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修力
杜修力,男,1962年12月出生,广安市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一级地震安评工程师。现任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院长,北京工业大学岩土与地下工程研究所所长。
1983年大学本科毕业于现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后在中国科学院工程力学研究所攻读硕士、博士学位,1992年从哈尔滨建筑大学力学博士后站出站到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工作至今,1996年曾短期赴美国匹兹堡大学进行学术访问工作。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院长,北京工业大学岩土工程学科首席教授。2014年6月任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
2021年11月,杜修力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1979年9月至1983年8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地下工程专业)进行本科学习。
1983年9月至1986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工程力学所(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专业)进行硕士学历学习。
1987年9至1990年5月,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所(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专业)博士进修。
工作经历
1990年5月至1992年8月,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力学博士后站博士后。
1992年10月至2001年8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历任高级工程师(92)、教授级高级工程师(96)、博士生导师(97),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结构振动研究室副主任、主任(95),中国科学院结构振动开放实验室副主任(96)等职,95年短期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
2001年8月至今调入北京工业大学历任防灾减灾学科首席教授(02-04),岩土工程学科首席教授(04-),科技处副处长、处长,建筑工程学院院长等职。
2014年6月,任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
增选院士
201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并进入第二轮评选。
2021年4月23日,入选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6月2日,经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第一轮评审,入选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第二轮评审候选人名单。
2021年11月,杜修力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要成就
在动力学理论与方法及工程应用、工程结构抗震方面取得了突出的创新性成果,并在一批重大工程建设中获得推广应用。
主持完成和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等三十多个纵向科研项目研究,以及“核电站控制棒驱动机构抗震性能试验和计算分析”(中核集团总公司重大项目)和“溪落渡拱坝抗震动力分析与安全性研究”等横向科研项目。
创造性提出波动问题的级数解边界积分法和各向异性介质SH波传播的两类格林函数解;在单相、两相和多种介质波动数值计算方法上取得创造性成果,丰富了求解大型复杂动力学问题的手段;高坝抗震研究取得了在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应用的国际领先的创造性成果;建筑结构地震倒塌研究取得获得了工程应用的国内先进和领先水平的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项,在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150余篇,撰写著作二部;发表论文被SCI、EI和ISTP收录50余篇。
2017年4月21日,入选中国工程院2017院士增选候选人名单,属于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研究领域
建筑结构抗震抗爆
水工结构抗震
重大工程结构和设备抗震
强震地面运动
土-结动力相互作用分析
计算力学方法
公用事业防灾减灾
智能仿生算法及其在结构损伤诊断、健康监测方面的应用
主要课程
研究生课程结构动力学
工程波动理论
主要研究领域
建筑结构抗震抗爆
水工结构抗震
重大工程结构和设备抗震
强震地面运动
土-结动力相互作用分析
计算力学方法
城市基础设施防灾减灾
智能仿生算法及其在结构损伤诊断、健康监测方面的应用
项目资助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50325826):“复杂介质条件下波动正反演数值模拟方法及其工程应用研究”2004年~2007年,100年0万元,项目负责人。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8051001):“现代预应力纤维增强聚合物加固技术研究”,2005年1~2007年12,50万元,正在执行,项目负责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面上项目(90510011):“复杂岩基条件下拱坝-库水系统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与高效算法研究”,2006年1~2008年12,24万元,项目负责人。
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五”科技支撑项目:“山区村镇地质灾害研究”,2006年~2009年,300年0万元,项目负责人。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地下空间防灾减灾”,2006年~2009年,420年0万元,项目第二负责人。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公共建筑物防爆抗撞”,2006年~2009年,500年0万元,项目第二负责人。
北京市科委项目:“北京地铁火灾烟气控制计算机模拟研究”,2005年~2007年,240年0万元,项目负责人
北京市教委项目:“北京地区超高层建筑与大型公用建筑地基基础计算模型与计算方法的研究”,2005年~2008年,50年0万元,项目负责人
北京市教委项目:北京市创新团队“重大工程防灾减灾”,2005年~2008年,150年0万元,项目负责人
北京市教委项目:“高层建筑钢框架至至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抗震设计研究”,2004年-2006年,30年0万元,项目负责人
总参人防办项目:“炮航空炸弹爆炸作用下人防工程结构动力反应分析与智能防护研究”,50年0万元,项目负责人。
学术论文
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撰写著作2部,发表论文被SCI、EI和ISTP收录100余篇。
杜修力,王进廷,张楚汉年淤积泥砂对垂直地运动作用时刚性坝面动压力的影响年《水利学报》,1,2003年
杜修力,王进廷年拱坝-可压缩库水-地基地震波动反应分析方法年《水利学报》,6,2002,83-90年
