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洱
李洱,原名李荣飞,男,作家,1966年出生于济源市。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曾任《莽原》杂志副主编,现任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第七届北京作协主席。
李洱代表作品有《饶舌的哑巴》《遗忘》等,小说集《花腔》《石榴树上结樱桃》等。
2019年8月16日,李洱凭借作品《应物兄》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66年,李洱出生于河南济源的一个村子里,唐朝时,韩愈、白居易都曾来过这个村子,并留下了大量诗作,有李洱老家马桶边的一本诗集为证。
1983年,李洱考入华东师范大学。
写作经历
20世纪90年代,李洱写了一部有自传性质的中篇《中原》,小说里面有一个人叫“李洱”。李洱后来经常想起这部寄了出去却石沉大海的中篇,就用书中主人公的名字做了笔名。
李洱处女作《福音》是短篇小说,署名“李荣飞”。记述了一位87岁的老奶奶讲述的荒诞不经的故事。结构完全不同于传统小说,语言也十分特别,几乎可以说是诗意化叙述,故事内容也不再写实,而是变形和虚幻的。
随后,李洱发表了第一个中篇《导师死了》,程永新觉得有点意思,让他改成了五万多字的小说。最后定稿是在郑州完成的。
李洱还写过一篇小说《加歇医生》。他先寄给《上海文学》没有音讯,后来,格非把作品寄给了《人民文学》。等李洱回到郑州市,在传达室看到《人民文学》的信封,信中说:“我是李敬泽,看了你的小说,准备发在第十一期。你不要再投寄别的刊物。若还有别的小说,也可寄我一阅。”
李洱手头并没有别的稿子,就又写了中篇《缝隙》寄了过去。李敬泽又发了这篇小说,还约著名作家、当时的河南省作协主席田中禾先生写了一篇评论,在《人民文学》同期发出。
大学毕业后,李洱回到郑州,在郑州教育学院(现郑州师范学院)任教。十年后,被调入河南省文学院做专业作家。当时的《莽原》主编张宇,提出借用李洱两年,让他出任副主编。张宇说表示“借用一下李洱的审美”。但李洱在《莽原》一干就是十多年。多年后张宇写了一篇文章《李洱的光芒》,他对李洱的印象是:聪明而诚实,幽默而温暖。
2001年,李洱以复杂而自如的叙事技法,完成了长篇小说《花腔》。
2004年,李洱在国内出版《石榴树上结樱桃》。
2005,李洱开始写《应物兄》。在这个过程中,李洱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把家从郑州市搬到了北京。刚安定下来,母亲却突患重病。作为家中长子,他和三个弟弟在几大城市求医问药。写作过程很辛苦。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写作,平时都是晚上9点半开始写,写到12点半。并且李洱人到中年,百事丛生,精力也不比从前,所以写得很慢。很多次,他以为这部小说写不完了,留下半部作品。在朋友的催促下,他最终还是完成了这部作品,虽然写作时间显得比较漫长。
2007年4月,李洱的《石榴树上结樱桃》由德国最著名的出版社之一DTV出版社出版。并拍成了电影。
2008年,德国媒体评价《石榴树上结樱桃》称,谁想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现状的话,就应该阅读李洱的小说。
2018年,李洱的《应物兄》首发于《收获》长篇专号秋卷和冬卷,并在年末文学评选中,接连摘得《收获》长篇小说头名和中国小说学会长篇榜榜眼。同年12月,《应物兄》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2020年10月,李洱担任第六届郁达夫小说奖终评委成员。
2022年4月21日,李洱参演的人文纪录片《文学的日常》第二季播出。
2024年4月26日,北京作家协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在京闭幕。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和主席团,李洱当选主席。
演艺经历
2022年12月31日,李洱参加的《百位名人迎新领读——2023文学中国跨年盛典》播出。
2023年2月5日,李洱参加的真人秀《文学馆之夜》播出。
主讲课程
李洱主讲的课程有《小说家讲堂》等。
个人生活
李洱喜欢的西方作家有,博尔赫斯、马尔克斯、胡安·鲁尔福,并且李洱表示,自己最初的小说创作跟博尔赫斯有关,但之后的写作走出了博尔赫斯的影响。
李洱受外国文学影响至深。曾被问到最希望和哪位作家对话,李洱表示很想问阿尔贝·加缪,如果默尔索的母亲只是病了,如果默尔索结了婚,《局外人》该如何写。
李洱称,自己曾陪着格非乘坐公共汽车,把他的小说送到了《收获》杂志社。
人物任职
数据截至2024年5月2日
主要作品
文学作品
参演纪录片
参加综艺
获得荣誉
个人荣誉
作品荣誉
相关事件
会见安格拉·默克尔
2008年,德国前总理安格拉·默克尔在北京出席亚欧峰会时与李洱会见,默克尔表示李洱已经成为德国甚至欧洲人了解中国的一扇窗口,希望同中国建立更多的联系,更多地了解中国。
李洱事后表示,默克尔大概通过报纸书评了解到自己的小说,并称自己曾在北京日坛公园碰到一个德国记者,说德国的报纸杂志上有很多与《石榴树上结樱桃》的文章和消息。
