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

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

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xchangeTraded Fund)简称ETF,又称交易所交易基金,是一种跟踪标的指数变化,且在交易所上市的开放式基金,交易手续与股票完全相同,投资者可以像买卖股票那样,通过买卖ETF,从而实现对指数的买卖。因此,ETF可以理解为股票化的指数投资产品。1993年美国证券交易所首次导入ETF的概念,ETF本质上是一种指数基金。

20世纪80年代,美国证券交易所(AMEX)面临着交易量低迷的问题,1987年的股市暴跌加剧了AMEX面临的挑战,1993年1月底,AMEX推出了针对标准普尔500指数的一揽子股票上设计的第一只ETF——标准普尔500存托凭证(SPDR)。2001年之前,美国证券交易所垄断了ETF的上市,之后纽约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等也开始重视ETF。2003年,ETF开始进军亚洲市场。最早于2003年5月2日在中国香港上市的两只ETF分别是跟踪韩国和中国台湾股市表现的MSCI韩国指数基金和MSCI台湾指数基金。2004年底,中国推出了首只ETF产品——上证50ETF,其交易活跃性、折溢价水平和跟踪误差等核心指标均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

ETF是一种特殊的指数基金,它具备指数基金的各种特征,ETF的申赎是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实行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并存的交易制度。根据ETF跟踪指数的不同,可以分为股票型ETF、债券型ETF等。根据复制方法的不同分为完全复制型ETF和抽样复制型ETF,根据投资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指数型基金和积极管理型基金两类。ETF克服了封闭式基金折价交易的缺陷,相对于开放式基金具有低交易成本、便利交易和高交易效率的优势。对于投资者而言,ETF在二级市场的投资门槛相对较低,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投资策略,都可以利用ETF基金达到投资目的,可以帮助投资者实现长期的战略目标。但也有交易成本高、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管理费较高以及结算日期复杂等局限性。ETF与其他指数基金一样,无法避免承担所跟踪指数面临的系统性风险。

历史发展

国际历史

背景起源

20世纪80年代,美国证券交易所(AMEX)面临着交易量低迷的问题,而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市场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针对这一情况,AMEX的内森·莫斯特(Nathan Most)和史蒂夫·布卢姆(Steven Bloom)意识到他们需要创新,找到一种更好的发展出路。Most曾在商品领域工作,对仓单十分熟悉,而他们也了解开放式基金的运作方式。因此,他们设想是否可以将仓单和共同基金结合,创造一种可以上市流通的混合证券。

1987年的股市暴跌加剧了AMEX面临的挑战,也进一步推动了这一新产品的推出。然而,当时很多人都不同意Most的想法,一些律师认为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不会同意这种金融产品的推出。但Most最终成功地说服了美国证券交易所的决策层,给予他一次尝试的机会。于是,AMEX聘请了Kathleen Moriarty,她为这一金融产品通过了复杂的法律评审。经过数年的争议,创新者终于取得了《1940年证券交易法》的特例许可。当时的SEC主席Richard Breeden非常欣赏这一产品,并给予了最终的支持。Most先生与State Street Global Advisors(SSGA)合作设计了这一基金产品,并希望能够与当时非常成功的Vanguard指数基金抗衡,并且使管理费用低于2%。

ETF的诞生

于是,在针对标准普尔500指数的一揽子股票上设计的第一只ETF——标准普尔500存托凭证(SPDR)诞生了。1993年1月底,AMEX推出了这一产品,第一天的交易量令人咋舌,2月份的平均日交易量就超过了30万单位。几年之后,SPDR的日交易量突破了100万单位,成为AMEX最活跃的交易品种。随后,AMEX还推出了更多的ETF产品。

