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罗卓英

罗卓英

罗卓英(1896年3月19日一1961年11月6日),原名东蕃,又名高哲,字尤青,号慈威,又作慈卫,学名卓英,广东大埔县百候乡渔洋坪村人,国民党陆军上将。

罗卓英中学毕业后,进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8期炮科。1925年,罗卓英加入广州国民革命军担任炮兵连长,参加第二次东征,后随军北伐进入浙江省。其后,罗卓英成为陈诚的部属,先后担任浙江警备师上校团长、第11师参谋长、副师长。1930年5月,他参加中原大战,率部进攻徐州市砀山县,与冯玉样部激战于归德。随后,罗卓英所在第11师与蔡廷部共解曲阜市之围,打败阎锡山,并占领济南市郑州市。战后罗卓英升任第11师师长。在1931年至1935年期间,他奉命“围剿”江苏苏区和浙江苏区的中国工农红军,并趁机吞并韩德勤第52师、郭华宗第43师等杂牌军。1936年,罗卓英升任广州行营办公厅厅长兼代参谋长、粤汉铁路警备司令。在淞沪会战中,罗卓英率领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4个师驰援上海的抗日部队,在宝山区罗店争夺战浏河镇、金家宅、罗店西南等地与日军激战。1937年11月,他被任命为南京卫戍副司令长官,协助守卫南京,并升任第19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先后参加武汉会战修水战役、第一次、第三次长沙会战,并在上高会战中取得大捷。

1942年4月,罗卓英任中国远征军第1路司令官,赴缅甸对日作战,他接替英军防务,进行了皮尤河前哨战、同古战斗和斯瓦河逐次抵抗战斗,掩护英军撤退。罗卓英与约瑟夫·史迪威计划进行瓦城会战,但未重视把守通往腊戍的要道东枝等地,导致瓦城被日军包围。远征军突围后,罗卓英率领的长官司令部及新38师进入印度,在同年冬天返回重庆市。后来,罗卓英担任军令部次长、全国知识青年从军编练总监等职务。抗战胜利后,他出任广东省政府主席,提出建设广东的规划,并于1946晋升为陆军上将。1949年,罗卓英跟随中国国民党败逃台湾,他负责改编整训败逃的国民党军队,曾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国防研究院副主任”等职。1957年,罗卓英退休后前往屏东市定居;1961年11月6日,他因糖尿病台北市病逝,终年65岁。

蒋介石说罗卓英“忠贞为国,殊堪施扬”。与之共事的美国将军约瑟夫·史迪威评价,罗卓英是一个精干、精力充沛、强有力的人。中国近现代历史研究学者黄羡章认为,他是蒋介石的嫡系和陈诚的亲密搭档。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罗卓英,原名东蕃,又名高哲,子尤青,别字慈威,又作慈卫,学名卓英。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3月19日出生于广东大埔县百候乡渔洋坪村,早年过继给叔父罗平麟,7岁入乡塾,好古典诗文。1915年入读大埔县大埔中学,喜研读历史、地理、军事、政治各类书籍。中学毕业后,他曾短期任教。1919年,罗卓英进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8期炮科,在该校中他与陈诚关系密切。1922年6月军校毕业后,他回到广州市,先后任大埔中学教务主任、湖山官学校长,并倡办湖山中学。在该校,他提倡文武合一教育,实施军事管理,对体育、国文、修身、史地及自然科学,尤为注重。1923年,罗卓英曾受邹鲁推荐,任潮梅军少校参谋,然而很快辞职。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25年,东征军回师广州,进行大整编。罗卓英正式参军,与陈诚同任炮兵连连长。随后他参加讨伐刘震寰杨希闵之役,以及第二次东征,先后任第1师炮兵连长、炮兵副营长。次年,罗卓英参加第1军在粤东歼灭孙传芳周荫人部的战役,后随军北伐由闽浙进入江苏省。1927年陈诚升任第21师师长,罗卓英即归其摩下,任师参谋处处长、参谋长。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追随陈诚

1928年春,陈诚任陆海空总司令部警卫司令,罗卓英被任浙江警备师上校团长,但不久浙江警备师被何应钦裁撤。同年秋,蒋介石成立陆军第11师,任命陈诚为该师副师长,罗卓英随之任参谋长。1929年春,陈诚升任师长,罗卓英被升为第33旅旅长,旋即升副师长。1930年5月,中原大战爆发,罗卓英随陈诚,率第11师沿徐州、砀山进攻,与冯玉样部激战于归德。随后,罗卓英所在第11师与蔡廷锴部共解曲阜之围,打败阎锡山部,并占领济南、郑州。战后,陈诚升任第18军军长兼第14师长,罗卓英接任第11师师长。