王进廷,杜修力,赵成刚年液固两相饱和介质波动分析的一种显式有限元法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V21,N8,2002(a),1199-1204年
王进廷,杜修力,赵成刚,张楚汉年分层介质中波动传播分析的显式有限元法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V21,N10,2002(b)年
王进廷,杜修力年有阻尼体系动力分析的一种显式差分法年《工程力学》,V19,N3,2002年
王进廷,杜修力,张楚汉年淤积泥砂对水平地运动作用时刚性坝面动压力的影响年《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V22,N5,2002,8-13年
王进廷,杜修力,张楚汉年瑞利阻尼介质有限元离散模型动力分析的数值稳定性年《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V22,N6,2002年
杜修力,王进廷年动水压力及其对坝体地震反应的研究进展年《水利学报》,7,2001,13-21年
邓宗才,霍达,杜修力年形状记忆合金本构模型的研究进展年北京工业大学学报,V28,N4,2002,452-458年
涂劲,陈厚群,杜修力年高拱坝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中横缝模拟方案研究年
《水力发电学报》,2,2001,18-23年
崔江余,杜修力年河谷自由场地震动经验传递函数研究年《水利学报》,10,2001,58-61年
张艳红,杜修力,张伯艳年考虑介质随机性的结构-地基系统地震反应分析年《水利学报》,1,2001,11-17年
杜修力,涂劲,陈厚群年有缝拱坝-地基系统非线性地震波动反应分析方法年《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V20,N1,2000,11-20年
杜修力,王进廷年阻尼弹性结构动力计算的显式差分法年《工程力学》,V17,N5,2000,37-43年
杜修力,陈厚群年核电站堆芯燃料组件地震反应分析年《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V20,N2,2000,57-60年
涂劲,杜修力,陈厚群年非线性坝体地基系统静动组合分析方法年《工程力学》(增刊),2000年
杜修力年局部解耦的时域波动分析方法年《世界地震工程》,V16,N3,2000,22-26年
杜修力,王进廷,T年K年Hung年淤砂对库水地震动水压力作用分析年《科学通报》,V45,N18,2000,2012-2016年
崔江余,杜修力年重大工程设定地震确定年《世界地震工程》,V16,N4,2000,25-28年
张伯艳,陈厚群,杜修力,张艳红年高拱坝坝肩抗震稳定分析年《水利学报》,11,2000,55-59年
杜修力,崔江余,陈厚群年区域介质品质因子对地震动参数衰减的影响年《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V19,N1,1999,15-20年
梁爱虎,杜修力,陈厚群年基于非平稳随机地震动场的拱坝随机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年《水利学报》,6,1999,21-25年
宋金峰,杜修力年可控TMD系统在造粒塔结构地震反应控制中的应用年《世界地震工程》,V15,N3,1999,40-46年
张伯艳,杜修力年沈阳高压开关厂550KV高压开关抗震性能计算分析年《工程抗震》,V9,N2,1999,34-37年
获得荣誉
“设计地震动估计与高拱坝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的研究”获得教育部科技技术进步一等奖2007(1)
“拱坝动力非线性分析和试验研究及其工程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3)
“拱坝系统三维动力分析及抗震措施研究”获国家电网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3)
“复杂条件下高拱坝(300米级)建设中的应用基础研究”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3)
“300m高坝抗震关键技术研究”获中国电力科学技术二等奖2002(4)
“非线性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的研究”获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6(3)
被中共北京市委授予“为首都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统战系统先进个人”称号
被人事部授予“全国优秀博士后”称号(2005)
列入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6)
被评为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2005)
被教育部科技司评为“十五”高校科技管理先进个人(2006)
带领的学术团队被列入北京市首批学术创新团队建设计划。(2005)
作为带头人的北京工业大学科技处被教育部科技司评为“十五”高校科技管理优秀团队(2006)
社会任职
学术兼职
南京工业大学特聘教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组专家
中国工程科学理事会理事
中国地震局全国地震灾害评估委员会委员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地震学会青年科技委副主任
中国高教学会科研分会常务理事
中国地震工程联合会理事
中国工程标准化协会理事
中国工程标准化协会管道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力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首届)委员
中国基建优化研究会(第二届)理事
《国际地震动态》编委会编委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编委会编委
《世界地震工程》编委会编委
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工程动力灾变”重大科学计划项目学术指导专家组副组长、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工程安全与防护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环境岩土工程分会副会长等二十余个学术职务。
社会兼职
北京市人民政府特约工作员(劳动保障监督员)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特邀监督员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特邀陪审员
北京市第九、十届政协委员
九三学社北京市九、十届市委委员
九三学社中央教育委员会委员
人物评价
杜修力院士长期致力于工程抗震研究及工程实践,为我国川藏铁路等国家重大基础设施抗震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评)
长期以来,杜修力一直在一线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在领域内作出了重大贡献。(北京工业大学评)
参考资料
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结果.中国工程院.2021-11-18
副校长 杜修力 -北京工业大学|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北京工业大学.2022-02-10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修力受聘为福大特聘讲席教授.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24-08-15
杜修力.中国工程院院士馆.2024-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