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八卦

八卦

八卦是以阴爻“- -”和阳爻“—”两种符号三叠而成的八种图形,称为八卦,又称为经卦,是《周易》的基本单元。八卦由“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演绎而成。八卦的历史来源,主要有伏羲得“河图”创八卦、源于古天文、源于古文字、源于古代占卜术、源于古人的数理观等说法。

八卦是象的符号,将自然万物及其变化规律的象用阴阳符号表达出来,其包括有一定的卦形、卦名、象征物与卦德,分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八卦又演化出六十四卦。八卦被中国人运用到易学、占卜、天文历法、生命健康、方向定位、武术等方面。

八卦的生成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系辞》)八卦是由太极演化而成。

“太极”就是整体“一”,指世界的本原,宇宙这个整体。太极是一种阴、阳未分的原始的混沌状态,它是世界的开始,万物的根基,物质世界的一切生成变化都以此为源头。这就是“《易》有太极”。

“是生两仪”有两重意义,一是“太极”分化出阴和阳,“阴”与“阳”就是两仪;二是“太极”分化生出天和地,“天”与“地”就是两仪。

“两仪生四象”,即两仪进一步分化而生出老阳、少阴、老阴、少阳病,也指春、夏、秋、冬四季。

“四象生八卦”,就是四象进一步分化而生成八卦,也就是乾卦、坎卦、艮卦、震卦、卦、离卦、坤卦、兑卦。

历史来源

八卦的历史来源,说法不一,有伏羲得“河图”创八卦、古天文历法衍生八卦、日月星象衍生八卦、古文字衍生八卦、古人数理观衍生八卦等论述。

伏羲得“河图”创八卦

《系辞》里记叙:“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河,黄河;水,南洛河。据传说:伏羲氏时,有龙马负图出于河,身有文符如八卦状,伏羲氏取法图文而画八卦。”《系辞》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系辞》里的伏羲氏就是伏羲氏,伏羲取法河图、观物取象画出了八卦,使人类从混沌中走出来,走进了文明觉悟的时代,这就是伏羲“一画开天地”。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曾说:“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山海经》中就载有“伏羲得河图”之说。如今,在洛阳市王城公园还根据传说立了一块巨大的石碑,碑的正面有“河图”“洛书”图案,碑的背面是用石鼓文刻写的“河图”“洛书”的传说。时常有远在海外的“河洛”人都来此处寻根问祖,台湾同胞还在近旁另竖立了一座三米多高的碑,书刻了“根在河洛”四个大字。由此可见,伏羲得“河图”创八卦这一传说的影响之深。

源于古天文

八卦的“卦”字,由“圭”“卜”两字组成。“圭”是用泥土堆成的,用以测日影。后来测日影又改用“卜”,即竖立的标竿上挂绳悬一重物,故象形字为“卜"。

卦爻“—渊源于日象,卦爻“- -”渊源于月象,八卦起源于日、月、五星、二十八宿等星象以及由此产生的古代历法

八卦卦形是古人通过观察天地阴阳变化规律而设立的。八卦的基本点是它的阴阳变化思想,阴阳乃八卦之精髓。八卦的产生,标志着当时阴阳思想作为一种观念形态已经形成,而阴阳观念与天象物候密切相关。《周易•说卦》有云:“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唐孔颖达周易正义》疏:“言其作《易》,圣人本观察变化之道。象于天地阴阳,而立乾坤等卦。”《札记,祭义》云:“昔者圣人达阴阳天地之情,立以为《易》。”宋俞琰周易集说》云:“阴阳气也,观阴阳二气之变而立八卦。”清陈梦雷周易浅述》亦云:“盖万物不外乎八卦,八卦不外乎阴阳。”正如《汉书,艺文志》所云:“阴阳家者流,盖出于太阳神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这就清楚地说明,阴阳八卦与天文历法有关。在古代,历法是为农业服务的,有了农业才有历法,历随农业产生。八卦只能产生于农业发生以后,随着历法系统的创立而出现。因为八卦是以时令和方位为经纬,以阴阳变化为核心构思的。