在任军长期间,罗卓英注重对部队进行休整、训练,并对官兵灌输忠于蒋介石、陈诚的思想。他常和部属攀谈、通信,让部属畅所欲言,并居中调节部属和陈诚的关系。罗卓英到部队巡阅时,教育各部队长,应该以作为上级,作为老师,作为亲人的态度来领导部下。同时,他告诫部下打仗不怕死,做事不贪财,说军人事业在战场,功罪亦在战场。在罗卓英的严格整训下,第11师成了中国国民党的一支主力部队。

第二次“围剿”

1931年5月,第11师与第14师作为“围剿”中国工农红军的主力,从抚州、南城进犯中央革命根据地,企图找红军主力决战,由于红军游击战术,罗卓英部在黎川县南丰县广昌县宁都县一带疲于奔命。8月13、14两日,罗卓英部在空坑受到农民自卫队和项英一部的袭击,损失不小。罗卓英于18日在寒下一带纵火烧山,把从山上逃出的平民一律枪杀。在进攻中央苏区的同时,罗卓英秉承陈诚的意旨,乘机吞并杂牌军。他先后吞并韩德勤第52师、郭华宗第43师,和川军第59师。1932年,罗卓英因“整军经武,屡建殊勋”,提升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副军长。此后,陈诚升第3路总指挥兼18军军长,罗卓英则代陈诚指挥该军。

第四次“围剿”及之后

1933年2月,蒋介石发动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四次“围剿”。由于第18军下辖师太多,为指挥方便,临时决定成立第5军升罗卓英为军长,下辖第52、59师,3月初52、59师被中国工农红军歼灭。随后,罗卓英率第18军向广昌进攻,寻找红军主力决战,然而,其第11师在东黄陂被红军包围,损失三分之二人员,罗卓英逃脱。第四次“围剿”失败后,罗卓英仍回18军任副军长,代行陈诚的军长职权。罗卓英在黎川县宜黄县乐安县一带修筑堡,继续围攻中央苏区。红军长征后,罗卓英任驻赣绥靖预备军代总指挥,代陈诚率领预备兵团、第3路军总指挥部、第18军,对苏区进行接收。同年,他升为18军军长。

1935年,罗卓英又率兵进入浙江省,驻金华市,“围剿”在浙江西南山岳地区的中国工农红军,并晋升中将。“两广事件”爆发后,罗卓英任中央军前敌总指挥,率军南下西江,胁迫桂军。1936年,罗卓英升任广州行营办公厅厅长兼代参谋长、粤汉铁路警备司令。次年,他任国民党广东省党部特派员。

抗日战争时期

淞沪会战

1937年8月11日,罗卓英率第18军的第11、14、67、98,4个师驰援上海的抗日部队,参加淞沪会战。8月16日,罗卓英部第98师赶到上海,其余各师亦陆续到达,罗卓英部被派为左翼军,参加宝山、罗店、浏河一带的防守。日军以罗店、嘉定方向作为进攻重点,企图切断京沪线,包围上海的国民党野战部队。8月25日,日军从吴淞镇、蕴藻滨、张华滨等地开始登陆,重点仍是指向罗店。由于该地濒临长江口,离大场、闸北不远,日舰的炮火可以直接命中国民党军陆上军事目标,且日军握有制空权,便于海陆空协间作战。日军遂集中重兵,对这一地区进行猛攻。罗卓英部与日军以罗店为争夺重点,激战数昼夜,双方均死伤惨重。罗所部旅长蔡炳炎、团长李维藩,在第二次攻夺战时,俱牺牲,驻守宝山的姚子青营官兵500余人全部阵亡。跟著,雷汉池营官兵在日军战车、毒气的进攻下,坚守阵地,皆殉职于徐宅一带。

由于部队调动的速度不理想,待罗卓英军全部到达上海时,罗店已经失陷。罗卓英即令第11师将其夺回。其后一个多月里,罗卓英指挥部队与日军反复争夺罗店浏河一带。白天,日军在飞机、坦克、火炮的配合下夺取阵地。夜晚,罗卓英部将阵地夺回。在这次战役中,罗卓英先后升为第16军团长、第15集团军总司令,不久改任第19集团军副司令,19集团军总司令为陈诚,由薛岳任代总司令。

其后,罗卓英奉命防守金家宅、罗店争夺战西南、双龙墩、沈家桥等地,与日军开展阵地战,大量歼灭日军,从而打破日军企图打通长江右岸、包围上海市的计划。11月5日,日军从设防空的曹泾镇、金丝娘桥一带登陆,攻陷松江区,上海防线动摇,守军全线撤退。罗卓英部被迫向无锡、江阴地区地区撤退,整个第19集团军退到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的交界地域,进行游击战。

