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黄维

黄维

黄维(1904年2月28日—1989年3月20日),贵溪市人,号悟我,后来被蒋介石改成了培我,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曾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兵团司令官。

1904年2月,黄维出生在江西贵溪县盛源乡一个农户家中。1918年,黄维考入了鹅湖师范,并在就读期间结识了方志敏。1924年,黄维又成功考入黄埔军校一期,同年加入了国民党。毕业后他先后参加了东征、北伐,1928年被任命为团长。1929年,黄维到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参谋本部主办的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一期学习,毕业后升任旅长,而后还参加了对中国工农红军的第四次、第五次“围剿”。1937年,黄维接受命令前往德国深造,原定一年,但因抗日战争爆发提前回国,率领军队参加了淞沪会战武汉会战,还参加过缅甸反攻,在淞沪会战号称“血肉磨坊”的罗店战役中表现神勇。1947年秋,黄维到武汉市筹办新制军官学校,担任校长。1948年8月,黄维担任第十二兵团司令官。11月,他在双堆集被解放军四面包围,被俘后,黄维在功德林监狱接受改造。1975年,黄维被特赦。特赦后,黄维留京任全国政协文史专员。1989年,黄维逝世,享年85岁。

国民政府时期,黄维对蒋介石十分忠心,被人称为“书呆子”。其晚年致力于两岸交流,全国政协评价黄维生平时说,黄维就是这样一个人—— 为人耿直,尊重感情,个性刚强,生活俭朴,为人称道。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04年2月,黄维出生在江西贵溪市盛源乡一个农户家中。1918年,黄维考进了五年制的江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鹅湖师范。在校期间,黄维结识了方志敏,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受其启发,黄维决心要做一些对国家对民族有益的事。毕业后,黄维凭借优异的成绩回到家乡担任小学教员。但由于和乡绅有不愉快,最后只能无奈离职,背井离乡。

加入黄埔

1924年,黄维又成功考入黄埔军校一期,同年和同学们一起加入了中国国民党。毕业后,黄维留在了黄埔军校第3期入伍生总队担任区队长,曾2次随蒋介石国民革命军东征,而后因为战功晋任为连长。北伐时期,他先是在第21师担任营长,而后在与孙传芳的劲旅张贞孟昭月两部的战争中表现很好,立下赫赫战功,升任为第61团团长;而后,在南京龙潭、栖霞山和孙传芳的战争中,黄维再次立功,故而在第11师成立时被调往该师担任团长。1928年末,黄维进入陆军大学特一期学习,三年后,他毕业回到第11师担任旅长。1933年,黄维被提拔为第11师中将师长。

接任师长

为了自己能够有更好的军事素养来应对抗日战争,黄维在1936年末向上级提出要去德国考察和研究军事的要求,而后他被选派前往德国陆军大学进修。但由于抗日战争爆发,他提前回国,在1937年8月28日回到了南京。黄维报道时,第67师师长李树森正好在进攻罗店争夺战的战斗中受伤。得知此事后,军长罗卓英及第15集团军总司令、第3战区前总指挥陈诚蒋介石推荐黄维继任第67师师长之职,蒋介石立即批准,9月3日,罗卓英正式宣布黄维接任第67师师长,并下达了9月6日晚上夺取罗店的命令。

罗店之战

在接到任命后,黄维便开始了解和巡视队伍,并提出了他的整顿意见。同时,黄维做出作战指示,决定由第67师第199旅旅长李芳彬率第398团接替第14师顾家角的防务,而他则亲自率领第397团在第11师第33旅左翼进攻罗店争夺战。刚过9月6日午夜,第397团从侧翼向日军的阵地猛攻,各突击队也乘机过河,冲入敌阵,和敌军血战。到天明,黄维带领的军队已经完全占领了罗店镇内河南省大片地域。9月7日,罗卓英下令停止进攻,各部回守原阵地。黄维亲自指挥第199旅在顾家角与日军天谷支队血战到15日,击退敌人的多次猛攻,歼敌600余人,成功地掩护了第14师、第98师向后方转移。而后黄维便回到了施相公庙和该师第201旅会合,并同第11师一起,和敌人血战至10月5日。期间,歼敌1000余人,生俘5人,缴获机关枪8挺、步枪208支,击毁坦克4辆。而因伤亡过重,第67师被调到嘉定休整。在罗店战役中,中国军队重创了日本军队,充分展现了中国军队抗击倭寇的决心和英勇。因中日双方均伤亡惨重,这一战后来也被日军及国际媒体称为“血肉磨坊”。

