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修水县

修水县

修水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九江市下辖县,地处江西省西北部,九江市西部,湘、鄂、赣三省交界处,介于东经113°56'23~114°56'49”,北纬28°41'41”~29°22'16”之间,距九江市区210千米。县域面积4502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末,修水县户籍人口892559人。

修水县处于江西省西北部,鄱阳湖水系五大河流之一的修河上游,是江西省面积最大和九江市人口最多的一个县。地势西部高东部低,周围高中间低。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商代,属艾侯国,立都于今渣津镇龙岗坪。1914年始有修水地名。截至2022年10月31日,修水县辖19镇17乡。县人民政府驻义宁镇义宁大道199号。

2022年12月,修水县被国家水利部评为2022年度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名单。主要景点有南崖—马家洲、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双井黄庭坚故里、修水温泉小镇、修水东浒寨。2021年,修水县地区生产总值293.56亿元,比上年增长9.2%。

名称来历

修水县因地处鄱阳湖水系五大河流之一的修河发源地得名。

历史沿革

唐代以前

商代,属艾侯国,立都于今渣津镇龙岗坪。春秋战国,为艾邑域地,先后属吴、越、楚。秦,属九江郡西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设艾县,属豫章郡新朝时,改治瀚。东汉光武时,复名艾县;中平时,设西平县,治今全丰镇;建安四年(199年),设西安县,治今宁州镇黄田里,艾、西平、西安三县并存。

晋朝太康元年(280年),西安县改为豫章县。东晋时,艾、西平、西安三县同属江州南陈永定三年(559年),西安县境设豫宁郡,辖艾县、西平县。

隋开皇九年(589年),废艾县、西平县、西安县,并入建昌县,治今永修县艾城,属洪都总管府。唐武德五年(622年),复设西平县;长安四年(704年),设武宁县,辖今武宁、修水、铜鼓三县,治武宁县甘罗村。

唐代

唐贞元三年(787年),西平县废,唐贞元十六年(800年),分武宁县西高、崇、奉、武、仁、西、安、泰8乡设分宁县,辖今修水、铜鼓2县,治常洲亥市(今义宁镇),属洪州。

宋朝~元朝

北宋初,分宁县更名宁县。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宁县升为义宁军;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复为分宁县,属隆兴府。元大德五年(1301年),升分宁县为宁州,属龙兴路。

明朝~清朝

明洪武初年,宁州改为宁县,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复宁州,属南昌府。清沿明制,嘉庆六年(1801年),改为义宁州;清宣统二年(1910年),析上崇乡、上武乡设铜鼓抚民厅,由义宁州管辖。

中华民国

1912年,义宁州改名为义宁县。1913年,废铜鼓厅设县,从义宁县析出。1914年3月,为避广西义宁县同名改称修水县,隶属省辖,同年,改属得阳道。1926年,道废,直属省辖。1928~1934年,先后于湘鄂赣边区建立苏维埃政权修铜宜奉县、修武崇通县、修通县、修铜县、平修铜县、修武通县,隶属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管辖。1935年,属第一行政区,专署驻武宁;1942年,属第二行政区,专署驻宜春。1949年7月,成立修水县人民政府,属袁州专区;9月,划归九江专区。:442-449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1月,设10区、182乡。

1956年5月,调整区划,设10区、94乡镇。

1958年8月,撤乡设社,设5区、44公社。

1966年5月,设8区、1镇、52公社。

1968年4月,属九江地区

1983年7月,属九江市

1984年6月,政社分开,设8区、1镇、52乡。

1995年12月,撤区并乡,设18镇、18乡。

2015年,设19个镇,17个乡。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10月31日,修水县辖19镇17乡。县人民政府驻义宁镇义宁大道199号。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修水县地处江西省西北部,九江市西部,湘、鄂、赣三省交界处,介于东经113°56'23~114°56'49”,北纬28°41'41”~29°22'16”之间。东邻武宁县宜春市靖安县,南毗宜春市奉新县、宜丰县、铜鼓县,西连湖南省平江县、湖北省通城县,北接湖北省崇阳县、通山县。距九江市区210千米。:442-449县域面积4502平方千米。

