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Shandong University,简称SDU),简称山大,学校法定地址为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学校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山东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在2017年,进入到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山东大学先后入选山东省智慧教育示范校创建单位名单和首批山东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名单。
前身为1901年创办的官立山东大学堂,1930年,省立山东大学与私立青岛大学合并成立了国立青岛大学。1932年,国立青岛大学正式更名为国立山东大学,1951年3月,国立山东大学和华东大学合校,正式命名为山东大学。
截至2024年3月15日,山东大学占地面积共计8000余亩,在办学格局上形成了一校三地(济南、威海市、青岛市)的局面,有8个校区,下设73个学院,本科招生专业97个。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52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类别9个、硕士授权类别3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6个,涵盖除农学、军事学以外的所有学科门类。有在校生75000余人,专任教师4800余人。2024年3月,山东大学获批“工程软件”“运动训练”两个本科专业,其中,“工程软件”专业为新增审批本科专业,山东大学成为全国首个设置“工程软件”专业的高校。
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山东大学位列第316名;2025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山东大学位列第22位;2023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山东大学位列第101-150位。
学校历史
山东大学堂
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山东京师大学堂在济南成立。第一批招生人数为300人,先后聘请中西教师100余人。学制最初设置为三年,后改为四年制,设有外国语、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学科。李于锴任第一任校长,周学熙任第二任校长。1904年,山东大学堂迁入济南杆石桥新址,更名为山东高等学堂。1911年,山东高等学堂更名为山东高等学校。1912年,国民政府颁布新规,实行全国设立大学区,山东高等学校按规裁撤,至1914年停办,师生分别转入法政、工业、农业、商业、矿业、医学六个专门学校,这六个学校分别是1913年成立的山东公立法政专门学校、1907年设立的山东高等农业学堂、1912年留日学生叶春墀创办的山东公立商业专门学校、1912年合并成立的山东公立工业专门学校、1915年成立的山东公立医学专门学校、1920年设立的山东公立矿业专门学校。
国立山东大学
1926年,军阀张宗昌下令成立省立山东大学,地点在济南,清末状元王寿彭任校长,下设文、法、工、农、医五个学院,共计农学、医学、商学等13个院系。1928年,在济南“五三”惨案中,该校由于无办学经费,被停办。
1924年,私立青岛大学成立,学制为四年制,设工科和商科,校址为俾斯麦兵营。同年8月,开始招生,共招收预科班学生80名。1925年因战乱的原因,学校濒于倒闭。1928年,北伐军进入山东后,战乱加剧,学校经费日趋困难,学校最终停办,同年,学校停办之后,学校开始推动复校,在受蔡元培的建议下,校址从济南迁往青岛市。
1930年,省立山东大学与私立青岛大学合并成立了国立青岛大学,杨振生为校长。在创立初期,设文、理、教育三个学院,三个学院共计有数学系、化学系、中国文学系等八个系。1932年9月,教育学院停办,学生大部分转入国立中央大学教育学院。同时增设工、农两学院,并于同月,国立青岛大学正式更名为国立山东大学,赵太侔任校长一职。国立山东大学实行“学年学分制”,学制四年,学生毕业授学士学位。同年秋,国立山东大学实行文理合办,并且创立工学院,设土木工程系和机械工程学系。1937年,抗日战争的爆发,国立山东大学被迫从青岛迁往安徽安庆,不久再迁四川万县,并暂停办学。1946年春,在国民政府教育部的支持下,国立山东大学复校,此时,该校设文、理、工、农、医五个学院,拥有中国文学、化学、土木工程学等15个系。学校开办期间,创办了《科学丛刊》《文史丛刊》《励学》《刁斗》等刊物。
山东大学
1944年,华中建设大学创立,校址苏皖边区盱眙县新浦,校长为华中局宣传部长彭康;1945年8月,山东抗日人民政府创办临沂山东大学,李澄之为正校长,田佩之为副校长,1946年初,华中建设大学400余名学生并入该校。该校创立后,设政治、经济、文艺、教育、医学5个系,设4个预科班,设4个专科班;1948年夏,临沂山东大学的渤海地区的部分留守人员和华中建设大学的部分干部教师成立华东大学,开学时间为9月4日。这三所学校都是短期训练班模式的大学,培养出了1万多名国家干部,
1951年3月,国立山东大学和位于济南的华东大学合校,命名为山东大学。设文、理、工、农、医五个学院,下设历史学、物理学、机械工程学等18个系。1951年,山大大学创办《文史哲》杂志和《山东大学学报》。1958年7月,山东大学迁往济南,海洋、水产和地矿三系仍留在青岛。1967年山东大学还被改名为“鲁迅大学”。在1970年,山东大学一分为三,留在济南的理工科成立山东科学技术大学,文史迁到了曲阜,与曲阜师范学院合办,建立山东大学,生物系迁到了位于泰安的山东农学院,山东大学开始三地办学。一直到了1974年,经过周总理批示,山大才恢复校名和原有建制。1984年,山东大学设立威海分校。1977年恢复全国高考,次年山东大学恢复教育部直接领导。
2000年7月,原山东大学、原山东医科大学、原山东工业大学三校正式合并组建成新的山东大学。2001年,山东大学被确定为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山东大学进入到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2019年5月,山东大学前沿科学高端论坛在青岛校区开幕,围绕全球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2020年1月,山东大学入选“强基计划”试点高校,同年11月,山东大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21年9月,山东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揭牌成立。2022年2月,山东大学入选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2023年2月20日,由山东大学等共同合作的中希文明互鉴中心成立。2024年1月,山东大学-捷热科技高精尖领域智慧热管理联合实验室揭牌成立;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3月15日,山东大学下设73个学院,学校本科招生专业97个,学制4年。