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又名武王克殷,发生于公元前1046年。是由姬发姬发率领诸侯联军在商都城附近的牧野区(今淇县南、卫河以北,新乡市附近)与帝辛帝辛的军队展开的一场大战。

周文王时期,周国就开始积极谋划灭商。姬昌礼贤下士,招揽人才,积极发展军事力量,治理国家。到了武王时期,周国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已经具备了灭商的实力,周武王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便率联军与商纣军对峙于牧野。双方战斗开始前,武王进行了全军动员,随后派姜子牙带领精锐部队打头阵,双方刚一接触,商军前队便调转方向回头反戈一击,周武王率大军乘势掩杀,商军大败。纣王逃回都城朝歌(今淇县),在鹿台举火自焚,商朝灭亡。同年,武王建立西周

牧野之战,是决定商周两国结局的决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进步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此战过后,商朝残部虽然还继续存在,但也没有了复国的力量。姬发死后,先后爆发了三监之乱和武庚反叛,都被周代镇压,此后,周公在之前的基础上重新进行了分封并制定了周礼制度,使周王室的统治逐渐稳固,最终确立了周朝中原正统政权的地位。

战争背景

殷商传国

商朝由商汤所建立,后经历盘庚迁殷建都于殷,所以商朝又称商朝或商殷。商朝自其第23位国王武丁死后,逐渐走向衰落,商朝传至第29代君主帝乙时,商朝已经内忧外患,内部政令不修,灾祸频发,外部则是西方的周国与东方的东夷虎视眈,帝乙为了避免遭到东西两面夹击,便把女儿嫁给了周文王姬昌,与周重归于好,史称帝乙归妹。帝乙晚年,把首都迁到了朝歌。帝乙死后,把王位传给了幼子帝辛,即为商纣王,也是商朝的末代君主。《史记·殷本纪》记载,帝纣天资聪颖,有口才,行动迅速,接受能力很强,而且气力过人,能徒手与食肉目格斗。他的智慧足可以拒绝臣下的谏劝,他的话语足可以掩饰自己的过错。他凭著才能在大臣面前夸耀,凭著声威到处抬高自己,认为天下所有的人都比不上他。帝辛继位后,国家更加混乱,帝辛宠信奸逆,疏远贤臣,使诸侯臣子纷纷叛离,同时他还加征赋税,聚集天下财富于鹿台,修建酒池肉林。对于不服从他的人,设置炮烙的醢刑,种种行为,导致天下百姓苦不堪言,与商朝离心离德。

杀贤讨夷

帝辛喜好美色,于是九侯便把女儿献给了纣王,九侯的女儿十分美丽,但是不喜欢淫逸,惹怒了帝辛,于是便把她杀了,还把九侯也做成了肉酱。鄂侯极力劝阻,与帝辛争吵了起来,也被做成了肉干。周文王听闻此事,暗中叹息,被崇侯虎告知纣王,帝辛便把姬昌也囚禁起来。周国大臣散宜生重价购得驺虞、鸡斯之乘、骊戎文马、有熊九驷及有莘美女给纣王。纣王大悦,于是下令赦免姬昌出狱,赐给弓矢斧,使姬昌得专征大权。九侯,鄂侯和姬昌位列三公,却被杀被囚,使得大臣们更加害怕纣王,不敢为纣王效力。姬昌回到周国后,开始征伐其他诸侯部落,积蓄力量。同时把洛河西岸的一块土地献给纣王,以换取废除炮烙之刑。纣王答应了西伯的要求,废除了炮烙之刑,周文王得到了天下百姓的爱戴。

姬昌死后,姬发姬发继位,对商朝的敌意也越发深重,纣王也感受到了周国的威胁,准备派兵征讨,这时东方的东夷发生了叛乱,纣王为了避免两线作战,于是派大将飞廉率主力大军征讨东夷,这也造成了商朝内部空虚,为武王伐纣提供了机会。

与商结怨

周原本是西方边陲的一个小国家,传说是后稷的后人。到了周太王做君主的时候,因为受到戎狄的威胁,便率领族人迁徙到了岐山脚下的周原遗址,公亶父重视农业,施行仁政,周国很快就强大了起来。公亶父去世之后,季历继位,季历秉承公亶父的政策,大力发展农业,提升周国国力。同时,季历大肆征伐周边的狄人部落,扩充实力,并且得到了商王武乙的支持,被封为西伯。商王文丁继位后,对周采取怀柔政策,季历于是征服了山西的余吾戎,向商王报捷,被封为“牧师”,有了征伐的权利。季历晚年,又打败了徒戎,带着翳徒戎的首领到商都向商王献俘。文丁见季历如此勇猛,害怕周国越来越强大,便假意嘉善了季历,在他要返回周国时把他囚禁起来,季历悲愤交加,死在了商,商周就此结怨。

