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枪乌贼

枪乌贼

枪乌贼为无脊椎软体动物门,头小,体稍长,呈锥状,两片肉鳍在身体后端相连,呈菱形。腕8条,上生有吸盘2列;触腕2条,上生有吸盘四列;身体皮肤下有黑色、黄色和红色的色素细胞,可变换体色适应环境。

枪乌贼是浅海性种类,以侧带小公鱼属繸鳞小沙丁鱼、鲹和磷虾等小型生物为食,也大量捕食其同类。

枪乌贼多生活在沿岸水系和暖流水系交汇处,中国南北沿海都有分布,东南亚国家和西班牙意大利美国为主要的捕捞国。

物种简介

软体动物门(Mollusca)头足纲(Cephalopoda)枪形目(Teuthoidea)枪鱿科枪鱿科)的统称。又称鱿鱼、笔管,古称锁管风琴鱿鱼。枪乌贼科中共包括约50种,其中已成为捕捞对象的约16种,如中国枪乌贼(Loligo 黑枕黄鹂普通亚种)、日本枪乌贼(L.日铜罗花金龟)、剑尖枪乌贼(L.edulis)、福氏枪乌贼(L.forbesi)、皮氏枪乌贼(L.pealei)、莱氏拟乌贼(Sepioteuthis lessoniana)等。最大长可达550毫米,最大体重可达5.6千克。分布于南北纬40°之间的热带温带海域,世界主要枪乌贼渔场在南海北部、泰国湾、日本九州、菲律宾群岛中部、西欧西部和美国东部、西部海域。渔场多位于岛礁周围,水清流缓、盐度较高、底质粗硬、海底凹窝、沿岸水系和暖流水系交汇处。

特征体由头部、足部、胴部和内壳组成。头部两侧的眼径略小,眼眶外有膜。头前和口周具腕10只:其中4对腕甚短,腕上具2行吸盘,左侧第4腕茎化,部分吸盘变形为2行突起,司传递精荚至雌体的功能;1对腕甚长,称触腕或攫腕,有穗状柄,触腕穗上有吸盘4行。胴部圆锥形,肉鳍分列于胴部两侧中后部,两鳍相接略呈纵菱形,少数种类的肉鳍包被胴部全缘,胴部腹面具漏斗。内壳薄,不发达,角质,披针叶形,包埋于外套膜内。少数种类具发光器,位于外套腔内直肠两侧。具墨喷,囊墨能力较弱。

生物学特性枪乌贼是浅海性种类,主要生活于大陆架以内,但在水深150~200米左右的陆架边缘也有密集群体。白天多活动于中下层,夜间常上升至中上层,垂直移动的范围从表层至百余米。体呈流线型,相对长度大,阻力小,加上端鳍的辅助推动作用,为头足纲中游速最快的类型之一。但因其运动方式靠漏斗喷水推进,在游行中也常受风、流的影响。枪乌贼是凶猛的肉食性动物,食物大多为侧带小公鱼属繸鳞小沙丁鱼、鲹和磷虾等小型中上层种类,也大量捕食其同类。枪乌贼本身又是鲔鱼、鲐、高鳍带鱼和海鸟的重要食饵。

枪乌贼的生殖洄游明显受温度影响。产卵集群的表层水温,日本枪乌贼约为13~16℃,中国枪乌贼约为22~24℃。种内一般分春生群、夏生群和秋生群3个繁殖群,各群的生活习性有所不同。卵分批成熟和产出。卵包被在胶质透明的棒形卵鞘中,每个卵鞘中包卵几个至几百个,个体产卵量几百个至几万个;许多卵鞘常集聚一起,颇似长形的花瓣。卵群多散布于海底,或附于其他物体之上。孵化期因种类而异,如莱氏拟乌贼约需1个月,而中国枪乌贼仅需8~16天左右,水温对孵化时间早迟有较大的影响。孵化率甚高,一般可达70~80%。孵出的稚仔与亲体的形态相近,能凭借漏斗的喷射在水层中前后左右地游动,并能攫取食物。幼体生长很快,半年左右即可长至接近亲体的胴长,翌年性腺完全成熟,又回归至其出生的海域交配产卵。亲体在繁殖后相继死去,寿命大都为1年。