领军血战

在黄维的督导下,士兵们在洪林桥夜以继日地训练。经过近一个月的整补,第67师基本恢复了战斗力。此时,中国军队战局每况愈下。1937年11月5日,该师奉命由南翔附近增援苏州河南岸作战。当天夜里,黄维把师指挥所设在了上海虹桥国际机场东北地区角的一个独立住户家里。次日拂晓,日军在空中和地面同时向黄维师实施了猛烈轰击。而第67师上下一心,坚决抵挡日军的进攻,使阵地上日军横尸遍野。很快,第67师的左翼第46师在日军的强烈冲击下溃退,而这使第67师陷入了巨大的危险之中。第二天,广东省部队前来增援,牵制住了日军的一部分力量。而后黄维带领第67师继续坚守阵地,伤亡惨重。到第五天夜里,教导总队来接替了整个第67师阵地。从前线撤下后,第67师前往七宝镇休整。仅休息一天,该师便接到命令,要求在11日到达安亭车站附近,坚守吴淞江泗江口公路大桥。当到达指定位置进行布置后,黄维却无法与该师的掩护部队取得联系。为了防范部队发生不测,黄维立即转移到泗江口,直接掌握部队,带领部队到达皖南山区,进行保卫南京的外围作战。

武汉会战

1938年6月24日,日军由茅林洲登陆,和守军313团发生激战,揭开了武汉会战的序幕。26日,马失守,已经成为18军正军长的黄维奉命带领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前往救援。但当时,中国军队在马垱要塞这边的反攻行动还没开展,在其他方向却陷入了危机。6月29日,日军一部攻陷彭泽县后,继续向湖口县前进,对湖口要塞形成威胁。第19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立即命令第18军军长黄维亲赴黄土岭坐镇指挥,接替第16军军长李韫珩,指挥第11、第53、第60、第167师及从马垱要塞撤下的部队,全力反攻。黄维在接到罗卓英命令后,立即开始熟悉情况,制订反攻计划,催逼第11师赶到彭泽。第11师刚赶到石门街,在中夹口登陆的日军就已经对国军第77师和驻扎龙潭山的第26师第76旅展开了猛攻。负责指挥这些人马的第34军团军团长王东原无法抽调人马前去增援,只能向黄维求援。接到求助后,黄维立即命令刚刚赶到石门街的叶佩高率第11师主力前往收复彭泽县,同时命令第16师在第180旅前来接防后,全师赶赴流斯桥,救援第77师和第26师第76旅。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虽然屡挫敌锋,但在日军强大火力的攻击下,其他国军难以抵挡,战场形势岌岌可危。再次接到王东原的求救电话后,黄维果断决定带领第18军先夺龙潭山,阻敌西犯湖口县。7月4日,11、16两师攻克龙潭山和梅兰口,并击退了由湖口三里店登陆的敌人,接应城中部队撤退。而后18军对湖口进行反击,给敌人以重创。但因日军101军队前来救援,黄维奉命停攻,带领军队前往南昌市待命。

