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民族博物馆
贵州省民族博物馆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箭道街23号贵州民族文化宫,2020年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贵州省民族博物馆位于贵州民族文化宫内,属于两个牌子一个机构的运行模式,2012年正式挂牌成立。博物馆馆址占地面积16632㎡,建筑总面积35040㎡。主楼地上24层,地下1层,高99.9米,其中除第五层外,一至八层都属于博物馆。建筑整体为三叉弧形堵式建筑,六个面的每一面形状都构成“山”字形,造型体现贵州省、民族、文化三个内涵,颇具贵州地域及民族色彩。
博物馆的二、三层设有常设陈列“贵州世居民族历史文化展”,其他层设为临展厅,不定期推出展览。馆内主要收藏中国西南地区各民族文物,截止至2023年3月,根据国家文物局数据,馆内共有藏品15613件/套。博物馆以收藏传统服饰、银饰、面具、刺绣、农民画、乐器等反映各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物件为特色。
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先后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贵阳市中小学教育实践基地”“贵州师范大学民族文化教育实践基地”“贵州民族大学教学实践基地”等称号。
历史沿革
贵州民族文化宫时期
贵州民族文化宫于2000年8月正式挂牌,2002年1月正式动工修建,2007年5月正式通过工程验收逐步投入使用。坐落于贵阳市中心南明河畔,主楼共24层,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贵州民族文化宫是集博物馆、图书馆、艺术馆、文化交流中心四位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事业单位。
2009年9月22日,贵州民族文化宫民族博物馆、民族图书馆、民族艺术馆开馆仪式在贵阳市人民广场隆重举行。同年9月拍摄出版了《贵州少数民族风情史料片》系列片与《贵州少数民族风情画册》《贵州民族考古论丛》和《多彩de贵州—贵州少数民族风情》画册。
在2010年至2012年,贵州省民族博物馆举办了《博物馆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专题学术讲座,中国博物馆学会民族博物馆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暨专题学术研讨会。接待了来自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等的考察。
贵州省民族博物馆成立
2012年3月, 贵州民族文化宫加挂“贵州省民族博物馆”牌子,实行两块牌子一个机构的运行模式,“贵州省民族博物馆”正式挂牌成立。挂牌后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在突出博物馆功能的前提下,重新规划和布局内部机构,在原行政机构基础上整合资源,将原来的“三馆一中心”调整为“四个中心”。这一举措有效针对以往内部机构分散、难以发挥集中优势和难以满足现代化的具有一定规模和级别的专业博物馆的建设发展要求的弊端,避免重复设置、重复投入,集中优势,使之更加有利于专业博物馆概念下的业务发展和建设。
此后,博物馆积极开展活动,在2013年承办了“2013年—2015年中美博物馆合作项目会议”,同年5月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并于2020年12月21日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设计布局
建筑设计
省民博馆址占地面积16632㎡,建筑总面积35040㎡。省民博位于贵州民族文化宫内,主楼地上24层,地下1层,高99.9米,汲取了贵州侗寨鼓楼轮廓曲线的神韵,为三叉弧形堵式建筑,大楼六个面的每一面形状都构成“山”字形,建筑造型体现贵州、民族、文化三个内涵,颇具贵州地域及民族色彩。
展厅布局
贵州省民博主楼二层和三层设有基本陈列展“记忆与传承——贵州世居民族历史文化展”,陈列由“千年之行”和“大美不言”两部分组成,五层为贵州民族图书馆,常年定期向观众实行免费开放。一层、四层、六层和八层设有临展厅,不定期免费向观众推出各类民族、艺术和历史等方面的展览。
展览陈列
常设陈列
据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官方网站数据,目前贵州省民族博物馆的常设陈列仅有一个。
贵州世居民族历史文化展
“记忆与传承——贵州世居民族历史文化展”是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基本陈列,位于二楼与三楼。由“千年之行”和“大美不言”两部分组成,系统展示了贵州省18个世居民族的历史、分布和特色文化。
展区总面积约5500平方米,由历史和文化两大展厅组成。其中,二楼“千年之行”以历史为专题,主要介绍贵州各世居民族的族源族称、历史发展脉络等内容。三楼“大美不言”以文化为专题,主要展示贵州世居民族生产生活、村落建筑、饮食医药、民族服饰、礼仪节庆等方面的内容。
此次展览也是贵州民族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窗口。展区共布置1500多件(套)珍贵的民族文物、古籍文献等,展示各类图片500余张,制作专题影视15部,从不多个角度、多层次展现各世居民族的历史文化,尽量让其历史脉络清晰、文化特征凸显。
专题展览