图强覆殷

王季死后,周文王继位,是为周文王(商朝西伯)。姬昌表面上顺从商朝,背地里礼贤下士,任用贤良,为伐商积蓄力量。文王在位时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天下的诸侯都背离商朝归附周国,《春秋》记载,周文王得了天下的三分之二,仍然以臣子之礼事奉殷朝。文王之后,武王姬发继位,这时天下商周两国最为强大。武王以姜子牙为师,周公为傅,大力发展军事,等待时机伐商。公元前1048年,为了观察诸侯在周文王死后的政治态度,检验灭殷商的准备情况,周武王载文王牌位兴师东进,前往孟津(今河南孟津)。据史料记载,当时有八百名诸侯不约而同地带兵前来相会,皆认为“纣可伐矣”。武王经过这次观兵得知大多数诸侯已真心归附于他。但武王认为殷商六百年基业,实力依然强大,伐纣时机的尚未成熟,于是以“未知天命”为由引兵西归。此次观兵,规模宏大,史称“孟津观兵”。

到了公元前1046年,姬发商朝主力部队东征东夷,国内守备空虚,认为伐商的时机已到,于是联合诸侯会盟,出兵进攻殷商。

战前部署

公元前1046年,周与诸盟国相约。周军约4万5千人从丰镐出发,商军兵力约17万人。按《孟子·尽心下》 的记载,周军战车三百辆,虎贲甲士三千人。在到达孟津之后,与前来的庸、蜀、羌、髳、微、卢、彭、濮[pú]八国诸侯会师。在进军的过程中,周军进展不畅,进入河南地区以后,突然开始持续降雨,雨势很大,《国语 • 周语下》,《吕氏春秋》,《荀子》,《说苑》都有记载。《荀子 • 儒效》提到武王伐纣过程中遇到了“五灾”,即武王伐纣的时候,出征的日子是兵家的坏日子,东出的方向犯太岁。到了氾水,秦武王率军渡河,来到了怀地,军资损坏甚多。行军到了共头山,山居然也崩塌了。

武王率军行至鲔[wěi]水,纣王的使者胶鬲在此等候,武王召见了胶鬲。胶鬲询问秦武王率军前来的目的,在得到武王的答复后,又再次询问到达的时间,武王如实相告。于是胶鬲便回去向帝辛复命。胶鬲走后,这时天下起雨来,日夜不停。武王命令快速行军,不停止前进。军官们都劝谏武王,想让将士们休息一下,整顿之后再出发。武王不同意,表示自己已经与胶鬲约定好了时间,必须要守信,如果不能按照约定时间达到预定地点,不仅会失信于胶鬲,还会让胶鬲遭到纣王猜忌,从而引来杀身之祸。

战斗经过

牧誓

武王率军在甲子日的清晨到达了牧野。此时,商纣王也带领七十万(一说十七万)军队抵达了牧野与周联军对峙,双方展开布阵,大战一触即发。武王在大战之前进行了誓师大会,他左手持黄色大斧,右手拿旄牛尾来指挥军队。武王宣布誓词,提醒友邦的国君和办事的大臣、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以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联军将士们举起戈,排好盾,竖起矛。他引用古人的话,通过母鸡是否在清晨鸣叫进行比喻,表示商朝即将倾覆。武王指出现在商纣王只听妇人的话,轻蔑地废弃了对祖宗的祭祀不顾,舍弃先王的后裔、同姓长辈和兄弟不用,反而只对四方诸侯国逃亡到商国的罪人推崇备至,信任使用,让他们做大夫、卿士等官,纵容他们残暴地对待百姓,在商国内外作乱。武王表示现在自己要执行上天的惩罚。他要求将士们努力作战,行军不超过六步、七步就要保持队伍齐整;刺击不超过四次、五次、六次、七次也要等待队伍整齐。希望将士们威武雄壮,如虎豹熊罴一样开赴商都郊外。同时要求不要拒绝前来投降的商朝军队,以便让他们帮助自己。他警告如果不努力,将士们自己便会招致杀身之祸。