地质

修河县地质构造复杂多样,地层出露齐全,岩浆活动强烈,处于动荡的海盆环境,气候温暖,火山喷发频繁,接受了厚度逾万米的海相沉积,沉积物在漫长的晋宁期变质构成结晶基底。强烈的晋宁造山运动形成了近东西向复式隆起和北东向、东西向两组主要断裂。并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广泛分布的九岭斜长花岗石

修水县整个地质演变过程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在元古代便已形成地台基底,曾多次接受以海相为主的沉积。由于早期地质环境处于海盆地区,其海相沉积厚度很大,地层发育完整,除中生界休罗系缺失外,元古代前震旦系至新生代第四系地层均有出露。震旦纪为滨海或浅海环境,继续接受海相沉积。二迭纪至三迭纪,二迭纪早世,再度沦为滨海或沼泽环境,后海湾水体在振荡中加深,接受浅海相沉积。至三迭纪早世,地壳逐步抬升,第一盖层建造期结束。三迭纪中世,发生了强烈的印支造山运动,海水退出修水县境,结束了海侵历史,第一盖层和结晶基底褶皱为山脉。白圣纪至第三纪,地壳继续抬升,气候干热,盆地内沉积了厚度千余米的陆相红色砂砾岩。至此,第二盖层的建造基本结束。晚第三纪至第四纪喜马拉雅运动的多次作用,使县境进一步隆起,以切蚀作用为主的修河水系逐步形成。广大山地和丘陵地区普遍接受侵蚀和剥蚀,山麓、河谷及低洼处则进行着第四系含金松散物的堆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内外营力多方面作用,形成了现在的地貌景观。

地形地貌

修水县地处赣北低山丘陵地区,西北幕阜山脉与东南九岭山脉交接地带;地势西部高东部低,周围高中间低。地形可分为境内四周为山区地带,中部依次为中山、低山、丘陵地带,修河及其一级支流两岸为河谷阶地地带。有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64座,主要山峰有黄龙山、大湖山、三界尖、太阳山、九龙尖等。境内最高峰三门峡位于东部黄坳乡,海拔1715.5米;最低点修河出境处港口位于东北部太阳升镇,海拔75米。

气候

修水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春秋短,夏冬长;春季暖湿晴雨交替,夏季炎热多雨高湿,秋季干热少雨,冬季干冷少雪。受地貌形态影响,境内区域气候差异显著,形成复杂的山地垂直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6.9℃,1月平均气温4.7℃,极端最低气温-12.1℃(1990年12月29日);7月平均气温28.1℃,极端最高气温41.2℃(2003年8月2日)。最低月均气温1.0℃(1977年1月),最高月均气温30.0℃(1971年7月)。平均气温年较差23.4℃,最大日较差28.0℃(1954年3月18日)。生长期年平均256天,无霜期年平均254天,最长286天,最短22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600小时,年总辐射100.3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362天(一般为1月19日-次年1月15日)。年平均降水量1606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153天,最多173天(1981年),最少133天(2004年)。极端年最大降水量2358.8毫米(1998年),极端年最少降水量1086.5毫米(1968年)。降水集中在每年4~6月,6月最多。

水文水利

修水县境内河道属长江流域,分属鄱阳湖水系和洞庭湖水系。其中鄱阳湖水系的修河流域面积4227平方千米,占县域总面积的94%;洞庭湖水系的泪罗江流域面积266平方千米,占县域总面积的6%。境内最大河流为都阳湖水系一级河流修河,自西向东流贯全境,流入武宁县,境内长134千米,流城面积4227平方千米,年均流量119.7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噪口水至渣津水、东津水、东港水、安溪水、洋湖港10条,境内总长563.7千米,流域面积3749平方千米。较大的三级河流有奉乡水,境内总长65.3千米,流域面积450平方千米。较大的四级河流有杨家坪水,境内总长29千米,流域面积137平方千米。洞庭湖水系一级河泪罗江,境内称渭水,长32.8千米,流域面积177平方千米。二级河流汩水、余缎河2条,总长15千米,流域面积89平方千米。总长度7206千米,河网密度1.6千米/平方千米,径流总量39.6亿立方米。

