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叶天女花
圆叶天女花(学名:Oyama sinensis (Rehder & E.H.Wilson) N.H.Xia & C.Y.Wu),为木兰科(Magnoliaceae)天女花属(Oyama)落叶灌木,又名锈毛木兰、圆叶玉兰,属于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仅产于中国四川中部及北部的局部地区,垂直分布于海拔2000-2600米的林缘和灌木丛中。圆叶织女花为偏阳性树木,根系发达,常生长在土壤浅薄、石块外露的阴坡上。
圆叶天女花高可达6米。树皮淡褐色,枝细长,当年生枝,淡灰黄色,二年生枝灰白色或淡黄色,初被灰黄毛平伏长毛。叶纸质,倒卵形、宽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稀近圆形,上面近无毛,下面被淡灰黄色长柔毛。花与叶同时开放,钝白色,芳香,杯状,花梗向下弯,悬挂着下垂的花朵;花被片外轮3片,内两轮宽倒卵形。聚合果红色,长圆状圆柱形,蓇葖狭椭圆体形仅沿背缝开裂,具外弯的喙。种子外种皮鲜红色,内种皮黑色,近心形。花期5-6月,果期9-10月。
圆叶天女花树干通直圆满,树形优美,四季常绿,可作为观赏植物。圆叶天女花是玉兰类植物中较为原始的物种,对研究木兰属植物的系统发育具有一定的意义。
由于自然环境复杂和人为的过度砍伐,再加上圆叶天女花的有效种子量少,幼苗后继补充不足,导其植株天然更新困难,种群数量减少,处于濒危状态。2013年,圆叶天女花被中国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被评估为易危种(根据IUCN3.1标准)。2021年,又被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定为二级保护植物。
形态特征
圆叶天女花是落叶灌木,高可达6米。
茎
树皮淡褐色,枝细长,当年生枝淡灰黄色,径约3-4毫米,初被灰黄毛平伏长毛。二年生枝灰白色或淡黄色。
叶
叶纸质,倒卵形、宽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稀近圆形,长8-13(-26)厘米,宽6-10(-19)厘米,先端宽圆,或具短急尖。基部圆平截或阔楔形,有时微心形,上面近无毛,下面被淡灰黄色长柔毛,中脉、侧脉及叶柄被淡黄色平伏长柔毛;侧脉每边9-13条,叶柄长1.5-4(8)厘米,托叶痕约为叶柄长的2/3。
花
花与叶同时开放,钝白色,芳香,杯状,直径8-12(-15)厘米,花梗长3-5厘米,初密被淡黄色平伏长柔毛,向下弯,悬挂着下垂的花朵;花被片9(10),外轮3片,卵形或椭圆形,较短小,内两轮较大,宽倒卵形、长6-7.5厘米;雄蕊长9-13毫米,花药长7-10毫米,两药室分离,内向开裂,顶端圆,很少药隔稍凸尖,花丝紫红色;雌蕊群绿色,狭倒卵状椭圆体形,长约1.5毫米。
果实和种子
聚合果红色,长圆状圆柱形,长3-5.5(7.5)厘米,直径2-2.5厘米,蓇葖狭椭圆体形仅沿背缝开裂,具外弯的喙。种子外种皮鲜红色,内种皮黑色,近心形,高5-6毫米,宽6-7毫米。
物种分布
圆叶天女花属于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仅产于中国四川中部及北部的局部地区,包括四川天全、芦山和汶川等地。圆叶天女花垂直分布于海拔2000-2600米的林缘和灌木丛中,其生长区气候夏凉冬冷、雨量多、湿度大、气温低,年平均温8.9℃,极端最低温-8.5℃,极端最高温29.5℃,年降水量850-1200毫米,多集中在7-9月,相对湿度80%,无霜期170天,多生长在土壤浅薄、石块外露、坡度约为30-40度的阴坡上,常与大叶柳(Salix magnifica)、山胡椒(Lindera glauca)、野核桃(胡桃属 mandshurica)等植物伴生。
生长习性
圆叶织女花为偏阳性树木,其根系发达,能适应高海拔地区,并且随着海拔的升高,圆叶天女花在雄蕊和雌蕊性特征方面的资源投入越来越少,访花昆虫的访问次数也逐渐减少,但较长时间的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可以减小访花昆虫活动少的不利影响,增强自身的适应能力。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繁殖方式
圆叶天女花雌雄蕊成熟时间不一致,多为雌蕊先熟,雄蕊后熟,其花粉活力整体较高,传粉方式多为异交,自交部分亲和,需要熊蜂(Bombus Spp.)、中华蜜蜂(蜜蜂属 cerana)、菜粉蝶(Pieris rapae)等访花昆虫帮助传粉,不同海拔的昆虫均在上午10:00-11:00及下午13:00-14:00温度较高的时间进行传粉。
在自然状态下,圆叶天女花多在5月中上旬开花,5月中下旬进入盛花期,6月中旬花期结束,但在不同的地区由于海拔和温度的差异,导致花期有所不同,海拔较低或较高处花期多提前17天左右。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
