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涎香
龙涎香(英文名Ambergris),又名龙腹香、龙漦、龙泄香、灰琥珀、阿末香,哺乳纲抹香鲸科动物抹香鲸肠的肠内分泌物。龙涎香为形状不规则的蜡状块,大小不等,黑褐色有时有五彩斑纹,质地轻不透明。龙涎香密度为0.7~0.92g/cm³,熔点为60℃,沸点为100℃,不溶于水,可溶于醇,醚和纯酸。龙涎香气味微腥、味甘酸,燃烧时呈蓝色火焰,香气浓郁似麝香。
龙涎香通常用于制作香水,作为香水的定香剂;也作为中药,用于活血行气、散结止痛、利水通淋。龙涎香和麝香、灵猫香、海狸香,并称为四大动物香料。
历史
世界上最早发现龙涎香的国家是中国,发现的时间为汉代。在中国,龙涎香的第一次出现在文献上是在唐朝段成式《酉阳杂俎》中,它以“阿末香”的名字出现,是一种香料;唐代苏鹗《杜阳杂编》中龙涎作为药材出现,外用可以消暑毒;南宋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龙涎香被归入了“宝货门”,是当时人们的饰品和收藏品。《铁围山丛谈》中记载,宋代,奉震库曾经得到了两枚龙涎香,取豆粒大小用火焚熏,就会出现奇妙的香气。于是,太上皇大为惊奇,命人回收,归于宫廷,并称其为古龙涎,以示珍贵。当时,一饼龙涎香,价值能达到百缗,官员们用穿孔后佩戴在脖颈上,时时摩擦,以示炫耀。现在的佩香就是从古龙涎开始的。《华夷草木考》中记载,宋代宫廷里将龙涎香放置于蜡烛中,用红罗缠绕,点燃时香灰飞腾,香气弥散,还有能让香烟幻化成五彩楼阁或者龙凤纹理的。明代成化和嘉靖年间,僧继晓和陶仲文等人,都竞相进献方术,大肆采购龙涎香,让它的价格上涨。于是,众人从远方运来香品,用来取悦宫廷。朱厚熜喜爱龙涎香,甚至命令进入沿海城市的外国商船需交纳龙涎香才能进行买卖。
最早发现龙涎香和抹香鲸关系是在公元2世纪,索科特拉岛上的阿拉伯渔民在捕获抹香鲸后发现它们的腹内乌黑色的分泌物有特殊的香味,是一种昂贵香料。更有一种说法是早在公元前9世纪,龙涎香就被阿拉伯人用作香料。阿拉伯人使用龙涎香的习惯延续至今,并提供了不少鉴别和使用龙涎香的经验。
18世纪,人们开始猎杀抹香鲸,除了获得龙涎香,人们还获取鲸脑油、内脏、骨骼和牙齿。18世纪中期捕鲸活动达到顶峰,20世纪80年代,世界捕鲸业委员会发布了暂停商业捕鲸的禁令。
来源与分布
龙涎香存在于抹香鲸体内,而巨大的抹香鲸像反刍亚目一样拥有四个胃,个别的抹香鲸最后一个胃与肠道间因病变产生了空隙。
由于抹香鲸以大王乌贼、章鱼等枪鲗鱼类为食,这些食物不被消化的尖嘴魟无法被排出体外,可能会扎伤抹香鲸的肠道,从而刺激其分泌出浅黑色的蜡状物质,在肠道的反复挤压下,逐渐形成坚硬光滑的大块,且逐年增大,最终龙涎香撑破抹香鲸的肠道或者被抹香鲸排出体外。龙涎香缓慢的堆积,形成了层状结构,而不断增大的龙涎香往往会超出抹香鲸内脏承受的极限,导致抹香鲸的死亡。
龙涎香在海洋里经过风吹日晒与数年的漂浮,最终被人们捡到。世界各处都发现过龙涎香,目前市场上的龙涎香主要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中东各国、非洲、西欧沿海地区。
应用领域
香料
高品质龙涎香可以直接涂擦在手腕或是颈部,借助体温让龙涎香气缓慢地散发出来。其还可以在香水中用作定香剂,它可以使香水中各个香料的融合更加完美,它还可以使香气保持稳定和更加持久。
在中国,龙涎香是“檀、沉、龙、麝“四大香料之一。在低温和干燥的环境下,把龙涎香研碎后过筛,在制作龙涎香线香时,按照千分之一的比例将龙涎香粉加入到沉香香粉中;在制作合香的线香、香粉、香丸时,按照千分之五到百分之二的比例加入龙涎香粉。加入龙涎香可以使香气更加稳重,并且增加留香时间,明显地提升沉香品质。
被制成饮食也是龙涎香常见的使用方法。波斯地区有一种由水、柠檬果汁和龙涎香制成的果汁冰糕,也会在巧克力慕斯中加入龙涎香,宣称这会有壮阳的作用。在今天的阿拉伯地区,人们会将上好的龙涎香制成粉末,撒在沙拉上面、夹在面包里或是混合在牛奶里服用。在中国龙涎香也被制成龙涎酒,或者添加在茶饼里。古代中国龙涎香还被制作成香囊、香烛,用来避暑。
药用
小剂量龙涎香对动物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大剂量则抑制;对离体蛙心有强心作用,对整体动物可引起血压下降。龙涎香的主要成分龙涎精具有抑制平滑肌收缩的作用。