南京保卫战

11月19日,罗卓英被任命为南京市卫戍副司令长官,协助唐生智守卫南京。月底,南京即告失守,罗卓英重回苏浙皖边区,接替薛岳为第19集团军总司令,归第3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指挥。

武汉会战

1938年6月至8月,罗卓英参加武汉会战,率部在彭湖战场与日军激战,在流桥一带歼灭大批日军,多次挫败日军在湖口县一带登陆的企图,减弱了日军进军的速度。9月,罗卓英代替陈诚任武汉卫戍总司令。

南昌会战

10月25日,武汉失守后,罗卓英的第19集团军归第9战区司令长官陈诚(薛岳代)指挥,罗卓英被任命为战区前敌总司令,率部参加南昌会战。1939年3月,冈村宁次率4个师团进攻南昌市,3月24日攻陷吴城镇,并强渡修水县。罗卓英部与冈村宁次军激战于万家埠、安义县一带。27日,奉新县、南昌相继沦陷。罗卓英下令各部避开敌锋,逐渐建立起修水以南,赣江以北的抗日根据地,与日军第101、106师团对峙。

4月下旬,罗卓英负责全面部署,并指挥上官云相军及高荫槐军的一部,对南昌日军进行反攻,试图夺回城市。21日晚,罗卓英以分兵合击之势对南昌发动进攻,中路取高安,进占万寿官至生米街一线;左路击奉新、靖安之日军,切断其与南昌市的联系;右路渡抚河,进攻市议街、武溪市一线,并以第3战区第779师、新5师组织便衣队,潜入南昌袭扰日军。战斗打响后,各部进展迅速,左路一度克复奉新;中路越过万象埠,攻入牛行镇;右路越过武溪市,攻至南昌市东。由于未能切断南浔铁路,使日军得以增援,加之在反攻南昌的关键时刻,第79师师长段朗如违令,至误战机,第一次反攻停止。5月1日,罗卓英第二次发动反攻,由于日军借助空中火力支援,罗卓英部伤亡严重,无力攻坚。5月9日,全线停止反攻。反攻南昌市失败后,罗卓英放弃了对城市的争夺战,改为消耗日军有生力量为主的游击战。

第一次长沙会战及之后

从1939年9月,罗卓英率19集团军参加了第一次长沙会战。罗卓英19集团军,王陵基30集团军和卢汉集团军(高荫槐代总司令)所属各军,将日军进攻赣北上高等地的101、106师团分别击退于赣西,使日军未曾深入。此次会战中,罗卓英还奉白崇禧命收复战略要地高安。他调王耀武第74军投入战场,第74军经过三天激战,于9月22日收复高安城。这一胜利有力地配合了长沙会战的主战场,为夺取整个会战的最后胜利创造了条件。

之后,罗卓英还率部参加了1939年冬季扫荡战,1940年夏季配合第5战区扫荡战,歼灭大批日军有生力量,1940年,他升任第9战区副司令长官,仍兼第19集团军总司令。

上高战役

1941年3月,日军为扫清进攻长沙市右侧的障碍,打通粤汉铁路,发动鄱阳湖扫荡战。由日军33、34师团、池田混成旅团,及远藤少将指挥的第3飞行团组成的扫荡部队,共出动了4万余人、100余架飞机和40余辆坦克,对第19集团军的指挥中心上高进行了3路合击。罗卓英指挥刘多荃的第49军、李觉的第79军、王耀武的国民革命军整编第七十四师和赶来增援的72军李良基师,共6万余人,采取两翼牵制日军,使其不能形成合围,并集中重兵,转移外线,诱日军从中路深入。日军中路大贺茂34师团于3月16日在飞机、坦克的配合下,猛攻祥符观。17日,罗军主动放弃高安而将部队迁回外侧。当时,日军南北二路被罗卓英部牵制在外围,未能按计划行动,且北路日军33师团遭李觉军一部和72军夹击,退回奉新。李良基师向东南,王耀武军向东,刘多荃、李觉在南、北,把日军34师团包围在长34里、宽5里的狭长地带内,最终几乎全歼了日军34师团。

这一战役,中方统计战果为:自身伤亡2万余人,毙伤日军少将步兵指挥官长岩永汪、大佐联队长浜田以下1.2万余人。34师团和独立混成20旅团伤亡都超过50%。此次作战后,罗卓英获青天白日勋章

