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赵燕侠

赵燕侠

赵燕侠(1928年3月1日-2025年3月19日),河北武清人(现天津武清区),中共党员,著名京剧艺术大师,京剧赵派艺术创始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特别贡献奖(戏剧)获得者,北京京剧院奠基人之一,老文艺一级演员,原北京京剧团副团长、北京京剧院一团团长。

1934年,赵燕侠在武汉天声戏院演出京剧剧目《三娘教子》,系其第一次登台演出。1935年春,赵燕侠在长沙市以“七龄红”为艺名挑班演出。1943年,15岁的赵燕侠正式挂牌出演,于连续三天主演了《十三妹》《》和《大翠屏山》等剧目。1950年,赵燕侠组建的燕鸣社改名燕鸣京剧团,1961年,燕鸣京剧团并入北京京剧团,赵燕侠担任副团长。1963年底,赵燕侠开始对沪剧芦荡火种》(后改名为《沙家浜》)改编的京剧现代戏《地下联络员》进行排演,戏中饰演阿庆嫂。1966年赵燕侠因“文革”被批斗,暂离舞台。1977年,赵燕侠正式重返舞台,1979年北京京剧院成立,赵燕侠担任一团团长。1995年举办了“赵燕侠舞台生活六十周年”庆祝活动,该场活动结束后,赵燕侠便告别了舞台。

赵燕侠2003年获得了中国唱片社颁发的“金唱片奖”,2006年获得了全国文联颁发的“表演艺术成就奖”,2011年获得了第五届中国戏曲表演“终身成就奖”。赵燕侠的代表作品有《玉堂春》《荀灌娘》《白蛇传》《碧波仙子》《沙家滨》《花田错》等,其表演的整体风格可以根据人物感情的差异而变化,唱腔上咬字清晰,并且首创了真假嗓的结合运用方法,具有清新明丽的风韵。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赵燕侠,生于1928年3月1日,出生在天津沈家台一个京剧梨园世家。她的父亲是著名的京剧武生演员赵小楼。由于家境贫困,无法供她上学,父亲决定让她学戏。1934年在武汉天声戏院、6岁的赵燕侠与毛家班的毛韵珂、毛剑秋父女同台演出京剧《双官诰》,她扮演的薛倚哥一角赢得了满堂喝彩,从此在父亲赵小楼的严格训教下赵燕侠开始了从艺生涯。同年赵燕侠在汉口广播电台的戏曲节目中演唱京剧。

1935年春,在父母的陪同下,赵燕侠随顾无为前往长沙市,并以“七龄红”为艺名挑班演出。后来父母又带她辗转于武汉周围跑码头。1938年,随着日军攻占武汉,赵燕侠跟随父亲从长沙、重庆辗转到厦门市等地,参与搭班唱戏,在厦门期间,赵燕侠出演了《全部大英杰烈》《虹霓关》《贺后骂殿》三场小孩戏。1939年,她随着父母迁居上海市,并开始跟随京剧旦角演员金碧砚学戏,在此期间赵燕侠学得了正经的大青衣戏《二堂舍子》,后又学得《二进宫》,这为她在唱腔和青衣身段方面奠定了重要的规范基础。在1940年,她随父母离开上海,辗转南京、济南市天津市等地,最终于1941年抵达北京。1942年,通过姑父高亚杰的介绍,赵燕侠拜”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为师,在此期间师傅送给她《荀灌娘》、《鱼藻宫》和《贩马记》三个剧本, 并让名旦何佩华向她传授了《红娘》《红楼二尤》《钗头凤》《勘玉钏》《香罗帕》等荀派代表剧目。1943年,在荀慧生的帮助下,赵燕侠又从李凌枫处学会了《龙凤呈祥》《祭江》《桑园会》等青衣戏。

演艺经历

正式登台

1943年,15岁的赵燕侠正式挂牌出演,在侯喜瑞叶盛兰马富禄等著名艺术家的辅助指导下,于北京的三庆戏院连续三天主演了《十三妹》、《大英杰烈》和《大翠屏山》等剧目。这三场演出的上座率与票房收入呈逐日递增的趋势,使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迅速提升,赵燕侠在北京舞台上成功打出了名头。同年12月底,赵燕侠回到了家乡天津市,在天宝戏院挂牌演出,并以领衔主演的身份与前辈周啸天王泉奎萧盛萱等组班演出《大英杰烈》《大劈棺》《四郎探母》和《红鬃烈马》等戏。演出期满后,又在天津新式舞台一中国大戏院继续演出,赵燕侠以16岁年纪成为中国大戏院年龄最小的挑班主演。1944年赵燕侠组建燕鸣社,在北京、天津、上海市等地演出。