生产世界枪乌贼的主要捕捞国为泰国、中国、菲律宾越南,其总渔获量约占世界枪鱿科总渔获量的60%,最重要的捕捞对象为中国枪乌贼西班牙意大利美国也大量捕捞枪乌贼。拖网、围网、定置网等是主要渔具。保护枪乌贼卵子是增殖资源的重要措施。此外枪乌贼也是放流增殖的理想对象。

每100克枪墨鱼目鲜肉含蛋白质约15克,维生素a的含量为230国际单位,约为乌贼的1倍,肉质也较软嫩。鱿鱼干是中国枪乌贼的淡干品,质细香甜,是海味中的珍品。

物种对比

配图

主要品种

中国枪乌贼

体表具大小相间的近圆形色素斑。肉鳍长,约为胴长的2/3,中部较圆,前部和后部较平直,两鳍相接略呈纵菱形。吸盘2行,各腕吸盘以第2、第3对腕上者较大,吸盘角质环前端具尖齿10~15个。雄性左侧第4腕茎化,从顶端向后约占全腕1/3的吸盘特化为2行尖形突起。触腕穗吸盘4行,中间2行大,边缘、顶部和基部者小,大吸盘角质环具30个尖齿,角质环前端6~12个大齿之间有1~4个小齿内壳角质。墨囊腹面具1对发光器

分布于东海、南海海域和北部湾

日本枪乌贼

胴部圆锥形,后部削直,胴部约为胴宽的4倍。体表具大小相间的近圆形色素斑,浓密明显,胴背尤为发达。鳍长超过胴长的1/2,后部内弯,两鳍相接略呈纵菱形。吸盘2行,各腕吸盘以第2、第3对腕上的较大,吸盘角质环具宽板齿7~13个。雄性左侧第4腕茎化,从顶端向后约占全腕1/2的吸盘特化为2行尖形突起。触腕穗吸盘4行,中间2行大,边缘、顶部和基部者小,大吸盘角质环具宽板齿20~25个,小吸盘角质环具大小相近的尖齿。内壳角质,后部略狭,中轴粗壮,边肋细弱。

分布于渤海黄海东海海域。

火枪乌贼

体形较小。胴部呈圆锥形,体表具点状的色素斑。端鳍型,两鳍相接略呈菱形。腕吸盘2行,角质环前端具2~6个宽板齿。雄性左侧第4腕茎化。触腕穗大吸盘角质环具大小相近的尖齿20~30个。内壳角质,呈针叶状。无发光器

分布于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海域。

莱氏拟乌贼

胴部圆筒形,后端钝。雌性体表具大小相间的近圆形色素斑,雄性胴背生有明显的断续式横条状斑。肉鳍宽大,几乎包被胴部全缘,前部较狭,向后渐宽,再向后又渐狭,两鳍在后端相接,围成近椭圆形。第2、第3对腕吸盘大,吸盘角质环具约20个尖齿。雄性左侧第4腕茎化,从顶端向后约占全腕14的吸盘特化为2行尖形突起。触腕穗中部吸盘角质环具约20个尖齿。内壳角质。

分布于黄海东海和南海海域。

神户枪乌贼

胴部圆锥形,其长是宽的4倍。体表散布着大小不同、相间排列的圆形色素斑。鳍长约为胴长的1/2。腕式为3\u003e4\u003e2\u003e1,腕吸盘2行,吸盘的角质环有宽齿8或9个。雄性左侧第4腕茎化。触腕穗吸盘4行,中间2行者大,边缘、顶部和基部者小,大吸盘的角质环不具齿,小吸盘的角质环有许多尖齿。