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1年12月中旬,罗卓英将19集团军司令部由上高迁到浏阳,指挥肖之楚第26军、夏楚中第79军及郭礼伯第194师,参加第三次长沙会战。罗卓英将部队布置于浏阳、疆陵、株州一带与王陵基集团军相配合,对长沙市近郊成百里侧击之势。1942年1月,日军渡过浏阳河,罗卓英、王陵基部待日军进入长沙近郊后,全线出击。罗卓英令26军从永安市,杨枫坝向梨市前进,79军及194师从黄花市方向也进攻㮾梨市,与杨森、王陵基集团军密切配合,形成对日军包围圈。经过四天激烈战斗,挫败日军的攻势。

随后,罗卓英任南方追击军总司令,率部尾追日军至桃林忠场一带,与日军对峙。与此同时,赣北之日军亦全线出动,进犯高安、修水地区,配合长沙作战,罗卓英在浏阳遥控指挥,粉碎了日军的牵制计划。

远征缅甸

1942年4月,罗卓英任中国远征军第1路司令官,赴缅甸对日作战,归美国将军约瑟夫·史迪威和英军太平洋战区司令部指挥。当时,罗卓英随蒋介石与史迪威会面,打算部署平满纳会战,将日军引到该线的有利地带歼灭。但英军决定撤往印度,放弃了原有防地。罗卓英接替防务,进行了皮尤河前哨战、同古战斗和斯瓦河逐次抵抗战斗,阻住了日军的迅速进展,掩护英军撤退。他下辖的新38师解救了被围困于仁安羌的7000余名英军。其后,罗卓英与史迪威将部队集中于瓦城,计划进行瓦城会战,与日军主力决战。但他们未重视把守通往腊戍的要道东枝等地,日军以机械化部队迅速攻占腊戍,罗卓英、约瑟夫·史迪威赴援不及,瓦城被日军包围。5月,中缅边境的重镇畹町、密支那、腾冲陆续被日军占领,10万入缅军的归路被切断。罗卓英、史迪威下令放弃瓦城,全军被迫丢掉车辆锚重突围,进行突围。入缅军突破日军封锁线,进入人迹罕至的崇山峻岭,由于途中毒虫蛇鼠遍地,恶性疟疾、回归热及其他恶性传染病流行,药物缺乏,入缅军10万人,损失5万余人,其中三分之二死于撤退途中,包括第200师师长戴安澜也因伤重得不到治疗而牺牲。入缅军一部分在8月回到滇西,另一部分由罗卓英率领的长官司令部及新38师则经缅甸北部进入印度。

罗卓英部进入印度后,与约瑟夫·史迪威、魏菲尔等会谈,在加尔各答设立训练基地,并成立中国驻印总指挥部,由史迪威、罗卓英分任正、副总指挥。史迪威认为中国军官在军饷上中饱私囊,因此在军饷和如何配置、增补队伍的问题上,与罗卓英产生严重矛盾。同年冬,罗卓英离印返渝。

训练军队

罗卓英回国后,在1943年5月,出任军令部次长,不久即调任军事委员会桂林干训团教育长,与驻华美国军队合作,首用轮带式教育法,训练反攻部队。次年11月,罗卓英任全国知识青年从军编练总监,训练10万青年,编成青年师10个师,参加抗战。1945年,他被选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

抗战胜利后,罗卓英奉派为广东省政府主席,着手制定全省施政纲领,提出建设广东的五大方针。翌年初,他又提出广东建设的五年计划。但终因政治机构不健全,从政人员贪污腐败;他本人也用人唯亲,把他的旧部叶公武、肖棣勋诸人安插于顺德糖厂、西村饮料等等肥缺,使他们有恃无恐地大肆敛财。故此,他的计划成一纸空文,未取得成就。1946年,罗卓英晋升为陆军上将。陈诚接替熊式辉东北地区行辕主任后,企图挽救中国国民党在东北的败局,因而引荐罗卓英到沈阳市任行辕副主任之职。罗卓英到东北后,协助陈诚整顿军队,裁并机关,控制金融等。然而,国民党军迅速败退,他们的措施未见成效。1948年2月,陈诚离职,罗卓英也随之南下。1949年,罗卓英随国民党败逃台湾。

败逃台湾

到台湾后,罗卓英乡居屏东市,不久,他被任命为“东南军政副长官”,协助陈诚经营台湾,改编整训败逃的国民党军队。1950年春,罗卓英退职,改任“南京总统府战略顾问”“国防研究院副主任”等职。1957年罗卓英退役辞职,返回屏东,定居“回园”。当地属客家人聚居之地,罗卓英晚年喜与山民父老交往,由于语言相通,习俗接近,他颇得当地人们的信赖。1961年11月6日,罗卓英因糖尿症病故于台北市,终年65岁。

