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法门寺

法门寺

法门寺(英文名Famen Temple),又称“真身宝塔”,是宝鸡市东汉佛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西距宝鸡市96公里,东距西安市120公里;法门寺2006年被国家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公元147—180年),拥有上千年的文化历史,素有“渭河平原塔庙始祖”之称,古称阿育王寺;在唐朝时期,法门寺被誉为“皇家寺庙”,其因放置释迦牟尼佛指舍利而被称为举国瞩目的佛教圣地。寺庙占地面积120亩,现存建筑有铜佛殿、大雄宝殿和真身宝塔,整体采用以塔居中,殿在塔后的“塔庙制”布局设计。殿堂为清代所建,明代砖塔、唐代塔基及“地宫”具有建筑历史价值,是迄今所见最大的塔下地宫。

出于对法门寺的保护和开发,2007年4月16日,陕西法门寺文化景区建设有限公司成立,开始对景区开发建设,打造的法门寺景区内部有法门寺塔,地宫,合十舍利塔以及法门寺博物馆等众多重要建筑;法门寺收藏有佛骨舍利,唐鎏金四天王顶银宝函,双轮十二环银锡杖等众多重要文物;此外,法门寺还有浴佛节,法门寺新春文化节,中国宝鸡国际法门寺文化旅游节等重要活动。

历史沿革

东汉—隋朝时期

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末年时期,即公元147—180年,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统一印度后,为弘扬佛法,将释迦牟尼佛灭度火化后结成的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送到世界各国建塔供奉,当时中国分有十九处,法门寺分得其中的第五处,因此法门寺因舍利而置塔,后又因塔而建寺,原名为阿育王寺。

公元558年,北魏皇室后裔拓跋育对法门寺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扩建,并开创了供奉法门寺佛骨的先河。后在公元494年拓跋育首次开塔瞻礼舍利。

南北朝时期,受社会动荡,宇文邕时期爆发灭佛运动,在混乱中,法门寺遭到重创进而沉沦衰落。

隋朝时期,国家开始推崇佛法,法门寺顺势东山再起,公元583年改为"成实道场"。公元602年,隋朝右内史李敏第二次开塔瞻礼。

唐朝时期

唐代皇帝们认为迎送供养佛骨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富庶和平,因而继承了隋代供养佛舍利的做法,并形成“三十年一开”的制度,即法门寺塔舍利30年开启一次,开一次便象征着岁岁丰收,政通人和。当名义上还是隋恭帝杨的大丞相时,敕建并改名"法门寺",唐朝建立后,法门寺成为帝国崇拜、供养佛舍利的中心和皇家内道场,在国家宗教生活中占据至高无上的地位。

李世民贞观年间,曾三次开塔瞻礼,并开启地宫供养佛骨,原塔也改建成四级木塔。公元631年,唐太宗李世民敕命开启地宫,尊奉舍利,宏建地宫,旌表佛塔,扩充寺域。武则天曾与李治一起请佛骨入长安供养。

公元656年,朝廷不惜巨资,几经扩建,修成瑰琳宫二十四院,将法门寺建造为为古代中国规模最大、等级最高、宗派最多、僧人最众的皇家寺院。公元659年9月,唐高宗向法门寺御赐钱粮布匹,以充供养;同年十月,又敕常侍王君德送绢3000匹,供造阿育王像和补故塔用。公元662年2月前,则天皇氏后舍所寝衣帐、直绢1000匹,并为佛祖真身舍利造九重宝函和金棺银。公元704年冬,施绢3000匹。

公元760年,李亨下诏御赐法门寺悉数金银财宝,另有金袈裟以及檀香数百两之赠。公元790年2月迎佛骨时,倾都瞻礼,施财巨万,同时王室还赏赐给法门寺田产、房屋和车马。

武则天称帝期间,她下旨大规模扩建法门寺。公元704年,武则天下旨将舍利迎请到洛阳皇宫,万人焚香、千官朝拜,武则天也捐出了丝绢1000匹,外加自己御用的龙凤绣裙一条。