修水县中型水库有抱子石电站水库、龙潭峡电站水库、郭家滩电站水库、小山口电站水库、淹家滩电站水库。小型水库有185个。

土壤

修水县成土母质复杂多样,并有互相层叠,互相混合的特征,按土壤普查,全县土壤成土母质,有酸性结晶岩、混质岩、红沙岩、石英岩、紫色沙砾岩、碳酸盐岩类等风化物和第四纪红色粘土及河积物等。土类有红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水稻土、石灰石土、山地草甸土、潮土、紫色土8类。亚类有育型水稻土、潜育型水稻土、淹育型水稻土、紫色土、山地草甸土、棕色石灰石土、潮土、红壤、山地黄红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11类,44个土属,140个土种。

自然灾害

修水县主要自然灾害有洪灾、旱灾、冰冻、低温、泥石流、植物病虫害等。洪灾主要发生在初夏,多由锋面雨形成强降水,由于山地自然落差大,导致山洪暴发,并可伴生泥石流灾害。洪灾平均5年一遇,主要发生在6~8月,最严重一次发生在1998年7月26日,6小时降水量195.4毫米,受灾人口48万人,受灾面积37万亩,经济损失折合人民币2.5亿元。早灾多发于夏末和秋季,由副热带高压形成长时间无雨天气,导致农作物灌溉困难,造成农业减产。旱灾约5年一遇,主要发生在9~11月,最严重一次发生在1986年7月,受灾面积58.54万亩,经济损失1.15亿元。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约6年一遇,主要发生在12月至次年2月,最严重一次发生在2008年1月,受灾面积21万亩,经济损失折合人民币14.09亿元。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修水县有耕地面积56.6万亩,人均0.68亩;林地面积528.2万亩,园地面积8.5万亩,可利用草地面积19.6万亩。

矿产资源

修水县矿产类型全面,矿种众多,矿藏储量丰富,有大型矿4处,中型矿5处,已发现矿产35种,主要矿产有钨、石英、金、大理石长石石煤、石灰石、瓷石矿花岗石、青石板等。钨矿储量丰富,总储量约24.4万多吨。主要分布在港口、布甲、黄港、黄坳等地。香炉山钨产储量较大。石英资源可采储量达200万吨,远景储量3000多万吨。石煤是修水县非金属矿的主要矿产,分布较广,可靠储量47.7亿吨,石煤中还含有一定数量的钒、、铬、铝。瓷土储量约2500万吨,分布在古市、义宁镇等地;陶土储量7万吨。大理石分布在港口、横山、四都等地。

生物资源

修水县野生植物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南方红豆杉、水杉、琪桐、钟木、银杏5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24种,省级保护植物73种。野生动物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蟒蛇、金钱豹、云豹鬣羚、獐、中华秋沙鸭6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9种,省级保护动物29种。

水资源

修水县地表水有修河、渣津水、上衫水、东渡港、杨津水、洋湖港、汨罗江等。修河是境内主要水系,修河及其11条支流,流贯全境。修河发源于幕阜山东麓,上游又称渣津水,汇合司前水,大桥水,东港水,东津水,山口水,北岸水,杭口水,奉乡水,安溪县水,三都水等,蜿蜒曲折,呈树枝状分布,向中心河谷辐合。在曾家桥起称修河,向东北出境,流经武宁县永修县,在吴城镇汇合赣江后注入鄱阳湖。西部汩罗水,发源于黄龙,经水源、大桥和平江县,注入洞庭湖

