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庙台槭

庙台槭

庙台槭 ( Acer miaotaiense P∙ C∙ Tsoong) 别名留坝槭,是无患子科槭属落叶乔木。生于海拔1300-1600米的阔叶林中。庙台槭为中国秦巴山地特有种,分布于中国河南、陕西省甘肃省浙江省湖北省,产于陕西西南部和甘肃东南部。

庙台槭高20-25米。树皮深灰色、稍粗糙;小枝近于圆柱形,当年生枝紫褐色、无毛,多年生枝灰色;叶纸质,外貌近于阔卵形,常3-5裂;总状伞房花序顶生,具多花,花黄绿色;果序伞房状,无毛;小坚果扁平,被很密的黄色绒毛;翅长圆形,张开几成水平。花期5月,果期9月。

庙台槭叶形、果形奇特,对保存种质和研究槭属的演化有科学价值。其萌芽力、成枝力强,可独植或散点植,亦可配植于开阔地带,有良好的园林造景优势。庙台槭于2019年被列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被列为近危(NT)物种。于2021年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保护等级为二级。

植物命名

庙台槭于1954年由中国植物学家钟补求先生发现并命名的。因模式标本采自于陕西省留坝县庙台子,故命名为庙台槭,又名留坝槭。

形态特征

庙台槭为高大的落叶乔木,高20-25米。树皮深灰色、稍粗糙。

小枝近于圆柱形,当年生枝紫褐色、无毛,多年生枝灰色,皮孔淡黄色、近于椭圆形。

叶纸质,外貌近于阔卵形,长7-9厘米,宽6-8厘米,基部心脏形或近于心脏形、稀截形,常3-5裂,裂片卵形、先端短急锐尖,边缘微呈浅波状,裂片间的凹块钝形,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有短柔毛,沿叶脉较密;初生脉注射液3-5条和次生脉5-7对均在下面较在上面为显著;叶柄比较细瘦,长6-7厘米,基部膨大,无毛。

圆锥花序顶生,萼片5,卵状长圆形;花瓣5,倒披针形雄蕊8,着生于花盘上,花药为近球形。雄花两性花同序,雄花:花萼与花瓣近等长,长约4 mm,雄蕊花丝长约2 mm,具退化雌蕊。两性花:花萼长约5 mm,花瓣长约4 mm,花丝长约1 mm,2心皮,合生,花柱长约2 mm,柱头2裂,向外反卷。

果序伞房状,连同总果梗在内约长5厘米,无毛;果梗细瘦,约长3厘米。小坚果扁平,长与宽均约8毫米,被很密的黄色绒毛;翅长圆形,连同小坚果长2.5厘米,张开几成水平。

物种分布

分布范围

庙台槭分布于中国河南、陕西省甘肃省浙江省、湖北。

栖息环境

庙台槭生于海拔1300-1600米的阔叶林中。

生长习性

庙台槭为弱阳性树种,小苗及幼龄植株在平原低海拔地区的全光照情况下生长正常,成龄树在林缘及全光下生长旺盛,结实累累,而在林内却不能正常结实。喜冷凉、湿润的气候条件,能耐-20℃的冬季极端低温,年均温13℃左右生长良好,不喜干热的气候环境。

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可为黄土、黄泥巴土和山地棕壤。喜深厚、肥沃、潮湿的酸性土壤,但对中性及微碱性土壤也能很好适应。

花期5月,果期9月。

自然繁殖

庙台槭在自然状态下易形成败育花粉和胚珠,进而产生大量空粒和粒种子。种子散布以风力传播为主,但种子休眠期长,发芽条件要求苛刻,以致很难通过种子自然繁殖来扩大种群数量。但枝条的萌芽力及成枝力较强,野生植株常见萌蘖更新。

栽培要点

由于庙台槭结籽率极低,萌芽困难,开展人工繁殖是扩大种群的有效途径。庙台槭有多种繁育方式,包括组培、种子繁殖和插条繁殖,组培成本过高,所以一般采用插繁育和种子繁殖相结合的方法。

扦插繁殖

庙台槭主要采用硬枝扦插方式。枝条不易生根,生根部位集中在插条基部2~3cm 的范围,主要为皮部生根型,多发生于栓质层破损处的皮层,扦插时应除去基部的枝条表层木栓。采用1年生枝作插穗、耕种土与腐殖土混合土壤为基质、高塑料棚加遮荫方式扦插效果最好;插穗枝龄是影响扦插成活的一个主要因素。以当年生半木质化嫩枝作为插条。保湿措施很重要,可以防止叶片的失水萎蔫,补充枝条营养,延缓枝条干枯时间 。

种子繁殖

庙台槭,采种母树应选择生长良好、无病虫害、结实较多的植株,保证种子大部分饱满且无虫蛀和受潮发霉,低温贮藏。庙台槭种子为深休眠种子。3月中旬左右播种,高床面开浅沟,用高锰酸钾溶液与甲拌磷颗粒剂喷洒于沟内进行消毒和杀虫脒,用塑料薄膜覆盖焖晒,将混合均匀的沙种均匀撒播于播种沟内,播后覆土,撒种时应注意避免种芽受损伤。

田间管理

当苗木长到5cm左右开始间苗;在苗高达到10cm左右时施肥;当苗高达80cm左右时,于翌年春季进行移栽。施加草木灰、钙镁磷肥、石灰氮等施偏碱性的肥料。

植物保护

保护等级

庙台槭于2019年被列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被列为近危(NT)物种。于2021年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保护等级为二级。

濒危原因

在庙台槭的系统发育过程中,由于树种本身遗传特性及其与生境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形成了生态适应性较差、适生生境狭窄、自然繁殖能力下降等特性,成为其濒危的主要内因。人类各项经济活动是庙台槭致濒的重要外因。

保护措施

中国陕西太白山已建立自然保护区,将本种列入保护对象,其它地区均可由林场加以保护,并进行繁殖试验,扩大栽培。

用途

工业原料

庙台槭树皮和果实可作为胶的原料,种子榨油能作为工业用油,木材质白坚韧,可作为建筑用材和家具用材。

园艺观赏

庙台槭具有优良的园林观赏特性。大树挺拔威武,小树端庄浑厚,加之萌芽力、成枝力强的特点可在园林中应用,独植或丛植于场、院,也可植于道旁、水旁,可以是树体高大的主干形树,也可整形为突出枝条的丛状;枝栓、肩状叶、平展的翅果皆为独特的形状,能充分体现园林观赏中的奇、特效果,观赏价值高。

科学价值

了解庙台槭资源现状、种群数量和种群结构,对保存庙台槭种质资源,研究槭树科植物的演化和分类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参考资料

庙台槭.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2版.2023-04-17

庙台槭.植物智.2023-02-24

Acer miaotaiense.ICUN.RED LIST.2023-04-17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国政府网.2023-04-17

庙台槭.中国珍稀濒危植物信息系统.2023-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