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岭二号方鼎
杜岭二号方鼎,是商代前期的青铜礼器。1974年,由环卫工人袁海军在金水区杜岭张南街挖地道的过程中发现,后在文物院专家的指挥下挖掘出土。当时一起出土的还有杜岭一号方鼎。
杜岭二号方鼎通高87厘米,口径长宽61厘米,呈标准正方形,耳高17厘米,足高25.5厘米,重约64.25公斤。斗形方腹,四鼎足根部粗壮,作上粗下细的圆柱形。现藏于河南博物院,是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之一。
经考证,杜岭方鼎的准确年代应该是公元前1400年左右,比司母戊鼎还早了近300年。杜岭方鼎是目前已知的年代最早、体量最大、铸造最为完美、保存最为完整的青铜重器。反映了商代“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历史内涵,也为郑州商城遗址是早期商代王都,提供了科学而有力的考古学证明。
文物特征
中国历来重视青铜器,视为国家象征,鼎更是重中之重,在商代,青铜方鼎代表了王权和地位。
杜岭二号方鼎通高87厘米,口径长宽61厘米,呈标准正方形,耳高17厘米,足高25.5厘米,重约64.25公斤。外观呈斗形方腹,四鼎足根部粗壮,作上粗下细的圆柱形。形体浑厚庄重,鼎口沿外折,两侧沿面上有圆拱形立耳,微微外张,耳的外侧面呈凹槽形;鼎面饰有8组兽面纹,乳钉纹规则地分布在鼎四壁的中上部和四周;且兽面纹皆以凸起明显的阳线构成,具有半浮雕效果;兽面纹中对眼睛的强调,或与太阳有关,寓意“光明”,乳钉纹和凸弦纹是商代早期青铜器纹饰的主流特征。
此鼎形体硕大,铸工精细,采用多范分铸而成,与商代后期用腹外范四块整铸法不同,说明当时已具备了熟练的铸造技艺。杜岭二号方鼎是最早装饰兽面纹与乳钉纹的中国礼器,故宫大门上九纵九横的门钉,就源出于这类乳钉。鼎上的兽纹是饕餮纹。传说中,饕餮是十分贪吃的恶兽,古代钟鼎彝器上多用它作为纹饰,除了可以威慑邪秽,还有庇佑之意。
出土过程
1955年,郑州市发现商代遗址,1961年,该遗址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此郑州被称为“商城”。1974年9月,河南省郑州市的环卫工人袁海军,在金水区杜岭张砦南街挖地道的过程中,在隧道的右前方挖掘到了坚硬的物体。随后由杜岭办事处通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杨育彬等文物专家的指挥下,大家继续挖掘。
在郑州商城遗址西城墙外约300米长的杜岭土岗上,进入地道向前300米处发现几件青铜重器,镶嵌在地道的右壁上:两件大铜鼎东西并列,端正地摆放在一起。一件较大,一件略小。一件铜鬲,放在那件较大的铜鼎内。埋藏者为了把高低不一两件铜鼎摆放整齐,那尊略高的铜鼎下的生土,被挖低了一些,看上去,两鼎的口沿是在一个水平面上的。两鼎形制、纹饰相同,双耳,斗形方腹,四个圆柱形空足。器表饰以饕餮纹、乳钉纹。为了确定青铜重器所处的地面方位,他们只得用探铲从地道里继续挖,约在五六米处,与地表接通,剥离出两件大小略有区别的青铜大鼎。
接着工人用绳索捆牢大鼎,通过卷扬机把大鼎拖了上来。大鼎出土后,被运到了杜岭办事处。由于发现铜鼎时吸引了很多群众前来围观,为了满足大家的好奇心,也为了更好地宣传文物保护法规,办事处特意组织辖区群众参观出土器物,为期15天。15天后,省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来到杜岭街办事处,组织工人用草绳和草帘把大鼎包装好,运往省博物馆仓库。
当时在地下并列的两个方鼎中,较大的一个内部还放有一件铜鬲。鬲是古代煮饭用的炊器,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多为陶制,商周时期开始用青铜制。综合铜鼎本身的形制与伴出器的特点,可以断定两件方鼎的年代为商代。
当时出土的共有两件方鼎,一大一小,形制、纹饰大体相同。略大的一件被命名为“杜岭一号方鼎”,通高100厘米,重约86.4公斤,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稍小的一件被命名为“杜岭二号方鼎”,重约64.25公斤,收藏于河南博物院,被评为该院“九大镇院之宝”之一。
铸造工艺
青铜时代的范铸技术,器物成型有浑铸法和分铸法两种。浑铸法,是指仅通过一次浇铸即可铸出一件完整器物的成型方法。而分铸法是指分两次或多次浇铸才能铸出一件完整器物的成型方法。对于造型和纹饰较为复杂的器物,常需采用分铸法铸造。所谓拼铸法,属分铸法的一种,是采用的一种多次铸造的方法,分别铸成,以铸接的方法使之结为一体。商代大型青铜方鼎的铸造主要使用拼铸法,而拼铸法是在制陶工艺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
杜岭方鼎形体奇伟,制作精致,花纹朴实,系采用多范分铸而成,铸型共用范、芯20多块,铸造程序由此推断:先铸腹壁和鼎耳,再铸鼎底并和腹壁相接,最后铸鼎足并与鼎底相接,与商代后期用腹外范四块整铸法不同。说明中国商代青铜铸造工艺的分铸和拼铸技术日益成熟。
损毁修复
杜岭二号鼎的器身呈方斗形,口沿平折,两耳略外张,其内侧为平素面,外侧有圆拱形凹槽,凹槽内有两道圆拱形凸棱。腹底及足表皆有烟熏痕迹。该器出土时,其中一鼎耳残,残耳掉在鼎腹内,1974年11月,中国国家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对杜岭二号方鼎的鼎耳予以焊接修复。
文物价值
