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马识途

马识途

马识途(1915年1月-2024年3月28日),原名马千木,出生于四川忠县(今重庆忠县)石宝乡。1936年9月考入中央大学化学工程系。1937年8月,日军轰炸南京,马千木逃离到“战时首都”武汉。1938年,经由湖北省委组织部部长钱瑛介绍,马千木加入中国共产党,更名为马识途。后为躲避追捕,马识途又化名马千禾,赴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深造。

马识途早年是四川地区中共地下党的负责人之一,解放后又历任省市多部门的党政领导干部。新中国成立前,他曾先后担任过鄂西特委书记、滇南工委书记、四川省川康特委副书记等;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四川省建设委员会主任、厅长及中国科学院西南分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中共西南局宣传部副部长、科委副主任,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四川省文联主席、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四川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马识途利用业余时间开始文学创作,与巴金、沙汀艾芜张秀熟一起被尊称为文坛的“蜀中五老”。

2024年3月28日晚19时25分,马识途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110岁。

人物生平

早年革命

马识途生于四川忠县(今重庆忠县)石宝乡坪山坝上有一户马姓人家。幼年时的马识途在自家的私塾求学。其父马玉之经营祖传的“扶风记”酒坊,以俭朴为家风,格言为“布衣粗,菜羹香,意自直;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对子女教育影响深远。

初中学习阶段,马识途接触了一些新学杂志和讲富国强兵的新书籍,同时也嗜读一些《江湖大侠》《孽海情天》之类的新小说。这期间,学校新从武汉黄埔军校分校聘来几位教员,在他们的宣传教育下萌发了革命的意识,参与了诸如发动农民、打倒庙里的菩萨之类的革命行动。

马识途初中毕业后原本就读于北平大学附属高中,后因日军进驻北京,他转到上海求学。1935年北京爆发“一二·九”学生运动,随即波及上海,包括马识途在内的许多学生随之走上了爱国救亡的道路。

1936年9月,本名马千木的他考入中央大学化学工程系。1937年8月日军轰炸南京,马千木与女友刘惠馨逃离南京,到达武汉。之后,二人赴黄安七里坪参加了游击干部培训班,在培训班首次与钱瑛结识。培训结束后,23岁的马千木于1938年3月在钱瑛的见证下宣誓入党。填写《入党申请表》时,马千木自己更名为马识途,称“从今天起我改名了,我已经找到自己的道路,老马识途了。随即马识途担任“蚁社”支部书记,做职工工作,并参加汉口职工区委。这时他曾同胡绳一道办过《大众报》,为《抗战青年》写文章,在《新华日报》上发表过保卫大武汉空战的报告文学。他曾取笔名马烈夫,意即马克思列宁主义之一夫,因马列二字太刺眼,易惹敌人注意,故在列字下加了四点。同年10月,在武汉沦陷前夕马识途奉命撤退到鄂北襄樊,被派往枣阳市任县委书记,同时为鄂北特委委员。后又派往南漳县宜城市、南漳、保康中心县委书记,又转至老河口市任光化、谷城中心县委书记,从事党的农村工作。

1939年中国国民党“溶共、限共、防共、反共”方针下,马识途被派到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任中共施巴特委书记。1941年初,国民党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时局之下,大批鄂西的共产党遭到搜捕,其中就有马识途的爱人刘惠馨及其刚满月的女儿。为掩人耳目,马识途化名马千禾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并领导了学校的爱国民主运动。

迎来曙光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毕业后的马识途被分配到中共云南省工作。1946年7月,马识途担任中共成都工委副书记。1947年8月,成都工委改组成川康特委,马识途任副书记一职。后因叛徒出卖,马识途和其余川康特委领导的地下党成员赴香港特别行政区避难。新中国成立以后,马识途在四川省担任成都市委组织部部长、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要职。

文革风云

1966年“文革”开始,马识途被“带职下放”。文革期间,马识途曾被打成周扬“黑帮”、四川文艺黑线总头目、“三家村”的黑掌柜,天天被造反派拉去批斗游街、戴高帽敲锣,还被安排打扫厕所,但他依然能幽默处之,不仅把厕所收拾得干净整洁,还以厕所所长自居贴出公告要求人人遵守公德。这段国家和人民的浩劫在马识途笔下得到长时间的积累,并成书《沧桑十年》用以记录文革动乱。

