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报》创刊于1951年4月27日,是共青团中央机关报,是以中国各族青年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和干部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全国性综合日报。

自创刊之日起,《中国青年报》就以“推动社会进步、服务青年成长”为己任,在内容上凭借专题和评论在青年报道领域开创多个“第一”。报社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始终秉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职责使命,全力打造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阵地,按照政治坚定、特色鲜明、影响广泛、建设党的青少年领域国内一流传媒机构目标,进一步推动可视化融合改革,重塑全媒体精兵,不断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目前,《中国青年报》与新媒体技术有机融合,在微博、微信抖音今日头条等第三方平台注册机构账号100多个,移动端用户突破1.2亿。到2023年上半年,全媒体用户已超过3.1亿,出品了一大批流量过亿的融媒精品,打造出全国新闻短视频“青蜂侠”等头部品牌,在年轻人中触达率大幅提升。《中国青年报》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国内设有35个记者站,在美、日、俄、法、欧盟外高加索柬埔寨等国家和地区设有常驻记者。

历史沿革

1951年4月27日 ,经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批准,《中国青年报》在北京创刊。毛泽东同志亲自为《中国青年报》题写报名。

20世纪50年代《中国青年报》宣传了抗美援朝战争、保家卫国英勇献身的黄继光、邱少云等,以及创造先进操作法的青岛纺织女工郝建秀和“走在时间前面”的鞍钢工人王崇伦等青年英雄和劳动模范的事迹。60年代宣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雷锋王杰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

1966年8月20日,《中国青年报》因“文化大革命”停刊。

1978年10月7日,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国青年报》复刊,为周三刊,对开4版。复刊后,报道了身残志不残的张海迪,以及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等青年先进人物和先进集体的事迹。

1998年10 月,《中国青年报》网络版上线。

2000年5月,中青在线网站正式开通。

2016年11月,冰点暖闻客户端改版升级为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2017年3月,《中国青年报》特色的中央厨房——融媒小厨投入使用。融媒小厨通过系列主题活动,既弘扬了主旋律,又履行了服务青年的社会责任。 

2018年3月,《中国青年报》获“2017年百强报纸荣誉。

2019年10月,中青网新媒体科技(北京)有限公司100%股权划转至中国青年报社,中青网成为《中国青年报》新闻主网,报社旗下的中青在线网站转型为新闻文化视频网站

2020年5 月《中国青年报》“融媒小厨”全面升级为“融媒云厨”,7月中国青年报客户端4.0版上线。

2021年4月,《中国青年报》创刊70周年,改革再出发。

2022年4月,中国青年报社以“链接未来 照亮青春”为主题,举办了“青年文化大数据项目体系发布暨青年文化大数据总部基地建设”启动活动,总部基地落户报社“青春元宇宙之家”。

现状

《中国青年报》现已形成了“报、网、端、微、抖”协同联动、一体发展、集约高效的内容生产体系和全媒体传播链条。拥有覆盖全国各地的发行销售网络。在国内25个省份设有印点,在24个省市设立驻外机构:河北省、内蒙、、新疆、宁夏等。截至2022年12月,《中国青年报》单期发行量是70万份,成功入选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统计的中国自行发行量前十榜单。除此之外,《中国青年》杂志也入选了“2022年度中国邮政发行百强榜”。中国青年报社旗下的“中青校媒”还被誉为国内高校最有影响力的传播平台,共1000所高校以及6000个校园媒体。

代表性栏目

《冰点》周刊

“冰点”曾创造中国新闻界的“冰点高度”。“冰点”栏目创刊于1995年1月,以社会上不被关注的冷点切入,做深度调查报道。2004年6月,“冰点”栏目扩展为“冰点特稿”、“”、“冰点探索”和“冰点人物”。其中《冰点周刊》是中国青年报的王牌周刊。首先,不同于其他媒体的关注重点放在社会热点与重要人物上,“冰点”栏目的主人公往往是普通人与社会弱势群体。其次,为了更好的传达普通人的声音,记者会运用大量的细节化的细节描述和全方位的场景描述,将人物精神和情感刻画的入木三分。2020年1月28日,“冰点周刊”微信公众号刊发《钟南山发话前,武汉这位医生向附近学校发出疫情警报》,用一位医生的自述,讲了疫情早期武汉医院的状况,发布后不久就冲破10万+的阅读量。2022年3月21日东航MU5735事故发生后,《》于3月23日发表了题为《我愿意讲述:姐姐姐夫都在那架飞机上,还有1岁半的外甥女》的深度报道。这是首篇关于事故乘客身份的详细报道,大量的背景细节让网友集体泪目,在当晚刷屏整个朋友圈。