《周易•鼎卦》辞:“鼎,象也,以木火,烹也。”郑玄在给《周礼•天官•亨人》所做的注中称:“,所以煮肉及鱼腊之器,既熟乃于鼎。”鼎发展到后来,一部分继续用于炊煮,另外一部分则主要用作盛食器。先秦时期的鼎发展成礼器,立国称为定鼎,亡国称作鼎迁,鼎成为国家政权的代称。传说黄帝铸三鼎象征“天、地、人”,大禹铸九鼎象征“九州”,约四千多年前,随着国家在中原的诞生,历史又赋予了鼎新的文化内涵——政权的象征。先秦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这个时期的先民创造了绚丽灿烂的青铜文化。根据中国古代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左传》的记载:“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帝辛暴虐,鼎迁于周”。它的得与失,更是被看作一个国家兴衰的标志。
杜岭方鼎的出土,是古代商朝曾在此建都的有力佐证,也成为助推郑州挺进“中国八大古都”的重要力量。经考证,杜岭方鼎的准确年代应该是公元前1400年左右,比司母戊鼎还早了近300年。杜岭方鼎是目前已知的年代最早、体量最大、铸造最为完美、保存最为完整的青铜重器,反映了商代“国之大事”,对于研究商朝的政治、经济及冶铸工艺等,有着重大的历史价值。
文物展览
杜岭二号方鼎现于河南博物院主展馆展出,地址是金水区农业路8号。
河南博物院制作了多款与杜岭方鼎有关的文创产品,如玻璃方杯、胸针、考古盲盒等。以杜岭方鼎为原型设计的卡通人物“小杜岭”,还成了河南博物院的虚拟讲解员,对线下讲解员的讲解进行线上拓展。
文物评价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育彬认为,杜岭方鼎是目前发现的最早装饰饕餮纹与乳钉纹的中国礼器——这“礼”,现在还活在中国的大地上,活在中国人的心中。
郑州市古都学会副会长、文化学者赵富海评说,“作为目前所知的年代最早、体量最大、铸造最为完美、保存最为完整的青铜重器,杜岭方鼎堪称是人类的第一座青铜文明纪念碑,更是郑州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象征与鲜明的历史标记”。
衍生文化
杜岭二号方鼎已成为郑州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名片,2020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LOGO的设计灵感,来自于杜岭方鼎的饕餮纹;第九届中国国家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的吉祥物“鼎鼎”,以“杜岭方鼎2号”为形象基础设计而成;第七届中原(鹤壁市)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郑州市展馆以杜岭方鼎为主背景设计。
参考资料
兽面乳钉纹铜方鼎.河南博物院 .2023-09-18
杜岭方鼎.河南博物院.2023-09-18
杜岭方鼎“ 鼎鼎”有名!咱金水人国宝级大宝贝儿.金水发布.2023-09-18
【读懂中国 行走河南】打卡古都文物 了解郑州的悠久历史. 郑州电视台文体旅游频道.2023-09-20
第九届“博博会”吉祥物为“鼎鼎” 以杜岭方鼎为形象基础.中国新闻网.2023-09-18
杜岭街:两座方鼎惊天下.正观新闻.2023-09-20
寻找“最早”的中国文明.甘肃日报.2023-09-20
镇馆之宝|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杜岭方鼎.河南日报客户端.2023-09-18
「行走中原·郑州奇妙游」金水区篇.郑州日报.2023-09-18
镇国神器——杜岭二号方鼎. 鹿鸣新闻.2023-09-18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9685574962629905&wfr=spider&for=pc.新华社新媒体.2023-09-18
鼎——国家权力的象征.洛阳日报.2023-09-20
《中原藏珍.讲述》第九集 杜岭方鼎.河南人大.2023-09-20
关于九鼎图像的追踪:“铸鼎象物”与“民知神奸”(文韬).中国文艺评论网.2023-09-20
古都重宝耀中华丨杜岭方鼎.大河报.2023-09-18
听文物讲故事|当青铜杜岭方鼎遇上电影金鸡百花——历史之眼映瞰繁华今朝.新华社新媒体.2023-09-18
国际博物馆日丨带你云打卡河南这9家博物馆.开封网.2023-09-18
博物院|小“鼎鼎”大来头,博博会吉祥物知多少.正观新闻.2023-09-18
文物TalkShow|商朝创造了一个怎样的青铜时代?鼎的意义为何传承至今?.中央民族大学.2023-09-18
今天,一定要打卡这些“小可爱”!.郑州共青团.2023-09-18
古都重宝耀中华 | “杜岭一号”方鼎.大河报网.2023-09-18
2-49杜岭二号方鼎.河南博物院.2023-09-21
河南博物院.新浪微博.2023-09-20
国家博物馆的前世今生.光明日报.2023-09-18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基点——郑州商城遗址.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09-20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在郑州商城遗址“探商寻夏”.潇湘晨报.2023-09-20
郑州博物馆:为文物数字化赋能 打造裸眼3D“兽面纹方鼎”.央广网.2023-09-21
打卡河南博物院“云”赏宝——兽面乳钉纹铜方鼎.新华社.2023-09-21
当青铜杜岭方鼎遇上电影金鸡百花——历史之眼映瞰繁华今朝.新华网.2023-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