写作生活

马识途起初创作是为了歌颂自己经历过的那段革命时光以及缅怀自己的爱人和战友同志,以至于后来他几乎所有的作品都贯穿着革命人情结。例如长篇小说《雷神传奇》《巴蜀女杰》《京华夜谭》等都是取材于革命斗争历史,而马识途本人也曾坦言:“与其说是我写的长篇,还不如说是烈士们用鲜血写的”。

他少年时就喜欢写文章,参加革命后,曾在党报上发表过报告文学。1941年,马识途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1959年,时任《四川文学》主编的沙汀请马识途写一篇革命文章,用以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老三姐》的问世。这部回忆性质的小说发表后受到中国作家协会重视,马识途也因此受邀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此后他根据自己的革命经历,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革命题材类的文学作品,如《找红军》《小交通员》《接关系》等。1960年,在湖北省公安厅的帮助下,马识途终于找到了失散20年的女儿,沙汀再次鼓励他以此为原型进行文学创作。马识途深以为然,于是对《清江壮歌》开始6个月的初稿撰写,该书于1966年春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文革开始后,马识途被戴上了“反革命修正主义”的帽子,进了监狱。即便是在艰苦条件下,他仍然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将以往革命斗争中的事迹写成50万字的笔记和作品提纲。这些都为他后来创作更多的文学作品打下坚实基础,例如故事《盗官记》后来被改编成姜文导演的电影《让子弹飞》。1979年,在隔离审查和入狱6年后,获得正式平反。

1982年,马识途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贝尔格莱德,并在国际作家会议上做了发言。1982年,曾历经三次毁稿的《夜谭十记》终于完成,后几经再版。该小说创作历时40年呕心沥血所成,是马识途遭遇“文革”之后发表的第一个长篇。自此,马老从业余作家转成了专业创作。之后他陆续写出了包括短篇、中篇、长篇在内的20本书。他的作品不仅有歌颂革命事迹为主题的,还有许多以自身经历为影子的纪实文学作品以及各种讽刺小说集、杂文集、诗词集等。

1985年,离休后,马识途仍担任四川省作协主席。

2014年,百岁的马识途和103岁的哥哥马士弘各自发行了回忆录《百岁拾忆》和《百岁追忆》,成为当年文坛一段奇谈。2018年,四川文艺出版社隆重推出《马识途文集》(马识途文学作品大集成,共计十八卷)。2021年11月2日,马识途当选四川省作家协会第九届主席团名誉主席。

几十年来,马识途写下了700余万字的各类体裁的文学作品,真实而鲜明地记录了中国革命斗争历史,是中国革命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宝贵财富。马识途连任四川省文联主席和省作协主席28年,参加过9届作代会。他在任职期间不遗余力地扶持四川年轻作家,但从不自誉。

晚年心得

1984年马识途在作品《巴蜀女杰·后记》中流露出了”年逾古稀,岁月不待”的危机感。次年他卸任官职,从此专事创作,并为自己订立了最后一个“五年创作规划”,即:在封笔之前完成《风雨巴山》三部曲的第二部和第三部;完成《夜谭续记》;编一部《马识途讽刺小说选》;撰写一部自述作品《我这八十年》、一部纪实文学《文革纪事》。

而进入百岁高龄的马识途戏称自己是“五得”之人,即“吃得,睡得,走得,写得,受得”。马士弘和马识途这一对百岁兄弟甚至自己总结出一套长寿三字诀:不言老,要服老。多达观,少烦恼,勤用脑,多思考。能知足,品自高。勿孤僻,有知交。常吃素,七分饱。戒烟癖,酒饮少。多运动,散步好。知天命,乐逍遥。此可谓,寿之道。

人物逝世

2024年3月28日晚19时25分,马识途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110岁。姜文得知后悼念称,“110岁是个喜丧,可还是让人舍不得。老爷子文武双全了不起。”同日晚,马识途的多位家人、四川省作协相关负责人、成都诗婢家美术馆馆长赵文溱、四川人民出版社社长黄立新等人在成都市殡仪馆送别马识途。