修水县地下水受气候、岩性、构造、地貌等多种因素控制,富水性极不均匀,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在一定地貌形态通过断层、裂隙和孔隙渗透而形成。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修水县常住人口总数为710620人(不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和居住在县内的港澳台居民以及外籍人员),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739986人相比,十年共减少29366人,减少4.0%。

截至2021年末,修水县户籍人口892559人,其中城镇人口230646人,乡村人口661913人;其中男性464844人,女性427715人。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143505人,占总人口的16.1%。全年出生人口7647人,出生率为8.57‰;死亡人口3531人,死亡率为3.96‰;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61‰。常住人口702536人,其中城镇人口347762人,城镇化率为49.50%,比上年提高0.69个百分点。

民族构成

修水县以汉族为主,还有苗、回、、壮、侗、满、土家、傣、黎、藏、维吾尔、彝12个少数民族。

政治

经济

综述

修水县是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县、中国名茶之乡和全省最大的蚕桑基地县,2021年,修水县地区生产总值(GDP)293.56亿元,比上年增长9.2%,两年平均增长6.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81亿元,比上年增长7.2%,两年平均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117.78亿元,增长8.0%,两年平均增长5.5%;第三产业增加值143.97亿元,增长10.5%,两年平均增长8.0%。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0.8:40.1:49.1。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0%、34.3%、56.7%,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8、3.2、5.2个百分点。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1544元,比上年增长10.0%。

第一产业

修水县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豆类、薯类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蚕桑、茶叶、药材、棉花、油料作物等。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家禽为主。渔业以淡水鱼类为主。

2021年,修水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3.25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农业产值21.49亿元,比上年增长6.3%;林业产值4.81亿元,增长7.1%;畜牧业产值20.02亿元,增长9.0%;渔业产值3.58亿元,增长10.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35亿元,增长25.1%。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为7.34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1%。全年粮食总产量26.25万吨,比上年增长1.7%;全年肉类总产量6.31万吨,比上年增长35.1%。全年农村用电量25398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3 %。

第二产业

修水县工业初步形成了以矿产、水电、木材、食品、服装、纺织为主的工业体系。2021年,修水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34.83亿元,比上年增长22.7%。轻工业总产值140.31亿元,增长21.6%;重工业总产值294.52亿元,增长23.3%。国有企业完成总产值51.62亿元,增长20.9%;股份制企业完成总产值375.25亿元,增长22.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总产值6.11亿元,增长33.8%;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总产值1.86亿元,增长22.6%。三大主导产业中,矿产品精深加工业完成总产值197.00亿元,增长18.4%;机械电子产业完成总产值68.88亿元,增长24.7%;绿色食品产业完成总产值67.79亿元,增长30.5%。全部工业增加值102.27亿元,比上年增长8.8%。全县资质内建筑业企业23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7.91亿元,比上年增长24.9%。

第三产业

2021年,修水县固定资产投资163.23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工业投资118.21亿元,增长9.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70亿元,下降25.2%;第二产业投资118.21亿元,增长9.7%;第三产业投资43.32亿元,增长12.9%。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投资13.04亿元,增长105.0%;非国有投资150.19亿元,增长5.7%。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1.73亿元,比上年增长44.6%。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9.88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全年外贸出口20.52亿元,增长68.0%。全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43.97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12.43亿元,比上年增长36.2%。

2021年,修水县财政总收入30.95亿元,比上年增长15.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93亿元,下降0.5%。全年共实现税收收入26.44亿元,增长16.3%;非税收入4.50亿元,增长9.1%。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8.02亿元,比上年下降17.2%。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89.82亿元,比年初增加16.38亿元,比上年增长6.0%。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936.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8%;旅游综合收入80.5亿元,增长20.1%。

人文

文物古迹

修水县有红色革命遗址遗迹60余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个。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香火桥、湾里桥、回坑村古建筑群、龙王阁、泉塘古井、廊桥、绣花楼、纱笼桥。

