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沟炎
甲沟炎(Paronychia)是一种因病原体感染造成甲周围软组织化脓,常伴随红、肿、热、痛表现的皮肤炎症疾病。
甲沟炎常因甲周皮肤微小创伤,如撕倒刺、咬甲、吸吮手指、过度修甲或嵌甲等,导致正常皮肤屏障破坏,继发微生物感染,其中以细菌感染最为常见。
甲沟炎在一些特定职业人群中,如洗衣工、保洁工、食物加工人员、厨师、洗碗工、鱼贩和护士人群中发病率较高。
医生主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如指(趾)甲局部的红斑、水肿、触痛,以及外伤史、职业因素等,结合体格检查,必要时还需要脓液细菌培养、真菌涂片和真菌培养等以明确致病微生物等,综合以上进行诊断。
临床上会根据患者的发病因素、甲沟炎类型、病变范围以及是否有脓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治疗方法主要有莫匹罗星、阿莫罗芬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从而达到缓解症状、减少复发的目的。本病的预后与患者的症状、疾病类型等相关,一般来说预后良好,但慢性甲沟炎患者如仍存在发病高危因素复发率高。
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正确修剪指甲、保持手部干燥清洁、尽量少涂指甲油和美甲、选择宽松鞋袜等预防甲沟炎。
命名
甲沟炎的命名与其发病部位和发病机制相关,发生于甲沟周围,是一种因细菌/真菌感染造成的皮肤炎症疾病,因而称为甲沟炎。
分型
根据甲沟炎发病病程的长短可以分为急性甲沟炎和慢性甲沟炎
急性甲沟炎
指外伤、人工甲或其他针对甲的操作进一步导致甲沟部位的细菌或真菌感染的急性疾病,病程短,通常小于6周,通常只有一个甲受累。
慢性甲沟炎
也被称为顽固性甲沟炎,指变应原和刺激物诱发的多种因素甲沟炎症,病程通常大于6周,通常出现一个或者多个甲受累。
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外伤性甲沟炎和生长性甲沟炎
外伤性甲沟炎
创伤、甲刺及足部卫生欠佳、不正确的趾甲修剪等导致细菌或真菌入侵,造成外伤性甲沟炎。
生长性甲沟炎
甲沟炎疾病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包含嵌甲型甲沟炎和钳形甲型甲沟炎两种类型,起病与患者趾骨结构异常、运动损害、糖尿病足、足部畸形等相关,是一种多因素复合型疾病。
病因
致病原因
急性甲沟炎:最常见的病因是甲小皮或甲皱的直接或间接损伤,进而病原体侵入导致感染。
慢性甲沟炎:甲沟组织对刺激物和变应原产生的多因素炎症反应。
常见病原体
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绿脓杆菌、普通变形杆菌等多见。
真菌:念珠菌、腐物寄生性真菌等多见。
诱发因素
急性甲沟炎:如洗碗、木刺扎伤、咬甲癖、咬或撕倒刺、吮吸手指、嵌甲、修甲等。
慢性甲沟炎:如洗碗、吮吸手指、过度修剪甲小皮、频繁接触化学试剂(如弱碱、酸等)。
高危人群
病理生理学
外伤性甲沟炎病理生理学
由于外伤、创伤、甲刺及足部卫生欠佳、不正确的趾甲修剪等导致细菌入侵并快速繁殖,形成肿胀,肿胀的甲沟软组织在错误的位置上生长,压迫剌激甲沟软组织,加重引流不畅并进一步增加细菌繁殖形成恶性循环,患者表现为甲沟肿胀疼痛。急性期如不及时治疗,则会转为慢性甲沟炎。
生长性甲沟炎病理生理学
在趾骨结构异常、运动损害、糖尿病足、足部畸形等因素影响下,患者合并细菌或真菌感染,患者出现甲沟软组织肿胀、指(趾)甲深嵌其中、流脓、炎性肉芽增生等。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出现甲母质和甲床之间组织坏死,甲床收缩生长,继而整个甲板也弯曲生长,症状反复发作。
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
临床分期
Ⅰ期:指(趾)甲结构完整,侧甲皱襞红肿,角化增生,无渗液,指(趾)甲边缘可埋至红肿的皱襞中,挤压甲周可有疼痛感。
Ⅱ期:指(趾)有较明显的变形,疼痛持续加重,有血清样或脓性分泌物排出,有时有臭味。有少许肉芽增生,分开甲周组织可显露侧甲缘。
Ⅲ期:指(趾)甲严重变形,甲母质平面低,炎性肉芽肿形成,分开甲周组织不能显露侧甲缘,又称为嵌甲型甲沟炎。
Ⅳ期:由于反复多次拔甲,甲面积明显减少,两侧甲周有色素沉积,慢性嵌甲型甲沟炎形成,或出现“钳”样趾甲。
并发症
甲沟炎引起并发症的概率较低,但是严重的甲沟炎有一定概率引发严重感染,发生化脓性指头炎或趾头炎,甚至是骨髓炎。
诊断
诊断原则
医生主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如指(趾)甲局部的红斑、水肿、触痛,以及外伤史、职业因素等,结合体格检查,必要时还需要脓液细菌培养、真菌涂片和真菌培养等以明确致病微生物等,综合以上进行诊断。
症状诊断