青蜂侠

“青蜂侠”创办于2017年,是中国青年报社新闻短视频第一品牌。青蜂侠始终坚持“关注青年、青年关注”的定位,坚持“正能量就是大流量”的理念。在内容生产上采用场景放大故事的真实效应,“硬新闻软着陆”的共情途径,以及倒金字塔的叙事模式。自2017年上线以来,“青蜂侠”已推出多款点击量超百万次甚至超亿次的作品。2021年中国报业创新发展大会上,“青蜂侠”入选“2020年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除此之外,青蜂侠还搭建了借力打力的多端口传播矩阵,在、多看视频、bilibili等多个平台建立官方账号。青蜂侠(中国青年报旗下视频品牌)全网用户超2000万,位居中央媒体新闻短视频头部位置。根据飞瓜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7日,“青蜂侠”抖音平台粉丝量达到794.1万,作品数达到4.50万,总获赞量超1.4亿。

运营模式

采编方针

中国青年报社在新中国建设、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各个历史时期,始终把党性与鲜明的青年特色相结合,确定“思想报、旗帜报、知识报、战斗报”“跟中央紧些更紧些、同青年近些更近些”“服务青年成长,推动社会进步”“青年关注 关注青年”等一系列重大办报思想和方针,不断尝试青年所青睐的传播方式,用理想信念感化青年,用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时代精神振奋青年,用现代知识丰富青年,用高尚情操陶冶青年,宣传青年先进人物,激发青年奋斗精神,启迪青年心灵智慧,反映青年愿望呼声,维护青年合法权益,团结鼓舞青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功立业。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坚持“青年关注,关注青年”的内容导向,不断打造让年轻人“有感”的产品,持续加强对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力。另一方面,努力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同时,必须深刻意识到,中青报肩负着共青团宣传的重要任务,要始终坚持“为党育人、服务大局、服务全团、服务青年”的职责使命。

内容构成

中国青年报社除主报《中国青年报》外,还有《》《》两份子报,拥有中央主要新闻网站“中青在线”,拥有“中国青年报”等5个客户端,在微信、快手等第三方平台注册机构超200个,全媒体用户突破1.8亿。除此之外,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的支持下,中国青年报·“大思政课”云平台上线,推动网络思政联通实践,实现全方位、立体化、精准式触达青年。

经营模式

《中国青年报》积极开拓新的商业模式,努力实现多种营收。其中,“融媒云厨”就是《中国青年报》自给自足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融媒云厨”可对外提供视频、直播、H5等原创产品的定制服务以收取费用。另外,《中国青年报》的青秀H5平台也提供对外服务,报价在两万元至十几万元不等。除此之外,与共青团等机关单位的合作也是《中国青年报》的资金来源之一。《中国青年报》依托于“中青华云”的大数据技术为机关单位提供舆情监测、新闻报道制作等服务。此类对外服务既能提供经济效益进一步支持报社发展转型,又不失社会效益。

报纸版面

2023年《中国青年报》全新改版,目前有要闻、青年话题、国际、体育、思想者、文化、微光、校媒、创业、青年之声、阅读、科学、青年调查、团团BaoBao、中青视线、12355青春热线、健康中国、民族教育等青年特色的新闻类版面及专刊副刊,也有共青周刊、大思政周刊、冰点周刊、教育周刊、经济周刊、军事周刊等特色周刊。2022年《中国青年报》曾以数字藏品的形式再现41年前的《星期刊》创刊号版面,旨在把美好记忆留在方寸之间。该历史版面在中国青年报社“豹豹·青春宇宙”数字藏品平台推出,限量发售1000件。

管理模式

领导信息

实行轮岗制

《中国青年报》成立机动融媒部。新入职员工需在总编室、全媒体协调中心、官微运营室、地方记者站等多个重要部门实行轮岗培训。但伴随着这一培训制度的逐渐完善,后续的轮岗业务培训也不仅局限于新入职员工参加。更为重要的是,轮岗制度的建立有利于促进青年人才扁平化管理。