开馆至今,贵州省民族博物馆陆续推出了“饰美人生—苗族银饰展”“绚彩中华——中国彝族服饰展”“绚彩中华——中国苗族服饰展”“绚彩中华——中国侗族服饰展”“绚彩中华——瑶族服饰展”“绚彩中华——布依族服饰文化展”“绚彩中华——中国水族服饰展”“魂神韵——中国傩戏傩面具艺术展”“贵州农民画展”“苗绣展”等数十个专题展览,展示了众多工艺精湛、色彩绚丽、图案多样、文化内涵丰富的民族文物,采用场景复原、多媒体相结合的形式,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下列将列举部分重要展览。
绚彩中华——侗族服饰文化展
侗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团结友善、能歌善舞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明。侗族服饰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侗族将自己的历史文化、民族风俗、文化信仰等信息深深储存在自己的服饰里,以独特的文化内涵而备受瞩目。为展示、传承民族传统服饰文化,深入了解贵州省侗族服饰,体验侗族文化风情,贵州省民族博物馆献上《绚彩中华——侗族服饰文化展》。
本次展览,具有中国侗族服饰款式中较为典型的86件套共175件展品,包括男女盛装、便装、中老年服饰、童装和精美绣片、纺织品、银饰品等进行展示。从展览中,除了可以较为全面立体的欣赏侗族,更能对各类传统服饰布料、刺绣、纺织制作工艺有所了解。
辽河畔史前文明之花——沈阳新乐遗址展
新乐遗址是中国东北地区辽河流域十分重要的史前考古学文化遗存,是东北地区极具代表性的一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此次展览所展示的文物跨越4000余年,将距今3000至7000年间,新乐遗址上、中、下三层文化堆积、不同文化发展阶段的文物进行了展示。向观众真实的展现了遥远的辽河畔,一处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时期的聚落遗址。
新乐上层文化以磨制石器和素面陶器、鬲、等为主要代表。偏堡文化(中层文化)是继新乐文化之后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晚期考古学文化,以磨制石斧、细石器和附加堆纹陶罐、壶、钵为主要代表。新乐下层文化,以打制石器、磨制石器、细石器、煤精制品、压印“之”字纹深腹罐等为主要代表
傩魂神韵——中国傩戏·傩面具艺术展
傩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从史前萌起、到商周盛行,以顽强的生命力一直延续到今天。贵州省是中国傩戏傩面具艺术资源最为富集的省区,也是该文化遗产在整理研究、传承保护和开发弘扬等方面成绩较为显著的省区。贵州省的傩文化主要集中分布于安顺市、毕节市、铜仁市等地区,分布面广博、内容丰富。
此次展览分为“傩的历史”“傩戏艺术”和“傩面具艺术”三个单元,共展出各式珍贵的文物近500件,包括傩戏表演时使用的傩案、法印、铃铛、牛角等道具和古朴精致的傩戏服装,以及来自藏、仡佬族、苗、壮、土家、毛南等多个少数民族的傩面具。
部分馆藏文物
当代三都水族水书
此藏品的年代为当代,长28cm宽20cm重221g。水书是一种类似甲骨文和金文的古老文字符号,是我国仅存的两种活着的象形文字之一,被誉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水书记载了水族古代天文、地理、宗教、民俗、伦理、哲学、美学、法学等文化信息,可以说是水族的“百科全书”。
苗族仿银八宝鞋
该藏品年代为当代,长9cm宽4cm高3cm重44.8g,为白铜制作,征集于都匀市基场乡。八宝鞋为苗族地区女方陪嫁物。鞋面有许多精美的牡丹花纹,寓意富贵吉祥。
贵州黎平九潮侗族女装
黎平九潮侗族女装华丽大气,整体民族服饰保存了传统的款式,其服饰的刺绣纹样抽象,比如螺蛳纹、花卉纹、太阳纹、龙纹等。穿着时需搭配华丽的云肩,云肩,也叫披肩,最早源于隋朝,普遍流行于明清时期的上层妇女社会,常用四方四合云纹装饰,并以彩锦绣制而成,装饰华美,图案内涵丰富,文化底蕴深,既是侗族吸纳外来服饰文化,融会贯通,形成自己服饰结晶,也是中国服装史上平面与立体设计的典范。
社教活动
贵州省民族博物馆与多个学校进行共建活动,如贵阳市新城职业学校等。多次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向观山湖区第一幼儿园、贵阳市第二十七中学等学校带去民族文化。让学生们通过学习民族文化,体验民族体育,了解贵州省情,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馆校携手,架起传承文化血脉的桥梁。
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同时也参与如蜡染黔匠工坊及旅游管理专业群建设线上研讨等研讨会,体现了馆校之间深化合作,资源共建共享共惠。民博也多次与共建基地展开交流会,各共建基地联合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教活动。通过举办绘画展、书法展、民族文化图片展、小主播、少数民族运动项目体验等活动,展现了民族文化的魅力与风采,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学术科研
贵州省民族博物馆注重民族文化研究,先后出版《贵州民族考古论丛》《贵州民族风情荟萃》《贵州清水江流域明清土司契约文书——亮寨篇》等书籍。让人们从中了解丰富多彩的贵州省民族风情,向民族研究学者和爱好者提供相关参考资料。
此外,贵州省民族博物馆还开展各式学术活动。开展“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传承甲骨文化”等专题讲座,丰富了相关文化的传播与讨论。同时开展“中美民族博物馆合作研讨会”“《贵州世居民族展》展览大纲讨论会”等不同专题的研讨会。
获奖情况