稳步前进

1946春天,赵燕侠跟随父母来到徐州市,在此期间,她演出了《大英杰烈》《十三妹》《红娘》《玉堂春》和《虹霓关》等戏,演出一月后遭遇诈骗而未能得到报酬。后赵燕侠不知何因得罪了小报记者,报上颠倒黑白信口雌黄,刊载了一篇贬低她的文章,使赵氏全家大为震惊。为了不受这窝囊气,赵燕侠决定“弃艺从医”,于玻璃厂的一条小巷内私人诊所当护士,但她的事业心仍在舞台,在家人亲友和诊所大夫的劝慰下,当了数月的护士后,赵燕侠终于重返舞台。

1949年11月,上海市附近苏北一带因为遭遇特大水灾,百姓无法过冬,上海市政府成立了”冬令救济会“,彼时正在上海演出的赵燕侠立即投入到义演募捐行列,1949年12月,她连续演出了三个星期,观众们积极前往认购演义票,演出结束后,赵燕侠将所得票款全部捐给苏北灾民。同年,首都戏曲界妇女联谊会成立,赵燕侠担任副会长。1950年赵燕侠改燕鸣社为燕鸣京剧团,担任团长一职。1951年,北京京剧公会为筹建戏曲学校,成立了北京私立艺培戏曲学校董事会,聘请赵燕侠为董事。1952年赵燕侠参加北京妇女联合会的工作,先后为抗美援朝战争义演和筹建北京私立艺培戏曲学校义演。1953年,正值戏改运动抓的最紧时,然而各地的国营剧团上座却不如私营剧团。赵燕侠的《玉堂春》场场爆满,因此引发了文化主管部门的不满,并在各大报刊批评赵燕侠的《玉堂春》《双蝴蝶》《霍小玉》等戏。因此燕鸣京剧团将《苏三起解》原有的”嫖院“、”庙会“、”服毒“、”会审“等六七折戏删去三折,单演《起解·会审·团圆》。1954年2月3日起,赵燕侠率剧团来到南昌市,与江西剧团搭班在江西剧院演出了,随后又转移到南昌剧场,进行慰问解放军演出。

1956年,“中共八大”期间,中央办公厅特邀赵燕侠到中南海演出了一场《虹霓关》。从不看戏的林彪通过看她的戏,喜欢上了京剧,后来曾多次点名要看赵燕侠的《虹霓关》和《穆柯寨》。1958年3月16日中国京剧舞台上第一出现代戏《白毛女》诞生了,其中赵燕侠扮演白毛女。同年4月2日起,赵燕侠再次率燕鸣京剧团来到上海市,在天蟾舞台陆续演出了《红娘》《十三妹》《红梅阁》《玉堂春》《大英杰烈》《陈妙常》《盘夫索夫》《孟姜女》和《春香传》等剧。1959年,《荀灌娘》经历了四次大的修改而再次演出,赵燕侠在演出荀派戏时,已经有了自己的独立思考。

1960年,燕鸣京剧团并入北京京剧团,赵燕侠担任副团长,与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并列五大头牌。在剧目上,赵燕侠选择以《白蛇传》、《红梅阁》、《碧波仙子》、《盘夫索夫》等剧唱大轴。在此期间她展现了宽广的戏路,能够演绎青衣、花旦、刀马旦、文武小生等多种行当的角色。赵燕侠所演的《红娘》、《花田错》、《辛安驿》、《荀灌娘》、《玉堂春》等作品,在继承荀派表演风格的基础上,大胆突破,使她在京剧舞台上独具特色。1963年,赵燕侠与马连良、张君秋、裘盛戎一起带领北京京剧团成员赴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演出,在香港演出期间,赵燕侠的《真假牡丹》《盘夫索夫》大获成功。同年底,赵燕侠开始对沪剧芦荡火种》(后改名为《沙家浜》)改编的京剧现代戏《地下联络员》进行排演,赵燕侠饰演阿庆嫂,在12月5日,经受了北京市市长彭真、解放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和江青的审查,被江青评价为“从剧本到表演都没有脱离传统戏的框框”,现代戏排演结果没能通过。

1964年,《地下联络员》改为沪剧原名《芦荡火种》,并在3月底通过北京市委领导第二次审查。4月27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董必武、陈毅等人观看了京剧《芦荡火种》,并盛赞了因尚未修改定稿而按原样演出的戏。

曲折发展

1964年底,北京京剧团排演《江姐》,赵燕侠出演其中的女主角江姐。同年,赵燕侠当选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66年11月2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国文艺界文化革命大会”上,赵燕侠被点名,四天后,赵燕侠被抄家、批斗。