在中医看来,龙涎香性温,味甘、酸、涩,归心、肝、肺、肾经。具有活血、化痰、行气、利水通淋、益精髓、止咳和壮阳等作用,对神经系统疾病及心血管疾病有显著的疗效。有一点需要注意,龙涎香是孕妇忌用的。此外,维吾尔族、藏族、回族、朝鲜族等民族医药中也都在使用龙涎香。
收藏
在中国、日本和阿拉伯地区,不少收藏家会收集上等品质的龙涎香作为收藏品。人们会为龙涎香定制专属的木质底座,然后放在亚克力或者玻璃罩子里。
中国古代的龙涎香被献给帝王后会被黄金镶嵌,高悬于太和殿主梁之下。
理化性质
物理性质
龙涎香密度为0.7~0.92g/cm³,熔点为60℃,沸点为100℃,不溶于水,可溶于醇,醚和纯酸。龙涎香为形状不规则的蜡状快,大小不等,黑褐色有时有五彩斑纹,质地轻不透明。龙涎香常见的几种颜色包括白色、黄白、浅黄、淡黄、褐白、褐黑、黄黑、紫黑、纯黑,而最好品质的龙涎香是浅色系中的。龙涎香手触之有油腻感,易破碎。断面有不规则的弧形层纹,颜色深浅相间或有白色点片,少数样品可见嵌于其中的墨鱼咀样物。龙涎香遇热软化,加温熔融成黑色粘性油膏状。龙涎香气味微腥、味甘酸,燃烧时呈蓝色火焰,香气浓郁似麝香。龙涎香的醇浸出液呈棕黄色,具蓝紫色荧光。
化学组成和化学性质
龙涎香主要由三萜醇龙涎香醇和一系列胆甾烷醇类物质组成,以及少量的对甲苯酚、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等。灰分中含氧化钙6.21%,氧化镁9.88%、五氧化二磷4.65%、二氧化硅6.02%、铜2.3%,含嫁、锌、钠、铝、锰,微量的钾、、、铬、、、钛、钨等。其中,龙涎香醇含量达30% ~ 60%,此外还含有α-降龙涎香醇、γ-二氢紫罗兰酮、γ-降龙涎香醛、γ-环高香叶氯代物和降龙涎醚。降龙涎醚是龙涎香型香料的代表香型。
龙涎香的醇浸出液,遇水起乳状沉淀,加三氯化铁,微呈蓝灰色。
分子结构
对龙涎香型香料分子结构与活性关系的研究,最引人注目的是Ohloff“三直立键”规则,即龙涎香型香料其分子必须含有反式十氢(或八氢萘)结构,这种结构可以以一种“隐藏”的形式存在;而且该结构上须含三个直立基团,其中至少一个是含氧官能团。大部分龙涎香料分子结构是遵循此规则的,但也有少数新近发现的龙涎香料不符合此规则。
检测方法
检测龙涎香的含量的方法,一般有气相质谱联用(GC-MS)法和高效液相-蒸发光散射(HPLC-ELSD)法。其中,采用CC-MS法确定龙涎香的特征成分共6个,而龙涎香醇(ambrein)和胆甾烷醇(cholestanone)是真伪鉴别的关键成分。
法规限制
18世纪,人们开始猎杀抹香鲸,除了获得龙涎香,还获取鲸脑油、内脏、骨骼和牙齿。18世纪中期捕鲸活动达到顶峰,20世纪80年代,世界捕鲸业委员会发布了暂停商业捕鲸的禁令。
现在抹香鲸已经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08年ver3.1的易危(VU)。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2023年版附录Ⅰ。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的一级保护动物。
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法律禁止龙涎香和任何鲸制品进入美国。
参考资料
你知道什么是龙涎香吗?.健康文化普及基地微信公众平台.2025-01-03
SID 472385986 - PubChem.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22).2023-04-19
Physeter macrocephalus(Sperm Whale).The IUCN Red List.2023-04-19
2023年CITES附录中文版.中国科学院官网.2023-04-19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官网.2023-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