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兹
华尔兹(Waltz)亦称圆舞,是舞厅舞中最早的、也是生命力非常强的自娱舞形式。华尔兹一词最初来自古德文“Walzl”,意思是“滚动”“旋转”或“滑动”。对于中国来说,华尔兹属于一种外来性质的音乐体裁,音译为Walzl,所以被人们称作“华尔兹”。
华尔兹形成于19世纪早期的欧洲。它起源于12世纪奥地利维也纳、普罗旺斯、德国巴伐利亚和意大利某些村落的三拍子乡村舞蹈。18世纪中后期,在许多的旋转舞蹈中,华尔兹舞越来越受欢迎。19世纪30年代,由于维也纳作曲家兰纳、老约翰·施特劳斯,特别是小约翰对华尔兹音乐的贡献,华尔兹舞得以快速发展和繁荣,成为贵族舞会中最流行的舞蹈,也成为欧洲各个国家广大民众庆祝节日和庆典时最受欢迎的舞蹈。19世纪中叶,由于华尔兹圆舞曲盛行于维也纳,这种舞蹈也叫做“维也纳华尔兹”。慢速的华尔兹则是从维也纳华尔兹演变而来的,它在19世纪末产生于美国的波士顿。
华尔兹的基本步伐为一拍一跳,每一小节三跳,也有特殊的一小节两跳或者是四跳的特殊的步伐。20世纪20年代,英国皇家教师舞蹈协会对华尔兹舞进行整理,制定了统一的华尔兹舞标准。有广州市举办的第十六届亚运会体育舞蹈标准舞-华尔兹决赛、2023深圳·国际标准舞(体育舞蹈)全国公开赛等华尔兹比赛。由于华尔兹舞蹈能够对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特别是心肺功能和免疫系统机能和骨骼等方面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华尔兹逐渐成为中老年人较受欢迎的锻炼方式。
名称由来
华尔兹一词,据考证是大约在1780年前后出现的,最初来自古德文“Walzl”,意思是“滚动”“旋转”或“滑动”。对于中国来说,华尔兹属于一种外来性质的音乐体裁,音译为Walzl,所以被人们称作“华尔兹”。
历史沿革
起源
华尔兹形成于19世纪早期的欧洲。但追根求源,它的前身——双人闭式舞蹈,起源于12世纪奥地利维也纳、普罗旺斯、德国巴伐利亚州和意大利某些村落的三拍子乡村舞蹈。在不同国家,在漫长的12-17世纪,华尔兹的前身曾分别是沃尔塔(法国)、阿勒曼德(德国、法国)、兰德勒(奥地利、德国)、朗豪斯(维也纳)等,这些乡村舞蹈统称为前华尔兹舞,它们各具特色,但却拥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闭合式的旋转运动。
发展
华尔兹在国际上的发展
16世纪时,华尔兹传入法国,路易王朝用它来作为宫廷舞;由于跳华尔兹舞蹈时,舞伴之间有肢体接触,于是在1549年有意大利伦理学家抵制,认为这种对舞是一种罪孽。17世纪华尔兹进入维也纳宫廷,出现在哈普斯堡的皇家舞会上。在这期间的著作都站在不利于华尔兹的一边,认为这是一种伤风败俗的舞蹈,是一种与恶魔撒旦(Satan)的舞蹈。
18世纪中后期,在许多的旋转舞蹈中,华尔兹舞越来越受欢迎。这一时期由于个体从传统意义的标准和品味中释放出来,皇室赞助者也要求艺术家要迎合“大众的舆论”。华尔兹舞通过大量裁剪自身动作步伐,不再有跳跃舞步和在兰德勒舞中的臂下旋转动作,而是使用曳步滑行。通过这次变革使得交谊舞的形式逐步向着“由博而简,由杂而精”的方向发展。
文艺复兴结束后,在19世纪的法国,拿破领导的资产阶级战胜了欧洲封建专制统治,同时华尔兹也取代了小步舞的主流地位。音乐及舞蹈史学家库特·萨克斯在《世界舞蹈史》中写道“从历史角度看,华尔兹是一场革命,因为只有与旧制度斗争,它才能占领历史舞台。”
