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灵节
亡灵节(英语:Día de los Muertos),是墨西哥的传统节日,墨西哥亡灵节又称“死人节”或者“鬼节”,11月1日是墨西哥的“幼灵节”——祭奠死去孩子的节日;11月2日是“成灵节”,用以缅怀死去的成年人,这两天统称为“亡灵节”。
亡灵节至少有3000年历史,源自于中部美洲的古老文明。墨西哥的土著居民认为,死者能通过安放在家里的灵位和装饰墓地的鲜花感觉到亲人们对他们的态度,如果死者觉得满意,就会有好的收成,满足亲人一年用的粮食,改善亲人的日常生活。“亡灵节”是墨西哥最盛大的节日,这一天,墨西哥民众会涌上街头,戴着面具,穿上印着白骨的鬼怪衣服,进行化装游行,庆祝与祖先亡灵“重聚”。这个节日融合了印第安文化和西班牙文化传统。从古老的庆典演变而来的现代盛大游行,已成为当地百姓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2008年,亡灵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亡灵节期间,墨西哥各个州都要轮流在首都墨城举办当地过亡灵节的风俗展。
节日由来
根据墨西哥在西班牙人入侵之前的传说,人死后必须经历一段漫长的旅途前往“米特兰”(Mictlán 或Mitlán,指人死后归属的处所,其意义不完全等同于中华文化所称的“地府”),一年之中有一天能被允许回到人间与活着的亲友相聚,而这一天就是亡灵节。
亡灵节至少有3000年历史,它渊源于古代玛雅人(Maya)、 阿芝台克人(Aztec)、 奥尔麦克人(Olmec)、米斯特克人(Mixtec)、 萨波特克人(Zapotec)、托托纳克人(Totonac)和P’urhépecha 人等土著印第安民族的文化传统。每年的11月1日和2日是墨西哥的土著亡灵节(The Indigenous Festivity dedicated to the Dead)。11月1日是“ 幼灵节”——祭奠夭折的孩子,11月2日是“成灵节”——祭奠去世的成年,这两天统称为“亡灵节”。它是墨西哥最大、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历史沿革
节日起源
亡灵节源自于中部美洲的古老文明,在西班牙人抵达之前,这块土地上的不同原住民族间就存在着纪念逝者仪式的节日,随着西班牙人殖民日久,天主教中纪念已故圣者、信徒及亲友的11月1日万圣节及11月2日万灵节,逐渐与既有原住民族祭祀逝者的传统融合,演变成为墨西哥独特的文化传统。
墨西哥亡灵节是以印第安土著文化为主导的印第安文化和西班牙文化结合的产物。印第安土著的亡灵节在每年七八月间。经历了好几个月青黄不接的粮荒后,土著人欢天喜地地与故去的亲人分享丰收喜悦。土著人认为,只有善待亡灵,让亡灵高高兴兴地回家过个节,来年活着的人才会得到亡灵保佑,无病无灾,庄稼也会大丰收。西班牙人来到美洲大陆后,他们把西方的“诸圣节”、土著的亡灵节以及土著的一些陪葬和祭祀风俗结合起来,创造了今天的亡灵节,日期放在11月1日和2日。
墨西哥的土著居民美洲原住民认为,死亡既是生命的归宿,也是新生命的开始。墨西哥人从古代印第安人,特别是玛雅人或阿芝台克人的哲学中,继承了这种视死亡为生命延续的观念。因此,他们欢欣鼓舞地庆祝生命周期的完成,一年一度迎接生者与死者的团聚——亡灵节。墨西哥4年级小学生的《公民知识》课本上写道 :“ 亡灵节是我们为那些已经不和我们在一起的人举行的节日。这不是一个悲伤的节日,相反,它是一个充满色彩的节日。这是西班牙殖民时代以前就有的印第安习俗、印第安文化。”