贵州省民族博物馆的傩魂神韵——中国傩戏傩面具艺术展获中国博物馆协会协会颁布的2013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优秀奖。
2020年12月21日,贵州省民族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2021年1月15日,贵州省民族博物馆被授贵州民族大学博物馆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
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先后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贵阳市中小学教育实践基地”“贵州师范大学民族文化教育实践基地”“贵州民族大学教学实践基地”等荣誉。
参考资料
贵州省民族博物馆概述.贵州省民族博物馆.2023-03-12
可移动文物信息.国家文物局.2023-03-17
机构设置.贵州省民族博物馆.2023-03-12
百度地图.百度地图.2023-03-12
贵州民族文化宫(贵州省民族博物馆) 2012年工作大事记.贵州省民族博物馆.2023-03-17
关于第四批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名单的公告.中国博物馆协会.2023-03-17
贵州民族文化宫.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023-03-23
贵州省民族博物馆.贵州省民族博物馆.2023-03-12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贵州省民族博物馆.2023-03-17
贵阳市中小学教育实践基地.贵州省民族博物馆.2023-03-17
贵州师范大学民族文化教育实践基地.贵州省民族博物馆.2023-03-17
贵州民族大学教学实践基地.贵州省民族博物馆.2023-03-17
贵州民族文化宫.中国民族博物馆.2023-03-24
贵州民族文化宫(贵州省民族博物馆) 2009年工作大事记.贵州省民族博物馆.2023-03-17
贵州民族文化宫(贵州省民族博物馆) 2010年工作大事记.贵州省民族博物馆.2023-03-17
贵州民族文化宫(贵州省民族博物馆) 2013年工作大事记.贵州省民族博物馆.2023-03-24
贵州民族文化宫(贵州省民族博物馆) 2020年工作大事记.贵州省民族博物馆.2023-03-24
基本陈列.贵州省民族博物馆.2023-03-17
《记忆与传承——贵州世居民族历史文化展》引观众观展.中国新闻网.2023-03-17
祖国颂|贵州省民族博物馆:玩转民族藏品 探秘多彩贵州.百家号.2023-03-17
大型世居民族历史文化展在贵州开展.百家号.2023-03-17
馆藏贵州|在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中沉醉.百家号.2023-03-17
绚彩中华——侗族服饰文化展.贵州省民族博物馆.2023-03-17
《辽河畔史前文明之花—新乐遗址展》 展览预告.贵州省民族博物馆.2023-03-17
中国傩面具精品齐聚“傩文化之乡”贵州.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23-03-17
当代三都水族水书.贵州省民族博物馆.2023-03-17
水族水书|国内仅存的两种象形文字之一传男不传女.腾讯网.2023-03-17
文化 | 水族人民的传承——水书习俗.澎湃.2023-03-17
当代都匀基场苗族仿银八宝鞋.贵州省民族博物馆.2023-03-17
苗族银八宝鞋.贵州省民族博物馆.2023-03-17
贵州黎平九潮侗族女装.贵州省民族博物馆.2023-03-17
美丽相伴,幸福同行 ——我馆与贵阳市新城职业学校开展共建活动.贵州省民族博物馆.2023-03-17
民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堂 铸牢幼儿民族团结之根 ——贵州省民族博物馆与观山湖区第一幼儿园(分园)共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暨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贵州省民族博物馆.2023-03-17
馆校合作传承民族文化 ——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贵州省民族博物馆.2023-03-17
我馆专家受邀参与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蜡染黔匠工坊及旅游管理专业群建设线上研讨会”.贵州省民族博物馆.2023-03-17
深化馆校合作 共建共享共惠 ——贵州省民族博物馆与共建基地代表举行交流会.贵州省民族博物馆.2023-03-17
《贵州民族考古论丛》.贵州省民族博物馆.2023-03-17
《贵州民族风情荟萃》.贵州省民族博物馆.2023-03-17
《贵州清水江流域明清土司契约文书——亮寨篇》.贵州省民族博物馆.2023-03-17
民博讲座——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贵州省民族博物馆.2023-03-17
民博讲座——传承甲骨文化.贵州省民族博物馆.2023-03-17
中美民族博物馆合作研讨会圆满落幕.贵州省民族博物馆.2023-03-17
贵州民族文化宫召开《贵州世居民族展》展览大纲讨论会.贵州省民族博物馆.2023-03-17
优秀奖.中国博物馆协会.2023-03-17
贵州民族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硕士实践教学基地授牌仪式在我馆隆重举行.贵州省民族博物馆.2023-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