1938年8月26日,在仙女池、茨花山一带驻守的30集团军遭到日军的猛烈进攻,被迫退守在陈家垄和高岭,而后黄维奉命率领18军前往救援。经过3-4天的激战,黄维带领18军击溃了日军18旅团,收复了三十集团军弃守的全部阵地。这时,日军转而向瑞昌西部猛攻,新35师的阵地均被突破,处境危急。 黄维奉命前去支援,与日军激战到12日,最终击退日军,收复失地。而后,黄维又率领军队在瑞武进行作战。黄维主张逐次阻击,予敌重创,诱敌至覆盆山区,围而歼之。这点也得到了陈诚和薛岳的认可。随即,黄维便命令11、60师到横港东西线地区伏击敌人,并命令91、141、142和16各部在覆盆山地区分割包围敌军,并进行歼灭,110师从旁掩护。从15日到23日,11师和60师与日军血战九天,给敌人重击。25日清晨,日军侵占了麒麟峰和覆盆山,黄维立即派遣军队前去反攻,激战到10月4日,严重挫伤了日军。至此,瑞武公路战争取得了胜利。

接连调任

1940年,第54军军长陈烈因病去世,军校教育处处长黄维奉命接任第54军军长一职。黄维当即请调被胡琏排挤出第11师的叶佩高随他赴滇任第54军参谋长。蒋介石也批准了他的请求。随后,经周至柔特意安排,黄维、叶佩高一行于10月20日飞抵昆明市,并于24日到达第54军军部。从10月31日到12月下旬,黄维一行历时2个月,行程千里,走访了全军绝大多数连队,深入了解了部队装备状况、训练程度、官兵及军民关系、纪律与士气等实际情况。1941年 ,黄维在防区内组织官兵垦荒种菜 ,养鸡养猪,并要求部队帮助农民兴修水利和道路,定期进行助耕助收,从而使官兵伙食大为改善。54军所属的第9集团军司令关麟征指控他 “吃空饷”,而要罢免黄维 。随后,黄维被调离,他从昆明市偕妻子儿女回到故乡贵溪市

1944年,黄维被任命为知识青年从军青年军编练总监部副总监。日本投降后,青年军被分编为三个军。1946年6月,黄维又被委任为第31军军长,并奉命率领部队前往台湾。而黄维的部队到福建省集中之后,黄维却又被改调到余杭区绍兴市地区,实施预备军官训组。1947年春天,黄维被调到国防部联勤总部担任副总司令。等到秋天,黄维又被调往武汉市,筹备创办新制军官学校,而黄维也担任校长。1948年8月上旬,黄维被任命为第十二兵团司令官。9月,第十二兵团司令部在汉口组建完成。

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打响。11月8日,黄维兵团奉命向徐州市进发,而当时的主力18军等部队刚从豫西扫荡回来。对黄维兵团的东进,中央军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军都非常重视,当即派出军队赶去阻止。11月18日,黄维兵团到达蒙城县,18军11师迅速控制了涡河南岸。当天,18军向中野一纵发起攻击,一纵依托涡河北岸顽强阻击。18日黄昏,18军11师开始在蒙城以西强渡,被一纵8团击退。而后黄维兵团转换地点,两次强渡,最终渡过了涡河。黄维接受了杨伯涛的意见,拟订了“核心机动”的作战计划。即“以蒙城为核心,构筑坚固工事,囤积弹药,把触角远远地伸出去,同解放军保持接触。把拳头抱起来,瞧准目标再打下去。”黄维命令各军在蒙城等几天,待85军靠拢后再前进。但黄维在蒙城县没呆两天,蒋介石因碾庄形势紧急,严令黄维兵团迅速东进,夺取宿县。11月22日,黄维兵团先头部队到达浍河南岸。次日拂晓,黄维兵团用坦克开路、飞机掩护向南坪集发起猛攻,中野第四纵队与黄维兵团激战一天,当晚奉命放弃南坪集,诱其北渡浍河。黄维不知是计,立即挥兵急追,结果进入解放军伏击圈,被解放军围困在双堆集。蒋介石急令黄维不顾一切与李延年兵团会师。黄维对突围很自信,不料,关键时刻第110师师长廖运周率部起义,黄维的突围计划遭挫。从11月25日到12月2日这7天,中野部队逐步压缩黄维兵团,根据地形,采取掘壕前进、迫进作业的攻坚战术紧缩包围圈,完成了严密的封锁包围阵地。与此同时,蒋介石眼看黄维兵团不保,严令邱清泉李延年、刘汝明兵团再次北援,并派刘峙蚌埠市督战。为争取战役主动权,中共总前委又抽调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部分兵力参加作战,并于12月5日发起总攻,激战至15日,中将司令官黄维被俘,黄维兵团全部被歼。