公元806年,唐宪宗迎请佛骨,下旨在法门寺到长安沿途修筑起一座座高台香案,众多人全来瞻仰供养舍利。时任刑部侍郎的大文学家韩愈上奏《谏迎佛骨表》,反对铺张浪费,结果被贬为潮州市刺史,写下了名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公元845年,唐武宗下令毁掉佛指骨舍利,大规模灭佛,史称"会昌法难"。但此前,寺僧们准备了几件佛指骨舍利的仿制品,用以搪塞君命,而把如来佛真身指骨秘藏起来。

公元874年1月4日,李儇李最后一次送还佛骨,按照佛教仪轨,将佛指舍利及数千件稀世珍宝一同封入塔下地宫,用唐密曼荼罗结坛供养。唐代诸帝笃信佛法,对舍利虔诚供养,寺院大小乘并弘,显密圆融,使法门寺成为皇家寺院及举世仰望的佛教圣地。佛塔被誉为"护国真身宝塔"。

公元874年,李漼在最后一次送还佛骨时,用曼荼罗之形式,按照佛教仪轨,以地宫中室为中心,四枚舍利为主体,以此布局,寓意护国佑民理想。

宋朝时期

宋代时期,法门寺承袭了唐代皇家寺院之宏阔气势,在经历了唐朝末期以及五代十国时期的战乱后,被恢复到最大规模。北宋皇帝多崇尚佛法,宋徽宗曾为法门寺题写“皇帝佛国”寺额。

金元之际,法门寺仍是渭河平原名刹,"藏经碑"中有寺僧抄写大藏经5000卷之记载。金朝也刻"诗碑"盛赞其寺塔:"三级风檐压鲁地,九盘轮相壮秦川"。

明清时期

明清以后,法门寺开始逐渐走向衰落,但据碑文记载法门寺仍有二十四院之宏伟建制。明万历年间灾荒连年,民间集资修建佛塔刻文。公元1555年,华州区发生大地震,第二年法门寺唐塔倒塌。

公元1569年,历经数百年历史的唐代四级释迦塔因地震崩塌。修缮法门寺的工匠们曾在地宫中目睹盛装佛骨的宝匣:“内匣贮佛骨,旁金袈裟尚存。”但工匠们并不敢扰动佛骨宝匣和地宫宝物,地宫随后被封闭,在地宫之上建成新的宝塔,历时30年建成八棱十三级砖塔,围绕地宫建了一个夯土层进行保护。

明代万历皇帝朱翊钧由于其母亲李太后对佛非常虔诚,因此于在公元1579年春下诏重修法门寺宝塔,地方绅士杨禹臣、党万良等捐资修塔,于公元1609年终于建成十三级八角砖塔。塔基边长27米,高1.8米,每次可容十余人奉佛。

清代时期对法门寺时有修,但规模不大。清顺治时期,公元1654年因地震塔体倾斜裂缝。

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国家内忧外患,法门寺更见凋敝。民国时期,1938年,渭河平原大旱,前来赈灾的官员看到作为千年古寺的法门寺塔身已经倾斜。

民国时期,1939年,在爱国志士朱庆澜先生的主持下,来陕西省赈灾,见法门寺寺宇残破,寺塔倾斜,遂以工代赈,维修寺塔,历时一年多完成了晚明以来最大规模的维修。在对法门寺的修缮期间,曾有匠人偶然发现了地宫的一角。但鉴于当时中国大地战火正炽,又有清东陵盗陵案前车之鉴,朱子桥立即召集知情人,要求必须立誓保守此秘密,保护国宝,决不让外人尤其是日本人知道,因此将地宫入口重新封闭起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