美国ETF发展史

ETF是美国历史上增长最快的证券之一。在美国的每个交易活跃的市场、每个风格指数和每个行业板块指数中都可以看到ETF的身影。巴克莱环球投资管理公司(Barclays Global Investors,BGI)、SSGA和其他市场参与者将各种选择组合起来,设计不同的ETF,让投资者有更多根据自己需求选择的机会。同时,越来越多的市场参与者也投资ETF产品。在2001年之前,美国市场上只有少数公司从事ETF管理,其中Barclays Global Investors、SSGA和美洲银行管理的ETF占据了全球ETF市场的93%。2002年和2003年,Merrill Lynch、Goldman Sachs、Fidelity等公司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ETF产品。各大交易所也在争相上市ETF产品。2001年之前,美国证券交易所垄断了ETF的上市,之后纽约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等也开始重视ETF。从1993年到2006年,美国国内证券市场的ETF基金在数量和规模上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特别是在2003年之后。

2024年9月30日至10月4日,在美股市场交易的新兴市场ETF迎来59.6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入,创一年多来的新高。其中5只投资中国股票的ETF获得49亿美元的净买入,这也是历史最高纪录。其中iShares中国大盘股ETF吸引了35亿美元的资金。同年10月8日,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10月4日流入美国上市的新兴市场及特定国家ETF的总金额达59.6亿美元,创一年来最高纪录。其中投资中国股票的五支主要ETF吸金约49亿美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水平。iShares安硕中国大盘股ETF上周净流入资金规模最大,达到35亿美元。KraneShares金瑞中证指数有限公司中国互联网ETF吸金超过14亿美元,随着投资者重返中国股市,相关资金均创下历史新高。

亚洲ETF发展史

亚洲的ETF市场相较于欧美市场起步较晚,但其发展势头迅速。2003年,ETF开始进军亚洲市场。最早在中国香港上市的两只ETF分别是跟踪韩国和中国台湾股市表现的明晟韩国指数基金和MSCI台湾指数基金,它们于2003年5月2日上市。随后,在2003年6月30日,中国台湾第一只ETF——宝来台湾卓越50基金正式挂牌上市,并取得了非常理想的销售状况和业绩表现。2010年后,亚太地区的主要证券市场,如日本、中国香港、新加坡、韩国和中国大陆,都已推出了自己的ETF产品。这些ETF代表了各个市场的不同股票指数,使投资者能够便捷地参与亚洲市场,实现多样化投资。

中国

发展初期

在中国,ETF的发展起步较晚,但在技术方面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4年底,中国推出了首只ETF产品——上证50ETF,其交易活跃性、折溢价水平和跟踪误差等核心指标均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自2005年2月23日上市以来,上证50ETF的折价率绝对值为0.27%,跟踪误差为0.12%。从流动性来看,该ETF的平均成交金额为2.28亿人民币,日均换手率为3.86%。尽管在价格和指数增长迅速的背景下,ETF的销售发展始终相对缓慢,甚至出现了大规模的净赎回。截至2009 年12 月底中国市场ETF仅9只资产规模 662亿人民币,约合97亿美元。

提速时期

2009年8月上证央企ETF和上证治理ETF的推出,国内ETF发行开始提速,并于2012年4月推出了两只跨市场ETF。截至2012年5月底,中国已有42只ETF,总净值规模近1370亿元。随后中国ETF市场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仅2018年,ETF的数量就接近200只,规模更是激增了58%,达到了5773亿元。而到了2019年,ETF的数量更是超过了260只,规模增长了23%,达到了7121亿元。这两年间,中国ETF市场的规模几乎翻了一番。

其中,投资于A股的ETF成为了中国ETF市场增长的主要推动力。A股ETF的规模在2018年和2019年连续激增了66%和55%,从2032亿元增长到了5242亿元。截至2019年底,A股ETF的规模约占到了全部股票型基金规模的一半左右,占到了权益类基金(包括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规模的四分之一。2023年10月23日,中央汇金公司公告表示当日买入了ETF,并将在未来继续增持。随后一轮大资金爆买ETF潮拉开序幕。2023年全年,中国境内ETF产品净流入达到5009.36亿元,较2022年(2927.58亿元)增长71.11%。其中,股票类ETF净流入最高,达到4485.41亿元。