19世纪30年代,由于维也纳作曲家兰纳、老约翰·施特劳斯,特别是小约翰对华尔兹音乐的伟大创作与贡献,华尔兹舞成为贵族舞会中最流行的舞蹈,也成为欧洲各个国家广大民众庆祝节日时,如狂欢节、谢肉节、新年游园会等庆典中最受欢迎的舞蹈。19世纪中期,圆舞曲的专业化极大地推动了华尔兹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三拍子的圆舞曲在被推向“音乐世界之王”的同时,华尔兹这种舞蹈也被赋予“舞蹈皇后”的至尊地位。
19世纪末,华尔兹被传到波士顿,它的舞步经过改良,变成了两步华尔兹,也就是所谓的“波士顿华尔兹”。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华尔兹发展为踌躇华尔兹(Hesitation Waltz)。20世纪20年代,英国皇家舞蹈教师联合会对华尔兹的步法、舞步、节拍等做出了统一的规定,并形成了统一的规范。
20世纪20年代初期,为了使社会上的“交谊舞”有统一规定舞步,英国皇家教师舞蹈协会对当时的交谊舞进行了系统的、科学的、有依据可寻的整理,同时将舞蹈的舞步、舞姿、跳法、音乐都做了规范化与系统化的规定,共同审核了七种公认的符合标准的舞蹈,在这七种舞蹈中就包括了华尔兹,由于华尔兹在欧洲大陆有很大的影响力,同时它的音乐动听、舞步美丽动人。所以很快就成为了欧洲风格的舞蹈。华尔兹独特的特点使得华尔兹深受人们的喜欢,同时不断地更新与发展成为了当今盛行的国际标准交谊舞。
华尔兹在中国的发展
清末民初,伴随西风东渐,华尔兹传入中国,在上海、天津市、广州市等沿海城市首先登陆。起初。交谊舞只在经常与洋人接触的商人和思想较开化的达官贵人的小圈子里流行。1919年,五四运动打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交际舞从上流社会扩散到民间,流传到普通大众之中,尤其在新青年中很受欢迎。作为一种新潮的娱乐形式,交际舞毕竟与传统道德和生活方式格格不入。1927年,跳舞之风开始在沿海城市蔓延。但华尔兹的风格与传统道德和生活方式有相悖之处,大多数人对华尔兹的风格还不接受,各地都出现了禁舞风潮。除了道德的规劝外,政府还通过颁布法令的形式来强制禁舞。1947年10月,政府出台了禁舞办法。尽管政府三令五申严厉禁舞,但舞厅却照常营业,而舞客的热情也没有丝毫的退却。厉禁政策宣告失败。此时,历禁政策尽管失败,但政府并没有明文规定解禁华尔兹。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期,华尔兹在中国发达城市广泛地发展起来,各大城市几乎都普及了华尔兹;1960年代中叶至1970年代,华尔兹作为一种中产阶级的消遣方式被取缔;1979年新年前夕,华尔兹首次登上人民大会堂。1980年,公安部和文化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取缔营业性舞会和公共场所自发舞会的通知》,其将跳交际舞视为“舞姿低级庸俗、伤风败俗”的娱乐项目,坚决要求取缔。1984年,中宣部、文化部、公安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舞会管理问题的通知》,由禁止改为了限制;1986年,华尔兹解禁。华尔兹开始从小范围向大众间蔓延,各单位的工会都开始组织舞会。1987年,文化部、公安部、国家工商联联合下发《关于改进舞会管理问题的通知》,华尔兹被彻底解除了禁令。2007年,教育部下发“推广《第一套全国中小学校园集体舞》的通知”,从2007年9月1日起,全国的中小学生都必须跳简化版的华尔兹,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教育国际化的必要。
艺术特点
舞姿特点
闭式舞姿