陈宝箴、陈三立故居,位于修水县宁州镇桃里竹村。陈氏故居为两栋并列的大屋,均建于清朝,保存完好,其一名“凤竹堂”,为清乾隆时期陈宝箴祖父陈克绳所建,一进两重。天井两侧厢房为客厅、官厅,上下堂前厅房为卧室、书房,是典型的徽派建筑。其二是一栋新屋,为清光绪年间陈宝箴所建。凤竹堂门前有一对旗杆石和一座进士墩。进士墩上还刻有楷体“光绪己丑年主政陈三立”十个大字。

山背遗址,位于修水县上奉镇山背村,距县城65千米。为长江中下游平原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有山背、跑马岭、杨家坪、燕子岭、金鸡岭等46个文化遗址,分布在东西长5千米、南北宽4千米、间距50~200米范围内,面积约20平方千米,其中8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鉴定,将修水山背、鄱阳湖及赣江中下游地区的有段石和红陶为主要特征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单独命名为山背文化。

综述

修水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全丰花灯、砚台制作技艺(修水贡砚制作技艺)、宁河戏、宁红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麟祥堂罗盘、修水哨子、一圣仙娘花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双井绿、古市制陶、十八番、北岸船灯、修水陶艺、陈门钩子拳、桃里竹艺、余塅灯戏、绝技四十八棍、涂氏痹症古方、溪口燕竹坑阳戏、宁艾熨灸、牛皮饺子、东塅社五帝龙灯、黄庭坚传统香事、修水采茶戏、修水茶俗、修水正一道清微派科仪、修水书画装裱修复技艺等;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7项。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名。

  宁河戏,起源于江西修水,是由酬神还愿的傩戏发展而成,明隆庆元年(1567年)即有专业班社,唱腔以二犯与西皮为主,传统剧目中有《文公走雪》《铜桥渡》《采石矶》等剧。

全丰花灯,起源于宋代。曲调属江西省曲艺,调式以徵、羽居多,商、角次之,特别强调主音上方五级,与全丰方言紧密结合,‘灯’与‘戏’、‘戏’与‘灯’自然合,可说是‘灯’中有‘戏’、‘戏’中有‘灯’。

美食特产

修水县主要土特产品有宁红茶、双井绿茶、神茶、大子、杭猪三黄鸡、腊肉、茶油洪洞醪糟菊花茶、板笋、上奉板鸭、西港化红、全丰蜜枣、溪口板栗、布甲薇菜、砚等。

双井绿茶,曾于北宋时名重京华,誉为“草茶第一”。双井绿茶形如凤爪,汤色碧绿,滋味醇和。

大䬰子,用香芋或红薯煮熟捣泥,渗入红薯淀粉、植物油、食盐搓匀成坯,包馅后用蒸笼蒸熟即成。以腊肉、虾米、笋丁、油豆腐等配料为馅称肉䬰子,以白糖、猪油、芝麻、花生仁、橘饼等配料为馅称糖䬰子。

腊肉是修水肉类食品中的传统风味。在寒冬腊月制作,用条状大块带皮猪肉经盐炒、腌渍、烘烤而成。

修水县油茶树生长于低山丘陵地区,受特殊的地貌气候环境影响,所产茶油不含芥酸、胆固醇,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亚麻酸、油酸、亚油酸,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0%以上,为纯天绿色产品。

赭砚因石质以赭色为主而得名,清代曾作为贡品,又称贡砚。以猪色为主体,翠绿镶嵌,且有少量鸡血纹理。其特点是发墨易液,贮水不涸,历寒不冰,墨书解久,不损笔毫。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修水县是北宋“诗书双绝”黄庭坚、近现代“陈门五杰”(陈宝箴陈三立陈寅恪陈师曾陈封怀)的故里。自唐宋至清代,共出进士201名。

截至2021年末,修水县有普通初级中学47所,在校学生63109人,专任教师4854人;普通高级中学5所,在校学生21459人,专任教师1304人;小学335所,在校学生数62718人,专任教师3918人;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4341人,专任教师229人。