截至2024年6月底,境内交易所挂牌上市的ETF数量达到967只,总规模达2.48万亿元,较2023年年底增长21%。其中,境内权益ETF市值达到1.81万亿元,创历史新高,约占A股总市值的2.2%。全球挂牌交易的ETF(含ETP)资产总规模达到13.17万亿美元,较2023年底增加13.44%。

2025年4月7日,市场全天低开低走,A股三大指数集体下挫,截至收盘,沪指跌7.34%,深成指跌9.66%,创业板指跌12.5%。中央汇金公司公告称,中央汇金公司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充分认可A股配置价值,已再次增持了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会继续增持,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2025年4月18日,世界黄金协会发布最新数据,中国市场黄金ETF在3月份净流入约56亿元,已连续两个月保持强劲流入,资产管理总规模(AUM)冲至1010亿元,再创月末纪录新高,总持仓增至138吨,同样刷新历史纪录。截至4月20日,全市场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总只数超1100只,总规模首次突破4万亿元大关。

定义

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是一种跟踪标的指数变化,且在交易所上市的开放式基金,交易手续与股票完全相同,投资者可以像买卖股票那样,通过买卖ETF,从而实现对指数的买卖。因此,ETF可以理解为股票化的指数投资产品。

1993年美国证券交易所首次导入ETF的概念,ETF本质上是一种指数基金。它的交易方式非常灵活,投资者既可以在证券交易所(即二级市场)像买卖股票一样按最新的市场价格买卖ETF,又可以向基金公司(即一级市场)申购或赎回ETF份额。ETF的交易时间通常为周一到周五的上午9:30到11:30、下午13:00到15:00,法定节假日休市。

ETF属于开放式基金的一种特殊类型,它综合了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的优点,投资者既可以向基金管理公司申购或赎回基金份额,又可以像封闭式基金一样在证券市场上按市场价格买卖ETF份额。不过,ETF的申赎必须是实物申赎,而非现金申赎。所谓实物申赎,是指申购ETF时必须以一揽子股票向基金公司换取ETF份额,赎回时也是用ETF份额向基金公司换回一揽子股票。

特点

指数基金

ETF是一种特殊的指数基金,它具备指数基金的各种特征。指数基金是以特定指数为基准,并投资该指数的成分股,通过购买全部或部分成分股来追踪该指数的表现。常见的指数包括沪深300指数、上证50指数、中证500指数等。投资ETF就相当于投资其所跟踪的股票指数,期望能够获得与所跟踪指数相似的风险和回报。ETF拥有指数基金的一系列优点,比如分散投资风险、被动投资、便捷投资,成本低廉、高度透明等。

实物申赎

对ETF而言,当投资者向基金公司申购ETF份额时,需要使用一揽子股票进行交换,而不是用现金。同样,当投资者赎回ETF份额时,也会得到一揽子股票,而不是现金。也就是说,ETF的申赎是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而普通指数基金的申赎是以货币为媒介。在少数情况下,由于部分成分股无法直接从二级市场购买(例如因停牌等原因),可以有条件地允许部分成分股使用现金替代的方式。

实物申赎机制是ETF的一大特色,与普通指数基金相比,它能更好地复制目标指数的表现。通过实物申赎,基金公司可以避免使用现金购买或卖出股票的环节,从而降低了与目标指数之间的误差,并减少了交易成本的损耗。普通指数基金的目标跟踪年化率误差一般在5%以内,力求保持与标的指数的相关性在95%以上,而ETF追求的是实现与目标指数收益完全一致。

实行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并存的交易制度

分类

根据ETF跟踪某一标的市场指数的不同分类

根据ETF跟踪指数的不同,可以分为股票型ETF、债券型ETF等。在股票型ETF和债券型ETF中又可根据ETF跟踪指数的不同对股票型ETF和债券型ETF进行进一步细分。如股票型ETF可以进一步分为全球指数ETF、综合指数ETF、行业指数ETF、风格指数ETF(如成长型、价值型)等。

