学术研究领域也有不少成就,已发表科技论文222篇,专著7部,技术报告6本,专利36项。论文被SCI收录56篇、被EI收录65篇。SCI和EI引用近900次。

以上文献来源。

人才培养

1996年,南仁东任北京天文学会理事长期间,首次召集全国高等教育天文选修课研讨会,论文集在北京大学《高等教育论坛》发表,向国家教委提交《关于加强高校天文选修课的倡议书》,这一举措对后来的高校天文学教育产生影响。还为中国培养了陈学雷、张晓宇、李辉、袁维盛、张海燕、甘恒谦等一批天文工作人才。自编教材《射电天文》。2001年获中国科学院华为奖教金。 

同时南仁东热心科普,完成中国中央电视台的5小时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火星着陆直播;通过百家讲坛《寻找地外生命》,用科学思想影响公众与媒体对太空生命和地外文明的认识。在SETI报告中定义了生命的三个识别标准,并提出星际旅行的三项物理法则限制,被媒体和公众广为接受。

社会任职

以上文献来源。

荣誉奖项

人物评价

南仁东潜心天文研究,坚持自主创新,他的爱国情怀、科学精神和勇于担当堪称楷模,激励着广大科技工作者继往开来,不懈奋斗。在他离世后很多科学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知名人士都对南仁东献上了最真挚的评价。

圣克鲁斯加利福尼亚大学华裔天文学家林潮评价南仁东:“朴素宽厚,淡泊名利,待人诚恳,胸怀全局,鞠躬尽。”

2011全球华侨华人新闻人物授予南仁东的颁奖词这样写道:“二十四载年华,八千余日夜,终成观天巨眼;攻坚克难,矢志不渝,他在天文史上镌刻新高度。”

中国中央电视台2016年度科技创新人物”评选委员会评价南仁东:南仁东,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自1994年项目预研究到2016年建成,坚持了22年。作为工程团队的带头人,建成了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第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并在射电天文研究领域、国家重大需求、国际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评价南仁东:踏平坎坷艰难寻‘它’,埋进深山志在高远。

人物纪念

逝世纪念

2017年9月20日,中科院党组印发了《关于开展向南仁东学习活动的通知》,要求全院广大科研人员充分认识此次学习活动的重大意义,主动学习南仁东先生的爱国情怀、科学精神、高尚情操与杰出品格,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努力奋斗。10月11日,“南仁东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行。

南仁东星

2018年9月30日,在北京举行“时代楷模”天眼巨匠南仁东事迹展开幕式暨南仁东塑像揭幕仪式。10月15日,中国科学院星国家天文台宣布,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国家天文台于1998年9月25日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79694”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南仁东星”。

参考资料

“时代楷模”南仁东:燃尽生命 只为天眼.人民网.2023-01-13

南仁东同志先进事迹报道.央视网.2023-01-13

引入社会资源强化党员教育-贵州省监狱管理局.贵州省人民政府网站.2023-01-13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中国科学院.2025-03-13

全球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在贵州落成启用.中国科学院.2025-03-13

2016中国科学十大新闻人物评选结果揭晓—新闻—科学网.科学网.2024-10-25

南仁东:“天眼”筑梦人.中国科学院.2024-03-28

【中青在线】FAST首席科学家南仁东逝世.中国科学院.2025-03-13

南仁东.立德树人网.2023-01-13

南仁东.中华名人网.2023-01-13

“中国天眼”的主要发起者和奠基人南仁东.央视网.2023-01-13

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科学家”风采录:科学攀高峰 家国付此生.中国科学院.2023-01-13

国家天文台人才库.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2023-01-13

进入无垠广袤的人生——追忆“天眼”之父南仁东.央视网.2023-01-13

追记南仁东:“中国天眼”之父留下最美科学风景.科学网.2023-01-13

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逝世.科学网.2023-01-13

【人民网】“中国天眼”FAST首次新发现脉冲星 进展超预期.中国科学院.2023-01-13

进入无垠广袤的人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网站.2023-12-23

“中国天眼”亮出重磅成绩单!我们非常想念他…….人民资讯.2023-12-23

FAST:凝聚中国创新 倾听宇宙声音.科学网.2023-01-13

国失栋梁 精神永存——社会各界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南仁东先生.中国科学院.2023-01-18

【解放军报】“天眼”为证.中国科学院.2023-01-13

【新华网】天文界一大损失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病逝.中国科学院.2023-01-18

南仁东主要成就和贡献.中国科学院.2023-01-13

【经济日报】以命相搏为“天眼”----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2023-01-13

人生为一大事来 ——记“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人民论坛网.2023-01-13

记“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20多年只做这一件事.中国网.2023-01-13

【中国科学报】FAST:凝聚中国创新 倾听宇宙声音.中国科学院.2023-01-13

教育与科普.中国科学院.2023-01-13

陈学雷:沉痛悼念并追忆南仁东老师.中国科学院.2023-03-25

张晓宇:我记忆中的南老师.中国科学院.2023-03-25

李辉:纪念南仁东老师.中国科学院.2023-03-25

袁维盛:纪念南老师.中国科学院.2023-03-25

(受权发布)“最美奋斗者”名单.新华网.2023-03-25

“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丨南仁东.陕西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2023-01-13

陈景润、许崇德等学者获公示为改革开放杰出贡献表彰推荐人选.澎湃新闻.2023-03-25

中宣部追授南仁东“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央视网.2023-01-13

2017中科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公布.中国经济网.2023-03-25

南仁东研究员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奖章.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2023-03-25

2016年度科技创新人物揭晓 “科技盛典”颁奖典礼播出在即.清华大学物理系.2023-03-25

“天眼”之父——南仁东对中国的贡献到底有多大?.腾讯网.2023-01-13

于敏屠呦呦等多位科学家入选改革开放杰出贡献者.科学网.2023-01-13

今日明星—“南仁东”.河南经贸职业学院.2023-01-13

南仁东逝世:国失栋梁 精神永存.科学网.2023-01-13

中科院党组号召全院科研人员向南仁东学习.科学网.2023-01-13

中科院举行南仁东先进事迹报告会.科学网.2023-01-13

“时代楷模”天眼巨匠南仁东事迹展开幕.科学网.2023-01-13

“时代楷模”天眼巨匠南仁东塑像在贵州落成.科学网.2023-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