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姆河战役
索姆河战役(英语:Battle of Somme,法语:Bataille de la Somme)发生于1916年6月24日到11月16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发生在法国北方索姆河区域的著名战役。为突破德军防御,英法联军发动了这场战争。
1916年6月24日-7月1日,英法联军在索姆河对德军持续进行炮火轰炸。1916年7月1日,由于英军指挥官的错误决定,英军遭到德军的机关枪和炮火力攻击,伤亡近六万人。1916年9月15日,英国的“秘密武器”坦克第一次在战场出现,坦克配合步兵进攻,将战线向前推进了4到5千米。1916年10月,英、法军集中力量再次发起攻击,但结果却不尽人意。1916年11月,气候限制了英法联军和德军的对战,双方的物资也已近枯竭。1916年11月16日,战役宣告结束。索姆河战役中的伤亡人数超过134万人,其中德国伤亡54万人,法国伤亡35万人,英国伤亡45万人。
索姆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惨烈的阵地战,也被称之为“索姆河地狱”。由于英法联军和德军双方伤亡人数巨大,这场战斗没有胜者。英国在索姆河战役中使用了“马克l型坦克”,这是人类战争历史上坦克的首次运用。受索姆河战役影响,帝国主义国家开始重视“坦克”等重型和大型武器装备的研制,带动了发达国家军事工业的发展。学者岳江峰认为索姆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残酷的一次阵地战,索姆河战役牵制了德国的战力,使凡尔登战场有了喘息的机会,让协约国渐渐掌握战争的主导权。
战争背景
索姆河发源于法国埃纳省的圣康坦以北,向西南转为西北,在阿布维尔附近注入英吉利海峡。它是法国通往巴黎的重要屏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索姆河战役是为了打破西线的僵局而发动的。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都是试图通过直接的战术行动来达到目标。
1915年,德国将领埃里希·冯·法金汉(Erich von Falkenhayn)发动了凡尔登战役,而法国将领约瑟夫·约夫雷(Joseph Joffre)和英国将领道格拉斯·黑格(Douglas Haig)发动了索姆河战役。这两场战役都旨在打破西线的僵局,由于指挥官战略思维的刻板,导致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都是想要用直接的战术行动来达成目的。在1916年6月中旬,法军在凡尔登战役中投入了大量兵力,但未能取得起色。因此,法军决定开辟第二个战场,即索姆河战役,由英军作为主攻方。同时,利用英法联军炮兵和空军的优势,采取有限目标逐次攻击的方式,消耗德军的兵力,以达到突破的目的。
战前准备
索姆河战役是协约国于1916年开启的一次战役,旨在减轻凡尔登要塞的压力,并给予德军致命的打击,迫使其撤出法国战线。该战役也是协约国在1915年制定的1916年总战略进攻计划的一部分。英法联军最初的计划是由法军主攻,第6集团军和英军的第4集团军负责突破德国冯·贝洛将军第2集团军在富科库尔和埃比泰讷地区的防御阵地。同时,骑兵兵团将打开突破口,攻击法军负责的莫伯日和佩罗讷以及英军负责的康布雷和巴波姆等地。英法联军总共拥有64个步兵师和6个骑兵师,2189门火炮,1160门迫击炮以及约300架飞机。然而,由于在凡尔登战役中法军动用了大量兵力,英法联军不得不对索姆河战役的计划进行改动。突破正面由原计划的70公里缩小为40公里,参战兵力减少到39个师,其中法军的兵力减少了64%。因此,突破地段也被压缩到15公里范围内。
经过一系列调整后,英法联军最终确定了索姆河战役的进攻阵容。英军方面参战的是第3和第4集团军,总共25个步兵师。法军方面参战的是第6集团军,共14个步兵师。战役中的主要突击力量由法军改为英军的第4集团军,其主要任务是突破德军在索姆河以北的第4和第6集团军的防御阵地。法国预备队由2个步兵师和3个骑兵师组成,主要任务是沿索姆河以南向东突破,然后向北协助英军第4集团军进攻,并逐渐向康布雷方向推进。战役的总预备队由英国的两个集团军和法国的第10集团军组成。德军在索姆河上构筑了三道阵地,其主阵地包括阶梯式的堑沟和坑道工事,前沿阵地设有多道铁丝网。奥托·冯·毕洛将军指挥的德国第2集团军担任守军,起初由13个师组成(后增至67个师),其防御纵深范围为7至8公里。双方都为这场战役准备了5个多月的时间。
战争经过
第一阶段