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3月15日,学校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52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类别9个、硕士授权类别34个,本科招生专业9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6个,涵盖除农学、军事学以外的所有学科门类。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的学科有18个,5个学科进入ESI前1‰。在第四次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山东大学1个学科被评为A+,2个学科被评为A,5个学科被评为A-,19个学科被评为B+,7个学科被评为B,4个学科被评为B-。截止2019年6月,学校设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其中含有8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省级重点学科70个。
教学建设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新增17个战略新兴本科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74 个(全国第六),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16个。继续开展“3M”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目前共建有招生专业(Maior)97个,双学位项目6个和辅修专业(Minor subject)5个、微专业(Micro subject)48 个。在课程建设上,学校已建设115门国家级一流课程和76门省级一流课程,其中51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门山东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23年学校共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慕课版)》等31种教材入选第二批山东省普通高等教育一流教材。在基地建设上,学校共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515个,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9个省级实验教学中心。
师资规模
截至2024年3月15日,学校有专任教师48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含聘任制)2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2人、长江青年3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0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4人,国家特支计划领军人才52人、青年拔尖人才6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39人。
合作交流
截2024年3月15日,学校与32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学校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
2022-2023学年,山东大学济南和青岛校区与牛津大学、耶鲁大学等21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高校,威海校区与15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高校开展线上线下境外访学项目200余个。年内,经校际项目派出本科生473人,其中349人赴国(境)外高校修读课程、参加联合培养、科研实习等,124人参加线上课程。山东大学共接收来自阿德雷德大学、高丽大学等34所国(境)外友好学校的105名本科交换生,赴经济学院等16个学院交流或在线修读专业课程。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学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截至2023年6月30日,共有1700余名国际学生申请我校留学项目,秋季学期拟录取人数约600人。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3月15日,山东大学的科研平台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前沿科学中心、1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野外观测研究站、3个国家卫健委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管科学研究基地、3个国家药监局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统计局研究基地。
注:表格信息均来源山东大学官网“科研机构”
科研资源
图书资源
山东大学图书馆设有中心校区图书馆、蒋震图书馆、洪家楼校区图书馆、趵突泉校区图书馆、千佛山校区图书馆、兴隆山校区图书馆、软件园校区图书馆、青岛校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心、信息情报研究中心、网络信息技术中心以及特藏部和总馆办公室等机构。截至2023年9月,学校拥有图书馆9个,图书馆总面积达到72790.84平方米,阅览室座位数9314个。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832.03 万册,当年新增133112.0册,生均纸质图书87.18册;拥有电子期刊81.62万册,学位论文1534.54万册,音视频345465.61小时。2022年图书流通量达到42.18万本册,电子资源访问量6501.40万次,当年电子资源下载量3375.36万篇次。
学术期刊
《文史哲》