重点培养“五类融媒人才”

2020年9月,《中国青年报》制定出台《“十四五”全媒体人才培养规划》,重点聚焦培养扶持“优秀融媒专家型人才、优秀融媒经理人、优秀融媒制片人、优秀融媒创意创新人才、优秀融媒技术人才”等五类融媒人才。人才进入全媒体人才库后,通过专项考核进行选聘动态调整,在内部优秀融媒项目遴选、评先评优、交流培训等方面,适当向入库人员倾斜,充分调动优秀全媒体人才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他媒体形式

自有媒体

《中国青年报》已经形成涵盖报纸端、PC端、移动终端三端融合的传播平台。其中,报纸端包括中国青年报、青年参考、青年时讯等。PC端中青、媒网、等。其中中青在线利用网站布局的优势条件,推出了出彩90后、奋斗青年说、暖闻周刊、新闻资讯等新闻产品。移动终端有中国青年报法人微博、中国青年报微信订阅号、抖音号、中国青年报官方APP等。各渠道依据用户使用习惯和信息传播规律,将同一主题内容进行不同形式的展现,实现了统筹资源、优势互补、整合传播的效果。

其他派生媒体

除了自有媒体平台外,《中国青年报》与许多传播平台进行深度合作。2018年9月,《中国青年报》官方网站中青在线与酷我音乐盒合作,打造首档青年阅读分享类音频节目《榜样阅读》。其实近年来,中青报一直在积极挖掘音乐文化IP文化价值。以音乐为媒,用音乐做好青年思想引领,讲好中国故事。除此之外,《中国青年报》还与湖南卫视、浙江卫视等电视媒体共同策划节目,与腾讯控股百度集团搜狐等互联网公司合作开发新闻产品、这恰恰也展示了一家中央级媒体想提升传播力的决心。

影响

政治传播

中国青年报社坚持“政治建报、文化立报、改革强报、融合兴报、从严治报”,聚焦主责主业,强化教育培训,切实肩负起做好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的职责使命,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到新闻报道和意识形态工作当中。2022年“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全年共上线35期,总点击量超32.5亿,累计学习人次达20.3亿。面向少先队员群体,联合团中央少年部开展“红领巾爱学习”网上主题队课活动,2022年上线30期,累计播放量达5亿。特别是中青“融评”和思想理论报道的创新,努力从理论、历史和实践逻辑等多种角度,通过全媒体话语体系转换、网络技术运用、思想青春表达等多方式,把理论讲深刻,把中国道路、中国成就、中国故事讲生动。

舆论引导

《中国青年报》坚持人民至上,以真实民意引领舆论导向。2021年8月中国青年报报社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长 “双减”政策调查,回收有效样本51万。于2021年9月16日刊发《“双减”实施后 72.7%受访家长表示教育焦虑有所缓解》《86.8%受访家长支持减轻校外培训负担 74.8%受访家长支持减轻作业负担》等报道。为国家后续推出“双减”配套政策提供了正向推动作用。除此之外,《中国青年报》于2022年12月发布的《疫情下,大学生返乡记》还原了真实的返乡学子状态,收获了大学生群体的广泛共鸣。

社会文化

《中国青年报》通过一系列“传承的力量”“文化中国”“榜样阅读”等全媒体活动,筹拍电视连续剧《天地人心·王阳明》等)、纪录片、MV、五四晚会、时尚文化节等,努力把“文化传承”的基因与“思想引领”的创新,更有机有效结合起来。专门制作了《奋斗者.正青春》专栏,报道青年科研工作者、缉毒警察、武警官兵、大学生、青年教师、快递员等青年群体,推出“精神路标.我要的人生”系列全媒体任务栏目,倡导了积极向上、努力奋斗的社会主义文化。除此之外,报社还着眼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传播。2022年12月26日至2023年1月6日,在北京疫情形势最严峻时期,中青报克服困难推出“陪你慢慢变好·迎春到”跨年可视化联播活动,将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贯穿全过程。12天13场直播,观看量5000万余次,碎片化传播及话题阅读量等全网总曝光量超13亿。这是跨年时刻以“服务青年成长 推动社会进步”为己任的中国青年报社与全国青年心灵的链接。