1916年6月,英法联军在法国北部的索姆河畔向德军发动进攻,英国沿北岸进攻巴波姆,法国则沿南岸攻向培隆。6月24日-7月1日,英法联军在索姆河进行了长达7天的炮火轰炸。7月1日早晨,英法步兵在炮火的支援下发起冲锋,除英军左翼没有进展外,主攻方向上的英军和法军都突破了德军的第一道阵地。由于英军指挥官的错误决定,英军以密集队形前进,遭到德军机枪和炮兵火力的严重杀伤,第一次进攻英军伤亡近六万人,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英国最大的伤亡。
1916年7月2日至7月3日,德军第二道阵地被英军右翼和法军攻占,法军一度占领巴尔勒、比阿什等德军防御要地。德军利用对方进攻的间歇,迅速集结兵力,加强自己的纵深防御,并开始在一些地方实施反击。德军将预备队投入战斗,但由于英法联军在战略上的错误指挥,导致英法联军推进速度缓慢。这时,德军统帅部意识到英、法军在索姆河进行规模庞大的攻击,目的和企图也许不是牵制凡尔登方向的德军,如果大意,会造成整个战线的失败。因此,德军立即调取兵力,加强第2集团军的力量,集团军增加到3个军,步兵师由8个增加到21个,此外还有27个重炮连,15个轻炮连,30架飞机。
1916年7月9日,英法军恢复进攻,可这时德军已经加强了兵力。虽然英、法军士兵拼死发起冲锋,但依旧进展缓慢,双方很快进入对峙状态。英、法军在战斗指挥上出现分歧,双方的作战方针不同,想要胜利难度更大。中旬,英法联军只向前推进数公里,但是没有得到阶段性进展,也未达到当初的预期效果。
第二阶段
截止1916年7月14日,英军和法军分别向德军阵地纵深推进了不足10公里,但英军已经损失42万人,法军损失20万人,德军损失同样惨重,伤亡50万人,与英法不相上下。7月19日,德军指挥部又投入新一波预备部队,为方便指挥,将预备部队分编为由奥托·冯·毕洛指挥的第1集团军和马克思·冯·加尔维茨指挥的第2集团军。并在防御上加长纵深,补充防御地区。7月底至8月中旬,英、法联军将其部队增强到51个师、飞机增加至500架,而德军部队增加到31个师、飞机增到300架,由于作战的迟缓、僵持,战场逐渐转变为消耗战。1916年9月初,英、法两军在争吵声中达成联合攻击的计划。法军按计划加强右翼力量,扩大左翼战线。索姆河战役的规模日益扩大。
第三阶段
1916年9月3日起,英、法军的1900余门火炮开始向德军展开猛烈轰击,轰炸之后的硝烟还没散尽,英、法军就派出飞机支援进攻,在炮火中幸存的德军地堡和炮兵阵地等被摧毁。英、法军四个集团军的兵力在所有战线上发起大规模联合攻击。德军阵地上的堑壕线和带刺的铁丝网都被破坏尽。德军的马克沁重机枪和铁丝网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英、法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1916年9月15日,英国的“秘密武器”坦克第一次在战场出现,坦克配合步兵进攻,向前推进了4到5千米,这是战争史上第一次使用坦克。同年8月,英国生产出49辆马克Ⅰ型坦克,是在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的支持下非法建造的,驾驶坦克的驾驶人员都没经过训练。因为坦克的性能不佳,最后实际到达德军前沿阵地的,只有18辆坦克。英国的21个步兵师的兵力,在坦克的支援下,在10公里宽的正面上分散攻击,5小时内向前推进了4~5公里。1916年10月,英、法军集中力量,再次发起猛烈攻击,但结果却不尽人意。
第四阶段
1916年11月份,英军又投入3辆坦克,在昂克尔河第三次使用坦克。但这时天气恶劣,大雨不断,被炮火破坏的地面变成一片片沼泽,坦克陷在泥里动弹不得,只有用火力支援步兵攻击。气候限制了战斗,英法联军和德国的物资也已近枯竭。由于英军指挥官的采取正面进攻的方式来进攻德军的阵地,导致英法联军和德国都损失了大量的兵力。1916年11月16日,当暴雨把战场变成巨大的沼泽地时,战役宣告结束。
战争结果
1916年的冬天是30年来最寒冷的冬天,英国和法国的作战计划就此宣告失败。整场战役伤亡人数超过134万人,其中德国伤亡54万人,法国伤亡35万人,英国伤亡45万人。英法从德军手中夺回一百八十平方公里土地,虽末达到原定的战赂目标,但牵制了德军在凡尔登的攻势。
战争影响
索姆河战役直接导致了英国的政权更新换代。大卫·劳埃德·乔治被任命为英国新首相,新内阁宣布成立,温斯顿·丘吉尔也是新内阁的成员之一。德国内部的军队任命也受到影响,法尔肯海因战事失利,于1916年8月底被撤职,其参谋总长职位移交给保罗·冯·兴登堡。索姆河战役从战局角度来看德军失去了240平方公里的壕沟阵地,却成功拦截了协约国的战略目标。可是伤亡人数太多,牵制了德国的战斗力量,使凡尔登战场有了喘息的机会,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导权还是从同盟国移向了协约国。索姆河之战导致其他强权国家开始关注并装备坦克等类型的重武器,并促使这些强权国家开始发展能够克制这些重武器的兵器,带动并启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军工业的发展。