是由教育部主管、山东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是刊登中国外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最新学术成果的重要学术阵地。《文史哲》创办于1951年5月,是新中国创办最早的高校文科学报和人文社会科学杂志,2012年首批入选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重点资助期刊”,2013年入围全国“百强报刊”。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是新中国成立后综合性大学创办的第一份综合性学报,由教育部主管、山东大学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是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也是全国高校三十佳社科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核心期刊。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创刊于1951年,是由教育部主管、山东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类学术期刊,国际外公开发行。《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先后被《中国物理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德国《数学文摘》、《中国数学文摘》、美国《化学文摘》等系列数据库等收录。并先后入选“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为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评为“第四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是由教育部主管、山东大学主办、国际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公共卫生及管理学、药学专业等相关领域的新成果新经验,辟有基础医学等栏目。《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是《核心期刊目录》收录期刊,同时也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核心版)、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还被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英国《食品科技文摘》、波兰《哥白尼索引》等国际数据库收录。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原《山东工业大学学报》,创刊于1956年10月,系教育部主管、山东大学主办的工程应用类学术期刊。该期刊先后被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技术期刊文摘数据库(CSTA)、《中国机械工程文摘》、美国《化学文摘》(CA)、、波兰《哥白尼索引》(IC)等多家检索机构收录。2008年、2010年被教育部科技司科技发展中心“中国科技论文在线”评为“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二等奖。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1987年创刊,系由教育部主管,山东大学主办的国家级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征集稿件并出版发行。该刊主要刊载述评、综述、热点讨论、科研简报、消息等栏目,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美国《化学文摘》(CA)、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等数据库收录,并在2006-2014年连续被评为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
《周易研究》
《周易研究》是中国大陆唯一公开出版发行的易学研究专刊,于1988年创办,由中国周易学会和山东大学联合主办。该期刊主要刊登《周易》经传与易学史、易学与现代及后现代、易学与考古、易学与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内容,并在2000年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984年创刊,是中国唯一以研究和介绍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重大问题为主要内容和特色的专业学术刊物,设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国外社会主义纵横”“前苏联东欧研究”“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社会主义”“学术探索与争鸣”等栏目。
科研成果
人文社科
截至2024年3月,学校重大人文社科成果有《杜甫全集校注》《百年易学菁华集成》《两汉全书》。
自1998年至2015年,山东大学获得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共59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19项,三等奖29项,普及奖3项。
科学技术
自2012年至2021年,山东大学主持和参与完成的27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另外作为参与单位学校共获得14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
校园文化
校徽
山东大学的学校校徽包含了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为群山,第二个部分为海面,第三个部分为象形字的“山大”二字,在外圈,则是山东大学的中、英文校名。设计以汉字“山”和“大”为基本元素,采用现代变形技巧,具备易识别特质。图标简明、鲜明,便于制作与传播。校徽线条结合曲直,融合刚柔、稳重中带有活力,展现上升趋势与生气勃勃,富有现代感与节奏感,呈现强烈视觉冲击和丰富想象空间。
整体图案呈现对称、稳定与平衡,展现卓越学府的风采。上方“山”字为汉字“山”的变形,体现中国文化特色。“山”字变形呈上升趋势,寓意山东大学持续发展,追求成为世界顶级大学。下方为“大”字变形,象征无垠学海。融合“山”与“海”,人们容易联想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展现山东大学师生勤勉求知,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同时,强调“山之魂,海之韵”的大学文化。
校训
“学无止境,气有浩然”,代表了山东大学学生努力学习、踏实上进的时代精神。
“学无止境”源于清朝学者方东树所著《昭昧詹言·通论五古》:“学无止境,道无终极。”这里的“学”,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探求,更涵盖了道德品质和心灵境界的追寻。“气有浩然”出自《孟子·公孙丑》:“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所谓浩然之气,便是伟大道义和品德所积聚的正气,展现了孟子所强调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崇高品格。
校训“学无止境,气有浩然”,用永不停歇的执着精神激励广大师生,在学术与人生征程中勇敢攀登,不断追求文化知识、技能提升、人文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完美境地。“求知无涯,浩然正气”相较于此前所采用的“气有浩然,学无止境”,更凸显价值导向,更契合音韵平仄要求,更易于传颂。
校歌
《山东大学校歌》(词/成仿吾原 作〈集体修改〉,曲/郑律成)。
山东大学校歌
词/成仿吾原作 集体修改
曲/郑律成
东临黄海,南望泰山,
