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趾啄木鸟
三趾啄木鸟科(食虫类:Picoides tridactylus),别名三啄木鸟、三趾啄木、三爪奔打木,啄木鸟科啄木鸟属中等体型啄木鸟。体重50-70克,体长约20-23厘米。雄鸟头顶羽端黄绿色,呈斑杂状,雌鸟头顶黑色,羽端缀以白色,呈斑杂状。具三趾,二趾向前,一趾向后,故名三趾啄木鸟。平均寿命8.75年,最长寿命11.25年。
三趾啄木鸟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于欧洲、亚洲和北美洲,在中国分布于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等地。
三趾啄木鸟的自然栖息地主要是原始林地的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河岸柳丛,栖息地海拔360-4300米。以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昆虫(如蚂蚁类)以及青苔等为食,也会吃松子等植物种子。主要取食方式为凿取和扒皮。三趾啄木鸟可食用;是农林益鸟;鸟羽可作装饰用。
201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将三趾啄木鸟列为无危(LC)。2021年,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将三趾啄木鸟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命名
1758年,瑞典自然学者卡尔·冯·林耐将三趾啄木鸟命名为Picoides tridactylus。“Picoides”源自拉丁语“绿啄木鸟属”和希腊语“oides”的组合,“picus”意为啄木鸟科,“oides”意为类似的;“tridactylus”源自希腊语“tridaktulos”,意为三趾的。
形态特征
三趾啄木鸟为中等体型啄木鸟。体重50-70克,体长约20-23厘米。虹膜褐色,喙黑色,嘴峰1.6-2.6厘米;跗2.2-3.5厘米。脚灰色,最明显的特征是每只脚只有3个脚趾,二趾向前,一趾向后,故名三趾啄木鸟。
雄三趾啄木鸟体羽主要为黑色。头黑色,头顶各羽具黄绿色的羽端,呈斑杂状。额羽黑色而端白。有宽阔的黑色眼线,眼后上方白色眉纹伸达后颈,呈相连的状态;鼻羽黑褐而杂以白色。自嘴基有一黑色颧纹,后达颈侧;颧纹与头侧的黑色部之间亦有一道白纹;颊及耳羽白褐色,头顶后头及颈侧的黑色发蓝辉,上背黑色,背中间为白色,颊、喉部白色沾褐,胸、腹覆羽黑色,羽端白色,呈斑杂状,胸两侧有黑色纵纹,腹部为黑色横纹。翅黑色,飞羽及三级飞羽内恻具白斑,飞羽的白斑排列整齐,形成翅上横斑,翅长9.9-12.5厘米。尾长7.3-9.7厘米,尾羽黑色,最外侧尾羽具白色横斑。雌雄性成鸟在形态上仅头顶有差异。雌鸟头顶黑色,羽端缀以白色,形成斑杂状。
三趾啄木鸟的身体构造会受到猎物栖息地影响,如舌头细长而柔软,能伸出口外;舌头构造特殊,连在一对相当长的舌骨角上,舌骨角又围在颅骨外面几乎有一圈,起着弹簧的作用;舌骨角的曲张,可带动舌头伸出很长,将有倒刺的舌尖伸进虫洞中,很容易将虫子取出。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三趾啄木鸟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于欧洲、亚洲和北美洲,欧洲见于俄罗斯、白俄罗斯、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奥地利、法国、意大利等国;亚洲见于吉尔吉斯斯坦、日本等地;北美洲见于加拿大。
三趾啄木鸟在中国分布于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江西省、内蒙古自治区、青海省、云南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四川省。
亚种分布
三趾啄木鸟共有8个亚种,其中中国有3个亚种。
栖息环境
三趾啄木鸟的自然栖息地主要是原始林地的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河岸柳丛,常见于云杉和枯树。栖息地海拔360-4300米1,偏好350-450米,其次是小于350米,主动回避平均海拔大于450米的生境类型。
啄木鸟科会因取食原因而选择生境,影响三趾啄木鸟取食生境选择的主要因子为优势乔木、坡向、海拔高度、取食树种、活立木数量和郁闭度。生境类型中偏好选择优势乔木为云杉和冷杉属,其次是红松(Pinus koraiensis),不喜欢其他阔叶树;偏好选择坡向为半阴半阳坡,其次是阴坡,不喜欢阳坡;生境类型中偏好选择活立木数量为10-30棵,其次是小于10棵,不喜活立木数量大于40棵;生境类型中郁闭度偏好选择40%-70%,其次是郁闭度小于40%和70%-100%。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三趾啄木鸟为反食动物,性敏捷,啄取树干中的虫类,以鞘翅目(Coleoptera)、鳞翅目(Lepidoptera)、膜翅目(Hymenoptera)(如蚂蚁类)的昆虫和昆虫幼虫以及青苔等为食,冬季食物贫乏时也会吃松子等植物种子。三趾啄木鸟雌雄喙长差异较大,雄性在树的较低部分觅食,而雌性则在树的较高处觅食,通过觅食行为的性别差异来应对种内竞争,雄性处于主导地位,雌性处于次主导地位。
三趾啄木鸟科于白天持续取食,取食活动最高峰在下午1-2点,比其他啄木鸟更不活跃,经常在同一株树上取食超过20分。三趾啄木鸟主要取食方式为凿取和扒皮,喜欢在胸径15-45厘米树木主干的中部取食。偏好的取食树种为云杉(Picea asperata)和冷杉属(Abies fabri)。
社群行为
三趾啄木鸟为留鸟,常单独或成对活动。
防御行为