文学贡献

创作特色

马识途文学创作和文学道路最根本的特色就是善于处理革命与文学、革命家与文学家的辩证关系。他的作品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例如《老三姐》《找红军》《清江壮歌》《巴蜀女杰》《三战华园》《雷神传奇》等;第二类,旧社会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描写城市生活的讽刺小说,例如《夜谭十记》《最有办法的人》《挑女婿》《学习会纪实》《好事》《五粮液奇遇记》等;第三类是杂文,例如杂文集《盛世微言》等。

《清江壮歌》是一部长篇革命历史小说,1961年首次在《四川文学》连载发表,五年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小说取用了可观的史料,甚至其中的人物都有原型考证。

长篇小说《夜谭十记》和短篇小说《最有办法的人》等是马识途讽刺小说的代表作,体现出作者严肃的社会批判观和高超的讽刺才能。他晚年创作的长篇小说《京华夜谭》和《雷神传奇》被称为“传奇式通俗文学”。马识途还将自己对80年代以来时代、生活、时弊的反应写成杂文,并在作品中透露出他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饱满的战斗激情。他耗时近10年,收入杂文331篇,最终成集取名《盛世微言》,并于1994年由成都出版社出版。《盛世微言》篇篇都表现出忧国忧民、一腔正气的特点。这些作品还因作者生活经验丰富、妙笔生花,被称作杂文文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

甲骨文研究

马识途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是马识途在107岁高龄所作的首部甲骨文著作,是一部集文学性、史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学著。书中再现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唐兰老师的“说文解字”“甲骨文研究”和陈梦家老师的“金文”(铜器铭文)上课时的情景。马识途不仅将先生们对甲骨文的研究观点和成果都记录了下来,还佐以自己相应的研究和训。

书法成就

马识途对金文、篆书尤其是隶书非常精通。他5岁就临汉碑、习汉隶,。他还主张“书以载道”,并认为“书贵有法,书无定法。无法即法,是为至法。”

2014年,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了“马识途百岁书法展”,展出了马识途精选出的48幅书法作品。2018年的10月10日,中国现代文学馆再次迎来“马识途书法展暨《马识途文集》发布会”。马老将义展义卖所得全部捐赠给了“马识途文学奖”(由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设立),用以资助热爱文学、家境贫困的学子。

作品赏析

语言风格

马识途的文学作品大多从革命生活和经历中提取素材,因此他的小说在整体语言风格上表现为:简洁凝练、质朴含蓄,幽默而不落于俗套。对此,马识途曾总结出:曲折而不隐晦;神奇而不古怪;幽默而不庸俗;讽刺而不谩骂;通俗而不鄙陋。有人将其语言风格阐述为如下几个特点:

(一)白描淡写,语言简洁凝练

(二)充满地域色彩的方言词

(三)流动自然的音乐性语言

写作特色

马识途的文学作品题材基本分为两类,即革命历史题材和现实讽刺题材。马老是四川人,因此他的作品里有一股独特的地域特色,其小说中的很多素材都取材于巴蜀地区,对巴蜀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有大量描述。

其次,马识途笔下的文学作品基本遵循四个原则:第一,革命是创作的基石;第二,注重吸收民间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摆龙门阵”的方式叙事;第三,思想艺术超前,不模式化地描绘英雄形象;第四,善用大众化的语言。

马识途的小说有一种龙门阵特色,这源自他丰富的人生经历。他的龙门阵写法有如下特点:第一,白描较多,人物层次丰富;第二,情节大起大落,富有传奇性;第三,底蕴深厚,抱朴守拙且耐人寻味。

历史书写特色

马识途老人的历史题材小说居多,以文革为分水岭,马老的历史书写特色在文革前和文革后有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文革”前的马识途创作历史小说大多以短篇为主,且主要用政治话语书写革命历史,擅以全知全能型叙事视角全面书写革命历史的各个方面,常常塑造出某些高大的革命英雄形象,流露出大量的主流意识形态,具有社会教谕功能。而文革后的马老,更多地运用龙门阵,以局外人的角度和民间视野,从人性立场书写小人物的小历史。这个时期的小说内容从以前的革命大历史转变为小历史甚至官野史,而且行文中对历史的反思和参透十分明显。