男士重心在右脚,双膝微弯,双手打开。女士走向男伴,约位于男士斜右侧一半的位置,同时膝部向前。男士的右侧身体与女士的左侧身体接触,男士左手合谷穴打开,女士右手搭于男士左手虎口上,五指松弛握住。男士右手腕关节接触女士左侧身体,五指并拢位于女士启脚骨之上;女士左手胳膊置于男士右小臂上,左手放在男士右大臂三角肌处。此时女士以后背支撑,头部向肩部斜后方微倾。
站位:男女舞伴相对站立,两脚相距约10cm。双膝微屈,右脚尖对准对方两脚中间双脚及身体稍前倾。男士身体重心在右脚,女士身体重心在左脚。
身体位置:男女均立腰、沉肩。以腹部1/2的右腹部接触对方,胸肋以下至大腿根部(腹股沟)与对方相贴。
头部位置:男士头颈基本保持正直。部向左微转约15”。女士头部向左转约45°含领,颈部尽量向上牵伸,有头顶天花板的感觉。胸椎尽量后伸,向后打开胸部线条。
手臂位置:男士双臂侧平举,两时保持水平。左臂的大臂与小臂弯曲形成90度左右,左肘比肩低5~10厘米。左手高度与女士右耳平齐。右臂的时关节弯曲70°~80°。左手合谷穴与女士右手虎口相交,掌心空出,以拇指和中指卡在女士右掌骨与指骨关节处,其余三指并拢,右手五指并拢伸直,置于女右肩脾骨外侧稍上位置。
女士双臂侧平举,两肘保持水平。右臂弯曲约150°,右手与男士左手轻握,掌心向前,手腕松弛。左手虎口张开,轻轻放在男右上臂三角肌中部。其余三指可上翘,五指呈兰花指或弹指状。
开式舞姿
开式舞姿是在闭式舞姿的基础上形成的。做好闭式舞姿后,男、女舞伴的上身均向外闪开,面部朝向前方,眼睛看向握着的双手。同闭式舞姿一样,男士的右部要轻轻接触女士的右髋部。开式舞姿也称为侧行位舞姿。
舞蹈礼仪
跳舞是一种艺术,但它更重要的还是一种在社交场合中进行交际活动的社交方式。因此,舞者还应该懂得一些社交场合中的相关礼节。去参加一个正式的舞会,男子必须西装革履,女子必须穿着裙子,并注意适当的装扮。进入舞场时,应先将帽子、披肩、围巾、大衣脱下来,再向主人打招呼表示谢谢邀请。在舞会没开始时,可以到处走动,与朋友交谈。当音乐响起时,必须静下来。主持人宣布舞会开始后就不可高声谈话了。
曲响起后,男士听清楚音乐的节奏和所跳舞蹈是几步舞后,应主动走到女士面前邀请对方跳舞。一般来说,跳舞时应是男士主动邀请女士,但并不排除女士邀请男士的形式。男士邀请女士跳舞时,女士可以拒绝,但要很有礼貌地婉言谢绝,相反,当女士主动邀请勇士跳舞时,男士即使不会跳舞,也不可拒绝女士。男士或女士邀请有舞伴的女士或男士跳舞时,首先应征得对方舞伴的同意,然后才能邀请对方。
领舞是邀请到舞伴后带对方到舞池中去跳舞。做法有两种:如果在正规场合中跳舞,男士要用右手或左手,牵女士的左手或右手,掌心向上;如果是在非正式场合中或者是和同事、朋友及比较熟悉的人在一起跳舞,邀请舞伴后,以男士在前、女士在后跟随的方式去做。
共舞是男士和舞伴随着音乐共同跳舞的过程。在共舞时,应当保持优美的舞姿,遵循跳舞场合的礼节。在共舞过程中,男士对女士应多关照,始终以礼相待。引带手势要清楚,不要用力,直至一支舞曲结束。
谢舞是男士领带女士共舞结束时以有礼节的形体动作向舞伴表示谢谢和再见。根据音乐结束时的旋律,男士左手举高引带女士向左旋转一圈或两圈,以示感谢。此动作要求男士掌握动作要领,讲究规范,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
舞步特点
作为三步舞的华尔兹,它的基本步伐为一拍一跳,每一小节三跳,也有特殊的一小节两跳或者是四跳的特殊的步伐。在舞蹈的表演中,前三步的起伏与摆荡最为明显。华尔兹舞蹈不但具有轻巧柔美、端庄大方的独特的风格,而且展现出浓郁的艺术特色,舞蹈节奏清晰、舞步轻快、旋律活泼、旋转性强。
标准舞步
花样舞步
音乐特点
华尔兹有很多种,国标舞中有:国标华尔兹、维也纳华尔兹。舞厅舞(普通交谊舞)中有:慢华尔兹舞(慢三)快华尔兹舞(快三)。另外有架子鼓华尔兹、现代舞华尔兹等。
华尔兹音乐特点是三拍子(3/4),有明显的强弱弱的感觉。音乐流畅、抒展、优美。