源于古文字

八卦源于象形文字,八卦是中国最早的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并且也是伏所画,故又称“伏羲书”。杨万里易传》云:“卦者,其名。画者,非卦,乃伏羲初制之字。”宋代王应鳞在《困学记闻》引《易纬・乾坤凿度》提到,八卦图中的“乾坤巽艮坎离震兑”八个卦的阴阳爻组成符号,分别是八个古文字“天地风山水火雷泽”。近代有学者认为八卦是由文字或图画引导出来的。易卦由数字图形演变而成,一为奇数,为阳爻“—”,“∧”(六)为偶数,垂直截断为阴爻“- -”,八卦是商朝卜者所作。

源于古代占卜术

于省吾在《周易尚氏学·序言》中认为八卦与八索有关:“易卦起源于原始宗教中巫术占验方法之一的八索之占。古也称绳为索,八索就是条绳子。金川彝族所保持的原始式八索占,系用牛毛绳八条,掷诸地上以占吉凶。《易·系辞》称伏羲始作八卦,乃指八索之占言之。八索这一名称,最早见于《左传》《国语》。八索之占是八卦的前身,八卦是八索之占的继续和发展。”屈万里著文《易卦源于龟卜考》,认为由龟卜兆纹而演化为八卦。商代,人们根据龟壳上的裂纹兆来断定吉凶。八卦是对兆的摹仿。

源于古人的数理观

八卦是在古人对于数的奇、偶分类观念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高亨在《周易杂论》中对此阐述说,“字从竹。竹棍有两种:一种是一节,用来象征阳性,—像一节竹之形;一种是两节,用来象征阴性,- -像两节竹之形,这和奇数为阳、偶数为阴的概念分不开的。三个竹棍摆成一个经卦,六个竹棍摆成一个别卦,爻和象都是象竹棍之形。”《系辞》中也提到“结绳而治”的方法。一个结为阳,二个结为阴,后来将它用于占筮表示占卜之数,便演化成八卦。古代少数民族流行以数占卜之俗,阳爻“—”代表奇数,阴爻“- -”代表偶数,八卦即由古代数卜时奇偶数的不同排列而成。

其它来源

八卦的历史来源,还有源于天圆地方、早期建筑横木橡木、半坡遗址鱼纹、气功特异功能、星外来客赠礼、史前文明遗物、生殖器崇拜等论述。

关于八卦的起源问题,众说纷纭,所据不一。总体来讲,其中“伏羲仰观俯察而画卦”最有分量,易学界多数学者崇尚此说。

内容与意涵

卦名

八卦的八个卦名:乾卦、坤卦、坎卦、离卦、震卦、巽卦、艮卦、兑卦。

卦形

八卦有八个卦形,卦形由阴爻“- -”和阳爻“—”两种基本符号所组成,每个卦由三个爻组合而成。阳爻和阴爻可以排列组合成八种不同的卦形,各有其卦名;同时各有其卦象,表示卦形所象征的自然物。

卦象

八卦的八个卦:乾、坤、坎、离、震、巽、艮、兑,分别对应的八种自然物:天、地、水、火、雷、风、山、泽;八卦有八个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八个卦也表示八个方位: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还可以表示八个节气: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立冬、立春、立夏、立秋。

象征物

八卦的八个卦各有其对应的象征物,乾象征:天、健、父等,坤象征:地、顺、母等,坎象征:水、陷、中男等,离象征:火、丽、中女等,震象征:雷、动、长子等,巽象征:风、入、长女等,艮象征:山、止、少男等,兑象征:泽、悦、少女等。