节日变迁
如今的亡灵节期间,成千上万的女性用彩妆把脸画成骷髅头,再穿上华服模仿成Catrina走上街头,大方展示自己骷髅妆的别样美丽。此外,商家借此机会推出各种骷髅主题的玩偶、食物、服装和纪念品。此时走进墨西哥,就彷佛走进了一个骷髅的国度。
节日传统
设置祭坛
亡灵节主要的活动之一是"祭坛"的制作与布置,设置祭坛是为了向逝者表达追思与崇敬,另一目的则是引领亡灵在亡灵节当天回来与家人相聚。一般而言,亡灵节时墨西哥人会在家中、墓园及公开场所,为已故的亲友或所崇敬的名人布置祭坛。
“祭坛”布置有经典的元素,每一个元素都有其特殊含义。用糖或巧克力制成的颅骨,代表逝去的家人;“祭祀面包”的顶端制作成两根骨头交叉的形状并撒上糖,代表祭祀者的慷慨;花纹繁复的彩色剪纸,代表生者与逝者的连接;香炉,是生到死的通道,并能起到驱赶恶灵的作用;蜡烛和烛台是爱的象征,可以指引灵魂到达祭台。其中最重要的元素是一种花Cempasúchitl(万寿菊),这种花象征着太阳的亮度,指引着灵魂回家或到达最终目的地,一般采用鲜亮的颜色,如黄、紫、橙、白。
此外,人们会燃烧珂巴树脂发出气味,从门口到祭坛之间洒上用以净化的盐及万寿菊花瓣,指引亡灵来到祭坛前的路线。由于古代墨西哥的原住民经常把人的颅骨保存下来,做为死亡及新生仪式中的象征物品,骷髅形状的人偶及糖果,也就成为祭坛上的不可或缺的物品。
骷髅头造型
“骷髅”是这个节日最重要与常见的元素,亡灵节来源于美洲原住民对生死的理解与传统,骷髅不仅意味着死亡,同时也意味着生命的起源,他们用乐观的态度去对待死亡,用欢庆来悼念去世的亲人。除此之外,在节日当中,民众上街游行都会在脸上画上骷髅的造型,骷髅中的代表是“卡特里娜”,《卡特里娜》是20世纪墨西哥著名插画家何塞·瓜达卢佩·波萨达的头骨作品,他的作品表达了对社会的反思和对死亡的思考,与亡灵节密不可分。
何塞·瓜达卢佩·波萨达有一句名言:“死亡是公平的,不分种族与贫富,所有人的身体构造都是一样的。”这句话代表了墨西哥人民对死亡以及社会的态度:无论你来自何处、无论你是什么样的人,最终都将入黄土,在死亡面前,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摆放祭品
亡灵节期间,墨西哥全国城乡到处是一派隆重的节庆气氛。墨西哥人纷纷在公共广场、学校、购物中心以及家中布置祭坛,为故人制作和摆放各种各样的祭品。
骷髅糖和骷髅头面具
商店里和街头小摊上,到处出售着令人毛骨悚然的骷髅糖、各种材料制作的整具骷髅和骷髅头面具等。节日里,不分男女老幼,都可以头戴骷髅面具或直接将脸画成鬼脸,穿上印着白骨的鬼怪衣服,载歌载舞地在街上招摇过市。路旁观众也随之又跳又唱,犹如狂欢节。
活动与仪式
墓地守夜
亡灵节前一周,墨西哥人就开始忙着修亲人的坟墓。墓地守夜是亡灵节最重要的活动。亡灵节之夜,墓地里烛光闪闪,花香四溢。没有悲伤和哭泣的一家人围坐墓前,整夜为死者的灵魂祈祷。墨西哥人还会用万寿菊花瓣把祭坛到墓址间的道路铺满,万寿菊在墨西哥的文化中被视为引领亡魂归家的介质,其鲜艳明亮的颜色象征太阳,为阴间的灵魂照亮来路。
在墨西哥某些村落,人们会在墓园和家中祭坛间的道路上铺出一条万寿菊路,引导往生者的灵魂回家。 而亲人到墓园守夜是亡灵节的重头戏,在守夜的时候,整座墓园就像一座大型的派对会场,除了点满温暖的蜡烛,还会有欢快的音乐、美食和美酒,更重要的是在世亲人会聚在一块,分享死者生前有趣或引人发噱的小故事,让人往后回忆起死者时不会感到悲伤,而会感到温馨。
仪式
“鬼村”米斯基镇
米斯基镇位于首都墨西哥城东南,有“鬼村”之称,这里并不闹鬼,因传统的“鬼节”而闻名。米斯基镇得名于掌管生命和死亡的印第安女神米斯科,迄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1403年,此镇成为当地印第安人的祭祀中心。