根据复制方法的不同分类

完全复制型ETF

完全复制型ETF是依据构成指数的全部成分股在指数中所占的权重,进行ETF的构建。以中国首只ETF——华夏上证50ETF为例,它完全复制上证50指数。

抽样复制型ETF

抽样复制型ETF是一种根据指数成分股的选取,通过持有代表性样本股的比例来实现与指数相似的投资回报的投资工具。相较于完全复制型ETF,抽样复制型ETF的构建目的是在最低交易成本的前提下,以样本组合来跟踪指数。抽样复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交易成本和管理费用,特别是在指数成分股数量较多且个别成分股流动性不足的情况下,抽样复制的效果可能更好。例如:1990年多伦多证券交易所(多伦多证券交易所)推出世界第一只ETF指数参与份额(TIPs);1993年美国推出第一只ETF标准普尔存托凭证(SPDRs);

根据投资方法不同分类

ETF根据投资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指数型基金和积极管理型基金两类。积极管理型基金常具有更高的费率和管理成本。指数型基金是传统的ETF,被视为被动投资策略的主要工具,因此也被统称为beta基金。这类ETF的目标是追踪普通指数,力求将跟踪误差降至最小。在国际上,绝大多数的ETF都属于指数型基金,而在中国也推出了许多以追踪指数为目标的ETF。

投资方式

申购与赎回

在一级市场,ETF的最小申购和赎回量根据不同的基金而定,为数10万份至100万份。由于需要较大的资金量,所以一级市场申购和赎回更适合大客户,投资者可以通过与一般开放式基金相同的方式购买ETF。

ETF的基金管理人在每个交易日开市前,根据基金资产净值和标的指数的情况,公布一份称为"实物申购与赎回"清单(也被称为"一揽子股票档案文件")。投资者可以根据清单的内容,将成份股票交付给ETF的基金管理人,以获得相应的"实物申购基数"或其整数倍的ETF。这个过程创造了新的ETF,增加了ETF在市场上的流通量,被称为实物申购。相反地,实物赎回是将ETF转换成清单中的成份股票,实物赎回减少了ETF在市场上的流通量。一级市场的申购和赎回使得投资者可以通过交付成份股票来获得或转换ETF,实现流通量的增加或减少。

ETF实物申购、赎回的交易对手方是投资者和基金。以上海证券交易所为例,ETF的实物申购与赎回流程如图:

套利

套利是指利用市场上不同证券或投资组合的价格差异,通过买入低估品种、卖出高估品种来获取无风险的收益。在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中,套利是通过利用基金净值与标的指数成份股实时交易价格之间的差异,来赚取这两者之间的瞬间收益。这种交易需要借助专门的交易系统完成,且对投资者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通常只适合大客户投资。

当ETF在交易所市场的报价低于其资净值时,机构可以在二级市场以低于资产净值的价格大量买进ETF,然后在一级市场赎回一揽子股票,再在二级市场卖掉股票,赚取差价。这样的操作会促使ETF在交易所市场的交易价格上涨,缩小其折价差额,使市场交易价格与基金份额净值趋于一致。

相反地,当ETF在交易所市场的报价高于其资产净值时,机构可以在二级市场买进一揽子股票,然后在一级市场申购ETF,再在二级市场以高于基金份额净值的价格将申购得到的ETF卖出,赚取差价。这样的操作会导致ETF在交易所市场的交易价格下跌,缩小其溢价差额,使市场交易价格与基金份额净值趋于一致。

这种套利机制促使机构积极参与ETF交易,带动ETF市场的活跃。当套利活动在交易所ETF市场上活跃时,ETF的折价空间将逐渐缩小。当ETF的市场交易价格与资产净值趋于一致时,会增强一般中小投资者投资ETF的意愿,进而促使整体ETF市场更加繁荣发展。因此,这一套利机制是促使机构与中小投资者积极参与ETF市场的关键因素,也是塑造一只成功ETF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交易机制