1969年4月,江青调回赵燕侠,让其对顶替她扮演阿庆嫂的青年演员进行辅导,同年8月,赵燕侠再次被扣上‘五一六’现行反革命分子帽子,进行了第二次轮番批斗。赵燕侠被发配到五七干校,当了四年壮工,在此期间不准赵燕侠吊嗓子练功。

解放之后

1976年,赵燕侠刚刚获得解放,又赶上唐山地震,她选择立马跟随慰问小组赶赴灾区演唱。为了争取尽快恢复舞台演出,赵燕侠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不仅每天坚持练功,还不断提升自己的歌艺。同年,北京电影制片厂为赵燕侠拍摄了电影艺术片红娘》、《辛安驿》,电视录像《拾玉镯》。1977年赵燕侠正式重返舞台,陆续恢复演出了《白蛇传》《苏三起解》等传统剧目。1978年,为了庆祝"国际劳动节"劳动节,北京京剧院和中国京剧院联合演出了新编历史剧《闯王旗》,在这部戏中,赵燕侠出演高夫人一角,李和曾饰演李自成袁世海则饰演郝永忠,与其他主演共同呈现了这一历史剧的精彩演出,创造了新的艺术高峰。为此,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戏曲组,还特约三位主演到电台录制了精彩唱段,同年,赵燕侠当选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79年北京京剧院成立,赵燕侠担任一团团长,同年恢复演出《红梅阁》。

1980年,赵燕侠率京剧团赴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纽约等十大城市巡回演出了《真假牡丹》,《辛安》,《拾镯》等作品,一共演出82场,场场爆满、轰动美国,同年赵燕侠任院艺术委员会主任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4月1日开始,赵燕侠率北京京剧院一团以对实行“大包干”经济管理,恢复“跑码头”的做法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同年到武汉演出时,女儿张雏燕首次在武汉人民剧院彩排并主演了《拾玉镯》。1982年,赵燕侠率领试点队前往上海福州路劳动剧场演出,随后率团在无锡演出。1983年赵燕侠出版著作《我的舞台艺术》。1986年5月,赵燕侠带领京剧团前往四川省演出,演出共27场,赵燕侠带病演出了19场。同年剧院改革,赵燕侠的一团改为六团,仍由其担任团长,期间赵燕侠还为成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筹款义演。1987年,赵燕侠赴四川省成都等地演出,为当地残疾人演出专场。1988年,60岁的赵燕侠被单位强制退休。1989年9月4日,赵燕侠作为艺术顾问,随北京京剧院演出团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演出。1991年,为纪念田汉诞辰九十四周年,北京市京剧昆曲振兴协会在吉祥戏院演出,赵燕侠与女儿张雏燕合演了剧目《白蛇传》。1995年举办了“赵燕侠舞台生活六十周年”庆祝活动, 赵燕侠在北京市工人俱乐部连演了《碧波仙子》、《玉堂春》、《红梅阁》、《白蛇传》四出重头戏。该场庆祝活动结束后,赵燕侠便告别了舞台。

舞台之后

2002年,4月7日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在全国政协礼堂会见赵燕侠,指定天津市委宣传部部长叶厚荣和北京市戏曲艺术职业学院院长孙毓敏负责协助赵燕侠的音配像录制工作。2003年赵燕侠获中国唱片社颁发的“金唱片奖”。2006年获全国文联颁发的“表演艺术成就奖”,同年8月31日,赵燕侠的演出录音配像工作正式完成,共录制了《碧波仙子》《红梅阁》《白蛇传》《临江驿》《孙玉姣》五部作品。2007年1月,赵燕侠参加了在天津中国大戏院举行的一台荟萃京、津、沪京剧名角的大型演唱会。3月28日,北京市老市长张百发为赵燕侠设宴祝贺80华诞。同年7月,赵燕侠与其女儿参加了中国中央电视台庆祝“音配像”胜利完成的晚会。2008年,赵燕侠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戏剧之京剧代表性传承人,首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同年5·12汶川地震,赵燕侠立即捐赠一个月的退休金。2011年赵燕侠获中国戏曲表演学会颁发的第五届中国戏曲表演“特别贡献奖”。

2012年,为祝贺赵燕侠舞台生活 80 年,北京京剧院和北京戏曲艺术发展基金会在12月29日~31日在长安大戏院连续举办四场赵派经典剧目展演,最后一场演出后,赵燕侠亲自登台与观众见面并表示感谢。2013年,北京京剧院在院内办公楼举行京剧前辈艺术大师塑像揭幕仪式,包括赵燕侠在内的九位京剧大师雕像由家人及流派传人揭幕。2018年,北京京剧院在4月10日至16日推出由北京市戏曲艺术发展基金会支持的“庆祝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赵燕侠先生诞辰90周年暨舞台生活85周年展演”活动。