家族成员

父亲

马和琼,子玉之,生于1886年,辛亥革命期间热心革命活动。马和琼思想开明,曾担任家乡忠县的县议长、川西洪雅县大邑县的县长,民望甚高。他一直关心家乡的教育,鼓励青年人多学习,还在忠县兴办了“东区初中”,既教授传统文化,又传播革命思想。

据孙女马万梅口述,马和琼养育成人的孩子有四子一女,长子去世很早,次子为马士弘,三子为马识途,小子为马子超,小女名叫马淑君。

兄长

马士弘(1911-2016),原名马士弘,男,四川省忠县(今重庆市忠县)石宝乡人。

1934年毕业于中国大学,上学期间目睹日军侵华,转而投考黄埔军校,是该校第11期毕业生。1937年加入国民革命军第十五集团军陈诚麾下做警卫团团长达10年,还曾担任过国民党国防部上校科长和副处长。

从1937年8月的上海淞沪战役起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马士弘始终在抗战第一线,参加过无数次战役、九死一生。马士弘和马识途两兄弟在抗战期间没见过面,直到1950年二人才重逢。

1949年12月,马士弘跟随罗广文兵团起义,后被中共任命为解放军第十八兵团联络处长。成都解放后,曾任成都市各部门要职。

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被国家授予抗战老兵纪念章。

前妻

刘惠馨女士(1914年—1941年),又名刘任文、刘一清,江苏省淮阴区(今隶属淮安市)人,现葬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城西边的烈士陵园

民国23年(1934年),刘惠馨考入中央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民国24年(1935年),刘惠馨积极投身“一二·九”运动。民国26年(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她弃学参加革命。后遵照党组织指示,刘惠馨与男友马识途一起撤退到武汉。

民国27年(1938年)1月,刘惠馨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8月,她担任中共鄂西特委妇女部长,之后多次担任重要工作职务。民国29年(1940年)11月,已经成为马识途妻子的刘惠馨在恩施大峰山头洋医院生产。

1941年1月24日,因身份暴露,时任恩施地委书记的何功伟和刘惠馨母女被捕入狱。民国30年(1941年)11月17日,刘惠馨与何功伟英勇就义,时年27岁。

2011年,年近百岁的马识途参加了纪念何功伟、刘惠馨烈士英勇就义七十周年的活动,并为亡妻刘惠馨写诗一首:“暌隔阴阳七十年,今来祭扫泪涟涟。我身愿作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雨夕风晨伴夙缘。”。

女儿

吴翠兰,刚满月就随母亲刘惠馨被捕入狱。刘惠馨牺牲后,这个女儿下落不明。

1960年国际劳动节前夕,经过湖北省公安厅的多方努力寻找,马识途找到了失落多年的大女儿。大女儿取名吴翠兰,正就读于北京工业学院,由一对工人夫妇抚养成人,。父女二人在北京相认。马识途叮嘱女儿仍姓吴、赡养好养父母。这段经历成为马识途长篇小说《清江壮歌》的原型。

个人荣誉

1938年3月经钱瑛介绍入党,时年23岁。

马识途虽是业余作家,但截至2014年他创作的长短篇小说、散文杂文随笔、回忆录、文论、古诗词和新诗,总数已超过500万字。他连续五届被选为四川省省作家协会主席并兼任巴金文学院院长,秉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领导文联和作协的工作,深远影响着四川文艺界。

2012年,马识途被授予巴蜀文艺奖终身成就奖。2013年,美洲华人作家协会为马识途颁授了“终身成就奖”,用以褒奖他对文学所作的贡献。

2022年11月17日,马识途在第六届天府文化论坛上当选2022天府文化·年度致敬人物。

2023年2月,马识途获得2021年度川观文学奖终身成就奖。

主要作品

短篇小说

中篇小说

长篇小说

讽刺小说

其他作品

以上资料来源

人物轶事

地下工作

随着马识途革命斗争经验的丰富,党组织要他做一个“职业革命家”,担负地下党各级领导机构中的重要工作。“这项工作非常危险,要随时准备牺牲。”马识途说。

马识途回忆,他当时准备了一顶罗宋帽,可以两面戴,一面灰一面黑;还有件可以翻过来穿的两用风雨衣;有两副黑框眼镜和假金架子眼镜;嘴唇上两撇胡子也是为了紧急时刮掉。为摆脱特务跟踪,马识途需要不停地变换身份,曾先后当过流浪汉、小摊贩、学校教员、生意人,还当过县政府科员。