人物轶事

热心教育事业

罗卓英注重并热心教育,曾先后在家乡与乡人倡办虎山中学,在江西赣州创办卓英学校、宜山小学。1946年,在他倡议下,扩建了大浦中学。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他谈到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文化教育,肯定中央苏区文化教育成绩,说苏区对一般儿童的教育,成绩惊人。

培训后备骨干

1944年,罗卓英在重庆大坪设立干部训练团,指挥选拔、训练中国国民党后备骨干的工作。他在编练工作中注重培养知识青年德、智、体、群全面发展,规定衡量的标准是“革命的信心,革命的热情,革命的勇气,革命的操守,革命的纪律”,并提出“任务中研究,乐观中奋斗,累积中成就”的口号。

人物影响

在抗日战争中,罗卓英率军参加了淞沪会战,第一次、第三次长沙会战等战役,并在上高会战中,歼灭日军34师团,对中国抗日战争产生了积极影响。随后,他带领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战场,阻住了日军的迅速进展,掩护英军撤退,对远东反法西斯战争产生了积极影响。

在任全国知识青年从军编练总监期间,罗卓英提出“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当时响应热烈,青年应征者逾10万人,经过考试之后,编成青年军10个师,为抗战提供有生力量。

人物著作

罗卓英著有《抗战言论集》《从政言论集》《赣行吟草》《正气歌注》《呼江吸海楼诗集》等书。其中,《呼江吸海楼诗集》有200多首诗从不同角度记叙了抗日战争,表达作者对抗日的认识,以及决心和信心。并且,罗卓英对妇女从军,极为推崇,在多首诗中表达赞颂。

人物评价

蒋介石评价:“忠贞为国,殊堪旌扬”。

美国陆军四星上将约瑟夫·史迪威评价:罗卓英是一个精干、精力充沛、强有力的人。

杜聿明评价:关于中国入缅军的失败,罗卓英和我都有责任,罗卓英的责任更大。他觉得依靠美国军队可以得到美国装备,以谋升官发财。所以他对史迪威唯命是从,一意孤行,以致一败涂地,丧师辱国。

18军最后一任军长杨伯涛评价:罗卓英多谋寡断,从不当面给人难堪。在作战时,罗卓英往往过多考虑别人意见,因而动摇决心,对于不贯彻执行命令的也不追究。

中国近现代历史研究学者黄羡章评价:罗卓英是蒋介石的嫡系和陈诚的亲密搭档。

人物纪念

中国南沙群岛岛礁之一的南威岛,其名“南威”一词系纪念1946年国民政府接手南沙群岛主权时广东省主席罗卓英(号慈威),兼有威镇南疆之意,是南沙群岛西南部最重要的岛屿。

人物关系

后世纪念

罗卓英故居:又名“江东小筑”,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湖察镇岭下村的东山下。该建筑是一座典型的客家民居围龙屋,屋名江东小筑挥于外大门楼上,外大门坐北朝南。进入外大门一个大天井,主体建筑名“晓亭公祠”,坐东向西。原“晓亭公祠”为罗卓英之曾祖父所置别业,由其曾祖母陆氏建成于清末。今之“江东小筑”外大门和“晓亭公祠”是罗卓英于20世纪30年代抗战前所建造。

该建筑是砖石木结构,布局以正堂为中轴对称,前低后高,主次分明。正厅为上、下二堂,中间一天井。横屋三列,左二右一,横屋内亦有上、下天井。屋内梁架斗拱,骑筒木瓜有漆雕姓、漆画,工艺精湛。屋脊和瓦槽口用灰朔鲤鱼含草等,栩栩如生,大门两侧墙有多幅彩绘壁画。整座建筑进深 34.2 米,面宽41米,占地面积1402.2平方米,建筑面积1091平方米。2005 年4月被列为大埔县历史文物保护单位。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上高战役川军打出"最精彩一战":侧击追击痛歼完胜.新华网.2024-01-03

越南苏30战机飞越侵占南海中国岛礁.中国新闻网.2023-12-24

罗中郎校友辞世.中山大学美东校友会.2023-12-07

叶挺将军 (2007).豆瓣电影.2023-12-07

解放 (2009).豆瓣电影.2023-12-07

中国远征军 (2011).豆瓣电影.2023-12-07

长沙保卫战 (2014).豆瓣电影.2023-12-07

东方战场 (2016).豆瓣电影.2023-12-07

我的上高 (2017).豆瓣电影.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