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膏泥
青膏泥是烧制瓷器用的高岭土,潮湿时呈青灰色,得名“青膏泥”,晒干后呈青白色,故又称白膏泥。它黏性大、渗水性小,常做墓葬防腐之用。
性状与成分
青膏泥细腻,土质较湿,渗水性小。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及钙、镁、钠、钾等氧化物,其分子紧密,有很强的防腐功效。
特性
防腐与密封
青膏泥有很强的防腐效果以及隔绝空气的作用,古人一般在棺外封上薄薄的一层用来保护墓葬。2014年,河南南阳市发现的古墓葬中的12号墓是一座平面为“甲”字形的土坑竖穴木椁墓。墓室的椁室和南、北器物箱的上部及四周全部充填青膏泥。尤其是棺椁,虽然尘封了近两千年,但棺木依旧保存完好。
韧度与防水
青膏泥上面铺草,在夯筑时不会把泥土粘上来,还具有加固堤坝韧度与牢固度和防止渗水等优点。良渚文化时期的西险大塘是东苕溪流域最早的防洪设施,它就利用了青膏泥的这个特点,堵截遗址区北侧的大遮山诸峰来的山水。
用途
封墓
青膏泥于西周至春秋早期的河南鄂国墓地及东周曾侯乙墓中已有使用,多用于汉墓封墓防腐之用。
炎陵湖田汉墓
炎陵湖田汉墓位于炎陵县鹿原镇湖田村水东岸平原边缘的一座小丘陵上,与炎帝陵遥望。该墓是一座带墓道的竖穴土坑木椁墓,由斜坡墓道和墓室两部分组成。椁室四周都填有厚薄不等的青膏泥;椁室与墓坑之间的青膏泥呈块状;椁盖板上青膏泥也比较细腻,但很薄。
浙江安吉上马山墓
上马山古墓群位于浙江省西北部的安吉县良朋镇,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占墓葬总数的80%以上。其中,部分楚式墓葬因墓坑填筑青膏泥,墓底箱式棺椁结构保存较好。
常德南坪汉墓
南坪汉墓位于位于常德市武陵区南坪乡,该墓群葬俗有一墩一墓和一墩多墓两种方式。使用青膏泥修筑与椁室齐高或略高的墓,并修筑斜坡式和竖穴式墓道,并有与墓道同宽的封门,个别还使用青砖封门,是属于从土坑(墩)墓向砖室墓过渡时的形态。
仓窖
古人先在地上挖一个巨型环形基槽,夯打结实,再在槽内挖一个口大底小的缸形仓窖,干燥之后在壁面上涂抹一层青膏泥防渗漏,最后再分别铺木板、竹席和糠。经如此处理的仓窖,防水防潮防塌方,干燥而坚固,存储粮食不易腐坏。
相关事件
2009年,良渚古城外围岗公岭水坝一带,村民为建竹编厂挖坑取出堆积在公路边的青色淤泥。巧被盗墓贼所见,误以为是战国墓的青膏泥,准备联络当地人合伙盗掘。后无意间走漏风声。结果“盗墓”还未实施,当地人便报警,公安机随后便抓获了这伙犯罪嫌疑人。
1999年10月23日,八宝山派出所民警李利文无意间听到附近老山多了几个新坟,因国家规定非墓区不能随便埋骨灰,李利文觉的事情蹊跷,遂报告到所里。而后,民警们在老山附近蹲守时发现,晚上9点以后,常有几人在老山主峰南侧的一个山包上挖土,由一人钻进洞内,一人负责观望,两人专门负责运土。12月9日、10日两天,侦查员李平和民警李利文进洞取证,在洞里,二人发现了黑色的木炭和青白色的黏土。后经鉴定,黏土是汉墓中特有的青膏泥。后经几番波折,三名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当场抓获,其他几名同案犯也陆续落网,这起震惊中国的盗墓案终于圆满侦破。
参考资料
南京六合城北发掘一宋代女墓.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网.2023-07-14
河南首次出土汉代四神图漆棺 经两千年完好无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网.2023-07-14
探秘老山.北京市人民政府网.2023-07-14
陕西洛南抢救性发掘春秋战国墓葬群 出土罕见青铜剑.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网.2023-07-14
良渚文化:中国水利第一坝新发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023-07-14
炎汝高速公路考古发掘工作圆满完成.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网.2023-07-14
浙江安吉上马山墓地发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网.2023-07-14
常德南坪汉墓意义重大.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网.2023-07-14
【文旅瀍河】古仓街:皇家粮仓在这儿哩.澎湃新闻.2023-07-14
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一场意外引出的重大考古发现.手机凤凰网.2023-07-14
长安街边上竟发生盗墓案,老山汉墓揭开一段不为人知的北京史.今日头条.2023-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