监狱生活

黄维被俘后,在功德林监狱接受改造。被关进监狱之后,黄维总是一个人独自待着,也不和其他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相处。他始终记挂着蒋介石的恩情,不愿意写思想汇报,坚持自己无罪,不愿接受改造。1956年,监狱请来了黄维阔别8年的妻子和女儿来给黄维做思想工作,但黄维依旧拒不悔改。1957年,从各大工业城市参观回来后,黄维开始看到共产党的成绩,但他仍旧拒绝改造,为了不虚度光阴,他投入了永动机的研究。但当他设计的图纸被送到了中国科学院后,答复却是不可能成功。可黄维并未泄气,在其他国民党将领改造出狱后,黄维仍旧不肯低头,坚持研究永动机。1975年,黄维被特赦,比杜聿明多关了16年。那一年他71岁,已经在监狱里待了27年。也就是在这一年,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在台湾去世。

晚年经历

特赦后,中央批示黄维留京任全国政协文史专员,享受政协委员待遇,并对黄维格外照顾,每月工资200元。1976年春,长期的精神压力让黄维的妻子蔡若曙崩溃,有一天偷偷离开家中,跳河自杀了。黄维不顾自己不会游泳,直接跳入河中,被救上来后重病了一场。次年10月,黄维便在女儿的陪同下南下考察。1979年12月,黄维跟随全国政协组团到上海市苏州市等地考察。途径上海时,黄维前去之前战斗过的罗店争夺战参观了一下。1983 年,黄维被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他写文章寄语还在台湾的老长官、老同学和袍泽,表示希望大家能一起把酒言欢。1985年11月,黄维重访战犯管理所。这个战犯管理所是辽宁抚顺战犯管理所,是黄维在特赦前待的最后一个管理所。当时这个管理所对黄维花了很多心思,黄维深有体会,称它为“第二故乡”。故而,在黄维82岁时,他来到抚顺战犯管理所后,却坚决不住给他安排的宾馆,而要在他当初被关押的2号监室里住一晚。黄维晚年一直想要利用自己的身份为两岸关系做点事。1989年初,台湾方面向黄维发来了访问邀请。黄维激动异常,做了很多准备,列出了要去探访的黄埔军校同学及好友名单,还准备去祭扫蒋介石等人的墓。但就在准备出发访台的前夜,黄维却去世了,享年85岁。据黄维的女儿黄慧南说,父亲是太兴奋了,导致心脏病发作。

主要作品

人物评价

中国国民党很多将领都领教过黄维“书呆子”的厉害,他光明磊落,受儒家思想影响较大,而蒋介石"君臣之道”“忠臣良将”的儒家说教恰好能和他合拍。黄维曾经的领导罗卓英曾给予黄维高度评价:“黄维胸怀全局,深得我心,值得嘉赏”

在女儿黄慧南的眼里,父亲是一个认真、耿直的人。而全国政协评价黄维生平时说,黄维就是这样一个人—— 为人耿直,尊重感情,个性刚强,生活俭朴,为人称道。

原抚顺战犯管理工作管教员刘家常曾对黄维的晚年经历评价道:“黄维在人生的最后十多年里,呕心沥血,心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用崇高的人格为他的晚年写上 了辉煌的一页。”

