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战役
修水抗日战役发生于1939年,主要有彭桥阻击战、上杉战斗、桃树港之战(白沙岭阻击战)、县城保卫战等。
战役背景
1939年9月至10月,日军第11军团为打击中国军队的抗战意志,消灭中国第9战区部队,集中第6、第33、第101、第106师团及3个旅团约10万兵力,发动了“湘赣会战”
为打破日军战略企图,中国第9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指挥16个军30多个师约40万人的兵力,采取逐次抵抗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在长沙市附近消灭进攻的日军,史称第一次长沙会战。
修水作为长沙的左派,既是前线的后方,又是后方的前线,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第一次长沙会战,主要在赣北、湘北、鄂南三个方向作战,战场均在修水县及周围,因此修水成为了第一次长沙会战的主战场之一。
战役历程
修水抗日战役是1939年南昌战役中的一场战役,南昌会战,又称赣北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侵华日军在武汉战役后为了割断抗日战争第三战区和第九战区联络进行的一次战役。武汉失陷后,冈村宁次指挥的日军与薛岳指挥的第九战区和顾祝同指挥的第三战区部队在这个地区对峙于修水两岸。修水在南昌西站西北,距南昌陆路里程277公里。
日军布防在沦海、江益、燕坊、梅棠之间的炮兵突然开火,200多门火炮连续轰击了三个小时,中国军队的防御工事在炮火中毁于一旦,日军的第一○一师团在永修县以东的涂家埠渡河成功。由于日军的炮火猛烈,守军第四十二师阵地被摧毁,毫无还手之力,五分钟时间就顺利地过了河,半小时就攻占了大塘、金桥、新祺周,坦克以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向南昌推进。
日军的坦克加足了油,攻到了大城与调往南昌市的中国军队第三十二军期遇,中国军队没有反坦克武器,扔向坦克的手榴弹如卵击石,官兵们不少死在了敌人坦克的履带下。傍晚,日军到达灰埠镇,被赣江挡住了去路。面对滔滔江水,疯狂了的日军抢劫大量的民船,渡过了1000米宽的赣江。之后坦克进入了南昌城,日军进攻南昌,总共仅用了七天时间。
战役结果
中国军队在南昌战斗中,战死者1.4354万人,伤者1.7033万人,失踪被俘者1.0566万人,总计损失官兵4万余人。日方宣布日军战死者约500人,负伤者1700余人。双方损失比例为20:1。
相关信息
在修水抗日战役中,日军充分发挥了坦克的突击作用。日军的坦克,是在1925年缩减陆军四个师团,利用节省下来的军费买入一辆的法国一种最新式的坦克。后大阪、神户的工厂利用这辆旧坦克,仿造出一批自己生产的坦克。1927年日本就制造了150辆,并定名为“八九式”坦克。后来,这些坦克运到中国,参加了1932年的上海市“一二八”侵略战争和1933年春的侵略热河和长城作战。
参考资料
修水抗日战役回顾.红色文化网.2024-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