卦德

卦德是古人从八卦卦象所对应的事物中揭示出的行为特点和内容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它揭示了八卦象征事物的最基本的情况,卦德对理解八卦的意义极为重要。卦德从物的属性推及人的性情,这就使得《周易》本身的义理得到发挥,形成了做人、做事的行为准则和信念智慧。如《乾》的卦德是“刚健”,推及于人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的卦德是“柔顺”,推及与人就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卦德是卦的核心内容,对人生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八卦的意涵

《系辞上传》:“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说卦传》:“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恒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八卦是象的符号,将自然万物及其变化规律的象用阴阳符号表达出来,用于指导人们认知自然万物及其变化规律。八卦是《周易风水》的基本单位,伴随《易经》发挥其作用。

八卦的类型

先天八卦

先天八卦,又称“伏羲八卦方位”,据文献记载,于魏晋时期失传至宋代再揭示于世。先天八卦配以数字的排列方式: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蕴含数理,一方面说明八卦的符号实际上与古人的数理观有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也揭示着《易经》作为认识世界的观点与方法,迥异于其它哲学体系,即《易经》本身不是一种抽象的理论说教,而是有着具体的数理演变逻辑。先天八卦的方位以一阴一阳相偶相对,象征着天地自然的法象;往顺而来逆,从乾至震,逆向而数:一、二、三、四;从巽至坤,顺行而数:五、六、七、八。这在方向上符合《系辞》里“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的天地自然现象。先天八卦揭示了《周易风水》有抽象的哲学理论和数理演变辑。

后天八卦

后天八卦,又称作文王八卦,相传为周文王所作。后天八卦图为宋代著名易学家邵雍所传,意在解析《说卦传》:“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的事物发展观。后天八卦图的排列方式能应和五行相生,震为木、巽为木,离为火;坤为土;兑为金,乾为金;坎为水。帝者,根蒂,万物之主。帝出震位后,按顺时针转依次为:震、巽(木)→离(火)→坤(土)→兑、乾(金)→坎(水)。余一艮,艮为土,依《说卦传》:“成言乎艮”。在方向上,艮属于标志东北方向的卦,也属于“万物始终”的生成之地。后天八卦图的五行按八卦顺序相生,《说卦传》中的论述正好符合五行相生的顺序。因此,后天八卦图应和五行相生。由此《周易风水》从阴阳的认知延伸到五行的范畴。朱熹《周易本义》卷首云:“邵子曰:此文王八卦,乃人用之位,后天之学也。”

先天、后天八卦的关系

先天八卦图与后天八卦图是一个对立统一体,既有相同的地方,又存在着不同的地方。它们相同的地方是,都使用相同的阴阳符号和卦名构成八个不同的卦形,以显示出八种不同的卦象。它们不同的地方是,先天八卦图立足于自然,着眼于阴阳变化,在于认识宇宙这一本体;后天八卦图立足于人事,着眼于提供阴阳变化的消息,带有某些直观的性质。先天八卦图具有先验的性质,它是后天八卦图赖以建立的基础,后天八卦图是先天八卦图的具体应用。“先天为体,后天为用”,先天八卦图与后天八卦图是体和用的关系。先天八卦图为纵,后天八卦图为横,是纵和横的关系。先天八卦图是“乾天坤地,以上下言”,应当竖着看;后天八卦图是“离火坎水,以南北言”,应当平着看。先天八卦图与后天八卦图在本质上是一致。

八卦的衍化

太极八卦

太极八卦图中间黑白相间的部分称作“太极”,在中国古代通常被看作是宇宙间一切事物发生和发展变化的根源;太极周围的八个图形称作卦象,用阴爻“- -”和阳爻“—”组成,并以阴阳交错,演示出宇宙万物之无穷变化。

“太极八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理论体系,体现为以“气”为基础的,由太极、阴阳、五行、八卦等一系列范畴所组成的解释模式。