灭商

周军誓师之后士气高昂,将士们跃跃欲试。商军方面,由于主力远征在外,来不及回防。再加上周军突然来袭,商纣王没有准备,只好把参与修建宫殿和陵墓的奴隶武装起来,带上少量亲兵在后督战。战斗开始,武王先派姜子牙带领精锐部队进攻商军,自己带领大军为后续。商军由于都是临时拼凑的部队,而且大部分都是被强行拉上战场的奴隶,对商纣王本就充满怨恨,更不可能为其效命。于是,商朝军队前部刚与周军接触,便临阵倒戈,引导周军回头杀向纣王发动军队。武王见此情景,便指挥大军压上,率领车兵猛烈冲击商军阵营,商军兵败如山倒,顷刻间便土崩瓦解,帝辛虽带领亲兵奋力阻挡,但溃军早已没有斗志,商军大败。

纣王逃回了朝歌,穿上华丽的玉衣,在鹿台自焚而死。武王率军进入朝歌,到了帝辛死的地方。姬发象征性的用箭射他,射了三发才下车,用轻剑刺他,用黄钺砍下帝辛的头,挂在大白旗上。然后又到帝辛的两个宠妾那里,发现这两个宠妾都已上吊自杀。姬发又射了三发,用剑刺她们,用黑钺砍下她们的头,把她们的头挂在小白旗上。至此,牧野之战结束。

结果与后续

结果

牧野之战,姬发以劣势兵力大破商纣军,攻入了商朝首都朝歌,杀死了君主帝辛。牧野之战后,商朝灭亡,武王建立了西周,从此开始了周代八百年的天下。武王姬发克殷两年之后便去世了,这时商朝的残余势力依然很强大。姬诵刚刚继位,便由周公摄政。

后续

三监之乱

周朝有一种传统,即“兴灭继绝”。根据《尚书大传》的记载,古代诸侯受封时,必须有采地。即使他们的子孙犯了罪,采地也不会被剥夺。他们会让贤能的子孙世世代代守护这片土地,并祭祀最初受封的人。商纣王虽然无道,但他的祖先并没有犯罪。因此,在姬发取得天下后,他将帝辛之子武庚封于商朝旧地,统治殷遗民,以守商祀。并将殷商王分为几个部分,由管叔蔡叔度等人进行监理。

然而,尽管武庚受到了周代封号,但他复国的心思并未消失。当管、蔡流言,周公被疑之际,武庚便欲乘机作乱,企图叛周复殷。《尚书大传》形象地记述说:“管、蔡流言,奄君、蒲姑谓禄父曰‘武王既死矣,今王尚䌹幼矣,周公见疑矣,此百世之时也,请举事’”。于是,武庚联结管叔、蔡叔等人及反周势力,公然进行叛乱。

周公东征

周师分为两路大军。一路由鲁侯指挥,金文称之为明公或明保,即周公的长子伯禽。有人认为是君陈,但不确定。他指挥的部队至少有三族,可能更多,攻击的对手主要有逢伯、薄姑和楚侯。文献记载攻击的对象是徐夷、淮夷。后来金文昭王时期还称荆楚为淮夷,应为熊族,徐夷可能是盈族。

另一路由康侯指挥,金文称之为伯愚父、毛父、毛伯和毛公。他是康叔封的长子,文献也称之为康伯髦或王孙牟父。他指挥的部队包括殷八师。他曾在进攻商邑中立过功,征讨的对手有方雷、夷。在征讨商、奄之后,这次战役历时三年。周公平定了叛乱,诛杀了武庚和管叔,流放了蔡叔,把霍叔贬为庶民。这场战争最终以周师的胜利告终,夷人战败并接受了周室的统治,恢复了和平。

周天子分封

持续的叛乱让周代认识到了原有的政治结构已经不能够安稳的维持统治了。于是在周公的主持下,周天子开始了新一轮的大规模分封。将东部的土地封给周王室血脉以及忠于周天子的大臣,让他们为周天子镇守和开拓土地。同时将帝辛的庶长兄微子封在了处于众多诸侯国包围中的宋国,让他继续延续商朝的香火,统治商朝遗民。《诗·小雅·北山》记载,“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分封制的确立,在西周前中期很好的维护了周王室的统治,却也为春秋战国五百余年的纷争埋下了伏笔。