修水县共有6所全日制高中为修水县一中、修水县第二中学、修水县第四中学修水五中、英才中学、琴海中学。

文化事业

截至2021年末,修水县有县级图书馆2个,藏书22.5万册,全年图书借阅30万人次。全年组织文艺活动463场次,送电影下乡400场次。全县共有电影院5个,放映队19个,全年电影观众51万人次。

医疗卫生

截至2021年末,修水县共有卫生机构512个,其中,县级医院3所,乡卫生院35所;共有床位3911张。卫生工作人员493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469人。其中,修水县第一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急救、预防、保健、康复、教学于一体的综合性三级医院。江西省修水县中医院,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三级乙等医院。修水县妇幼保健院,是一所集妇幼保健、医疗卫生、社区卫生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质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

社会保障

截至2021年末,修水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37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7.66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79.02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4.09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74.93万人。全县低保人数3.92万人,其中城镇0.35万人,农村3.57万人。全县90周岁以上老人1550人,享受政府高龄补贴387万元。

交通

修水县是赣、湘、鄂三省,靖安、奉新县宜丰县铜鼓县平江县通城县崇阳县通山县九县的交界处;三个省会城市长沙市、武汉、南昌市的中心点,距九江市210千米,距南昌市约200千米,距南昌市昌北机场180千米。全年旅客周转量60850万人公里,货运周转量55650万吨公里。

修水县境内有大庆-广州高速公路南北向穿越县域东部,境内省道柯龙公路与大广高速挂线相连。修水向西可达长沙市、武汉市,向东可达南昌市、九江市。 2017年1月,修平高速正式通车。大广高速公路(G45),起于修水县庙岭乡,终于江西省修水县与湖南省平江县交界的大洞里。平高速线路全长80.1千米,共设四个互通(庙岭枢纽互通、杭口互通、渣津互通、大桥互通)、1个服务区(马坳服务区)。

风景名胜

综述

修水县有南崖—马家洲、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双井黄庭坚故里、修水温泉小镇、修水东浒寨、青峰寨、宁红茶文化园、神岭、龙安寨、杨梅渡古樟群、东岭石林、箔竹古村等景区;其中有2个国家4A级景区为南崖—马家洲景区、修水东浒寨景区,有2个省3A级景区,有24个省3A级乡村旅游点认定名单景区。

主要景点

南崖—马家洲景区,位于修水县城,为国家4A级景区,由南崖(含修水县黄庭坚纪念馆、南崖碑刻等)、云岩禅寺、修河峡谷栈道、老城修河段水域、马家洲公园等景点构成。

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坐落于修水县城凤凰山路136号,占地面积10000余平方米,属秋收起义专题纪念馆之一,1977年9月9日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先后被列为第二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第一批“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

修水东浒寨景区位于赣、湘、鄂三省交界的修水县征村乡潭坑村境内,东浒寨又名“钟鼓寨”,本地口音“钟鼓”与“东浒”接近,而又得名“东浒寨”,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人物

荣誉

参考资料

走进修水 - 修水县人民政府.修水县委县政府.2023-01-07

自然资源_自然资源_修水县委县政府门户网站-中国修水网.修水县人民政府.2023-01-07

修水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01-07

修水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 公报_统计数据_修水县委县政府门户网站-中国修水网.修水县委县政府.2023-01-08

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发布全省A级旅游景区名单的公告.江西省文旅厅.2023-01-08

美丽的修水丨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南崖-马家洲景区.修水县委县政府.2023-01-08

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_秋收起义在修水_修水县委县政府门户网站-中国修水网.修水县委县政府.2023-01-08

政务公开 - 九江市修水县人民政府.修水县委县政府.2023-01-07

县情简介_县情简介_修水县委县政府门户网站-中国修水网.修水县委县政府.2023-01-08

2022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3-01-07

我县荣获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荣誉称号_修水荣誉_修水县委县政府门户网站-中国修水网.修水县委县政府.2023-01-08

水利部公布2022年度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名单.澎湃新闻.2023-01-08

