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祖里
穆罕默德·伊本·苏莱曼·富祖里(英文:Mu-hammed ibn Sullayman Fuzuli,原名Mehmed,波斯文:فضولی,土耳其文:Fuzûlî),(约1495~1556,一说1480~1556)16世纪突厥诗人,突厥古典文学派中最杰出的人物。
富祖里生于伊拉克希拉城,出身于土库曼斯坦部族,一生在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伊拉克领土上度过,1556年(一说1561年)卒,可能死于瘟疫。
富祖里精通阿拉伯语和波斯语,主要使用阿塞拜疆突厥语写作。著有长诗《莱丽与麦吉侬》以及讽刺作品《怨诉之书》等,作品16卷,历来被视为整个突厥民族的文学财富。他擅长“嘎扎勒”诗体,具有精湛的技巧,善用纳孜热创作手法,部分作品以爱情为题材,经常以作品抨击当时社会的黑暗。富祖里在阿塞拜疆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阿拉伯字母不适用的问题。他的诗就是拥护突厥新字母的一种宣传。
富祖里是伊斯兰教苏菲派特殊类型代表,获得过“胡鲁菲利克”称号,崇尚自由,是自由(尤其是妇女解放)的热烈支持者。他对奥斯曼帝国文学及近东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加以纪念。
人物生平
生平缺乏确载。生于伊拉克希拉城,出身于土库曼斯坦部族,一个伊斯兰教什叶派宗教学者家庭。生活在托马斯·哈代苏丹·亚祖泽沙赫时代。童年时代在巴格达度过的,并且在那里受到了教育。年轻时曾在希拉城守护哈里发 · 阿里的陵墓。他天资聪明,精通和,主要使用突厥语写作。
奥斯曼土耳其人是突厥人的一支,16世纪上半叶,奥斯曼达到鼎盛时期,成为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1508年,在伊拉克被奥斯曼帝国征服后,寻求苏丹的庇护,富祖里改奉逊尼派伊斯兰教。为了迎合新主人,富祖里开始以奥斯曼一世君主的名义写作,但这些给他带来的收益微乎其微,没能够搬到奥斯曼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他搬到了巴格达,晚年前往卡尔巴拉朝圣。一直生活在伊拉克的土地上。
这个时期,随着伊斯兰教的广泛传播,阿拉伯和波斯文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形成了由土耳其语、阿拉伯语和波斯语混合而成、完全脱离口语的书面语言一一奥斯曼语,出现了用这种华丽典雅、但又难免是雕琢藻饰的语言写成的文学一迪万文学(又叫宫廷文学或伊斯兰文学)。这种文学早期的作品大多以伊斯兰教的宗教历史故事为题材,以写颂诗、抒情诗为主要体裁。16世纪是宫廷文学黄金时代的开始,富祖里就是最出色的宫廷诗人之一。
他擅长以突厥语创作诗歌,亦有波斯语诗集传世,作品内容丰富,旋律优美,技巧娴熟,常以诗歌形式感叹人生苦短、命运无常,劝导世人弃恶从善,颇受苏丹苏莱曼的青睐。
富祖里在同时代的人中赢得了很高的声誉,被称为“诗人之王”。但是这些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少物质上的财富,他生活过的很平凡,与一般百姓没什么两样。
富祖里1556年(一说1561年)卒,可能死于瘟疫。
主要作品
富祖里能用波斯、阿拉伯、突厥语三种文字写作,遗著有16卷,对土耳其文学及近东其他各国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予以纪念。
著名诗人尼扎米创作了《五卷诗》,其中《莱丽与麦吉侬》演化为阿拉伯的口头文学,成了文人们的创作题材。
富祖里取材于阿拉伯的口头文学,根据伊斯兰教世界脍炙人口的文学题材一莱丽与麦吉侬的爱情悲剧,创作了同名叙事长诗《莱丽与麦吉侬》,揭露了奥斯曼帝国封建制度的罪恶,赞美自由恋爱与人身自由权利。这部长诗描写一对青年恋人的悲剧故事。堪称伊斯兰世界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男主人公诗人麦吉侬童年开始就爱上了他部落的女儿莱丽,并为她献上了热情的诗歌。但是莱丽的父母拒绝把她嫁给他。麦吉侬因为歌唱了他的爱而被处死。
这部作品对奥斯曼文学及近东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作品通过一对有情人莱丽与麦吉侬的爱情悲剧,有力地控诉了封建礼教扼杀青年人幸福婚姻的罪行,这部作品宣传了男女平等的思想,并揭露了当时一切反动倾向。
“在15世纪下半叶,乌兹别克斯坦伟大诗人艾里西尔·纳瓦依也模仿创作过该题材,但这些诗人的创作都无法与富祖里创作的《莱丽与麦吉侬》相比,富祖里的《莱丽与麦吉侬》在其在世之年就已经闻名于世。”([哈] 尼玛提·克里木别托夫《文学创作的传承性》评论)
