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放射陆龟

放射陆龟

放射陆龟(学名:Astrochelys radiata)为陆龟科马岛陆龟属动物下的一种,别名驼背龟、菠萝龟、辐纹龟、蜘蛛龟等。在世界分布于非洲马达加斯加南部和西南部干燥的多刺森林中,通常生活在距离海岸线约50-100公里的狭窄地带中。该种曾被中国少量引进,但饲养成活率较低。野生放射陆龟喜干燥环境,喜暖怕寒,多生活于低矮灌木丛中,其性情温顺,触觉、嗅觉比视觉、听觉灵敏,喜食大戟属植物及灌木的棘。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喜食白菜叶、苹果、西瓜等。

放射陆龟头部较小,呈黄色。背甲高而长,可达40厘米,成体背甲的盾片向外鼓起,似菠萝,因此也被称为菠萝龟,盾片上有清晰的同心环纹。四肢圆柱状,覆有很多鳞片,趾间无蹼,爪发达。背甲为黑色或褐色,每块盾片上均有黄色斑块,以这些斑块为中心,向四周放射出2-8条黄色条纹,彼此连接似蜘蛛网。四肢灰黑色,有黄色鳞片覆盖。尾灰黑色。

放射陆龟肉质鲜美,深受马达加斯加当地人民的喜爱。中东人也会将放射陆龟的龟壳作为药材,其肝脏在亚洲还被认为是春药。除了食用外,马达加斯加人还经常将陆龟作为宠物饲养,并与鸡和鸭一起关在围栏里,以抵御家禽疾病。但放射陆龟已被列为保护动物,不能私自抓捕、利用及售卖。

偷猎者大量宰杀放射陆龟并搜集幼龟进行宠物贸易,再加上栖息地日益减少,食物来源逐渐丧失,放射陆龟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1968年,放射陆龟被《非洲保护公约》列为A类保护动物,而后又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附录一中。2008年,放射陆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极度濒危物种。为保护放射陆龟等濒危物种,马达加斯加设立了多个保护区,同时还建立了一个圈养繁殖中心。

历史记载

放射陆龟的栖息地马达加斯加是一个基本没被开发的岛国,处在历史上亚欧贸易路线上,拥有便捷的位置,丰富的食物,多样的野生动物和淡水。1500年,葡萄牙船长登岛补给鲜肉和水,船员们向内陆前进几英里后,到达南部和西南部沿海的多刺森林中,在此捕获了放射陆龟。1894年法国入侵,法国将马达加斯加作为殖民基地,并建设外来物种贸易,直到1963年该岛独立,放射陆龟在此时成为了明星,出现在整个18世纪和19世纪的自然历史杂志上。在干燥多草的栖息地里,放射陆龟颜色鲜艳的甲壳花纹为其提供了有效伪装,让它消失在草丛里,以此对抗捕食者。

放射陆龟由于其美丽长寿、易于养殖,迅速成为博物馆和动物园的宠儿,据说由英国航海家詹姆斯·库克于1773年(或1777 年)赠与汤加国王的放射陆龟,活到了189岁的高龄。在人类大量捕食放射陆龟前,其产量丰富,一只雌性每年可产多达十二个蛋。 1995年,英国动物学家Rick Hudso在马达加斯加发现大量的放射陆龟, 当地人也告诉他行道和马路上经常能看到放射陆龟。但在此后的20年间,放射陆龟的种群数量下降了超过80%。

形态特征

放射陆龟头部较小,呈黄色,吻部不突出,上颌略钩曲,头顶部有鳞片,细小。背甲高而长,可达40厘米,成体背甲的盾片向外鼓起,似菠萝,因此也被称为菠萝龟,盾片上有清晰的同心环纹,后部缘盾向外翻卷,成体背甲后缘呈锯齿状。甲桥宽大,有腋盾和胯盾。四肢圆柱状,覆有很多鳞片,趾间无蹼,爪发达。

放射陆龟的背甲为黑色或褐色,每块盾片上均有黄色斑块,以这些斑块为中心,向四周放射出2-8条黄色条纹,彼此连接似蜘蛛网,非常醒目。腹甲黄色,除肛盾外,其他盾片上均有黑色放射状花纹。四肢灰黑色,有黄色鳞片覆盖。尾灰黑色。

物种分布

放射陆龟在世界分布于非洲马达加斯加南部和西南部干燥的多刺森林中,通常生活在距离海岸线约50-100公里的狭窄地带中。1996年,中国曾少量引进放射陆龟,但该龟产地远在非洲,较难适应中国气候,饲养成活率较低。

生活习性

野生放射陆龟喜干燥环境,喜暖怕寒,多生活于低矮灌木丛中。当环境温度达到22℃以上时才能正常进食,其活动的最佳生长温度为23-35℃,18℃时活动少,16℃左右时冬眠,当环境温度高达38℃时,放射陆龟会出现少食、少动的现象。

放射陆龟性情温顺,即使将其置于手中也不会咬人,只会伸出头东张西望。放射陆龟的触觉、嗅觉比视觉、听觉灵敏,如果经过长时间的人工饲养,其可辨别出方位,每天自己回到龟舍中。野生放射陆龟喜食大戟属大戟属)植物及灌木的棘,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放射陆龟喜食白菜叶、苹果、西瓜、香蕉、番茄等,少量龟有吃小石子的现象。