人物逝世

2025年3月19日16时10分,赵燕侠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遗体告别仪式定于3月23日(星期日)上午9时,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大礼堂举行。

主要作品

代表剧目

以上资料来源

影视作品

以上资料来源

出版书籍

音配像剧目

以上

创作特点

唱腔

情感

赵燕侠的唱腔艺术整体风格根据人物感情的差异展现出多样的色彩。比如在《碧波仙子》中,仙子走进书房前的【南梆子】,她轻松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在《闯王旗》中,高夫人在绣制大旗时的【四平调】,表达了巾帼英雄对前方的斗志。而在《白蛇传》中,白娘子在“断桥”一折的【西皮导板】、【西皮原板】、【西皮二六】、【西皮流水】中,将爱怜和怨恨巧妙地交织,既有指责又有安慰,她的唱腔充分展示了白娘子对许仙深深的挚爱。

清晰

赵燕侠在青年时期就积极致力于将易懂的唱念呈现给观众,以促使更多人欣赏京剧。她不断深入研究,舍弃了费力难懂的吐字咬字,选择了易懂的京音,使得听众在欣赏时无需过多思索,能够清晰明了地理解表演,同时保持了京剧的独特韵律,增强了艺术语言的美感。在她的演唱中,字与字之间的连贯与断裂、轻重、虚实的安排都得到了精心的处理。字音的长短、快慢的收放也都妥帖得体,使得整个演唱过程中有着起伏有致、变化多彩、音韵抑扬的艺术效果。

技巧

除了唱腔的清晰,赵燕侠首创了真假嗓的结合运用。传统上,旦角一直使用假嗓,但赵燕侠将真假嗓巧妙地结合,形成了赵派独有的唱法。这种破除假嗓限制的创新,使得声音变换的范围更加广泛,丰富了唱腔表达情感的能力。通过结合真嗓,唱腔中呈现出醇美的音色,充满力量,柔中带刚,完美展现了赵派唱腔清新明丽的风韵。

在20世纪60年代,赵燕侠的声腔技艺更加精湛,她推出了大量新剧目,其中均包括婉转流畅的新腔。即便是传统剧目如《苏三起解》,在赵燕侠的演绎下,苏三含冤悲忿、沉痛倾诉的唱段,也充满了激情,能令观众感受到胸臆舒张的强烈情感。

表演

赵燕侠常被形容为“唱情不唱腔”,这意味着她在演唱时更注重情感的表达而非单纯的音乐技巧。她的演唱风格以情感为主导,将技术技巧与思想感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这在她的名段“小乖乖”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她选择了创新的演唱版式——【徽调三眼】,并在其中展现了卓越的嗓音清澈甜美、咬字清晰明了的特点。这一版式不仅令她的声音更为绘声绘色,而且通过前段的婉转细腻和后段的慷慨激昂,成功地塑造了白娘子这一角色。在面临骨肉分离、别夫离子的情节中,赵燕侠通过婉转的歌唱表达将角色的情感生动地呈现出来,展现了她在表演中的高超技艺。

赵燕侠的唱腔不仅仅是声音的发声,更是在舞台人物感情的涌动中婉转流溢出来。她在起唱之前通过神态的表达已经充分展示了角色内心的感情,而一旦开始歌唱,她的声音就成为了表演情感的延续。她将情感融入歌喉,通过声音的起伏表达出角色内心的喜怒哀乐,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角色的情感变化。

“情中起唱,意在声先”这一表述恰如其分地描述了赵燕侠的表演特色。她能够在演唱中巧妙地将情感和声音融为一体,使得观众在聆听她的歌声时,不仅仅是被音乐所打动,更是被角色情感所感染。这种演唱艺术的特色使得赵燕侠在表演领域独树一帜,成为备受推崇的艺术家。

人物关系

家庭

赵燕侠的祖父赵广义唱京剧小生,大祖父赵广顺唱京剧青衣,父亲赵小楼唱武生,姑姑赵鸿英唱老生,其他姑姑赵玉英、赵俊英、赵美艳都唱唱青衣花旦,四姑母赵美英是天津卫挂头牌的名角。