无论是在闹市街头,还是茶肆商铺,无数次被特务跟踪盯梢,马识途都凭借丰富的战斗经验从容逃脱。

人物评价

长期笔耕不辍的马识途,被公认为巴蜀现当代文学史上,继郭沫若、巴金等人之后,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不过,很少人知道,马识途在成为一名职业作家之前,他真正的身份却是一名搞地下工作的职业革命家。也正是因为这个特殊的身份,使他的文学作品别具一格。(凤凰卫视评)

马识途自少年时代起即投身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后长期从事地下革命工作,出生入死,功绩卓著。革命成功后,他在担任政务职责,繁重的工作之余,仍坚持文艺创作。几十年来写下了700余万字的各类体裁的文学作品,其中多反映中国革命斗争的历史,是中国革命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笔丰厚的宝贵财富。(封面新闻评)

马识途还是著名作家,创作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其中不少作品反映了当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表达出一名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和爱国之心。(四川日报评)

少年负笈出峡,寻求立身救国之道,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鞠躬尽瘁。在文学成就之外,马识途在书法领域的造诣也甚为深厚。(华西都市报评)

“马识途先生是我们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骄傲。学长的勤奋与努力让我们敬佩,更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这也深深体现出西南联大‘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精神。”(中国科学院院士潘际銮评)

参考资料

..2023-05-18

..2023-06-13

马识途兄弟各出百岁回忆录,《让子弹飞》里的都是真事.澎湃新闻.2023-05-18

..2023-06-26

马识途去世,享年110岁.红星新闻-今日头条.2024-03-28

..2023-06-13

..2023-05-18

百岁作家马识途忆革命:做地下党时不断更换职业.人民网.2023-05-18

..2023-05-18

马识途:《夜谭十记》浓缩苦难与重生.清华校友总会.2025-02-09

【方志四川•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马识途 ‖ 我爱我的祖国.搜狐网.2025-02-09

马识途:人生百年 初心未改.中国作家网.2025-02-09

国军少将、抗战老兵马士弘辞世,曾参加淞沪会战.澎湃新闻.2023-05-18

..2023-05-18

107岁马识途当选省作协名誉主席 新作即将上市.网易.2025-02-09

104岁作家马识途人生作品最新辑录——《马识途文集》首发.tsinghua.org.2023-05-18

姜文悼念马识途:老爷子文武双全了不起!.红星新闻-今日头条.2024-03-29

著名作家马识途去世 众亲友到殡仪馆送别.今日头条.2024-03-29

..2023-05-18

..2023-05-18

..2023-05-18

..2023-05-18

..2023-05-18

..2023-05-18

..2023-05-18

..2023-05-18

..2023-05-18

马氏三兄弟和睦情意长(组图).网易.2023-05-18

【庆祝建党百年征文】马士弘:投笔从戎入黄埔 血战八年驱强虏.澎湃新闻.2023-05-18

马识途:百岁兄弟著书 忆百岁人生.tsinghua.2023-05-18

2018,沿着来时的路③ | 104岁老兵请我看抗战纪念勋章.thecover.2023-05-18

..2023-06-26

【向党旗献礼 讲巾帼故事】之一:刘惠馨.澎湃新闻.2024-04-01

刘惠馨.东南大学校史馆.2023-05-18

..2023-05-18

..2023-05-18

第六届天府文化论坛在天府新区举行.百家号.2025-02-09

川观文学奖颁奖典礼举行 马识途、王火、李致获终身成就奖.百家号.2025-02-09

用百年人生经验书写封笔之作 106岁马识途出版《夜谭续记》.中国作家网.2023-05-18

马识途 百年逐梦终不悔(组图).网易新闻.2025-02-09

地下工作者马识途的文学之路.凤凰网卫视.2025-01-04

人物档案:马识途.封面新闻.2025-01-04

百岁老党员马识途写词纪念建党九十五周年.环球网国内.2025-02-09

四川文联原主席马识途:追求个性与爱国并不冲突.央视网.2025-02-09

忆往昔 马识途令后辈感佩.四川新闻网.2025-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