文革期间,红卫兵欲挖地开塔,释良卿点火自焚,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塔下珍宝。

1981年8月24日,因历代地震及淫雨等自然灾害的影响,法门寺砖塔倒毁。次年4月3日,探查队在挖到四五米以下的时候发现一块方形的汉白玉石盖,把石盖撬起来之后,地宫便显露出来。

1986年,陕西省政府作出了重建宝塔的决定。次年2月底,开始清理塔基,陆续发现了明代环形基槽和唐代以青石砌边的方形夯土塔基,并在塔基的正中部位发现了李漼咸通十四年(873年)建造的地宫藻井盖,2000多件大唐国宝重器以及佛祖真身指骨舍利重回人间。

2006年05月25日,法门寺遗址作为古代文物遗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同年10月16日,《法门寺文化景区开发建设协调领导小组会议纪要》提出,征地拆迁工作,合十舍利塔、佛光大道和广场所需征用的土地,由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协调。

2007年4月16日,陕西法门寺文化景区建设有限公司成立,开始对景区开发建设。

2009年3月19日,陕西法门寺文化景区建设有限公司注册子公司陕西法门寺文化景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法门寺文化景区的经营管理服务等。次年,国家宗教事务局批准在寺内设立“西北唯一的汉语系高等佛学院“法门寺佛学院”。

2014年第27届世界佛教徒联谊大会在法门寺圆满举行。

寺院布局

法门寺整体采用以塔居中,殿在塔后的“塔庙制”布局设计,这是中国佛教寺院的典型格局。。以“真身宝塔”为寺院的中轴,塔前是法门寺山门、前殿,塔后是大雄宝殿,过了天王殿,就是巍然耸立的13级以修定寺塔为基础,以明塔为标准所建造的舍利砖塔,其后为法门寺藏经阁以及祖师堂。寺院的西院是法门寺博物馆,此馆占地面积48779平方米,建筑面积13632平方米,展厅面积3000多平方米,内有多功能接待厅、珍宝阁、舍利文化馆、中国法门寺研究馆建筑。

主要建筑

法门寺塔

法门寺塔位于法门寺寺院的中轴。此塔始建于东汉,初名阿育王塔。阿育王是古天竺的国王,笃信佛法,在世界各地建立了84000座塔,扶风法门寺塔是其中之一。因塔而修寺,寺和塔屡经兴废,多次重修,至公元625年始称“法门寺”,塔也随之称为“法门寺塔”。

天宝时期,法门寺塔以编石为基,塔形为正方形,边长26米,木结构,有4根承重柱,20个回廓柱,楼阁式结构。四道流水屋檐,有高拱飞翘的重檐。

明朝时期,重修寺塔,建成八棱十三级砖塔,塔基平面呈圆形,东西直径约19米,南北直径约20米,总面积约320平方米,塔高47米,平面为正八边形。塔的最上层和最下层均无门洞。其它11级各开8洞,共88个佛龛。塔的每层有出檐和砖雕的斗拱,第一层斗拱下有砖雕花,每边中间有二龙戏珠、狮子、麒麟、双凤朝阳、花叶云朵的浮雕,纹样华丽。下边还有题额,正南方为“真身宝塔”,东为“浮图耀日”,西为“舍利飞霞”,北为“美阳重镇”,其它四面分别题刻乾、坎、艮、,用以表示西北、西南、东北、东南四个方位。第二层,下部周围雕刻的是栏杆,饰莲花朵卷草云图案,雕工极为精细。