米斯基镇的人夜半时分装扮成“亡灵”,打着灯笼划着小船,船上载着空棺材在湖里游荡。然后,人们抬着棺材上岸,走到墓地里。美洲原住民信奉水神。人们从湖里抬着棺材上岸,意味着从水里带来了生命。
墨西哥城大游行
2016年首次举办的墨西哥城亡灵节大游行成为传统活动,传统的亡灵节大游行在墨西哥城举办,全程超过1公里(0.6英里),参加游行的还有作为特别嘉宾的阿瓜斯卡连特斯州、瓦哈卡州、米却肯州和圣路易斯波托西州。具有传奇色彩的骷髅、花车和卡特里娜骷髅头将从光明之路纪念碑(La Estela de Luz)出发,穿过改革大道,抵达首都中心的索卡洛广场。同时,当地举办免费的艺术摇滚、爵士、蓝调和传统墨西哥音乐会,伴着音乐结束充满色彩和风情的一天。
在墨西哥城,数百万的游客聚集在San Andrés Mixquic神殿,在日落时分迎接亡灵;而在霍奇米尔科,演员在舞台上唱起《哭泣的女人》,这首经典歌曲年复一年吸引着本地人和游客。
墨西哥各地区活动
亡灵节期间,在墨西哥的每个角落——从米却肯州的Janitzio岛到恰帕斯镇,再到墨西哥城的宪法广场——将被绚烂的色彩和传统文化装扮起来。 无论城市还是小镇,墨西哥各地都有庆祝亡灵节的习俗和传统,主要集中在阿瓜斯卡连特斯、瓜纳华托市、米却肯、瓦哈卡、普韦布拉、圣路易斯波托西和墨西哥城等州。
各个地区的传统各不相同,有些是墨西哥各州和城市所独有的。比如,阿瓜斯卡连特斯会举办骷髅节,向艺术家何塞·瓜达卢佩·波萨致敬。而11月1日,瓜纳华托则要举办著名的卡特里娜骷髅游行。在游行中,人们会根据每一届的不同主题而打扮成这些人物的样子。在瓦哈卡,居民们装扮起Plaza de la 死亡广场,亡灵节期间,游客在工匠们手工制作的产品中流连忘返。此外,传统的comparsas(歌手团体)还为庆祝传统的“Muerteadas”而演出20小时以上。
在圣路易斯波托西,Xantolo是该地区最重要的庆祝活动。11月1日,有一个祈祷守夜活动。11月2日,在土著社区,人们通常会把祭品送到神庙,并为这些亡灵的坟墓献上鲜花,根据该地区的信仰,这些亡灵会在人间停留整整一个月。米却肯州的Janitzio岛会在夜间游行中纪念“angelitos”——儿童的亡灵。11月1日,独木舟上装饰着无数蜡烛,提供美味的菜肴和饮料,伴随着音乐欢迎那些从死亡中归来的人们。
节日饮食
亡灵面包(Pan de Muerto)
亡灵面包的经典款是简单的甜面包,上面会装饰有茴香种子和面团做的骨头,死者面包是甜面包,上面有茴香种子和骨头形状的面团装饰,并洒上大量糖霜,也常加入橙花水和碎橙皮。面包顶端中心那个圆代表骷颅头,从骷颅头延伸下来的长条物代表骨头和眼泪。骨头代表的是死者的骨头,排放成圆形象征生命的循环;眼泪则代表阿兹特克神话中的女神奇马尔曼(Chīmalmā)为生者所滴的眼泪,泪珠装饰象征着对逝者的哀悼之情。
有时还会加入橙花水或橙皮调味。在经典款的基础上,亡灵面包还有很多丰富的“变形”,其不同的形状代表着不同的含义:有的做成“人”形;有的“人”形不带“腿”,表示“鬼魂”;有的做成螺旋状,象征生命的轮回;而做成千层饼形状,并带有装饰的面包,意在欢迎亡灵的归来。
骷髅饼干、巧克力及骷髅糖果
除了亡灵面包,商铺还会推出骷髅饼干、骷髅巧克力以及骷髅糖果等产品,这些无一例外都是美味,暗示死亡只是生命的一部分,它并不是苦涩的,而是甜的,都应以积极乐观的态度迎接死亡。
相关文化
骷髅文化
正因为对死亡有不一样的理解,墨西哥人对亡灵不再惧怕,骷髅经过他们的精心改造也不再是惊悚的存在,而是充满生机、幽默诙谐的象征。精致的骷髅玩偶有的浅浅微笑,有的开怀大笑,有的唱着歌,有的跳着舞。它们就像活着的人,神情丰富多变,有自己的喜怒哀乐。