家庭成员

妻子:蔡若曙、史逸清

女儿:黄敏南、黄慧南

儿子:黄理

人物轶事

黄维永动机

自从被俘后,黄维便十分苦闷。但他并不想虚度光阴,便向看守要书看。当时,没有让犯人看政治书籍的决定,看守便给黄维拿来了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一天,黄维在翻阅机械学一类的书时,想到了儿时看到的家乡水车,他突发奇想,想发明不用燃料或外界动力而永远转动的“永动机”。从这天起,黄维开始大量阅读机械学方面的书籍和资料,并着手设计,他还给这个还没发明出来的东西取名为“黄维永动机”。之后,黄维还请求管理所的负责人把他设计出来的图纸送到中国科学院去审查研究。但几个月后,他得到的答复是:“经过反复实验,这种机器图纸根本不可能达到不需要任何能源而能自己永远转动的设计要求。”出狱后,在工作之余,黄维仍然继续研究着“永动机”。后来,因为年迈,黄维已经没有了继续研究的精力,于是他便将研制“永动机”的愿望托付给了当时在江西机械厂当工程师的儿子。

改名字

1937年9月2日,蒋介石召见了黄维,询问他在德国所看见的东西以及对当前中国抗战形势的看法。黄维大谈了在德国的所见所闻后说道:“日军虽然强悍,但不过只是一个小国,缺少资源,没有办法进行持久战,因此日军对我们使用的一直都是速战速决的战略。蒋校长您采取全民总动员长期抗战、逐次消耗日军、蓄势反攻之方针,一定能让我们取得胜利。现在上海市正在激战,请马上派我奔赴战场,为国效忠。”蒋介石说:“好!好!我已经派你接替李树森来担任第67师师长,立即跟随我前往上海。”中午,蒋介石便留黄维与他一起吃饭,并赠送了黄维一张他的照片和几本书。蒋介石在照片右上侧写着“培我同志”四字,落款为“蒋中正”。黄维看见后十分开心,认为“培我”二字是蒋介石的殷切期盼,于是他便将自己的名字“黄悟我”改为了“培我”。1939年,日军攻占越南后,在滇越边境集结兵力,企图进攻云南省,严重威胁我国西南各省。黄维继任第54军军长。第54军隶属于第9集团军,集团军总司令关麟征与黄维有矛盾。不久,蒋介石调黄维任军事委员会中将高参。黄维遂由昆明市偕妻子儿女回到故乡贵溪市

同学情谊

1935年1月,黄埔一期生刘畴西率领红十军团作战时,在浙赣边遭到黄埔同期同学俞济时的“围剿”并被逮捕。俞济时将刘畴西俘虏之后,也想和老同学叙叙旧。不过,当他看到衣衫褴褛、冻得发抖的刘畴西被带到面前时,反观自己身上的将军大氅和屋里暖洋洋的炭火,俞济时突然觉得没什么共同语言了。环境变了,人的地位也变了,除了怀怀旧,也真的没什么可说的了。他连一句寒暄也没有,挥挥手,让人把刘畴西押走了。同期同学黄维后来听说了这件事,对俞济时大为不满,当面损他:“那么冷,你也该叫老同学吃顿好饭,穿件棉袄。大家同学一场,你也太狠心了。况且畴西在东征中已截去了左臂。”

“书呆子”

有一次,杜聿明出征缅甸,但由于吃了败仗,败逃回国。而当时对杜聿明队伍进行点检的就是黄维,杜聿明希望黄维能给他的部队少报点损失,给他留点面子。故而,杜聿明宴请了黄维。宴会上,杜聿明的师爷们为了活跃气氛,就和黄维说近来天气很好。但没想到,黄维并不领情,当场发作,说自己家乡正在发洪水,并非风调雨顺。杜聿明的幕僚们以为黄维要索贿,便询问是否要给黄维的家乡送点钱。黄维听后更是大发雷霆,说:“我家开的酱油铺米铺,发大水正好发国难财……"杜聿明听后非常无奈,他知道黄维这个“书呆子”绝对不会对他手下留情了。

参考资料

史事新语 | 黄维的“骨气”.微信公众平台.2025-04-23

黄维·香河·1985.澎湃新闻.2024-04-04

..2023-07-28

..2023-06-22

..2023-07-28

..2023-06-06

..2023-06-21

淞沪会战.豆瓣读书.2024-04-01

黄维:蒋介石是个英雄但他的那一套过时了.凤凰网.2024-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