国际传播

《中国青年报》主动服务于党和国家对外传播的工作大局。《中国青年报》几十年来一直重视国际报道,曾做过颇具影响力的“中国青年眼中的日本”大型调查,北京奥运会会期间还牵头组建过中日韩奥运报道联盟,策划举办过国际青年足球锦标赛等活动。目前已初步搭建了海外互联网账号、KAB全球青年创业项目等海外影响力媒体矩阵,并推出一系列具有鲜明青年特色的国际传播精品。中青网制作英语、日语法语朝鲜语俄语5个语种网页专题,阅读数累计过亿。除此之外,《中国青年报》还积极承办世界青年发展论坛、目前已是内外宣同步、加强国际传播的第一方针主流媒体。值得一提的是,中青报旗下的短视频品牌“青蜂侠”也成为了国际传播和舆论的重要“轻骑兵”。《中国青年报》将继续做好面向全球青年的国际传播,在增进亲情、友情、爱情、民情的“共情交流”中,加强文明互鉴、传播中华文化,用青春的激情、向上向善的故事,打造一张张最美的“中国名片”。

相关评价

在中国主要报纸公信力调查中,《中国青年报》连续10年位居前3名。《中国青年报》拥有业界公认的优秀编辑记者及优秀经营管理人才,他们中有“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邹韬奋新闻奖”获得者、“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全国十佳新闻记者”、“全国优秀青年报刊工作者”、“全国报业先进经营管理工作者”等。中国的政治心脏,有《中国青年报》!朱基总理曾在本报记者吴湘韩的报道《洞庭湖大规模退田还湖》上直接批示;罗干曾对本报关于孙志刚事件的报道进行批示。中国的最高权力机构,有《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报》是全国人大会议指定报纸。每年两会期间,本报会送达会议代表驻地,数千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能看到当日的中国青年报。

传播特色

生产一体化

除特殊项目外,中国青年报社依靠“融媒云厨”的优势,由报社统筹策划、采写、编辑、审核、分发全流程的管理。例如,在报道两会开幕之际。一边是前方记者在进行视频街头采访等,并形成视频内容;另一边,海报、短视频、H5等融媒体产品线的编辑,不同传播渠道的值班编辑和审核人员,都在总编辑的统一指挥下集中办公。这种方式有效的优化了整个报道流程,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从采访到编辑、审核、发布、推广,一个高质量的融媒体产品只需要十几分钟即可完成。

内容可视化

可视化报道是基于图表、动漫、视频、海报等形式,使新闻报道实现视觉化的一种报道方式。可视化报道相较于传统文字、视频报道,更简洁、直观和生动。如今,可视化报道运用越来越多,其效果也十分显著。在2020年两会报的系列报道中,中国青年报社创新性地运用了海报的方式,产出了一批制作优良的海报式融媒体作品,广受青年群体青睐。例如,《首部民法典将如何影响你我》《政府工作报告里的金句》《高职院校今明两年扩招200万》等作品,既抓住了青年群体关注的话题,还通过海报的方式使内容实现可视化,贴近青年群体的阅读习惯。因而单篇作品的微博阅读量最高超过了300万。

渠道立体化

立体化的传播渠道能够使得报道能够覆盖更多的用户群体,进而扩大新闻报道的传播范围,提升新闻报道的影响力。目前中国青年报社已经形成了以《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和“两微一端”为核心的全媒体矩阵。中国青年报社通过这种全媒体矩阵式的传播,及时向青年用户推送热点话题。这种全媒体矩阵式的传播有效地扩大了报道的传播范围,满足了不同渠道用户的需求,实现了传播渠道上的立体化,使得中国青年报社的内容突破了平台限制和“圈子”的局限性。

重要事件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新闻通讯

20世纪60年代,中国青年报发表的《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通讯报道,记录了一场在党的领导和众人帮助下,61位生命垂危的民工兄弟成功得救的事件。同时,也彰显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国精神。那年春节刚过,山西省平陆县61位民工集体食物中毒,生命危在旦夕。但当地医院缺乏解救药品,得从别的地方调配药品。由于当时交通不便,药品不能及时送到。紧急时刻,当地政府上报国务院。中央领导立即下令使用军用运输机将药品空投到事发地点。最终61位民工兄弟得救了。“阶级友爱,情深似海。在我们中间,一个人发生困难,就有上百、上千、上万个素不相识的人,热切地向你伸出手,不遗余力地帮助你……”。中国青年报记者采写的这篇通讯被各大媒体转载,也被改编成电影、话剧等多种文艺形式,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