Catrina
墨西哥经典的骷髅扮相并非传统印第安人,而是名叫Catrina(意为上流人士,尤指女性)的头戴华丽宽檐帽的“欧洲”贵妇。18世纪末,亡灵节一度成为上层阶级崇洋媚外、攀比财富的好时机,他们仿照欧洲流行风格制作极尽奢华的服饰,在墓地间“走秀”。画家何塞·瓜达卢佩·波萨达(JoseGuadalupe Posada)以嘲讽的方式创造了Catrina——一位被打扮成奢华法式风格的印第安妇女的骷髅,借此调侃一味模仿欧洲上流社会的墨西哥上层阶级:不论你活着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是穷是富,是美是丑,死后都一样,最终会化作一堆白骨。
影视文化
在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中,用色彩斑斓的画面,载歌载舞的场景,虚构了一个温暖华丽的亡灵世界。在那里,亡灵世界与现实世界通过爱的桥梁相通。死亡,是爱与美好的延续,是一场盛装出席的表演。那些远去的亲人,也可以相聚在一起把酒言欢。
影片的灵感来源于墨西哥亡灵节,讲述了热爱音乐的小男孩米格,却出生在一个视音乐为洪水猛兽的大家庭。梦想成为音乐家的米格,遭到家人们的强烈反对,家人们希望他继承家里的制鞋作坊,成为一名鞋匠。一年一度的亡灵节来临,米格意外来到了亡灵世界,邂逅了落魄乐手埃克托,在五彩斑斓的亡灵世界开启了一段奇妙冒险旅程。
在《寻梦环游记》中,影片用天马行空的想象,改变了人们对死亡固有的观念,为人们勾勒出一个童话般的幽灵世界,用直面死亡的幽默诙谐告诉人们: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
相关传说
传说中,亡灵节的祭祀活动由地狱之王Mictlantecuhtli的妻子女神Mictecacíhuatl主持,Mictecacíhuatl也被称为“死亡女神”,是由艺术家何塞·瓜达卢佩波萨达创造的角色。她的形象已经成为亡灵节庆典的核心部分。
价值影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3年宣布,以墨西哥为主的中美洲国家的亡灵节为“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为了不让这宝贵的遗产被人们淡忘,近年来,每到亡灵节,墨西哥各个州都要轮流在首都墨城举办当地过亡灵节的风俗展。
参考资料
说说墨西哥亡灵节的由来.北京大学新闻网.2023-12-17
#墨西哥亡灵节中的骷... - @三联生活周刊的微博 - 微博.微博.2023-12-17
与骷髅共舞 墨西哥人欢天喜地过亡灵节(组图).中国日报.2023-12-17
一大波骷髅正向你靠近,在墨西哥城游走感受亡灵节. 《孤独星球》杂志.2023-12-17
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墨西哥亡灵节」:温柔看待死亡、优雅庆祝生命,一探背后由来与象征意义.YAHOO新闻.2023-12-17
环游世界看“鬼节”.CCTV.com.2023-12-17
墨西哥亡灵节:用欢乐来纪念悲伤,骷髅也会歌唱-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新京报.2023-12-17
《寻梦环游记》:爱,让生死不再永诀.光明网.2023-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