佑顺寺
佑顺寺位于辽宁省朝阳市新华路东段北侧,清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北京白马寺喇嘛绰尔济卜地到辽西地区择地建寺,并看好了荆棘丛中涂满落日余辉的三座古塔边的一块空地,经康熙帝批准,第二年破土动工,八年后竣工。佑顺寺之名由康熙皇帝所赐。
佑顺寺坐北朝南,总占地面积16975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从南至北,共有五进院落,六层殿阁。其建筑布局为中轴线对称式,建筑结构严谨,装饰典雅,大雄宝殿是寺内的主体建筑。
殿外朱墙,上嵌有精美的石雕,整个建筑风格充分体现了清代的艺术特点。中轴线上主体建筑计有牌楼、山门、天王殿、藏经阁、大雄宝殿、更衣殿、七间宝座殿等。东西两侧,为对衬式建筑,从南至北分别有环房、关帝殿和戏楼。钟楼与鼓楼,长寿塔,东西配殿,东西廊房,地藏王殿与五佛殿,还有斋舍,石雕旗杆等。所有建筑,均为中国传统的砖木结构。牌楼为三楼四柱式,石基、木柱、重檐青瓦顶。原建筑1967年拆除,1989年恢复时,按原位置向后移30米。山门为歇山式,五间,明间及两次间各设一券项门洞。天王殿为庑殿式、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大雄宝殿为歇山式,是寺中主要建筑,占地650平方米,面阔和进深均为五间,更衣殿为元宝脊,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七间殿为硬山式,建在五尺高的台基上,爱新觉罗·弘历去沈阳市祭祖北巡时曾在此驻,并为寺院题写匾额“真如妙觉”,故又称行宫。
佑顺寺是朝阳境内唯一的保存完好的传统建筑形式的藏传佛教庙宇。1988年被评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05月25日,佑顺寺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
历史沿革
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佑顺寺开工。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佑顺寺落成,竣工后,康熙帝赐名“佑顺寺”,并赐老山檀香佛像一尊。
乾隆十八年(1783年),皇帝去沈阳市(今沈阳市)陵驻跸于此,并钦赐“真如妙觉”匾额,悬于寺院大殿。
伪满时期,寺院开始衰败,寺内喇嘛相继离去,原钟鼓楼和白塔被毁。后佑顺寺改宗为汉传佛教,
1973年,佑顺寺作为朝阳市市博物馆对外开放。
2007年,朝阳市人民政府进行佑顺寺改造。
建筑特点
结构
佑顺寺总占地面积约1.7万平方米,坐北朝南,呈官式建筑布局及做法。建筑群主要包括天王殿、藏经阁、大雄宝殿、七间殿等。寺院气势如虹,屋顶形式包括卷棚顶、硬山顶、歇山顶等,建筑结构严谨、阶直柱挺,装饰古朴典雅。建筑布局和造型上,为纯汉式寺庙建筑,严格按照伽蓝七堂的传统布局方式呈现:从广场之前的牌坊延展出由南而北的中轴线,连接了牌坊、山门、天王殿、藏经阁、大雄宝殿、更衣殿和七间殿,其他建筑形制对称而布,由此形成序列。其中重要殿堂设天花藻井,包括殿内梁枋斗等构件,其上皆施以彩画雕饰。
特点
佑顺寺自康熙时期初建,后历经乾隆、爱新觉罗·颙琰至光绪、民国几个时期的增建和维修,整个寺院在建筑风格和细部特征中呈现出多个时期并存的形态。从佑顺寺严整的寺院布局和跌宕起伏的气势氛围营造中,可明显辨别出官式建筑的特点,感受到的不仅是宗教的神秘和严肃,之间更夹杂着被官制统治和礼制束缚的压抑。从佑顺寺中即可看出清朝政治对于藏传佛教的侵入程度、对寺庙建造的影响力度,及其对该地民众实施思想控制乃至精神统治的方法与手段。