《怨诉之书》,发泄个人怀才不遇的怨恨,其中他尖刻地评论了没有在君士坦丁堡获得宫廷诗人的地位。歌颂了普通人民的辛勤劳苦,歌颂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理想,揭示了土耳其苏丹苏里曼宫廷的腐败和横暴。
创作特点
擅长“嘎扎勒”诗体
在14以至15世纪,由于突厥语的“奇怪、不柔顺”,很多突厥族诗人曾为此而叫苦连天,甚至有人断言,突厥语不适用于阿鲁孜韵律。16世纪富祖里在一个突厥诗歌适应韵律已取得巨大成就,富祖里的诗歌主要使用嘎扎勒创作,“嘎扎勒”诗体是从阿拉伯的克希得诗体变化而来的,是波斯古典诗歌中的一种抒情诗体。“嘎扎勒”诗体对中亚和西南亚国家的诗歌产生了一定影响,阿拉伯、土耳其、阿富汗以及中国新疆维吾尔族,都借鉴了这种诗体。富祖里创作的“嘎扎勒”诗具有精湛的技巧。
内容针砭时弊
部分作品以爱情为题材,并认为爱情的含义是生活,是尊重人的美德,是对人类和生活的热爱。富祖里是一位嫉恶如仇的人,经常以作品抨击当时社会的黑暗。他的创作是在许多流血冲突和各种事件的影响之下完成的,他本人就是这些冲突和事件的见证人。诗人在诗里揭示了资产阶级侵略活动和倾向的实质,并且以自己锐利的眼光看到了未来的动荡局面。
纳孜热创作手法
他的著名作品叙事长诗《莱丽与麦吉侬》取材于民间文学,在流传于西亚和南亚的莱丽与麦吉侬的爱情悲剧故事的基础上创作的,是根据“东方文学”纳孜热创作手法,对另外一位诗人的作品在韵律和形式方面进行模仿创作的作品。纳孜热是继承这一创作传统,在前人作品的基础上,以应答的形式进行的一种模仿创作。富祖里的《莱丽与麦吉侬》取材于尼扎米创作的同一题材,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仿造现象”。
主要思想
伊斯兰教苏菲派特殊类型代表
富祖里是苏菲派特殊类型的代表,获得过“胡鲁菲利克”称号。苏菲派”最早产生于公元7世纪末8世纪初。他们当时以《古兰经》和《圣训》中一些关于敬畏、顺从、坚忍、克己等训诫为主导思想,以虔诚、节俭、守贫、禁欲、苦行的形式去实践信仰;他们严格遵奉经训、教法和宗教功课,效法穆罕默德及门弟子早年的简朴生活,以示对宫廷贵族奢侈、腐化和世俗倾向不满和消极抗议。他们相信,只要虔诚信仰真主安拉,刻苦修行,生活清贫,他们就可以认识真主,最终成为“完美的人”。
崇尚自由
富祖里,这位突厥诗歌的创始人和受人喜爱的人,是自由(尤其是妇女解放)的热烈支持者。他的天才作品《莱丽与麦吉侬》宣传了男女平等的思想并揭露了当时一切反动倾向,在突厥歌剧舞台上直到现在还博得人们的兴趣和同情。
影响
莱丽与麦吉侬的爱情悲剧从阿拉伯半岛传到世界各地后,诗人作家们不断以两位年轻人感人的爱情故事为题材,最先专门为莱丽与麦吉依撰写鸿篇巨制的是阿塞拜疆的伟大诗人伊利亚斯·尼扎米·居素甫(1141-1209),此后有模仿创作的诗人很多,但这些诗人的创作都无法与富祖里创作的《莱丽与麦吉侬》相比,富祖里的《莱丽与麦吉依》在其在世之年就已经闻名于世。哈萨克族民间流传的《莱丽与麦吉依》主要来自富祖里和尼扎米通过模仿创作的作品。
富祖里在阿塞拜疆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阿拉伯字母不适用的问题。他的诗就是拥护突厥新字母的一种宣传。16-17世纪,奥斯曼帝国古典诗歌和散文非常繁荣。这个时期文学领域占统治地位的是由富祖里和巴基(Baki)建立的学派,他们的学派强调把波斯和突厥文学传统结合在一起。富祖里生活年代,突厥语言已被阿拉伯词语和波斯词语搞得混乱不堪,他在改善这种不良状况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诗是用“嘎扎勒”诗体创作的,是群众喜闻乐见的突厥诗歌形式。在当时来说,“嘎扎勒”这种形式是一种进步的和革命的现象,其目的在于反对官廷和封建贵族。
关于富祖里版的《莱丽与麦吉侬》,他也掺加了自己的插曲,例如,关于伊本和莱丽大婚之夜令人恐怖的神魔的现身等。在哈萨克族中流传的文本被称作《著名爱情经典-莱丽与麦吉侬》,以散文体为主,间有韵文内容。哈萨克族民间流传最广泛的是谢克热木·胡达依别尔干改编的富祖里“模仿”创作的文本。哈萨克民间流传的《莱丽与麦吉侬》主要来自富祖里和尼扎米通过模仿创作的作品。在当时,对于某一经典从不同的内容、主题、形式上重新进行创作已经相当成熟,表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评价
诗人富祖里的诗歌成为阿塞拜疆和近东各国抒情诗人广泛借鉴的典范。(《新编俄语通用国家概况》评)
富祖里是阿寒拜疆文学的骄傲。(阿列克别尔利 评)
后世纪念
1957年土耳其发行富祖里纪念邮票。
1958年苏联发行富祖里纪念邮票。
1993年阿塞拜疆发行富祖里纪念邮票。
阿塞拜疆内扎米国家文学博物馆拱门内安放了现代雕刻大师为六位著名作家创作的石雕,其中之一即是古代诗人富祖里。这六位作家如同神像一般构成了阿塞拜疆文学一个充满光辉的正脸。
参考资料
Mehmed bin Süleyman Fuzuli.Encyclopedia Britannica.2023-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