1981年明塔倒塌,1988年重建后的塔以钢筋混凝土结构筑成,式样完全按照明代十三级八角形塔修建的。

地宫

法门寺地宫位于法门寺法门寺塔塔基下,于1986年在对法门寺塔基的考古发掘中打开,地宫总长为21.12米,总面积达31.48平方米。由踏步漫道、平台、隧道、前室、中室、后室、后室秘七个部分组成,是迄今国内已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唐代地宫。地宫中有佛教供养道具、文器物、佛指舍利多、琉璃器皿、秘色瓷、纺织品等大批珍贵文物。其中《大唐咸通启送岐阳真身志文》和《监送真身使随真身供养道具及金银宝器衣物》两通碑石,对了解地宫沿革,勘校文物名称及数量具有重要意义。据统计,除四枚佛指舍利外,出土金银器121件、琉璃器20件、珍珠宝石近400件(颗)、瓷器17件、石质文物12件、漆木器及杂器19件、铁骨文物若干件,各类铜钱几万枚,还有大批丝织品及衣物。法门寺地宫是20世纪中国乃至全世界现代考古最重大的发现之一,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佛塔地宫,出土的佛祖真身舍利和大唐宝藏创造了十项世界之最,2004年被联合国评定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地宫十大世界之最

*上表格信息来源

合十舍利塔

合十舍利塔,位于法门寺风景区东侧,用于安奉佛祖真身指骨舍利。合十舍利塔为台湾建筑大师李祖原设计,塔高148米,共6层,分地面和地宫部分,外观好似人的双手合十状。双手合十表示了佛教的仪式特点、基本理念和人类追求和平的美好愿望。在双手合十的空间之内,又供奉有三身、三世诸佛、菩萨。在合十舍利塔前,是一条长1230米,宽108米的佛光大道。其分为主道和辅道两部分,主道两旁有用花岗石雕刻而成的巨大佛像。

2009年5月9日,佛指舍利安奉大典暨合十舍利塔落成仪式在法门寺佛文化景区举行,来自海内外的高僧大德和佛教信众、嘉宾约3万余人参加盛典。

佛光大道

佛光大道位于合十舍利塔的正前方,长1230米,宽108米,“1230”中“1”代表这里供奉着世界上唯一释迦摩尼指骨舍利,“2”代表新旧两座佛塔,“3”就是代表佛法僧三宝的设计规划,而0就是万物一切所有的众生。“108”代表法师手持的念珠就是108颗,每拨去一颗佛珠就代表看破放下一种烦恼。佛光大道是整个景区的景观主轴,直通合十舍利塔,大道分为主道和辅道。主道上陈列的是十尊菩萨和经幢。辅道东西各有八组景观小品。东边是佛陀胜迹,讲述佛陀有凡入胜的过程,西边是法界源流,展现佛教中国的传播与发展过程。

其他建筑

法门寺博物馆

法门寺博物馆建于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位于法门寺西侧,占地面积48779平方米,建筑面积13632平方米,展厅面积3000多平方米,是国内首座以唐代宫廷珍宝和佛教艺术为馆藏特色的专题性二级博物馆。现有展示区“佛塔千秋 檀林经典”“地宫再现 舍利重光”“交流互鉴 文明印记”“金烁银耀 唐宫风华”四个单元。展出碑刻造像、金银器、瓷器、丝绸、琉璃器等藏品162件,为“国家5A景区”“全国文明单位”、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陕西省博物馆教育联盟会员单位、陕西省青少年教育基地、陕西省科普场馆。

法门寺佛学院

法门寺佛学院坐落于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位于法门寺西侧。法门寺佛学院始建于1988年,1999年基本完成佛学院教学楼、学僧舍、法堂的设施建设。2004年11月11日正式开学。现有法师8人,老师2人,学习的内容以《菩提道次第广论》和《瑜伽师地论》为主。

典藏文物

法门寺从地宫出土的文物主要有佛教供养道具、錾文器物、佛指舍利多、琉璃器皿、秘色瓷、纺织品、钱币、碑文8大类.,除四枚佛指舍利外,出土金银器121件、琉璃器20件、珍珠宝石近400件、瓷器17件、石质文物12件、漆木器及杂器19件、铁骨文物若干件,还有大批丝织品及衣物,共计2000多件唐代宫廷文物,此外各类铜钱几万枚,最有名的有佛骨舍利、鎏金四天王盝顶银宝函鎏金唐迎真身银金花双轮十二环银锡杖、鎏金银棱平脱雀鸟团花纹秘色瓷碗等;文物整体特征以展示佛教文化、宫廷文化、异域文化交织相融的盛唐气象;