三趾啄木鸟具有领地意识,非繁殖季,雄性和雌性分别具有各自的领地,且会驱逐入侵领地的其他同类,受到威胁或领土防御时会发出一连串的“kri-kri-kri”,6-26个音符,平均每个音符1秒;繁殖季节,配对的雄性和雌性拥有共同的领地,雄性主要负责领地防御,驱赶侵入领地的其他同类。巢穴有危险或受到干扰时,会发出一系列快速的呼叫音符。
三趾啄木鸟的多数种间攻击发生在争夺食物时;三趾啄木鸟顺从时表现为低头,攻击时会抬喙并摆头,同时发出“wicka”的叫声,展开翅膀和尾羽并进行空中展示。
沟通行为
三趾啄木鸟叫声是“kip”、“gug”、“gig”或“kjub”,平均持续0.048秒,音高为1.9千赫,用于定位和低级攻击。
欧亚三趾啄木鸟使用击鼓作为一种交流方式,当配对双方想要给出位置或繁殖信号时,每次击鼓时的节拍会放慢;当以侵略性或宣示领土主权时,击鼓速度会加快,雄性平均每击鼓19.7拍,而雌性平均每击鼓21.2拍,击鼓声平均持续1.29秒。
生长繁殖
三趾啄木鸟繁殖期为5-6月,一雄一雌制,也有少数一夫多妻制、一妻多夫制和非父子关系。求偶行为包括地面展示和空中飞行表演。雄鸟和雌鸟仅在繁殖季节共享领地内的资源。
雌雄鸟共同在云杉树等近枯或干枯的树干空洞中筑巢。旧巢不重复使用,巢址忠诚度较高,相邻巢间隔大多在600-1200米。95%的三趾啄木鸟的巢域大小与森林面积和树种多样性呈正相关,随着潜在空腔树密度的增加,以及胸围高度处树木胸径的增大,巢域变小。
三趾啄木鸟筑巢后开始交配,发出“dwach”声,年长且有经验的雄性可能会更早交配,与之配对的雌性较与年轻雄性配对的雌性产卵更早。雌鸟产卵3-5枚,卵重4.5-4.6克。
孵卵、喂养早成雏由三趾啄木鸟双亲鸟共同承担,雄鸟为主,夜间孵化照料几乎全由雄鸟承担。孵化期11-14天,雏鸟约22-24天羽化,82天离巢独立。
三趾啄木鸟平均寿命8.75年,最长寿命11.25年。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1970-2000年期间欧洲范围的部分地区种群数量下降,但1990-2000年期间欧洲范围的大部分地区种群数量一直保持稳定。2015年报道欧洲的种群数量为120万-290万只成鸟;约占全球范围的20%。截至2016年,三趾啄木鸟种群数量减少速度较慢。
保护级别
2000年,中国《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将三趾啄木鸟列入。
201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将三趾啄木鸟列为无危(LC)。
2016年,《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将三趾啄木鸟列为无危(LC)。
2021年,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将三趾啄木鸟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致危因素
三趾啄木鸟容易受到生境丧失、森林退化和破碎的影响,包括大规模商业伐木、灭火和清除死树或虫害树木;种群数量相对较小,对树木的依赖,以及对烧焦的森林和大量古老生长的针叶树林的偏好,使其容易受到现代集约林业方法(包括清除砍伐、灭火、清除枯树和使用杀虫剂)的影响,在森林中的生存得不到保证。
保护措施
三趾啄木鸟有确定的保护地点,并建立多个保护区。三趾啄木鸟被列入《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附录二、《欧盟鸟类保护指令》附件一。
主要价值
三趾啄木鸟可食用,肉香嫩可口;是农林益鸟,对消灭林区虫害有一定作用,可用作对抗昆虫瘟疫的天然药物;鸟羽可作装饰用。
参考资料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sp2000.2023-06-15
Picoides tridactylus.IUCN.2023-06-15
Picoides tridactylus.avibase.2023-06-15
Picoides tridactylus.ebird.2023-06-15
Picoides tridactylus.ADW.2023-06-15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2023-06-15
Picoides tridactylus.nebraskabirdlibrary.2023-06-15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6-15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6-15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6-15
Picoides tridactylus.gbif.2023-06-15
Picoides tridactylus.ITIS.2023-06-15
Picoides tridactylus.ITIS.2023-06-15
Picoides tridactylus.ITIS.2023-06-15
Picoides tridactylus.ITIS.2023-06-15
Picoides tridactylus.ITIS.2023-06-15
Définition d’un protocole d’inventaire du pic tridactyle Picoides tridactylus sur le département de la Haute-Savoie.Le Bièvre - Tome 26.2023-06-15
中国《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2023-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