双井黄庭坚故里.修水旅游网.2023-01-08

修水东浒寨 .修水旅游网.2023-01-08

【大美修水】东浒寨风景区:山奇水媚两相宜.修水县委县政府.2023-01-08

历史沿革_历史沿革_修水县委县政府门户网站-中国修水网.修水县委县政府.2023-01-07

修水县2022年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界成果政府公告_通知公告_修水县委县政府门户网站-中国修水网.修水县委县政府.2023-01-08

修水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_通知公告_修水县委县政府门户网站-中国修水网.修水县委县政府.2023-01-15

郑庆华、刘婕.修水县委县政府.2023-01-15

修水县古建筑省文物保护单位-修水县图书馆.修水县图书馆.2023-01-08

江西省人民政府 公共文化 江西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江西省人民政府.2023-01-08

江西九江修水县宁州镇桃里竹塅村陈宝箴、陈三立故居(国保)_新浪新闻.新浪看点.2023-01-08

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国发〔2019〕22号)_政府信息公开专栏.中国政府网.2023-01-08

国务院核定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政府网.2023-01-08

江西35处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管理局.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管理局.2023-01-08

修水县非遗项目一览表_非物质文化遗产_修水县委县政府门户网站-中国修水网.修水县委县政府.2023-01-08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1-08

关于公布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_非物质文化遗产_修水县委县政府门户网站-中国修水网.修水县委县政府.2023-01-08

全丰花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1-08

红茶制作技艺(宁红茶制作技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1-08

砚台制作技艺(修水贡砚制作技艺)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 砚台制作技艺(修水贡砚制作技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1-08

宁河戏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 宁河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1-08

宁河戏简介_非物质文化遗产_修水县委县政府门户网站-中国修水网.修水县委县政府.2023-01-08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全丰花灯_非物质文化遗产_修水县委县政府门户网站-中国修水网.修水县委县政府.2023-01-08

2021年学校名单名录_教育信息公开_修水县委县政府门户网站-中国修水网.修水县委县政府.2023-01-08

修水县第一人民医院.修水县第一人民医院.2023-01-08

修水县中医院好不好/怎么样 - 网上预约挂号 - 专家门诊 - 出诊查询 - 在线问诊 - 好大夫在线.好大夫在线.2023-01-08

修水县妇幼保健院.修水县妇幼保健院.2023-01-08

地理交通_地理交通_修水县委县政府门户网站-中国修水网.修水县委县政府.2023-01-08

主要景点_游在修水.修水县旅游网.2023-01-08

修水温泉小镇.修水县旅游网.2023-01-08

青峰寨生态旅游景区.修水旅游网.2023-01-08

宁红茶文化园 .修水旅游网.2023-01-08

神岭风景区.修水旅游网.2023-01-08

龙安寨-江南第一寺庙群.修水旅游网.2023-01-08

杨梅渡古樟群.修水旅游网.2023-01-08

东岭石林.修水旅游网.2023-01-08

国家传统古村落-箔竹古村.修水旅游网.2023-01-08

修水5家景点入选江西省3A级乡村旅游点!_政务要闻_修水县委县政府门户网站-中国修水网.修水县委县政府.2023-01-08

江西省人民政府 工作动态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江西省2018-2020年度“鄱湖杯”水利建设先进县的通报.江西省人民政府.2023-01-08

我县获得江西省水利建设先进县称号_修水荣誉_修水县委县政府门户网站-中国修水网.修水县委县政府.2023-01-08

2020年度“中国天然氧吧” 评审结果出炉.澎湃新闻.2023-01-08

修水获评“中国天然氧吧”称号_修水荣誉_修水县委县政府门户网站-中国修水网.修水县委县政府.2023-01-08

祝贺!修水被命名首批“九江市食品安全治理示范县”_.修水县委县政府.2023-01-08

江西永修县被命名首批“九江市食品安全治理示范县”-中国质量新闻网.中国质量新闻网.2023-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