生长繁殖

雌雄鉴别

放射陆龟的雄龟背甲较长,尾巴粗而长,腹面有V形凹槽,喉盾较突出。雌龟体大,背甲短而宽,尾部无凹槽,细且短,喉盾不突出。

交配

放射陆龟的交配季节在每年的5月和7-9月,交配时雄龟常跟在雌龟的后面,头部紧靠在雌龟的泄殖腔处嗅闻,有时上下点头晃动,当雌龟停止前进时,雄龟爬上雌龟的背甲,雄龟的前腿勾住雌龟的背甲前缘,后腿抬起,用喉盾撞击雌龟的前部,用肛盾猛烈撞击雌龟的后部,两种方式互相交替进行,撞击时,雄龟发出“咕咕”的喉鸣声。当雄龟不撞击雌龟时,雄龟的交接器插入雌龟的泄殖腔中,交配时间达3-5分钟,交配结束后,雌、雄龟分开,各自爬走。

产卵

放射陆龟在产卵前,雌龟会挖洞作为孵化巢,洞深25厘米左右,每次产卵3-12枚,孵化期为145-231天。孵化出来的幼龟长3-4厘米,孵化后外壳发育迅速。

人工饲养

饲养环境

放射陆龟属于陆栖龟类,应选择避风向阳、通风良好、环境安静的地方作为龟舍,同时需将其布置成陆地丘陵式,可在木箱、玻璃缸中铺垫沙土,放置2个浅盆(水盆、食盆),配植一些小草或青苔

喂食

放射陆龟喂食前需测量环境温度,当温度达22℃时,可正常喂食,投喂的食物量应固定,便于观察、比较龟的吃食情况。食物投喂前,需洗净并浸泡30分钟,以免残留在食物的农药被龟误食。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食物应放置30分钟后,待食物的温度与环境温度相似时再投喂。投喂苹果时,由于苹果光滑,龟不易啃咬,应将苹果切片;投喂香蕉时,应去除香蕉皮。日常投喂的食物应多样化,放射陆龟的食量较大,体重200克的幼龟,每次可吃80克的香蕉,一般体重200克以下的龟,每天每次投喂50克即可。当气温低于18℃时,放射陆龟不再进食,需停止投喂。

日常养护

放射陆龟需放置在一定的环境中,不再更换,使龟有安全感,同时温度保持在30℃左右。对已适应新环境的放射陆龟,每天投喂1次,并定期添加些复合维生素及钙片。每星期晒1-2次太阳,但夏季不能在阳光下直射。每月更换一次沙土,日常发现粪便及其他杂物,要及时清理,以保持龟舍内环境清洁。春、秋两季需特别注意预防疾病的发生,放射陆龟正常的粪便为长条状,黑绿色,若粪便是绿色、土黄色的黏稠状液,则表明放射陆龟患上肠胃炎,应及时进行药物治疗。当放射陆龟进入冬眠时,可在龟舍内铺垫棉絮、稻草等保暖物质,环境温度应保持在10℃以上,供其自然冬眠。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马达加斯加的放射陆龟数量急剧下降,截止2005年统计数量在120万左右,预计20年内可能在野外灭绝。

致危因素

由于放射陆龟肉质鲜美,且幼龟外形深受人们喜爱,因此偷猎者大量宰杀放射陆龟并搜集幼龟进行宠物贸易,这对放射陆龟种群造成了极大的打击。并且放射陆龟的生存环境还遭到了严重破坏,栖息地日益减少,食物来源逐渐丧失,严重威胁其在野外继续生存。再加上马达加斯加的政治动荡持续危害经济,使得反盗猎法难以执行,偷猎行为日益猖。

保护级别

1968年,放射陆龟被《非洲保护公约》列为A类保护动物。

1975年,放射陆龟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附录一中。

2008年,放射陆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极度濒危物种。

保护措施

为保护放射陆龟等濒危物种,马达加斯加设立了多个保护区,分别为Tsimanabetersotsa国家公园、Andohahela国家公园、Beza Mahafaly特别保护区,圣玛丽角特别保护区,以及Berenty保护区,同时还在Ifaty市建立了一个圈养繁殖中心。

用途

放射陆龟肉质鲜美,深受马达加斯加当地人民的喜爱,偷猎者会将熏制好的陆龟肉出售到北部城镇,因为当地人民喜食陆龟肉。中东人也会将放射陆龟的龟壳作为药材,其肝脏在亚洲还被认为是春药。除了食用外,马达加斯加人还经常将陆龟作为宠物饲养,并与鸡和鸭一起关在围栏里,以抵御家禽疾病。但放射陆龟已被列为保护动物,不能私自抓捕、利用及售卖。

延伸文化

对于马达加斯加当地的Tandroy部落长老而言,放射陆龟是他们的亲人,是祖先归来的灵魂,他们将其称为“索卡科”。并且他们还认为放射陆龟可以将季风带即雨水吹向干渴的土地,因此当地部落有一项严格的禁忌,即禁止食用或接触放射陆龟。

物种对比

放射陆龟与马达加斯加陆龟印度星龟、缅甸星龟为同属动物,且背甲上均布有花纹,因此不能将有花纹的龟都认作放射陆龟。这四种龟之间的形态特征区别点如下。

参考资料

Integrated Taxonomic Information System - Report.ITIS.2023-09-27

Radiated Tortoise.RedList.2023-02-08

放射陆龟.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2024-08-27

Terrestrial.animalia.bio.2023-10-10

当地力量和国际组织联手拯救马达加斯加辐射陆龟.环境新闻.2023-02-09

Just a moment....CITES.2023-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