甲沟炎患者通常会出现指(趾)甲局部的红斑、水肿、触痛、脓肿,甲周皮肤和甲母质可出现分离,指(趾)甲形态出现变化,包括变色、肥厚等。
检查项目
1、脓液培养:对于合并严重感染的患者,医生会取脓液培养以明确致病菌。
2、指/趾压迫试验:作为确定是否有甲沟炎的脓肿以及其范围的简单方法。对患指指尖掌侧施加轻微压力后,在甲周表皮上有褪色表现,即可表明存在脓肿。
3、斑贴试验:对于可能合并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患者,医生会对其进行斑贴试验。
鉴别诊断
脓性指头炎、手(足)部化脓性感染、化脓性腱鞘炎等疾病与甲沟炎有着指(趾)端发红、肿胀、疼痛等症状,但也有一些不同。
脓性指头炎
脓性指头炎的患者可伴有发热、全身不适的感染症状,血常规显示免疫细胞升高。
手(足)部化脓性感染
手(足)部化脓性感染的患者往往有更加严重和明确的创伤或感染部位,不仅仅是甲沟的感染。
化脓性腱鞘炎
化脓性腱鞘炎的患者还会伴有关节轻度弯曲,关节运动时疼痛加剧,严重者还会伴有发热等不适。
因此当患者出现指(趾)端发红、肿胀、疼痛等症状时,不要自行诊断和用药,应该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可以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进行鉴别。
治疗
甲沟炎的治疗与患者的具体情况相关,在临床上会根据患者的发病因素、甲沟炎类型、病变范围以及是否有脓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从而达到缓解症状、减少复发的目的。
一般治疗
症状较轻、没有出现化脓的患者可以局部热敷病变的指(趾)甲,可以减轻疼痛。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因,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局部外用药物
如未化脓可采用醋酸铝或醋浸泡对症缓解,轻症患者可单用抗生素乳膏(如莫匹罗星、庆大霉素、杆菌肽/新霉素/多粘菌素B)或者联合糖皮质激素外用。
口服药物
疼痛难忍时可考虑口服非甾体抗炎药止痛。
合并严重感染的患者需要口服抗生素进行治疗,临床上常用抗葡萄球菌抗生素。
手术治疗
脓液引流
常用于急性甲沟炎中已形成脓肿的患者,医生采用刀片或者痤疮挤压器进行引流,或者利用针头掀起甲皱襞,甲床的脓液会立刻自动流出。如果治疗效果不佳时,会采用切开引流的方法。
切除病变甲母质组织适用于慢性甲沟炎反复发作者。手术方法为切除4-5mm近端甲皱襞,同时撕脱甲板(全部或者部分,局限于甲板根部及侧缘)。也可做新月形切除。
预防
手指甲沟炎的预防
足趾甲沟炎的预防
预后
甲沟炎可反复发作导致疼痛;如发生于足部,可影响患者正常行走,给患者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不便,甚至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如不及时去除病灶,复发率可达60%~80%。
不同类型的甲沟炎,其预后不同:
历史
甲沟炎最早可追溯至隋朝巢元方所著《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中,称其为“发于爪甲之痈疽。”、“或因穿小鞋使甲生长而侵入肉,使气血阻遏不通;或因剪甲而伤肌感染。”可见自古以来甲沟炎就有出现。
流行病学
甲沟炎在人群中多发,但目前尚无确切的发病人数和发病率统计数据。
一般来说,经常接触水或洗涤物、咬甲癖、频繁吸吮手指、咬或撕甲周倒刺、过度修甲、不当美甲、嵌甲的人群中多发甲沟炎。同时在一些职业人群中,如洗衣工、保洁工、食物加工人员、厨师、洗碗工、鱼贩和护士人群中发病率较高。
研究进展
2021年,中山大学马寒教授团队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甲沟炎患者的真皮微生物群落及其功能进行研究,研究人员发现了甲沟炎患者真皮微生物群落发生紊乱,因而在治疗中要调整微生物群落结构,适当增加益生菌补充剂或将有益于微生物对皮肤的修复。
矢部哲司(Tetsuji Yabe)改进了甲沟炎患者外科手术的方法,提出了显微镜下部分切除甲基质的新术式,术后患者均无复发及甲刺形成。
参考资料
ICD-10.ICD-10.2023-05-30
甲沟炎 ICD-11疾病编码.ICD-11.2023-05-30
甲沟炎.uptodate.2023-05-24
甲疽.歧黄之术.2023-05-05
A 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approach for ingrown toenails: partial germinal matrix excision using operative microscope.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2023-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