第一任丈夫张钊,女儿张雏燕。第二任丈夫刘辛原。

传人

张雏燕(长女)、徐翠玲、李春芳、赵道英、李爱萍、于月芝、阎桂祥、王晶、朱虹、吴昊颐、陈张霞等。

老师

李凌枫荀慧生、褚玉香、何佩华等。

荣誉奖项

以上资料来源

担任职务

人物轶闻

在“文革”期间,有传闻称江青送给赵燕侠一件毛衣,然而赵燕侠却没有穿,甚至摔在一边,并嫌弃毛衣脏,引起了公愤,这一事件成为了当时社会上谴责赵燕侠的原因之一。然而,文革结束后,人们纷纷谈论起赵燕侠不穿江青送的毛衣,将其视为反江青的先锋。赵燕侠本人对于这个传闻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她表示:“我没有反对过江青,我哪里有那么高的觉悟,敢反江青?不过我就是有点看不惯她的作风,想躲着她。” 赵燕侠至今仍然坚持说:“江青当时送我毛衣并无恶意,但是我比江青胖,怕给她的毛衣撑坏了,所以没有穿。”对于江青排演的样板戏,赵燕侠被认为是其中最大的受害者。然而,赵燕侠在评价江青时依然持平和的态度,她说:“平心而论,江青还是懂艺术的。”

人物评价

周总理看了赵燕侠演出的《玉堂春》之后评价:“这就是中国的《复活》嘛,赵燕侠可以自成一派。”

有“江南活武松”之称的盖叫天先生在观看赵燕侠主演的《十三妹》后,逢人便说:“我看只有赵燕侠的何玉凤演出了一位女侠的冷,她通场无笑容,处处表现出了何玉凤要为父亲报仇的决心。把握得很有分寸。”

詹前远1963年在香港《大公报》评价赵燕侠“赵燕侠的演出,的的确确令人入迷!”

陆定一曾于1982年为《燕舞梨园一一赵燕侠舞台生涯》一书所写序中题诗:“梨园世家女,苦练艺超人。义侠十三妹,冤狱玉堂春,此身无骨,不屑伍奸嚣。塑造阿庆嫂,京剧天地新。”

参考资料

艺术家介绍.北京京剧院.2023-11-18

京剧赵派艺术创始人赵燕侠在京逝世,享年97岁.北京日报.2025-03-19

赵燕侠.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11-18

..2023-11-18

资深女演员赵燕侠去世.新浪财经.2025-03-19

京剧赵派艺术创始人赵燕侠逝世,享年97岁.澎湃新闻.2025-03-19

赵燕侠 Yanxia Zhao.豆瓣电影.2023-11-15

97岁京剧艺术大师赵燕侠病逝,她饰演的阿庆嫂深入人心.新浪财经.2025-03-19

北京京剧院赵燕侠荣获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2023-12-08

赵燕侠:“这辈子最大的收获是有观众”.光明网.2023-11-18

18位京剧表演艺术家获“终身成就奖”.凤凰网文化.2023-11-18

汪曾祺笔下的京剧五大头牌:马·谭·张·裘·赵.澎湃新闻.2023-11-18

赵燕侠.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11-18

赵燕侠:父亲打出来的“阿庆嫂”.光明网.2023-11-15

京剧艺术家赵燕侠:“观众是京剧的衣食父母”.中工网.2023-11-15

..2023-11-15

北京京剧院赵燕侠荣获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2023-12-16

..2023-11-15

轴子戏.大百科全书.2023-11-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单位和姓名均按笔划排列).华东师范大学.2023-12-16

赵燕侠.qq音乐.2023-12-08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中国机构编制网.2023-12-16

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次会议.中国政府网.2023-12-16

丁关根观看赵燕侠舞台生活六十年纪念演出.光明网.2023-11-18

喜庆京城百年戏园“吉祥大戏院” 重生开业.京剧艺术网.2023-12-08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5-31

陈伯华荣膺中国文联“表演艺术成就奖”.新浪新闻.2023-11-18

..2023-11-18

祝贺赵燕侠舞台生活八十年演出专场将举办.新浪娱乐.2023-11-18

九位京剧大师塑像揭幕.凤凰网文化.2023-12-08

京剧流派唯一女创始人赵燕侠将迎九十诞辰.人民网.2023-11-18

告别“阿庆嫂”赵燕侠.新浪财经.2025-03-25

辛安驿 (1976).豆瓣电影.2023-11-18

红娘 (1976).豆瓣电影.2023-11-18

我的舞台艺术.超星.2023-11-18

赵燕侠:父亲打出来的“阿庆嫂”.光明新闻.2023-11-18

北京戏剧家协会历届理事会主席、副主席.北京文联网.2023-11-18

京剧头牌女演员赵燕侠:不穿江青送的毛衣(图)(2).中国新闻网.2023-11-18

赵燕侠:舞台上的传奇80年.央视网经济频道.2023-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