出土文物现大多藏于法门寺博物馆内,共计9439件,其中一级文物138件、二级文物25件、三级文物62件、一般文物9214件。

佛骨舍利

法门寺出土的佛骨舍利是世界上唯一的释迦牟尼佛指舍利。佛骨舍利共有四枚,均为白色管状,其中第一枚佛骨色白如玉,呈管状,腔体方正,腔内壁有大热星座,高40.3毫米、上宽17.55毫米、下宽20.11毫米、内径13.75—16.5毫米,重16.2克;第二枚佛指舍利安置在地宫中室汉白玉双檐灵帐中,灵帐通高16厘米,方形中空,由顶、盖、身、座、床五部分组成;第三枚佛指舍利深藏于地宫后室秘龛内;第四枚佛骨安置在地宫前室的四铺菩萨阿育王塔中,塔内有宝刹单檐铜塔一座。法门寺四枚佛骨舍利是佛教界至高无上的圣物

唐鎏金四天王盝顶银宝函

鎏金四天王盝顶银宝函出土于法门寺地宫,为八重宝函之第七重。宝函通高23.5厘米、边长20.2厘米,重2699克。由金制成,纹饰鎏金;宝函为正方形,函前有司前,后有两链与函盖相连;盖为盝顶;函体四壁饰四天王像,银函上的天王名号根据《长阿含经》经所錾刻,天王的服饰,头戴冠,身着明光甲,脚穿毡靴,为唐代的武将装饰。

双轮十二环银锡杖

双轮十二环银锡杖全称鎏金唐迎真身银金花双轮十二环银锡杖,出土于扶风县法门寺地宫,由李漼供养。锡杖通长196厘米、杖杆径2.2厘米, 重2390克,锡杖由五十八两白银、 二两黄金铸造成型。杖头有垂直相交银丝盘曲的桃形双轮;轮顶有仰莲流云束腰座,上托智慧珠一枚。双轮每股各套堑花涂金银锡环三枚,共12枚。双杖中心的杖顶有三重承托五钻金刚杵的佛座;杖体中空,杖身通体堑花,在上下栏界内雕刻有精美的佛教花纹;锡权双轮上刻有此物的铸造时间以及用途等信息。鎏金唐迎真身银金花双轮十二环银锡杖是目前世界上发现体形最大、等级最高、制作最精美的佛教法器。

鎏金银棱平脱雀鸟团花纹秘色瓷碗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色瓷共有13件,其中鎏金银棱平脱雀鸟团花纹秘色瓷碗共有2件,均高8.2厘米、深7.1厘米、口径23.7厘米;侈口,圈足,五曲斜腹;碗内为青黄釉,釉质滋润,开片细碎;外壁为糙面,碗胎半干时在外壁切削出阶梯状的同心圆圈便于漆;每曲平脱雀鸟团花一朵,纹饰鎏金;器口及器底均包有银棱。13件秘色瓷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有碑文记载证实的最早、最精美的宫廷瓷器。

唐鎏金银龟盒

唐鎏金银龟盒为唐代宫廷香器,龟盒高13.1、通长27.6厘米,重820.5克,盒呈龟状,龟昂首,曲尾,四足内缩,以甲背作盖,内焊椭圆形子口架,尾与龟腹焊接,各部位纹饰与龟体相近,形象逼真。通体錾刻纹饰,多为龟甲纹和锦纹,造型逼真、形象生动。龟在唐人心目中象征吉祥,是长寿的标志。