战争评价
原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军事刊物主编岳江峰认为索姆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同时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残酷的一次阵地战,英法联军和德国伤亡约134万人,所以索姆河战役又被称为“索姆河炼狱”。索姆河战役虽然没有同期的凡尔登战役惨烈,但是伤亡人数巨大,牵制了德国的战力,使凡尔登战场有了喘息的机会,让协约国渐渐掌握战争的主导权。这也是“陆战之王”坦克第一次出现在战争史中,虽然没有起到决定战局的作用,但是依然让各国见识到了坦克一类重武器的强大,促进了各国工业的发展,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机械化战争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让其他各国开始着手研究这种大型器械,是近代战争的先驱者。
休·塞巴格-蒙蒂菲奥里在《索姆河:穿越火线》说这次战争:历时147天,造成134万士兵伤亡,阵地战,绞肉机,战争错误教科书……这些都是人们给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那次战役的标签。
主要人物
约瑟夫·霞飞
约瑟夫·雅克·塞泽尔·霞飞(Joseph Jacques Césaire Joffre)是法国元帅和军事家,他于1852年出生在法国韦萨尔特。霞飞在年轻时参加了法国的几次殖民战争,因表现出色获得了一定的声望。1911年,霞飞被任命为法军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并开始对军队中的保守思想进行改革。两年后,他采纳了费迪南德·福煦提出的“17号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在洛林和阿登南部发起反攻来抵御德军的进攻。然而,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德军的猛烈攻势,“17号计划”未能有效执行。尽管如此,约瑟夫·霞飞仍然努力将“史里芬计划”与他本人的战略相结合,以阻止德军的进攻。在关键时刻,他采纳了巴黎军事长官约瑟夫·加利埃尼将军的建议,在马恩河地区果断出击,给德军造成了重大打击。由于西线被突破以及凡尔登战役造成的重大损失,霞飞在1916年12月被免去了总司令职务,由罗贝尔·内维尔接替。尽管如此,他在法国公众中的声望仍然很高,并不久后被晋升为元帅。从1917年到1918年,他担任法国驻美国军事代表团团长,后来又担任驻日本军事代表团团长。1918年12月,约瑟夫·霞飞被选为法兰西学术院院长,而后在1922年担任法国国防委员会主席。1931年1月3日,约瑟夫·霞飞在巴黎去世。约瑟夫·霞飞留下了《战争准备与战役实施》和《霞飞元帅回忆录》等著作。
道格拉斯·黑格
道格拉斯·黑格,1861年生于苏格兰爱丁堡。道格拉斯·黑格是一位著名的英国军事指挥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表现出色,尤其是在索姆河战役和亚眠战役中。黑格早年毕业于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并参加了苏丹战争和英布战争。后来,黑格在陆军部军事训练局担任局长,并在一战爆发后率领部队前往法国北部。1915年,道格拉斯·黑格初任第一集团军司令,同年底被任命为英国远征军总司令。在索姆河战役中,他重创了德军,但自己也遭受了巨大的伤亡。1916年晋升为元帅,并指挥了阿腊斯战役和伊普雷攻势。在利斯河地区,他成功阻止了德军的进攻,并在亚眠战役中击败了德军。最后,在协约国军队对德最后大反攻中也担任了关键角色。战后,他于1919年被封为伯爵。1926年1月29日,道格拉斯·黑格在伦敦去世。他留下了《骑兵研究》等著作,被誉为英国军事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
新式武器
马克沁重机枪