文物遗存
综述
佑顺寺的最前方为四柱三楼式牌坊,前檐下悬挂楷书“佑顺”云龙纹陡匾,牌坊立于现为市民活动广场的佑顺寺广场之前。庑殿顶的山门是围合寺院空间序列中轴线的展开点,门前立辽至元代石狮一对,山门面阔五开间,中间三间辟拱券门,内奉哼哈二将。天王殿位于中轴线上的山门之后,为庑殿顶面阔五开间,进深三开间建筑,设窗、拱券门,前后门券上方各置一方刻有满、蒙、藏、汉四体文字石匾,殿内奉有四大天王、弥勒佛和韦驮菩萨。天王殿与山门之间东西两侧分别为宗喀巴殿(戏楼)与伽蓝殿(关林),两殿形式基本相同,均为面阔三间的卷棚歇山顶建筑。重檐歇山顶的藏经阁紧邻着天王殿,面阔七间,进深四间,为全寺重要性仅次于大殿的建筑。藏经阁两旁是重檐歇山顶钟鼓楼。大殿是建筑群中体量最大的建筑,处于中轴线中间部分,歇山顶,面阔进深均为五间,以其恢弘清幽的气势统领整个寺院。药师殿和弥陀殿作为东西配殿位于大殿前两侧,形制均为面阔五间的硬山建筑。大殿两侧为观音殿和地藏殿,均为面阔三间的庑殿顶建筑。中轴线上,大殿之后为八卷棚的更衣殿,面阔五间。建筑群的序列高潮结束于轴线上面阔七间的硬山建筑——七间殿。除此之外,寺院四隅还有民舍式样的环房。
大雄宝殿
佑顺寺大殿面阔及进深均为五间,建在1.3米高带有雕龙御路的台基上,平面为长20.2米、宽20.4米近似正方形、通高21米。单檐歇山顶的布瓦屋面,正脊中央置有2米多的铜鎏金宝顶,为该寺的制高点,戗脊上立有7只走兽。建筑南墙明间、次间开槅门,梢间设槛窗,殿顶设井口天花,八角覆斗式藻井。殿内有34根木质圆柱,2根石材方柱,殿外立有四根圆擎檐柱,共计40根柱。地面由方砖错接铺设。其内部空间是藏传佛教在内蒙古地区的成熟期形成的佛殿——经堂布局方式之一的殿堂结合式。越过因斗栱出檐较大形成的前廊,从正门进入殿内后使用改变纵向柱距和移柱造的方式形成了较为宽阔的空间辟为经堂,北部柱距较为密集,于其中部奉主佛像,东西两侧沿墙置十八罗汉像。大殿的礼佛交通组织沿用了停滞式,即从正门进入大殿后在佛像前进行叩拜再从殿门出来即可。殿身外墙上嵌有关于藏传佛教内容的石雕。
研究价值
佑顺寺是朝阳市境内保存完好的传统建筑形式的藏传佛教庙宇,大殿殿身外墙嵌有生动的石雕,其他诸如旗杆上的蟠龙浮雕、山门和天王殿门楣上的佛教图饰及石雕围栏、楹联等,都反映出藏传佛教风格和康熙、乾隆、光绪等几个时期的建筑和文化艺术特点,是研究辽宁地区同时代古建筑的典型实物标本和重要实物依据。
保护措施
1988年,佑顺寺被评定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25日,佑顺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文化
佑顺寺其为北京白马寺绰尔济喇嘛卜地建寺时发现荆棘丛中三塔映辉旁的一块空地,遂奉康熙帝之命敕建藏传佛教寺院,故俗称“喇嘛庙”。
据史料记载,鼎盛时期的佑顺寺曾住有喇嘛300多名,藏经阁藏有珍贵经卷400多部。每年农历六月十五佑顺寺庙会,既要在寺内戏楼唱戏,又要在山门殿前的跳鬼台上跳布扎,在辽宁省诸寺庙中的规模最大。彼时庙市上的各地香客商贾云集,鼓乐震天,经声佛号,不绝于耳,为一时之盛。
旅游信息
门票
凭身份证领取免费门票。
交通线路
乘坐朝阳10路,14路,15路,19路,3路,4路公交线路至佑顺寺站下车。
参考资料
佑顺寺.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2024-03-03
寺院天王殿中供奉是的哪个菩萨,详解汉传佛教寺院天王殿的秘密.网易.2024-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