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认知科学与技术

认知科学与技术

认知科学与技术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个本科专业,属于教育学类,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教育学学士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认知科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技能,人工智慧,文化与认知等,培养未来的心理学家、语言学家、逻辑学家和认知科学家。学生毕业后可在科研机构从事脑与认知训练、人工智能与人机交互等应用型工作。

专业发展

认知科学创立于20世纪后半叶,并成为21世纪带头学科,是具有世界性、标志性的新兴学科和研究门类。

2017年秋季,贵州民族大学创办"认知科学与技术"实验班并顺利招生,这是中国首个认知科学本科专业的招生。实验班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均参照美国欧洲一流大学,认知科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制定。文、理、工科学生均可报考,学制为四年,培养新世纪需要的掌握国际前沿知识、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新型人才。

培养标准

培养目标

此专业与教育学类的整体要求相同,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教育学类专业教育教学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发展需求为基本原则,以我国高等教育定位和特点为参考框架,同时以行业标准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 治方向、高尚的道德品质,具备良好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具有国际视野,系统掌握教育科学和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精神和教育创业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能够在各级各类教育及管理机构胜任教育、教学、管理与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知识要求

与教育学类的整体要求相同,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系统掌握教育科学及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系统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发现、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具有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形成教育学类各专业所需的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培养多学科融合型人才。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较为熟练地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熟悉我国各级各类教育政策和法规,具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自我发展的意识与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基本掌握一门外语,能较为熟练地使用外文资料,初步运用外语进行交流。

课程体系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课程体系主要包括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和毕业论文(设计)。理论课程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三类课程组成。通识教育课程包括大学公共课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及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理工类以及艺术教育类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为教育学类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为教育学类各专业的主干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实践课程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训、教育实习、教育考察、教育调查等。毕业论文(设计)包括学术论文,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实验报告,教育、教学和管理案例分析报告等。

课程设置

参考资料

实践教学

该专业的实践课程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训、教育实习、教育考察、教育调查等。 教育见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教育机构进行的有关教育、教学、教研与管理工作的观摩和学习;教育实训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模拟实践中或模拟实验平台上进行的教育、教学、教研与管理的技 能训练;教育实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教育机构进行的教育、教学、教研与管理实践活动;教育考察是学生对特定教育区域或教育机构现状的实地勘察;教育调查是学生对教育、教学、教研和管理工作具体问题的实地调研。

毕业写作

教育学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可采取学术论文,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实验报告,教育、教学和管理案例分析报告等多种形式。毕业论文(设计)选题与内容应符合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强调综合运用所学理论与专业知识。毕业论文(设计)应遵守学术伦理,符合学术规范。毕业论文(设计)应做到主题明确、资料翔实、方法科学、论据充分、推证严密、结构合理、格式规范、行文流畅、符合学术伦理。

发展方向

深造方向

认知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毕业后,可以选择继续深造。研究生专业有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代码0812Z1),研究方向包括认知逻辑学、计算语言学、智能计算方法等。

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到与科学研究、人力资源测评、用户体验、脑与认知训练、人工智慧人机交互相关的学校、科研机构、社会管理机构等单位就业。也可报考成都铁路公安局、国家税务总局东城区税务局等国家公务员单位。

师资队伍

各高校应根据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和授课时数等需要,建立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教育学类各专业的专任教师应不少于6人,生师比一般应不高于18 :1。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合理,有学术造诣较高的学科或专业带头人和数量适宜的骨干教师,专任教师队伍的学科背景应涵盖课程体系中所含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一 般应具有博士学位,年龄结构合理,30~55岁的专任教师不低于总数的2/3,职称结构合理,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不低于总数的30%。

教学条件

各高校应为教育学类各专业教学提供数量充足、功能完善的教学设施。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一般不 小于14平方米;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不少于5000元;生均图书不少于100册;生均年进图书量不少于4册。百名学生教学用计算机不少于10台,百名学生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座位数不少于7个。各高校应为教育学类各专业提供数量充足、种类齐全的纸质和电子图书资源,配备满足教学需要的电子资源数据库以及检索工具,为师生提供便捷的信息资源服务。各高校应向学生推荐教材和必要的教学参考资料,鼓励教师使用高水平教材。如无正式出版教材,应提供符合教学大纲的课程讲义。

开设院校

参考资料

专业排名

2023年上海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学校共有1所,高校的专业排名为:

艾瑞深2024中国大学认知科学与技术专业排名(研究型),A++档次的学校1所,学校排名为:

参考资料

认知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中国教育在线.2023-05-15

中国首个认知科学本科专业落户贵州民大.今日头条.2023-05-15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上册).中国传媒大学.2023-05-10

硕士专业目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2023-05-14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 202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国家公务员局.2023-05-14

2023中国大学专业排名.www.shanghairanking.cn.2024-04-20

校友会2024中国大学认知科学与技术专业排名(研究型),贵州民族大学第一.www.chinaxy.com.2024-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