六十四卦

八卦两两相重,演化成六十四卦。每一卦都由两个单卦组成,每一卦都有六个爻,六十四卦就有三百八十四爻,加上乾、坤两卦特有的“用九爻”和“用六爻”,共为三百八十六爻。每卦之下都有说明该卦的卦辞,每爻之下都有说明该爻的爻辞。六十四卦中,除了乾卦、坤卦、坎卦、离卦、震卦、巽卦、艮卦、兑卦八卦外,其它五十六卦都有别有其名。前三十卦为《周易》的上经,后三十四卦为《周易》的下经。

从八卦到六十四卦,既是内容扩张的过程,也是用数理来解释宇宙的原理趋于完整系统的过程。六十四卦是《周易》用来象征和解释宇宙、人生的六十四种符号,是《周易》的主体。六十四卦形成后,易学的发展都是在围绕这个主体来开展。

汉代象数派易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京房创作了《八宫卦》,展示了从八卦演变成六十四卦的完整形式。

八卦的运用

易学

周易风水》是用以“太极”“阴阳”“四象”“八卦”的系统符号和数理逻辑组成的“六十四卦”认知世界的观点和方法,人们通过《易经》对事物的发展与变化做出吉、凶、悔、吝等判断,用于劝善惩恶、避凶趋吉。《易经》作为群经之首,有“世历三古”“人更三圣”之说,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从根本上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学术方向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及生活方式。

占卜

《系辞上传》说到: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易经》的基本符号源于八卦符号,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而成。从《易传》对《周易》的解说来看,《易传》注重《周易》的占卜功能,强调学好《周易》可以知死生之说、幽明之故、鬼神之情,可以断天下之疑、通天下之志、成天下之务,并且明确地告诉人们、《周易》是使人们顺从天意、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同时《易经》中包含了比较完整的《周易》占的方法。《春秋左传》和《国语》中就记载了22个运用《周易》占卜的事例。《周易》在产生很长一段时间主要用于占卜,为人们提供行动的准则。

天文历法

八卦有方位和节气的象征,八卦的八个卦形分别对应: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和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立冬立春立夏立秋八个节气。中国远古时代的先民用八卦图来表述方位与气象信息,八卦图是古代的一幅气候变化图。八卦和六十四卦都是远古时代的符号历谱,八卦历节气相当于后世的二十四节气农事历,六十四卦历,相当后世的夏历。八卦是天文历法的来源。

生命健康

西汉初易学家提出“纳甲说”,《素问•金贵真言论》遵循“纳甲”的思路,将阴阳、五行、八卦、五方、月相与天干等结合为统一的象数图式,建立了以五脏为主体的五行全息藏象论。藏象学说用功能模拟的方法来研究人体,是中医理论的特点之一。

古人曾遵循八卦数来推衍人体生长发育规律,如《素问•上古天真论》的天癸是男子以八、女子以七为数。晋代医家王叔和用《周易》八卦论述婴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在《脉经•平小儿杂病证》中首创变蒸学说,并被隋唐以后的医家相沿袭。变蒸学说是对婴儿身心发育、生理变化的总结,是历代儿科学家的主导性认识。因婴儿发育呈跃阶式、周期性的特征,将八卦终始之数作为变蒸周期,以四八为一变,两变为一蒸,一蒸日数正合六十四复卦之数。以三十二日为一变来观察婴儿发育,被古代医家确认。这也合乎科学理论建立的相应律和共通律。现代医学观察婴儿发育,是按月份来衡鉴,与变蒸学说的三十二日为一变基本一致。

方向定位

中国人有用八卦:乾、坤、坎、离、震、巽、艮、兑来定位。家宅的八个方位分属八种卦象,东方属震,南方属离,西方属兑,北方属坎,东南方属巽,西南方属坤,西北方属乾,东北方属艮。家宅根据坐向有八种类型:乾宅、坤宅、坎宅、离宅、震宅、巽宅、艮宅、兑宅。

武术

中国人遵循八卦的方位和运转原理,根据敌我双方的站位和运动变化,发展成攻防搏击的武术套路,有八卦连还掌、八卦棍等武术流派。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