这里是我们追求真理的乐园。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薪火传,学子要与前贤比肩。
为天下储人才,放眼五洲;
为国家图富强,求索万年。
要志向远大,气养浩然;
学无止境,不畏登攀。
奋斗啊,奋斗啊,为了中华民族崛起;
奋斗啊,奋斗啊,为了人类美好明天。
我们是崇实与求新的朝气勃发的青年。
校区
中心校区
山东大学中心校区,地址位于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下设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经济学院、文学院、史文化学院、数学学院、物理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经济研究院、儒学高等研究院.、文史哲研究院)、外国语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晶体材料研究院、中泰证券金融研究院、新闻传播学院18个院校。洪家楼校区
山东大学洪家楼校区,地址位于济南市洪家楼5号。下设外国语学院和艺术学院2个院校。
趵突泉校区
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地址位于济南市文化西路44号。趵突泉校区也被称为齐鲁医学院,其前身为1864年创办的山东登州文会馆,截止到2023年2月,下设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口腔医学院等7个院校和1个医学融合与实践中心。
千佛山校区
山东大学千佛山校区,地址位于济南市经十路17923号。下设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体育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土建与水利学院7个院校。
软件园校区
山东大学软件园校区,地址位于济南市舜华路1500号。下设软件学院、微电子学院、人工智能国际联合研究院3个院校,1个中加合作办学项目。
兴隆山校区
山东大学兴隆山校区,地址位于济南市二环东路12550号。下设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齐鲁交通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土建与水利学院7个院校。
威海校区
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地址位于威海市文化西路180号。下设东北亚学院、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艺术学院、法学院.、文化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翻译学院、商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海洋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山东大学澳国立联合理学院12学院和1个体育教学部。截止到2023年2月,该校区设置了37个本科专业,拥有中外藏书170万余册,与15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
青岛校区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地址位于青岛市即墨滨海路72号。下设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国际创新转化学院、前沿交叉科学青岛研究院、微生物技术研究院、海洋研究院、法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青岛研究院、环境研究院、数学与交叉科学研究中心14个院校。2012年3月青岛校区建设计划开始筹备,2016年6月完成一期基本建设并实现了正式启用。青岛校区占地面积3000余亩,校区图书馆拥有藏书80万余册。
标志建筑
文物展馆
文物展馆是山东大学博物馆的特色展馆,地址为中心校区知新楼A座27层,面积为800平方米,该馆为山东大学考古系学生的第二课堂和实践基地。展馆展出的文物包括:“文明之光”“东方重镇”“邿国寻踪”和“春华秋实”四个部分。
山东大学体育场馆
山东大学体育场馆占地面积20余万平方米,包括2座综合体育馆、2座体育馆、3座游泳馆、4座风雨操场、6个田径场、8个足球场、19个排球场、26个网球场、55个篮球场、羽毛球场59个、乒乓球台66张、1个沙滩排球场和一座攀岩基地。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以上信息截至2024年5月,参考资料:
历任领导
历任党委书记
以上信息截至2024年5月28日,参考资料:
历任校长
以上信息截至2024年5月28日,参考资料:
杰出校友
企业界
注:以上信息均来源于山东大学官网信息“校友风采”
学术界
注:以上信息均来源于山东大学官网信息“校友风采”
学校排名
泰晤士
2013年,山东大学在杂志《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对全球CEO母校的排名中,山东大学世界排名第30,在中国高校中位居第2。
QS
2021年,山东大学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国大陆地区第20位。
2024年,山东大学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360位。
2025年,山东大学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316名。
软科
2022年,山东大学在软科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151-200名区间内,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第22位。
2023年,山东大学在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位列101-150区间内。
2024年,山东大学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位列第22位。
2025年,山东大学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位列第22位。
学校荣誉
2021年6月,山东大学入选山东省智慧教育示范校创建单位名单。
2022年5月,山东大学入选首批山东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名单。
2022年6月,山东大学获评山东省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校。
参考资料
学校章程.山东大学信息公开网.2023-05-24
查询代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平台.2023-05-24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查询.信用中国.2024-05-28
学院设置.山东大学.2023-05-24
山大简介.山东大学.2023-05-24
QS世界大学排名 2025.QS TOP UNIVERSITIES .2024-06-06