圆叶天女花是中国四川特有种,属于中国四川省优先拯救保护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之一。受到生长环境和生殖条件的限制,其引种栽培和观赏应用较少。圆叶天女花种群主要为幼树和小树,缺乏中树和大树。从种群动态演化趋势来看,圆叶天女花种群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但大树和中树的缺乏会影响种群的繁殖更新,且不利于种质资源的采集和保护,以及其遗传性状的研究。
致危因素
由于自然环境复杂和人为的过度砍伐,圆叶天女花生长环境恶劣,并且其有效种子量少,幼苗后继补充不足,再加上藤蔓作物的绞杀和动物的破坏、啃食,导致圆叶天女花植株天然更新困难,种群数量减少,处于濒危状态。
保护等级
2013年,圆叶天女花被中国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维管植物卷)》,被评估为易危种(根据IUCN3.1标准)。2021年,其在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被定为二级保护植物。
保护措施
为保护圆叶天女花种质资源,中国四川政府和相关部门建设自然保护区、极小物种保护小区和生态廊道进行就地保护。同时,根据优先区域物种资源调查成果,建立物种资源数据库,扩大圆叶天女花种植范围。
用途
园林观赏
圆叶天女花树干通直圆满,树形优美,四季常绿,花大而美丽,色香兼备,果实成熟时为栗色,悬挂于枝头颇为美观,是一种很好的观花赏果植物,可作为庭院观赏树。
科学研究
圆叶天女花是玉兰类植物中较为原始的物种,同时也是濒危物种之一,因此开展圆叶天女花植物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对探索其濒危机制和研究木兰属植物的系统发育具有一定的意义。
生态关系
生态地位
圆叶天女花拥有较广的生态位宽度,在灌木层位居第二,乔木层位居第六。这说明圆叶天女花生态适应性和资源利用能力较强,相应的生态位重叠也较大。在自然资源较为充足的情况下,圆叶天女花能与具有相似生境要求的种群共存,并形成相对稳定状态。
物种竞争
圆叶天女花的种内竞争强度大于其他树种,自疏作用明显大于种间竞争。在其整个生长过程中,整体的竞争强烈,特别是在幼树到中树阶段,导致圆叶天女花成长为大树的几率降低。随着圆叶天女花的生长发育,地径不断增大,本身的竞争能力也随之增大,林木因自疏过程而加大植株间的距离,对光热养分等资源的竞争强度降低,因此除领春木(Euptelea pleiosperma)、铁杉(铁杉属 chinensis)等一些竞争强度稍大的树种,其余均为合理的林木间的竞争强度。
种群结构
圆叶天女花群落中小径级占绝对优势,大径级树木很少,整体呈倒J型分布。虽然圆叶天女花的中树和大树数量稀少,但其生存状况良好,且幼树资源充足,处于种群增长发展期,只要减少生境的破坏和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就有可能实现种群数量的扩大。
物种对比
圆叶天女花与凹叶玉兰(Lirianthe delavayi)、山木兰(Yulania sargentiana)、玉兰(Yulania biondii)形态相似,其区别如下。
参考资料
圆叶天女花 Oyama sinensis|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种信息系统.植物智.2023-06-24
Species 2000 China,Catalogue of Life China,CoL China 物种2000中国节点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6-24
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中国珍稀濒危植物信息系统.2023-06-24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021版).中国珍稀濒危植物信息系统.2023-06-24
关于公开征求《四川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规划(2022-2030年)》意见的函-意见征集-政务互动.广元市人民政府.2023-06-24
玉兰 Yulania denudata|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种信息系统.植物智.2023-06-24
山木兰 Lirianthe delavayi|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种信息系统.植物智.2023-06-24
凹叶玉兰 Yulania sargentiana|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种信息系统.植物智.2023-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