维也纳华尔兹舞曲的旋律流畅华丽,节奏轻盈活泼,速度多为小快板,听之令人情绪奔放,朝气莲勃。维也纳华尔兹舞曲的节奏为3/4拍,重拍落在第一拍,每分钟56~60拍。其节奏是强弱弱,是由一个强拍和两个弱拍组成一小节音乐每分钟大约28-30小节。
在钢琴作曲中,华尔兹形式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包容性,俄罗斯华尔兹舞曲的一个特点是声乐和舞蹈流派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以明显具有律动的固定节拍为基础,同时与主题旋律的结合展示了它新的表现方式。
舞台表演
华尔兹以其平滑、连续的运动为特征,呈现出一种如水一般的平滑、绚丽的视觉感受。舞蹈演员们以优美、优雅和自然的舞姿跳着华尔兹,并以连续的波状旋转使观众沉醉其中。正规的场地有助于舞者的动作发挥,华尔兹舞比赛一般在长24米,宽15米的长方形场地上进行。比赛场地要求是一个长方形的坚实平面,无障碍物,不准画有杂线,并且不反光、防滑、四周有界线。
服装要求
华尔兹舞是集音乐美、体形美、服装美、舞蹈美于一身的舞蹈,因此服装的选择就成为演绎好华尔兹舞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男士穿传统式燕尾大礼服,显示出庄重、高贵的气度,以及身体线条的优美。衣服大小应合身,颜色以黑色或深蓝色为主。女士应穿夜礼服式露背长裙,显示出大方、高雅的气度,并兼顾美观。裙长不能超过脚,以免妨碍动作和遮住脚部。
主要分类
维也纳华尔兹(Viennese Waltz)
发展
维也纳华尔兹最早发源于12、13世纪,其原型为“Nachtanz”舞,原先被称为“German”,起源在巴伐利亚。19世纪30年代维也纳华尔兹被两位奥地利作曲家弗兰兹·兰纳和小约翰·施特劳斯引入了新时代,他们为维也纳华尔兹谱写的著名圆舞曲使得这项舞蹈传播范围更快更广。
特点
维也纳华尔兹是由华尔兹衍生出来的舞种,可以用V来表示,人们也称之为“快三步”。维也纳华尔兹的旋律格外华丽,节奏较为轻快。6/8或是3/4拍是常见的节奏形式。按照西尔维斯特的现代舞厅舞中记载。维也纳华尔弦的速度多为一分钟44到46小节,而所有小节都为六拍。重拍为第一与第四拍,六拍走六步为维也纳华尔兹的基础性步伐,二小节为一循环基本动作是左右快速旋转步,要求体现反身、倾斜、摆荡、升降等一系列技巧。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便是转圈与旋转,中间的舞步具有一定的变化。维也纳华尔兹的舞步比较平稳,但却拥有各式回旋动作,热情洋溢;舞蹈姿势具有“贵族”气质,庄重华丽。主要表现为在某一个点上进行不间断地旋转。一般来说,表演维也纳华尔兹需要位于舞厅地板的中心处。
波士顿华尔兹(Slow Waltz)
发展
慢速的华尔兹是从维也纳华尔兹演变而来的,由于维也纳华尔兹舞的速度很快,对于一般的舞者很有难度。不久,作曲家们写出了较慢的华尔兹舞曲,从此产生了一种被称为波士顿的华尔兹舞。波士顿华尔兹是五种摩登舞中最难跳也是最基础的一个舞种。
特点
波士顿华尔兹(Slow Waltz)也称慢华尔兹,俗称慢三步舞,曾错称华尔兹,这类舞蹈通过膝、踝、足底、跟掌趾的动作,结合身体的升降、倾斜、摆荡,连续而流畅地带动舞步。波士顿华尔兹速度慢,多用旋转,演变出许多复杂多姿的舞步,其中有不少舞步在步法上与探戈、狐步舞和快步舞的同名舞步基本相同,只是节奏和风格不同。再加上交谊舞的倾斜、起伏、摆荡和反身四大技巧在波士顿华尔兹中得到全面和充分的体现,所以它被列为学习国标舞的第一舞种。
代表人物
约瑟夫·兰纳