2025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发布,清华北大浙大居前三.大众日报-百家号.2025-04-15
山东大学排名.软科排名.2024-06-06
山东大学现设专业一览表(2022年9月).山东大学本科生院.2023-05-24
关于公布山东省智慧教育示范区(校)创建单位名单的通知.山东省教育厅.2023-05-24
现任领导.山东大学.2023-05-24
关于公布首批山东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名单的通知.山东省教育厅.2023-05-24
历史沿革.山东大学.2023-05-24
全国首设!山大新增这一专业.光明网.2024-03-26
山东大学.QS世界大学排名.2024-06-01
山东大学校简史.山东大学档案馆.2023-05-24
从齐鲁到山大:百余年的变迁.山东大学媒体看山大.2023-05-24
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育部网站.2023-05-24
山东大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山东大学新闻网.2023-05-24
山东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揭牌成立. 山东大学新闻网.2023-05-24
教育部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教育部网站.2023-05-24
西南大学牵头建成中希文明互鉴中心.重庆日报.2024-06-01
“山东大学-捷热科技高精尖领域智慧热管理联合实验室”揭牌.山大视点.2024-06-01
国家级一流专业 | 社会学.山东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 微信公众号.2024-06-01
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专业设置及调整情况.山东大学本科生院.2024-06-01
2021年7月ESI最新排名.山东大学学科建设与研究所教育办公室.2023-05-24
第四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正式发布.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2023-05-24
山东大学_院校信息库_阳光高考.阳光高考.2023-05-24
山东大学_院校信息库_阳光高考.阳光高考.2023-05-24
山东三高校八学科入围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名单.山东省人民政府.2023-05-24
山东大学202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山东大学 .2023-05-24
山东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山东大学研究生招生网.2023-05-24
2022-2023学年山东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山东大学本科生院.2024-05-28
山东大学2021-2022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山东大学本科生院.2023-05-24
课程中心.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本科教学.2023-05-24
山大30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山东大学新闻网.2023-05-24
两院院士.山东大学人事部 人才工作办公室.2023-05-2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山东大学人事部 人才工作办公室.2023-05-24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山东大学人事部 人才工作办公室.2023-05-24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山东大学人事部 人才工作办公室.2023-05-24
科研机构.山东大学.2023-05-24
馆情介绍 首页 > 本馆概况 > 馆情介绍.山东大学图书馆.2024-05-28
中央批准:李术才任山东大学校长.今日头条.2023-06-21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山东大学.2023-05-24
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名单.山东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2023-05-24
全国高校社科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山东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2023-05-24
山东大学2018年度获四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山东大学.2023-05-24
山东大学七项成果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山东大学.2023-05-24
山东大学2011年度获五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山东大学.2023-05-24
山东大学2014年度获三项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 .山东大学.2023-05-24
山东大学2015年度获六项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山东大学.2023-05-24
我校崔新壮教授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2023-05-24
理念识别.山东大学.2023-05-24
学院简介.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2023-05-24
校区简介.山东大学青岛校区.2023-05-24
青岛校区.山东大学文化网.2024-05-20
文物展馆.山东大学博物馆.2023-05-24
等你来运动!山东大学体育场馆介绍.微信公众平台.2023-05-24
历任领导.山东大学.2023-05-24
校友风采.山东大学校友网.2023-05-24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杂志首推全球CEO母校排名 山东大学位列世界.山东大学校友网.2023-05-24
2021年QS世界大学排名公布.山东大学学科建设与研究所教育办公室.2023-05-24
山大获评山东省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校.山东大学文化网.2024-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