唐鎏金摩羯鱼三足架银盐台

唐鎏金摩鱼三足架银盐台直径4.98、高27.9厘米,重564克。由盖、台盘、三足架组成,盖上有莲蕾捉手,中空,有铰链可开合,与银筋焊接并与盖相连;盖心饰团花一朵,盖面饰摩羯四尾,盖沿为卷荷;三足架与台盘焊接相连,支架以银筋盘曲而成,架中部斜出四枝,枝端有摩羯铸件二、智慧珠三;珠下且有莲蓬座,珠周有火焰纹,座下衬以团花;三足架上錾刻有盐台制造时间以及规格等信息。

开发与保护

开发

景区开发

2007年,法门寺佛文化景区开工建设,景区依托法门古寺而建,占地1300余亩,用以科学开发法门寺佛教景区,保护文化旅游资源,对外传播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璀璨文明。景区项目总规划面积12.5平方公里,分为东区佛文化展示区与西区综合服务区两大板块。

2009年3月19日,陕西法门寺文化景区建设有限公司注册子公司陕西法门寺文化景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法门寺文化景区的经营管理服务等。

2011年5月,法门寺景区文化产业集团与当地政府签订二期建设工程项目协议,预计总投资45亿元,占地4000亩,将建设灵境项目、法区、禅修林、管理中心等。

2013年11月,陕西省委、省政府召开会议,决定法门寺实行属地化管理,由宝鸡市政府承担景区管理职责,成立法门寺景区管理委员会,负责景区的行政管理。由于法门寺景区的经营不当,景区从早期的盈利转向亏损,近年来出现大量负债,景区再无大规模开发建设。

文创产品开发

法门寺博物馆根据国家“鼓励博物馆发展相关文化产业”的政策,先后研发出四大系列20多个文创产品,树立了全新的法门寺博物馆文化品牌形象;2020年12月,法门寺博物馆天猫旗舰店正式上线,用以对法门寺博物馆文创周边的售卖,新上线的法门寺博物馆天猫旗舰店,目前有大唐茶宴、大唐茶具、大唐香具、法门书籍、大唐文创5个特色品类,共计18件文创产品。

2021年9月17日,在“地宫宝藏——法门寺唐代宫廷文物精粹特展”长沙市博物馆展出上,开创了剧本杀《法门梦影》全新融合的新玩法,剧本每条线索与展厅文物背后的故事相连,通过探索推理演绎,让观展融入其中、乐在其中,通过让观众扮演唐代人物角色,了解历史人物故事、体验唐朝的煮茶焚香文化,感受唐代文化精粹。

保护

大气环境保护

 法门寺通过建立法门寺环境监测站,常年监测湿度、太阳辐射强度、大气中的有害气体浓度等,及时了解环境变化趋势,全面掌握文物损坏与环境中有害因素的关系;此外,法门寺还努力改善周围环境,管理车辆停放,有害气体排放等问题,尽量减少煤烟污染。在室内装饰材料上,也从文物保护的角度出发全面考虑,更换现用的放出二氧化硫气体促使文物损坏的橡胶地板。

“丝绸保护实验室”

法门寺“丝绸保护实验室”是2002年中德两国政府共同建造的一座丝绸保护实验室,主要用于法门寺地宫1987年出土的稀世文物的保护以及对其中的丝绸文物进行重点保护研究,现已攻克了部分丝绸文物的保护难点,并完成法门寺地宫大红罗地绣莲夹袱、宝函系带、织锦棺衬、四门纯金塔包袱等十件丝织品的保护以及进一步的保护和织物分析。此外,文物保护专家给法门寺丝绸制作了专门的纺织品陈展辅助设备,并完成法门寺部分织物标本的重新制作和织物分析。

文物知识产权保护

法门寺在文物知识产权保护上,积极开展文物复制品及衍生产品商标和专利申请,获得76项商标、24项专利,共100项。

建筑维护

自近代开始,并鉴于当时中国大地战火正炽,又有清东陵盗陵案,朱子桥为保护国宝,联合当地百姓将地宫入口重新封闭起来;1986年,陕西省政府作出了重建宝塔的决定。2007年,法门寺佛文化景区开工建设,用以科学开发法门寺佛教景区,保护文化旅游资源,对外传播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璀璨文明。