约瑟夫·兰纳(1801年-1843年)与约翰·施特劳斯并称为维也纳“华尔兹之父”,约瑟夫·兰纳和约翰·施特劳斯既是朋友同时也是竞争对手。2001年是兰纳诞辰的200周年,维也纳掀起了一股“兰纳热”的狂潮,到处都是纪念他的音乐活动。纪念活动包括维也纳爱乐乐团新年音乐会加进了约瑟夫·兰纳的两首曲目(这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只演奏施特劳斯家族作品的一贯先例下是绝少见的一次)以及奥地利国家电视台制作的一部音乐节目《兰纳的梦之舞》在新年音乐会的中场播出。
莫扎特
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作曲家沃尔夫冈·莫扎特,写了将近50余首短小精悍的、具有民间风格的华尔兹乐曲,也被称作为《德国舞曲》在此之后。
老约翰·施特劳斯
约翰·巴普蒂斯特·施特劳斯(1804年-1849年),浪漫主义时期的奥地利作曲家,在维也纳普及了圆舞曲。他的儿子小约翰·施特劳斯被称为“圆舞曲之王”,于是他当上了“圆舞曲太上皇”。他一生创作了超过两百首三拍子的新式维也纳华尔兹舞曲。代表作为《莱茵河女妖罗蕾莱》。
小约翰·施特劳斯
小约翰·施特劳斯(1825年-1899年),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作为老约翰·施特劳斯的长子,从六岁开始学习作曲的他对“圆舞曲”体裁颇有兴趣,十九岁时便组建管乐团演奏父亲的音乐作品。小约翰·施特劳斯为后世留下了诸多佳作,如《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艺术家的生涯》《春之声圆舞曲》《皇帝圆舞曲》,以及轻歌剧《蝙蝠》《吉普赛男爵》等。
卢卡·巴里奇
“两届世界冠军卢卡·巴里奇(Luca Baricchi)是裁判和舞蹈教练,以其过去的竞技生涯和流畅的国际标准风格而闻名,其较为擅长华尔兹舞蹈。在他的讲座中,卢卡详细介绍了竞技交谊舞中的音乐性和身份,并且他花了很多精力来学习如何通过编舞来听到和解释音乐。
梁瑜洁/沈宏
杭州第19届亚运会体育舞蹈比赛中的华尔兹,中国队梁瑜洁/沈宏组合以近乎完美的集团表现征服了裁判和观众,以43.14分夺冠,而满分只有45分。沈宏和梁瑜洁,在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体育舞蹈比赛获得标准舞的冠军后,为中国代表队赢得了第1000枚金牌。沈宏是湖南人,梁瑜洁是山西人,10岁左右的时候,沈宏在长沙市的课外兴趣班练起了体育舞蹈,学了一年后,老师推荐他去专门的舞蹈学校学习。家里人经过商量后,就把年仅11岁的沈宏送到了广东舞蹈学校。也是在那一年,远在太原市同样也是11岁的梁瑜洁也来到了广东舞蹈学校。从1996年进入广州舞蹈学校开始,沈宏和梁瑜洁就一直是同班同学。之后的几年两人都换过不少舞伴,也都一直没有固定的舞伴。一直到2002年3月,为了考大学进一步深造,两人才开始一起搭手跳舞。就在搭手两个月之后,两人就获得了第二届全国体育大会专业院校组摩登舞的冠军,因此他们也就被免试保送到北京体育大学。
传承与保护
国际重要赛事
黑池舞蹈节
1950年,英国摩登舞国际理事会(ICBD)主办了首届世界性的大赛黑池舞蹈节,并把规范后的舞蹈命名为国际标准交谊舞,中国简称“国标”,此后每年的5月底,在英国的“黑池”都举办一届世界性的大赛。交谊舞比赛的舞蹈种类为:狐步舞、华尔兹、探戈、快步舞和维也纳华尔兹5种现代舞。国际标准交谊舞被统一称为“体育舞蹈”,成为体育运动项目之一。第一届黑池舞蹈节于1920年复活节的一周在花园皇后舞厅举行。而这一届舞蹈节只有三种比赛:三种拍子的新的序列舞蹈(Sequence Dances)——华尔兹、两步舞和狐步舞。
国内重要赛事
2023·国际标准舞(体育舞蹈)全国公开赛
2023年6月11日,由盐田区体育舞蹈(国际标准舞)协会主办,深圳市栾江国际舞蹈教育机构承办的2023深圳·国际标准舞(体育舞蹈)全国公开赛在盐田体育中心开赛。来自全国超千名交谊舞蹈爱好者同台竞技。