马克沁机枪是由马克沁研发的世界上第一款全自动机枪。该机枪在设计和技术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并引领了机械化战争的新时代。马克沁机枪采用了复进簧、抛壳系统、弹带供弹机构和加速机构等创新设计,利用发射药燃气作为动力,通过扣动扳机就能完成供弹、击发和抛壳等一系列动作。这些技术原理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枪械研制中。1894年,马克沁机枪首次应用于实战,在英国军队与麦塔比利人之间的战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尽管英军只有50余人,而麦塔比利人则有5000多人,但英军运用了4挺马克沁重机枪,成功击退了麦塔比利人的多次冲锋,造成麦塔比利人600多人的伤亡。这次战斗标志着马克沁机枪在实战具有强大的火力优势。马克沁机枪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战争形态,使得传统的人海密集型冲锋战术不再有效。它开启了机械化战争的大门,引导了未来战争的发展方向。然而,由于马克沁机枪造成的伤亡惨痛,被人们戏称为"战场上的寡妇制造者"。
坦克
坦克是现代陆上作战的主要武器之一,主要由航空武器系统、瞄准系统、动力系统。通信系统、装甲式车体等组成。具有直射火力、越野能力和装甲防护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是陆地武器中唯一重要性高于轮式装甲车的存在,主要用来与对方坦克或其他装甲车辆作战,也可以压制、消灭反坦克武器、摧毁工事、歼灭敌方陆上力量。坦克一般装备数挺防空(高射)或同轴(并列)机关枪和一门中口径或大口径火炮(有些现代坦克的火炮甚至可以发射反坦克/防空导弹),是凭火力进行作战的经典体现。坦克大多使用旋转式炮塔,但也有少数使用固定式主炮。1915年8月,世界上第一辆坦克在英国诞生,名字叫“小游民”,它虽然只是一辆样车,但它的问世却代表着武器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不久,英国就制造出了第一种用于实战的坦克,定型投产后命名为“马克I”型坦克。这种坦克的整个车体轮廓呈菱形,从远处看去,像一个巨大的蝌蚪,圆圆的身体后面还拖着两个导轮。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索姆河战役是坦克首次在战场上亮相的战役,但由于当时坦克技术尚未成熟,其性能和影响力都相对有限。坦克作为一种全装甲、履带式战斗车辆,具备强大的直射火力、出色的越野机动性和强大的装甲防护能力,成为地面战斗中的主要突击武器。坦克的出现在陆战史上引发了一场重大革命,改变了战争的面貌。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坦克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赞誉为“陆战雄狮”和“陆战之王”。它们在战场上展示出卓越的火力、机动性和战斗力,对于控制战术局势和获取胜利至关重要。
相关作品
影视作品
纪录片
《索姆河战役》是导演英国广播公司在2013年拍摄的一部纪录片。讲述了1916年7月1日—11月18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法联军为突破德军防御并且将敌击退到法德边境,在索姆河(法国北方的一条河流)地域实施的大规模进攻战役。全片通过英军士兵和德军士兵的日记和个人信件,讲述了索姆河战役前期准备和总攻第一天的惨烈经历。
文学作品
参考资料
Douglas Haig, 1st Earl Haig.britannica.2023-10-12
索姆河战役.中国军网.2023-07-10
世界战史中的经典战役(一)索姆河战役:“陆战之王”坦克初显神威.光明网.2023-10-12
凡尔登战役启示录 Apocalypse Verdun (2015).豆瓣电影.2023-10-12
自动机枪鼻祖马克沁.中国军网.2023-07-12
中国坦克装甲车辆发展历程.央视网.2023-07-11
索姆河战役 The Battle of the Somme (1916).豆瓣电影.2023-07-10
我们的世界大战 Our World War (2014).豆瓣电影.2023-07-10
1917.豆瓣电影.2023-07-10
豆瓣.豆瓣电影.2023-07-10
漫长的婚约的图片.豆瓣电影.2023-07-10
索姆河战役 The Battle of the Somme (2005).豆瓣电影.2023-07-10
寻踪索姆河.豆瓣读书.2023-07-10
索姆河战役.豆瓣读书.2023-07-10
血沃索姆河.豆瓣读书.2023-07-10
索姆河.豆瓣读书.2023-07-10
战争的面目.豆瓣读书.2023-07-10
索姆河战役.豆瓣读书.2023-07-10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役全纪录.豆瓣读书.2023-07-12
戰鬥的面貌: 阿金庫爾、滑鐵盧與索姆河戰役.豆瓣读书.2023-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