人物评价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毛尖:“这不仅因为他倾注了13年的心力,有些作品可能倾注130年也没用。但李洱是一个才华非凡的人,本质上他害羞,但朋友聚会他的表现形式却是滔滔不绝。体现在《应物兄》里,也有这样一种辩证和反讽。”
作为李洱最热爱的作家,阿尔贝·加缪可以被视为李洱写作的思想背景。(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 黄平 评)
李洱的语言生成方式极为高妙。他的语言是君子的语言,温润如玉。(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敬文东 评)
在中国当代作家中,实事求是地说,在知识系统的完备、文学史素养的深厚、文学研究的专业性几方面,李洱都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位。(《应物兄》责编 刘稚 评)
李洱一方面书写中国和中国人的、中国文化的、中国心灵的故事,同时他的写作也具有国际性。(《人民文学》杂志主编 施战军 评)
李洱写知识分子很到位,没有在外面写,而是深入知识分子内里。他有真切的感悟和体验,也有深入的思考和思想。他写的是生活、是生命、是心理、是文化。他把知识分子时代化、细节化、知识化,他用了知识分子语言写知识分子,用知识分子文体写知识分子,用知识分子风格写知识分子。这就是他的成功。西南大学文学院院长 王本朝 评)
参考资料
迟子建、斯继东分获中、短篇小说大奖,邵丽获提名奖 河南日报网-河南日报官.河南日报官.2021-12-17
李洱当选第七届北京作协主席.今日头条.2024-04-26
书香迎新丨从《受命》中,作家李洱读到了对80年代的文学性表达.钱江晚报潮生活-今日头条.2024-05-06
饶舌的哑巴.豆瓣读书.2024-05-02
遗忘.豆瓣读书.2024-05-02
花腔.豆瓣读书.2024-05-02
石榴树上结樱桃.豆瓣读书.2024-05-02
李洱徐则臣梁晓声等五位作家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www.thepaper.cn.2019-10-15
茅盾文学奖今公布,获奖者李洱:我这辈子只写三部长篇.今日头条.2024-09-23
《应物兄》:十三年,应物而生.今日头条.2024-09-23
河南已有9位“茅奖”作家 这届“茅奖”看上了河南的应物兄.今日头条.2024-09-23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揭晓!豫籍作家李洱作品《应物兄》上榜.今日头条.2024-09-23
图书节上“逛街”打卡17家特色书店.今日头条.2024-09-23
朱学军|十届茅奖得主——李洱赋.360个人图书馆.2024-05-06
作家李洱90万字长篇小说《应物兄》出版 描绘当代知识分子图像.www.xinhuanet.com.2019-10-15
第六届“郁达夫小说奖”揭晓,迟子建获中篇小说奖.澎湃新闻-网易.2024-05-06
《文学的日常》第二季:作家和友人走出书房,必有邂逅.今日头条·中国青年报.2022-04-19
“文学中国”创跨年新形式:百位名人迎新领读 汇聚文学的微光.今日头条-大河网.2023-01-03
文学馆之夜 的全部演职员.豆瓣.2023-04-24
李洱.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2024-09-21
李洱:我期许知言行三者统一.北京日报客户端-新浪科技.2024-05-02
专访李洱:知识与知识分子的《应物兄》.新民晚报-人民号.2024-05-06
中国作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公布,网络作家占比增加.澎湃新闻.2021-12-17
导师死了.豆瓣读书.2024-05-02
“口力劳动者”的嘈嘈切切——评《应物兄》中的人物声音及其他.封面新闻-今日头条.2024-05-02
白色的乌鸦.豆瓣读书.2024-05-02
午后的诗学.豆瓣读书.2024-05-02
夜游图书馆.豆瓣读书.2024-05-02
在文学馆的星空下,开启关于文学和生活的七个夜晚.中国青年报-今日头条.2024-05-03
华语文学传媒盛典落幕 李洱获“年度杰出作家”.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2024-05-02
默克尔两次邀请会面的河南作家,写乡村故事走红欧洲,53岁获茅奖. 月明千里-百家号.2024-05-06
应物兄的故事 | 李洱郑州读者见面会.人民文学出版社-新浪看点.2024-05-02
茅盾文学奖·人物|毛尖:李洱是碎片阅读时代的“李洱王”.澎湃新闻.2022-01-08
李洱 生活在词与物的午后 | 封面人物 | 南方周末.南方周末.2022-01-08
茅奖背后 | 李洱:你们对作家的支持和帮助,从来都是当代文学史上最动人的篇章.人民文学出版社-新浪看点.2024-05-02
李洱《应物兄》描绘当代知识分子群像.华西都市报-新浪财经.2024-05-02
李洱《应物兄》:力求慢生活,慢写作.人民文学出版社-新浪看点.2024-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