分布于东海、南海海域。

太平洋褶柔鱼

胴部圆锥形,胴长为胴宽的4.5倍,背面具大小相间的近圆形色素斑;胴部中央有一条褐黑色的纵带,头部背面左右侧和腕的中央也近褐黑色。鳍长约为胴长的1/3。无柄腕长度相差不大,一般腕式为3\u003e2\u003e4\u003e1,第3对腕侧扁,中央部边膜突出,吸盘2行,吸盘角质环部分具尖齿,雄性右侧第4腕茎化,特化部分约占腕长的1/3;触腕吸盘4行,中间2行大,大吸盘的角质环上具尖齿和半圆形齿,两者相间排列,小吸盘角质环部分具尖齿。

分布于黄海东海海域。

浆果短尾耳鱿

胴部圆袋形,体表具紫褐色色素斑。肉鳍较小,近圆形,位于胴部两侧中部,鳍腹面具有色素细胞。无柄腕长度略有差异,雄性第2、第4对腕吸盘两边者特大,为中间吸盘的2~3倍;雌性各腕吸盘大小相近,多于100个。腕吸盘4行,角质环不具齿。雄性左侧第1腕茎化,较右侧对应腕粗短,基部吸盘较稀疏,其中后部边缘生有1或2个突起,生殖腕顶部为2或3行膨大突起,突起的顶端具小吸盘。触腕穗短小,约为全腕长度的1/6,吸盘小,10余行,细绒状。内壳退化。直肠开口两侧具马鞍形发光器1对。

分布于东海、南海海域。

双喙耳乌贼

胴部圆袋形,体表具很多色素斑,其中有些较大。肉鳍较大,略近圆形,位于胴部两侧中部,形状类似两耳,长度约为胴长的2/3。雄性第3对腕特粗,约为其他腕的3倍,顶部骤然变细,似一鞭状物,顶部吸盘正常,基部吸盘大半退化;腕吸盘2行,角质环不具齿,雄性左侧第1腕茎化,较右侧对应腕粗而短,基部具4或5个小吸盘,前方边缘生有2个弯曲的喙状肉突,前面的一个较大,全腕顶部密生2行突起,其顶端生有小吸盘;触腕穗稍膨突,短小,吸盘极小,10余行,细绒状。内壳退化。具发光器

分布于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域。

捕获案例

2013年,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科考组在南极洲罗斯海抓捕到了一只大王乌贼,它重达350公斤,身长3.5米。2014年9月16日,该大学对这只巨型墨鱼目做了尸体解剖,发现这只乌贼体内竟有3颗心脏。

据奥克兰大学的研究员伯斯塔德称,这是一只雌性乌贼,它的眼睛晶莹透亮,直径有35英寸,八爪长度超过一米。伯斯塔德表示,这个生物十分巨大,而且非常美丽。他指出,这几乎是他的研究队伍第一次看到如此奇特并完整的乌贼标本。

这只巨型乌贼在2013年被捕捞上来后,一直被放置在新西兰国家博物馆为其设置的冷藏室内。来自180多个国家的14余万网民观看了解剖这只大王乌贼的视频直播。而它是至今在南极洲被发现的第二只巨型乌贼,实属罕见。

食物营养成分

分布范围

世界主要枪乌贼渔场在南海北部、罗湾、日本九州、菲律宾群岛中部、西欧西部和美国东部、西部海域。渔场多位于岛礁周围,水清流缓、盐度较高、底质粗硬、海底凹窝、沿岸水系和暖流水系交汇处。

营养价值

鱿鱼的营养价值非常高,其富含蛋白质、钙、牛磺酸、磷、维生素B1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且含量极高。此外,脂肪含量极低。胆固醇含量较高。鱿鱼干中国枪乌贼的淡干品。

虽然是美味,但是并不是人人都适合吃。高脂血症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病及肝病患者就应慎食。鱿鱼性质寒凉,中焦虚寒的人也应少吃。鱿鱼是发物,患有湿疹荨麻疹等疾病的人忌食。

鱿鱼干是由新鲜的海生鱿鱼和枪乌贼干制而成的,它口感鲜嫩嫩,营养丰富,被誉为海味珍品。早在几千年前,我国古书中就记载“柔鱼与墨鱼目相似,但无骨尔,越人重之”。鱿鱼干还含有糖类、钙、磷、铁等营养成分,是我国出口的大宗海产品之一,远销日本、东欧、非洲等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