相关文化

影视作品

2009年3月29日纪录片《法门寺》上映,全片共六集,导演为康健宁段锦川蒋樾导演创作的作品。纪录片以法门寺为核心,通过法门寺地宫的发现发掘以及地宫珍藏,讲述佛祖释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及其佛教文化的东传历程、唐代帝王礼佛传奇,展示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再现灿烂的中华历史文明。

文化活动

 浴佛节

 浴佛节,亦称“佛诞节”,是佛教传统节日,2022年5月8日,法门寺、法门寺佛学院举办护国息灾浴佛祝圣祈福法会。

法门寺新春文化节

法门寺新春文化节,2009年12月31日,在法门寺举办首届,主题为“佛指圣域 万福法门”。

法门寺文化旅游节

中国宝鸡国际法门寺文化旅游节,是由陕西省宝鸡市主办的旅游节庆活动,自2001年4月举办首届以来,每年一届,2011年5月9日,法门寺举办了第十一届法门寺国际文化旅游节。

学术活动

法门寺茶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首届法门寺茶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4年11月在法门寺博物馆举办,截止到2021年,法门寺先后举办了共五届茶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国内外茶文化界顶级专家学者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被学术界誉为学术氛围最为浓厚的交流平台。

对外交流

法门寺作为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在1994年、2002年、2004年、2005年法门寺佛指舍利分赴泰国韩国以及我国台湾、香港特别行政区地区,供奉瞻仰。佛指舍利作为震惊全球的法门寺文物,先后在瑞士日本英国、美国、希腊以及我国台湾、香港地区展出,在海内外掀起了经久不衰的“法门寺热”。

2014年3月28日,习总书记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时特别提到“1987年,在中国陕西的法门寺,地宫中出土了20件美轮美奂的琉璃器,这是唐代传入中国的东罗马和伊斯兰教的琉璃器。”法门寺地宫珍宝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重要事件

1990年9月9日至13日,首届国际法门寺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法门寺,大会有来自中、日、法、美等国共100多位学者,共提交论文60多篇,会议界定了法门寺文化,明确了作为佛教圣地法门寺的历史地位,确定了法门寺文化研究的规划和方案。会议期间成立了法门寺文化研究会,选举张岂之先生为会长,季羡林先生题写会名,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霍松林先生揭牌;出版了《首届国际法门寺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4年10月16日至19日,第27届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大会在陕西宝鸡法门寺开幕,这也是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大会首次在中国大陆召开。大会汇集了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僧大德、中外嘉宾和佛教四众弟子。本届大会以“佛教与公益慈善”为主题,集中体现了佛教化世导俗的慈悲本怀,也体现了“世佛联”致力于弘扬佛教教义、开展人道主义服务的重要宗旨。

2017年11月22日至11月23日,法门寺佛指舍利盛世重光三十周年纪念活动在宝鸡市法门寺佛文化景区举办,活动主题为舍利重光 照古腾今”,活动共有来自泰国新加坡韩国日本、缅甸、尼泊尔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美国等世界各地的高僧大德、宗门领袖、佛教居士2000余人参加。纪念大会上还完成了法门寺与台湾佛光山寺、香港宝莲禅寺缔结友好寺院签约仪式。

历代高僧

在法门寺的历史上,有过三位知名的大法师:第一位是唐代的惠恭大师,第二位是金朝法爽和尚,第三位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时代的释良卿。他们都是在法门寺举火自焚圆寂,以身献佛,为弘扬佛法献出了毕生精力。