第十二届国际标准舞
2019年11月9日晚,中国七千多名国标舞选手汇聚重庆市,参加为期两天的中国重庆第十二届国际标准舞公开赛。当晚,探戈、华尔兹、恰恰,优美的舞曲在渝北区体育馆奏响。
价值与影响
艺术价值
华尔兹在欧洲兴盛后很快向世界各地散播开来。就其本身而言,华尔兹是一个可以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的艺术形式。华尔兹有着自身旋转与公转的双重运动性,这样的搭配形成了整体、平和、协调的空间美。纵观华尔兹历史的发展,不管作为民间舞还是之后进入到宫廷之中,华尔兹舞蹈总是旋转中伴随着跳跃,但“在舞蹈教师的指导下,华尔兹变得规范和艺术化了。舞者不再跳跃,严格按有规律的节奏舞动,密切与音乐配合。华尔兹演变出不少花式套路,但也弃了某些复杂动作。”正是这样的摈弃,造就了柔美、优雅、舒缓、高贵的舞蹈艺术审美风格特征。
社交价值
对于中老年人群体来说,能够既科学又激发兴趣的锻炼方式并不多见。而华尔兹作为一种舞蹈形式,可以很大程度地丰富中老年人对生活质量和精神满足的追求,进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此外,还可以通过双人华尔兹练习增加老年人之间的交流,为中老年人在交友这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截止到2023年,华尔兹已经得到较为广泛的普及,也逐渐成为中老年人较受欢迎的锻炼方式。它为人们进行情感交流提供了一种特殊的“世界性语言”,在舞场上,不论交谈与否,舞伴都会感受到你的喜怒哀乐与气质、内涵。不同国家与不同民族之间的人们,可能由于语言障碍而无法交谈,但却可以通过跳舞而带给人们融洽、和谐的情感体验和甜蜜、高雅的生活情趣。
保健功能
华尔兹舞的练习对大学生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各指标的提高都具有积极的影响。除此之外,华尔兹对身体姿态的改善和减重效果也比较好。
在众多体育运动中,体育舞蹈项目以其独有的音乐感及美感使参与其中的中老年人数量日渐增长。其中华尔兹舞蹈隶属于体育舞蹈,动作较简单易学,难易程序方便调节,运动强度中等偏低,比较适合在中老年人中开展并长期坚持。在长期的训练过程中,华尔兹舞蹈能够对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特别是身体形态、心肺功能和免疫系统机能和骨骼等方面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参考资料
华尔兹.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08-28
华尔兹.商丘学院.2023-12-30
What is social dancing.arthurmurraylive.com.2023-08-28
国标舞全国公开赛盐田起舞 上千名“舞林高手”同台竞技.深圳新闻网.2023-12-30
快讯:中国夺得体育舞蹈标准舞-华尔兹比赛金牌.腾讯体育.2023-12-30
LucaBaricchi.LUCA BARICCHI.2023-12-30
中国舞者创造历史一幕 实现亚运会首日5金大满贯.新浪体育.2023-12-30
沈宏/梁瑜洁苦练十年亚运会体育舞蹈折桂.体育总局.2024-01-19
世界最著名的舞厅舞舞蹈节——黑池舞蹈节掠影.中国文艺网.2023-12-19
重庆第十二届国际标准舞全国公开赛在渝北体育馆开赛!.澎湃新闻.2023-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