牧野之战的影响

牧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和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争案例,它不仅结束了商朝六百多年的统治,还确立了西周王朝的正统地位,为西周礼乐文明的繁荣兴盛创造了条件,而且牧野之战也为战车在军事上的使用开辟了先例,牧野之战当中体现的谋略和策略,也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和变化产生具有不可描述的意义,所以牧野大战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历史。

同时,牧野之战后西周王朝建立,为了维护政权的合法性与正义性,牧野之战也逐渐演变成为了一场武王顺应天命,替天行道的正义之战。然史料记载,牧野之战血流漂杵,武王在进入朝歌后,进行了长达两个月的残酷镇压,射杀了商朝土地上大量的飞禽走兽,仅武王名下记载就有一万多头,还掳走了大量的贵族百姓,把一百多名商朝大臣带回周国活祭了先祖,洹水帝都沦为一片废墟。

战争评价

《庄子·盗》认为周武诛杀殷纣,是以强大欺凌弱小,以人多压迫人少的。

吕氏春秋》评价:王季为国事辛劳而死,周文王很痛苦,同时又不忘被封拘于需要里的耻辱.他所以没有讨伐纣,是因为时机尚未成熟.姬发臣事商型唤纣,从早到晚都不敢懈怠,他也不忘文王被骂于玉门的耻辱.武王继位十二年,终于在甲子日大败殷军,这样的时机本来就不易得到,所以要及时把握。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杜勇认为牧野之战是殷周两国命运关的大决战。此役周人以少胜多,一战克捷,致使共主地位易嬗。

国防科技大学信息通信学院教授吴敏文评价:周武王以不到5万军队完胜统治600多年之商朝17万大军,一举灭亡殷商,致帝辛身死国灭。这是以少胜多、以有道征无道的典型战例。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强也表示牧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先发制人的著名战例,也是中国古代车战初期的著名战例。它终止了600年的商王朝,确立了西周王朝的统治,为西周时期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牧野之战中所体现的谋略和作战艺术,也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胜败原因

1.双方国力的此消彼长,商朝作为当时的大国,实力无疑是天下最强大的,但是自武丁中兴之后,国力就日渐衰落,到了末期的武乙文丁时期就已经是积重难返了,帝辛继位后,虽然也施行了一些措施想要挽回国力下滑的局面,却已经无济于事了,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而周国作为西部地区的小国,一直以小邦周自称。自周太王之后,四代君主励精图治,征伐周边小国,扩大领土,实力日渐强盛,到了周文王末期,周国已经是不亚于大邑商的西陲大国了。

2.政治与外交的变化,纣王时期,商朝内部矛盾不断激化,人心不稳,作为商朝的重要大臣,比干被杀,箕子入狱,商王朝的统治政权混乱无序,奸当道,许多正直的大臣遭到迫害被迫投靠了周国。而周国却广纳天下贤才,君主更是礼贤下士,求贤如渴,诸如姜子牙等人都纷纷来投,在这些贤才的辅佐治理之下,周国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外交方面,原本效忠商朝的方国们,也都改弦易辙,转而支持周国。武王孟津观兵时,诸侯前来会盟竟多达八百。

3.战争的准备与决策,对于这场决定两国命运的大决战,周国自周文王时期就已经开始谋划与准备了,一方面积极备战,加强军备,打造一只精锐之师,另一方面派人渗透商国内部,打探情报,作为内应。而商朝这边,对于周国的威胁没有足够的警惕与重视,使得周军长驱直入到达了王畿。而面对周军的突然到来,纣王甚至没有可以抵挡的军队,只好武装奴隶来仓促应战。在战场决策方面,秦武王在战前进行了全军动员,制定了严格的纪律,又有姜子牙这样的军事人才进行指挥。而纣王虽然在战场经验上比姬发丰富,但是手下的军队主力却是由奴隶组成,而且基本上都是刚刚武装起来的轻步兵,不仅毫无战斗素质低下,还对纣王充满怨恨。面对周军训练有素的甲士和战车的冲击时,一触即溃。

参考资料

..2023-06-02

..2023-06-07

淇县姓氏文化资源调研报告.中共鹤壁市委统战部.2023-09-02

..2023-06-02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傀儡政府.青岛新闻网.2023-06-07

..2023-06-07

..2023-06-07

..2023-06-07

..2023-07-18

..2023-07-18

..2023-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