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Schoo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Peking University),成立于1996年11月,是北京大学的一个二级学院。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前身是北京大学政治学系。1996年11月,北京大学将国际政治系、国际关系研究所、亚非研究所合并调整,组建而成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截至到2023年6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由6个系和3个研究所组成,有4个本科、10个硕士和7个博士专业对外招生。学院现有在职教学科研人员54人,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18人,助理教授9人,副研究员1人。至2022年秋季学期,本科生在校共514人,硕士研究生335人、博士研究生154人。

历史沿革

政治学系

1919年,北京大学改革学科制度,决定废科改门设系,全校共设本科系18个(开始时13个),分为5个学科组,政治学门改为政治学系。北京大学政治学系和政治学专业开始了它的“今生”。1927年-1928年,北京大学一度被张作霖军阀政府取消,与北京其他9所高校合并成“京师大学校”,北京大学政治学系与法科一起被合并到北京法政大学

1929年3月北京大学复校,北京大学政治学系也得以恢复。1932年,北京大学正式设立研究院,政治学系也开始了正式的研究生教育。经历了抗战,1946年10月,北京大学政治学系恢复上课和招生。1952年,全国进行院系调整,北京大学政治学专业和政治学系建制取消。

国际政治系

1960年北京大学政治学系一度恢复建立,到1963年改为国际政治系。

1988年,国际政治系中的政治学专业单独成立了北京大学政治学系(现北大政府管理学院的前身)。

国际关系学院

1996年7月,为适应美苏冷战结束后国际问题教学和研究的新趋向,整合北大国际问题教学、研究力量,在原国际政治系和国际关系研究所的基础上,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正式成立。1999年1月,国际关系学院与亚非研究所完成整合。2001年,国际关系学院中的“国际传播与文化交流”系分出,与其他系、所、专业成立了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办学条件

专业设置

学院现有 4 个本科、10 个硕士和 7 个博士专业对外招生。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6月,学院有在职教学科研人员54人,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18人,助理教授9人,副研究员1人。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王正毅

北京市优秀教师:王正毅、张清敏

北京市“卓越青年科学家”计划人选:王栋

北京市优秀青年师德标兵:初晓波

北京大学博雅青年学者:庞珣

以上统计截止到2023年6月

学科建设

据学院官网显示,学院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设立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

学院的国际政治、科学社会主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是全国重点学科。

教学情况

学院国际政治专业在2019年入选了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外交学专业于2021年获得北京大学推荐申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学院的专业基础课《国际政治概论》入选了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际政治经济学》2023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学院《近代国际关系史》《国际政治经济学通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获得北京市精品课程,《政治学导论》获得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

2021年《中国与非洲:全球性相遇》《国际发展政策》《中国的国际安全》《中国政治与公共政策》《本土视野下的中国外交与国际事务》等五门本科生课程入选“全球同一堂课“。《世界社会主义概论》《中国政治概论》《中苏关系及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一带一路’沿线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概况》《中国改革与世界经济》等五门课程入选北京大学本科选择性必修思政课程库。

合作与交流

学院现与英国伦敦经济政治学院、日内瓦高等国际关系与发展学院、巴黎政治学院、日本东京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美国蒙特雷国际关系学院均有联合培养双学士项目;与日本东京大学、韩国首尔大学共同执行三国间政府项目“亚洲校园计划”。参加联合培养双学位项目及英文授课硕士项目的国际学生每年超过60人。此外,学院与美国康奈尔大学、日本新泻大学等亦保持着长期或短期的交流关系。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北京大学图书馆国际关系学院分馆前身为成立于1960年的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资料室,2006年加入北大图书馆分馆体系。截至2013年11月,馆舍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其中包括面积160平米能容纳十万卷册文献的密集书库、拥有20台电脑的电子阅览室,阅览座位65个;馆藏中外文图书75000余册,中外文期刊资料19500余册。

学术期刊

2002年,学院主办的《国际政治研究》在国内外正式公开发行,2014年调整为双月刊。从2012起,该刊连续四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学术期刊专项资助。《国际政治研究》主要刊登中外学者在国际政治、地区与国际政治、中国政治与外交、国际政治理论等领域的学术论文和评论。现为中文科核心期刊(政治学类)、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2008年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创办了《中国国际战略评论》,到2020年底已累计出版15期。其中2008—2017年期间,《评论》每年出版1期,每期刊发文章30余篇,约40余万字;所刊发的文章既包括“大战略”层面的宏观评论展望,也涵盖对现实国际问题的微观分析探讨。此外2019年还创办了英文期刊《China International Strategy Review》。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6月,学院有国际关系研究所、亚非研究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3个研究所,此外还管理着全球治理研究中心等14个科研中心。学院还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设立了政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科研成果

2021年与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签署协议,联合出版“北京大学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系列丛书”,包括《国际组织概论》《国际公共政策导论》《国际环境与气候政策导论》《国际发展学概论》等10部教材。2021 年出版专著10部、编著3部、合著3部、译著5部、随笔1部。学院教师共发表 SSCI11篇,CSSCI 37篇。

2021度共计立项项目11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4项。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截至2023年8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现任领导介绍如下表。

院友情况

学院荣誉

2020-21年度,国际关系学院党委行政党支部获评北京大学2021年度先进党组织;

国际关系学院党委2019级本博联合党支部获评北京大学2021年度先进党组织;

2021年,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工会获评“北京大学模范教职工之家”、“北京市教育工会先进教职工小家”。

2021-22年度,国际关系学院获得北京大学宣传部年度“优秀案例奖”。

参考资料

学院简介.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23-06-04

通信地址.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23-06-05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2023-06-05

党政领导.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23-06-05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21年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23-06-05

侯逸凡——从最年轻棋后到最年轻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23-06-05

北京大学招生简章.北京大学.2023-06-05

尹庆军院友专访:从国关到金融——背负使命感的多元选择.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23-06-21

庆典致辞.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23-06-04

纪念北大政治系建立50周年 学院举办系列庆祝活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23-06-05

王正毅.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23-07-08

张清敏.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23-07-08

王 栋.北京大学.2023-07-19

初晓波.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23-07-19

庞 珣.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23-07-19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党委副书记祝诣博带队莅临布瑞克农业互联网.网易手机网.2023-06-17

2023招生简章.北京大学.2023-06-17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年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23-06-17

光辉历程.北京大学.2023-06-12

与时代同行的国际政治经济学专业(2003-2023).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23-06-21

院图书馆概况.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23-06-08

《国际政治研究》.北京大学.2023-06-21

学院期刊目录.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23-06-08

学院期刊目录.北京大学.2023-06-08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研究机构名录.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23-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