ETF基金的认购

在ETF基金的募集期内,投资者可以通过证券公司的营业柜台、电话委托和网上交易系统,以现金方式购买ETF基金份额。此外,还可以进行网下现金认购和实物认购。

ETF基金的申购与赎回

ETF基金的申购是以一揽子股票作为交换,以获得ETF基金的份额,并将这些份额在二级市场上进行交易。而基金的赎回则是以购买ETF基金份额来获得一揽子股票。一揽子股票是基金最小的赎回单位,投资者在赎回一揽子股票时,还需要额外准备一些资金来弥补“现金差额”。

ETF基金在二级市场的交易

证券市场的开市时间为周一至周五早上9点30分到11点30分,下午13点到15点,法定节假日休市。在这段时间内,投资者可以进行ETF基金在交易市场的买卖活动。ETF基金的最小买入单位是1手,即100份。ETF基金每日涨跌幅限制为10%,报价的最小单位为0.001元。ETF基金在二级市场的交易流程,如图:

优点

与传统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相比

封闭式指数基金是一种规模固定,不能申购、赎回,只能在二级市场交易的基金。ETF与传统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相比有很多优点。

对于投资者而言

ETF基金作为一种投资工具,无论对于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都具有许多优势。

局限性

ETF对一些投资者来说带来的好处往往对其他投资者来说是不利的。其中一个例子是交易成本。交易成本取决于交易地点,但交易ETF可能会比在管理费和税收方面节省下来的更高。因此,投资者需要谨慎考虑交易ETF所带来的成本。此外,ETF的交易灵活性也是一把双刃剑。对于活跃的投资者和交易者来说,全天不受限制的交易是一个优点。然而,这种灵活性也可能诱使一些投资者过度交易,并增加投资组合的手率。这会增加成本并减少收益。

交易成本

对于已经使用经纪公司托管资产的投资者,购买ETF可能会降低交易成本。但对于直接通过基金公司进行投资并无需支付佣金的投资者来说,购买ETF可能会增加交易成本。这是因为他们需要在经纪公司开立一个账户,并支付佣金来购买ETF份额。此外,ETF的投资成本可能高于许多投资者的预期。投资者每次交易ETF时都需要向经纪公司支付佣金。因此,对于频繁进行小额交易的投资者来说,ETF可能不是一个好的投资工具。在这种情况下,投资免佣金基金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高买低卖

投资者在交易ETF时需要关注两个价格,即买入报价和卖出报价。买入报价是投资者购买ETF份额所需支付的价格,而卖出报价是投资者出售ETF份额所获得的价格。投资者应该留意买入报价和卖出报价之间的差价,因为这是交易成本的一部分。此外,了解ETF的日内净值对于投资者计划执行交易也非常重要。日内净值是指基金的市场价格与其持有的标的资产净值之间的差额。在某些时候,ETF的买卖差价可能会很高,并且市场价格可能会与日内净值存在偏差。

管理费的上升

并非所有的ETF都是低成本的,有些产品的管理费比传统市场指数基金更高。根据晨星公司的数据,2005年之前发行的ETF的平均管理费率为0.4%。从2005年开始发行的新ETF的管理费率已经超过了0.6%,一些新型交易所交易产品的管理费率甚至超过了1.0%。与传统指数基金的平均0.2%的费率比相当高。费用上升的部分原因是ETF公司市场营销费用的增加,这部分成本体现在管理费上,最终由投资者承担。此外,新型量化指数提供商将指数授权费推高,也导致ETF的管理费提高。

复杂性和结算日期

交易所交易产品(ETF)的一个缺点是其复杂性,很多投资者对传统开放式开放式基金的运作机制并不了解,所以很难理解ETF与交易所交易票据(ETF)之间的差异。

另一个可能困惑投资者的问题是结算日期。结算日期是投资者在购买份额时需要完成支付或在卖出份额时收到现金的日期。ETF的结算日期是交易完成后的第3天,而传统开放式基金是在次日结算。如果不熟悉结算程序,这种差异可能会带来麻烦并造成损失。例如,如果在同一天既卖出ETF份额又试图购买开放式共同基金,会发现经纪商不允许执行这样的交易。