主要荣誉

参考资料

法门寺简介.法门寺官网.2023-06-05

法门寺介绍.陕西省图书馆.2023-10-11

法门寺介绍.陕西省图书馆.2023-10-11

法门寺:佛教圣地 历史悠久建筑独特.人民资讯.2023-06-05

北京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市文物局网站.2023-06-24

法门寺获国家5A级景区 着力打造“智慧法门”.新浪网.2023-10-22

“地宫一开,便是半个盛唐”,法门寺国宝首次大规模出陕.澎湃新闻.2023-10-11

第一节 佛教建筑.陕西地方建筑.2023-10-11

喜讯!法门寺博物馆获批全国第二批西游文化研学基地.宝鸡市文物局.2023-10-19

丝路佛光:法门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3-10-19

新中国考古重大发现|法门寺地宫:盛唐之光,佛国之秘.新华网.2023-10-20

法门寺、法门寺佛学院启建护国息灾浴佛祝圣祈福法会.法门寺.2023-10-21

法门寺新春文化节打造双节祈福圣地.佛学研究网.2023-10-21

第六届中国·宝鸡法门寺国际文化旅游节开幕 .中国政府网.2023-10-23

第十一届法门寺国际文化旅游节开幕.中国日报网.2023-10-23

历史沿革.法门寺官网.2023-06-05

法门寺:地宫一开便是半个盛唐.人民网.2023-12-10

法门寺地宫考古记.中国政协网.2023-10-19

真身宝塔.法门寺.2023-10-19

丝路佛光:法门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3-06-05

法门寺佛光大道.新浪.2023-10-19

法门寺佛学院.法门寺.2023-10-19

法门寺博物馆新展全面升级.丝路中国.2023-10-20

舍利展示.法门寺.2023-10-20

鎏金四天王盝顶银宝函.中国考古.2023-10-20

鎏金迎真身银金花双轮十二环锡杖.中国考古.2023-10-20

鎏金银棱平脱雀鸟团花纹秘色瓷碗.中国考古.2023-10-20

唐鎏金银龟盒.法门寺博物馆.2023-11-22

唐鎏金摩羯鱼三足架银盐台.法门寺博物馆.2023-11-22

法门寺商业化开发遭诟病 明建景区暗做房产(图).搜狐网.2023-12-10

摊子铺大了!过度举债建景区,法门寺、太白山等背后文旅平台陷债务困局.新浪财经.2023-12-10

法门寺“暴雷”背后:宝鸡从曲江新区接盘,多笔融资租赁逾期.澎湃.2023-12-10

法门寺博物馆举办理事会成立大会暨文创旗舰店上线揭彩仪式.中国网.2023-10-22

文化产业.法门寺博物馆.2023-10-22

博物馆+剧本杀,创新才是硬道理.中国经济网.2023-10-23

法门寺大气环境.陕西省图书馆.2023-11-22

法门寺珍宝:惊世发现串起文明“珠链”.法门寺.2023-10-23

陕西考古博物馆:“我”来教你探文物.陕西文明网.2023-10-23

法门寺 (2009).豆瓣电影.2023-06-05

法门寺新春文化节打造双节祈福圣地.凤凰网佛教.2023-11-21

学术·观点丨法门寺金银器文物上的书法.中国书法家协会.2023-10-22

对外交流.法门寺.2023-10-22

[黄夏年]二十世纪中国佛教学术会议综述.中国民俗学会.2023-10-21

历史沿革.法门寺.2023-10-23

在第27届“世佛联”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辞.中国佛教协会.2023-10-21

第27届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大会在宝鸡法门寺隆重开幕俞正声发来贺信.人民网.2023-10-23

法门寺佛指舍利盛世重光三十周年纪念活动举办.陕西门户网-国际在线•陕西.2023-10-21

历代高僧.法门寺.2023-11-22

澄观法师.法门寺.2023-11-22

净一法师.法门寺.2023-11-22

丝路佛光:法门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3-10-23

法门寺佛文化景区荣获2017年度陕西旅游景区(5A)行业满意度测评桂冠.凤凰网陕西.2023-10-22

给力!宁夏这17个景区入围“神奇西北100景”,名单在此!.新浪网.2023-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