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希广
马希广(?—951年),字德丕,武穆王马殷第三十五子,文昭王马希范同母弟,南楚第四位君王,马希范死后马希广继位,公元947年—公元950年在位,在位共3年。
后晋开运四年(公元947年)五月初八日夜里,马希范去世,终年四十九岁,马希广继位,同年秋,后汉封马希广为天策上将军、武安市节度使、江南诸道都统兼中书令、楚王。刘知远刘承祐元年(公元948年)秋,马希广拒绝南汉求亲,在同年十二月,南汉出兵攻打南楚,南楚大败,被南汉取得贺州市(广西贺州)、昭州(今平乐县);后汉隐帝乾祐二年(公元949年),其兄马希萼发动叛乱,率军攻下南楚都城潭洲(治今湖南长沙),马希萼战败,马希广不愿意伤害其兄,放弃追击。次年,马希萼勾结蛮族军再度反叛,率军围攻潭洲,守将许可琼投降,潭洲陷落。而马希广则被擒,不久被马希萼将赐死,史称楚废王。
清代学者吴任臣评价马希广仰慕宋襄公的仁义,最终酿成袁谭那样的祸患;学者蔡东藩评价马希广素来吝啬,而且迂腐懦弱。
人物生平
兄终弟及
马希广氏马殷之子,马希范的同母弟,生性谨慎恭顺,马希范对他十分疼爱,马希范临终前让拓跋恒辅佐马希广继位,等到马希范去世之后,判官李宏皋以马希广为天策府都尉,但是抚御下属并不是马希广所擅长的,将领张少敌认为马希广的庶兄马希萼年长不肯屈居人下,而且何蛮族通好,不拥立他会有祸乱,但是李弘皋不听,坚定拥立马希广。拓跋恒也劝说马希广让位给其兄马希萼,但是马希广并没有同意,最终李弘皋等人拥立马希广继位。,天福十二年(公元947年)七月,后汉刘知远封马希广为天策上将军、武安节度使、江南诸道都统,兼中书令,封楚王。
兄弟争位
马希广继位后,其庶弟天策府左司马马希崇,私下给其兄马希萼去信,言明是刘彦等人违背先王马希范的遗命,废长立幼,以激怒了马希萼。天福十二年(公元947年)十月,马希萼率军从朗州来到潭州奔丧,部将刘彦瑫劝说马希广让侍从都指挥使周延诲等率水军逆流而上,不让朗州军卸甲进入潭洲,并将马希萼囚禁在碧湘宫,穿上丧服,当时周延诲等人劝说马希广杀了马希萼,马希广不忍心杀害哥哥,愿意与马希萼分潭州、朗州而这里,于是马希萼得以安全回到朗州。
乾元年(公元948年)8月,马希萼向后汉请求与马希广各自进献贡品,请求另外加授官爵。马希广采用天策府内都押牙欧弘练、进奏官张仲荀的计策,用厚礼贿赂了后汉的执政大臣,让后汉拒绝马希萼的请求,九月初七,刘承祐颁赐给马希萼和马希广诏书,劝告他们兄弟应该和睦相处,凡是马希萼所进献的贡品,应该附在马希广的贡品中报知朝廷,马希萼并没有听从后汉的劝告,同年秋,南汉国主派遣使者向南楚求婚,马希广没有拒绝,南汉国主趁着马希广和马希萼兄弟两个内讧,出兵进攻贺州。马希广派遣决胜指挥使徐知新等人带领五千人去救援,还没有赶到,南汉已经攻下贺州,并设下埋伏等到楚军的到来,最终楚军死亡数千人,徐知新逃回来,被马希广斩杀,而南楚的昭州也被南汉攻陷。
后汉隐帝乾祐二年(949年),马希萼在朗州起兵,率领静江军和七百艘战船进攻潭州,而马希广说不想与兄长马希萼发生争斗,提出让马希萼以朗州为核心,分庭治理,两兄弟各自为王,但是遭到刘彦瑫等大臣的反对,于是命令岳州刺史迎战。马希广所部在仆射洲打败马希萼,毁其战舰三百多艘,马希萼逃跑。正当部将要追上马希萼时,马希广派使者前来,让他们不要伤害其兄,就这样马希萼得以逃回朗州。同年冬,后汉刘知远加封马希广为太尉。
兵败被杀
乾祐三年(公元950年)马希萼再次联合辰州(今湖南怀化)、梅山(今湖南安化)的南蛮军队攻打益阳,马希广派遣指挥使陈璠迎战。陈在淹溪战败而死,同年八月迪田也被占领。占据优势的马希萼再次上奏后汉朝廷,希望后汉承认他的地位,没有被允许,于是他并向南唐李璟称臣,南唐封马希萼为同平章事,并派兵援助他。而马希广得知后立即派军讨伐马希萼,结果惨败。十一月,马希萼自称顺天王,乘机围攻潭州,潭州守将许可琼的投降致使都城最终落陷。而后马希萼自封天策上将军、武平静江宁远等军节度使,继任楚王之位。马希广被捕不久后被杀。
人物影响
经济方面
学者彭文峰认为南楚在马殷时期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南方诸多政权中的强势力量,但是在马希广在位时,爆发了和马希萼长达三年的夺位战争,内争使马楚失去了发展经济的稳定环境,耗费了原有的经济积累,严重破坏了经济发展,同时内争也使得统治者将精力放在战争,甚至是放弃了对经济的建设。
军事方面
学者彭文峰认为南楚在马殷时期军事发展迅速,驱除了南唐势力,打击本土势力,但是在马希广统治时期,和马希萼内争过程中,由于马希萼发动本土势力对付马希广,导致朗州土著力量再次重新抬头,最终导致朗州被本土势力掌控,和潭洲分治。
历史评价
清代学者吴任臣评价马希广爱慕宋襄公的仁义,最终酿成袁谭那样的祸患。
学者蔡东藩评价马希广素来吝啬,而且迂腐懦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