风险

ETF作为一种指数基金,与其他指数基金一样,无法避免承担所跟踪指数面临的系统性风险。此外,ETF在二级市场交易中,由于供需关系的影响,其价格可能会偏离基金份额净值。同时,ETF的收益率与所跟踪指数的收益率之间可能存在跟踪误差风险。

市场风险

ETF是一种指数型基金,它的收益与所跟踪指数的表现密切相关。与大部分指数型基金一样,ETF也无法避免在大盘下跌的情况下面临损失。当所跟踪的指数下跌时,ETF的净资产价值也会随之减少,投资者的投资本金可能会出现损失。

无法调整投资组合

在金融市场中,ETF指数型基金已经被广泛认可为一种成熟且成功的投资工具。但与积极型基金相比,ETF的投资组合相对固定,只是紧跟某一指数的走势。这意味着在指数本身没有变动的情况下,ETF基金并不会主动做出调整。

投资风险

虽然套利交易可以有效地抑制二级市场交易价格与基金份额净值的偏离,但市场供求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不可忽视。由于供求关系的影响,二级市场价格可能与基金份额净值有所偏离。

跟踪误差风险

投资者购买ETF基金的目的是希望通过跟踪基础指数,获得接近于基础指数的收益率。然而,在实际市场中,由于多种原因,复制组合的收益率往往与基础指数存在一定的偏离。抽样复制,现金留存,基金分红以及基金费用等都会成为跟踪误差的成因。

流动性风险

抵押品并非与ETF跟踪的证券完全一致,因此可能存在流动性风险和价值下降的风险。某些ETF基金可能会选择采用高收益债券或流动性较低的小盘股等风险较高的产品作为抵押品,这增加了清算的难度。一旦发生违约情况,需要行使抵押品追索权时,如果抵押品不能迅速清算,就会导致流动性风险。

相关事件

2024年1月26日,“美国 50ETF” (513850)发布溢价风险提示及临时停牌公告,为了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美国50ETF”将临时停牌1小时。从1月16日开始,日经ETF已经连续9个交易日发布“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溢价风险提示及临时停牌公告”,基金管理人申请交易日当天停牌1小时。跨境ETF的异常炒作,引发监管及市场参与各方重视。沪深交易所对溢价较高的跨境ETF异常交易进行点监控。1月22日至年1月26日,上交所对易方达MSCI美国50ETF等溢价较高的基金进行重点监控。券商也纷纷向客户传达跨境ETF的交易风险提示。总的来看,沪深交易所此次重点监控的跨境ETF主要是“日经 ETF”(513520)、 “日经225ETF”(513000)、“美国 50ETF” (513850)、“纳指指数”(513870)、“标普ETF”(159655)。

参考资料

美股收盘:中概股上演强势“V”型反转 标普新高门前调头跳水.腾讯网.2024-10-08

境外投资者涌入中国股市 ETF吸金约49亿美元创新高.百家号.2024-10-08

境外投资者涌入中国股票,相关基金大肆吸金数十亿美元创下新纪录.今日头条.2024-10-08

史诗级大抄底!超4000亿元!A股ETF上演天量“买买买”.东方财富网.2024-02-12

超3200亿涌入ETF A股“增量”资金在路上.南方财经网.2024-02-20

亚洲第一!上交所发布,ETF重磅数据出炉.证券时报-今日头条.2024-08-05

境内股票ETF规模创历史新高 上交所发布ETF行业发展报告.央广网-今日头条.2024-08-05

中央汇金公司:已再次增持了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 未来将继续增持.澎湃新闻-今日头条.2025-04-07

收评:创业板指放量大跌12.5% 全市场逾2900只个股跌停.财联社-今日头条.2025-04-07

世界黄金协会:3月,中国市场黄金ETF流入约56亿元.今日头条.2025-04-21

4万亿,国家队出手了.腾讯网.2025-04-27

券商密集提示跨境ETF风险,越提示风险越炒作?监管与多方主体各有何说法.今日头条.2024-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