《中国青年报》推动“拨乱反正”部分文章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上的拨乱反正。但因受“两个凡是”方针的推行和长期“左”倾错误造成的影响,逾千万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面临着回城、升学、就业等一系列问题。1978年10月7日,“文革”中被迫停刊12年之久的、被外界称为“旗帜报、思想报、知识报”的《中国青年报》复刊。复刊后,《中国青年报》站在拨乱反正、解放思想的前沿,向束缚历史前进的阻挠障碍和条条框框发起舆论挑战,适时提出“五个广开”的报道思想,即“广开学习之路,广开成才之路,广开就业门路,广开文体之路,广开人生之路”,刊登的大量文章报道为当时的广大青年照亮了人生道路。

获奖情况

2017年12月16日,中国青年报的“农村电商有多少个最后一公里系列报道”等97篇作品获第29届中国经济新闻大赛评选深度报道奖。

2020年11月19日,中国青年报社“互喊加油,四大“天团”会师武汉市!网友:王炸来了,中国必胜!”被评为2020中国新媒体战“疫”精品案例。

2021年10月23日,中国青年报获第十三届北京国际创意节两奖项。其中建党百年主题宣传片《我要的人生》获公益视频类金奖。公益广告《防溺水》获公益平面类优秀奖

2022年,《生死五号线》《甘肃白银山地越野赛 牧羊人连救六名选手》《“00后”就参加中共一大!他却说自己“理想简单”》《互联网贩卖“笑气”为何猖》《点亮事实孤儿的未来》5件作品及2021年3月5日《中国青年报》八版获第32届中国新闻奖

2022年,“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等10多件作品(活动)获2021中国正能量 “五个一百”网络精品奖。

2023年6月,中国青年报社报送的《中国青年报·共青团“青耘中国”直播助农活动》入选“全国报业乡村振兴优秀案例(报道)”

参考资料

《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网-新闻.2023-09-22

..2023-10-26

中国青年报2021年度社会责任报告.今日头条.2023-10-27

十年磨一“厨” 改革纵深行——中青报加速做大做强一流新型主流媒体步伐.今日头条.2023-10-26

中国青年报社会责任报告(2022年度).中国青年网-新闻.2023-10-30

《中国青年》入选“2023年度中国邮政发行百强榜”.澎湃新闻.2023-11-24

马航MH370乘客家属就东航坠机报道喊话媒体:灾难报道,请这么做.新浪财经.2023-11-07

2021年中国报业创新发展大会召开 融媒云厨、青蜂侠上榜创新案例.今日头条.2023-10-30

青蜂侠-抖音直播带货与粉丝数据分析.飞瓜数据官网.2023-11-07

中国青年网“青蜂侠——青年守护平台”正式上线.百家号.2023-11-11

中国青年报参评第31届中国新闻奖新闻版面作品公示.中国青年网.2023-11-27

中青报将发行首款历史版面数字藏品 再现《星期刊》创刊号版面.澎湃新闻.2023-11-14

第三届范长江新闻奖:刘健(提名奖).百家号.2023-10-30

坚持不懈用科学理论指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中青在线.2023-10-30

关于我们.中青校媒官方网站.2023-10-30

..2023-10-27

趣说节日与节气 《我的节节》让传统文化年轻.人民网.2023-11-02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2023-11-07

【庆祝建团百年·100个团史故事㉑】《中国青年报》的创刊.澎湃新闻.2023-11-14

《中国青年报》走进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成就展:见证、记录新中国峥嵘岁月.今日头条.2023-10-27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央视网.2023-10-27

站在拨乱反正前沿的中青报.中国青年报.2023-11-02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拨乱反正.中国青年报.2023-11-02

第29届中国经济新闻大赛评选揭晓 中国青年报作品获深度报道奖.中青在线.2023-10-31

2020中国新媒体战“疫”精品案例评选结果发布 中国军网作品获奖 - 中国军网.中国军网.2023-10-27

中青报获第十三届北京国际创意节两奖项.中青在线.2023-10-31

中国青年报社等50个新闻单位的作品入选中国报业协会乡村振兴优秀案例.新浪财经.2023-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