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与社会保障
劳动与社会保障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个专科专业,属于公共管理类,修业年限为三年。
劳动与社会保障通过传授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教授现代管理和计算机应用技能,培养具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调查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具备较强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能够胜任社会保障业务经办人员、劳动关系协调员工作或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该专业的毕业生一般可从事社会保障业务经办人员、劳动关系协调员、社区工作者等岗位。
专业发展
2015年,在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中劳动与社会保障、职业中介服务、劳动关系管理三个专业合并到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中,专业学科门类为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公共事业类,学科代码690203。2021年在教育部颁布的《高等职业教育专科新旧专业对照表》2021年版中,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专业学科门类和专业类别保持不变,学科代码变更为590203。
培训标准
培养目标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方向培养具备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与规章、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劳动关系等知识,具备社会保险办理、劳动争议预防与处理、劳动执法监督检查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社会保险业务经办、医疗保险待遇审核支付、劳动关系协调、劳动保障监察、社保业务代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知识要求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学生,在知识要求上要求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如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劳动关系等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掌握一定程度的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知识。同时,学生需要具有一定的信息加工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够掌握与本学科有关的前沿知识。
课程体系
该培养体系的核心课程主要由二个模块构成,分别为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设置
参考资料
实践教学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实习实训是对接真实职业场景或工作情境,在校内外进行社会保险业务经办、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医疗保险待遇审核支付等实训。在基层社会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劳动人事服务企业、社区居民委员会等单位进行岗位实习。
发展方向
深造方向
本专业学生专科毕业后可选择专升本,可选择接续高等职业本科专业如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等,接续普通本科专业如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事业管理等。
就业方向
该专业的毕业生一般可从事社会保障业务经办人员、劳动关系协调员、社区工作者等职业,社保业务经办、社保业务代理、劳动关系协调、劳动保障监察、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等相关岗位。
师资队伍
依据《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数与本专业专任教师数比例不高于25:1,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一般不低于60%,专任教师队伍应具有高校教师资格与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且有每5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专业带头人应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在本区域或本领域具有一定的专业影响力。兼职教师应具有中级及以上相关专业职称,能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指导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等教学任务。
教学条件
依据《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教学资源需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所需的教材、图书文献及数字教学资源等,教学设施需能够满足正常的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所需的专业教室、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等。
开设院校
参考资料
专业排名
2023年上海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评级A+的学校共有3所,评级为A的学校共有13所,其中评级A及以上16所高校的专业排名依次为:
艾瑞深2024中国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排名(研究型/应用型),A++档次的学校4所,A+档次的学校14所,其中A+及以上的学校排名依次为:
中国科学教育评价网2024-2025年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排名中的中国大学本科教育专业排行榜中等级5★+的学校3所,等级5★的学校3所,其中等级5★及以上的学校的排名依次为:
参考资料
劳动与社会保障.中国教育在线.2023-04-28
信息名称: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的通知.教育部网站.2023-04-28
信息名称: 教育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的通知.教育部网站.2023-04-28
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教育部网站.2023-05-13
劳动与社会保障.中国教育在线.2023-04-28
2023中国大学专业排名.www.shanghairanking.cn.2024-04-19
劳动与社会保障.www.chinaxy.com.2024-04-19
校友会2024中国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排名(研究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第一.www.nseac.com.2024-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