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药山惟俨

药山惟俨

药山惟俨(759年-828年,一说751年-834年),俗家姓韩(一说寒),州(今陕西省新绛县)人,一说是江西信丰县人,佛教南宗青原系僧人。

药山惟俨俗姓韩,17岁时于潮州西山跟随慧照禅师出家学习佛法。大历八年(773年),他在衡寺希澡律师(一说为希操律师)处受具足戒。后来他前去拜石头希迁并秘密领受玄妙的宗旨,离开石头希迁居所后到州药山(今湖南省津市市棠华乡境内)居住修行,期间为僧人讲经布道,同时曾经开悟常德市刺史李翱。太和二年(828年),一说是大和八年(834年),药山惟俨禅师圆寂,终年70岁,一说84岁。

惟俨善于启发人们心中的佛性,让众人接受佛法,获得了众多儒学士子的尊敬。根据《祖堂集》记载,惟俨有一个弟子为云岩昙晟,而云岩昙晟一个弟子名叫洞山良价,是禅宗五家中曹洞宗的鼻祖。所以惟俨也是曹洞宗的开宗始祖。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惟俨出生时间,一说是乾元二年(759年),一说是天宝十年(751年),俗家姓韩(一说寒),绛州(今陕西省新绛县)人,一说是江西信丰县人,17岁时于潮州西山跟随慧照禅师出家学习佛法。大历八年(773年),他在衡嶽寺希澡律师(一说为希操律师)处受具足戒。

惟俨守后来前去拜谒石头希迁,秘密领受了玄妙的宗旨。一天,惟俨打坐,石头希迁问他在干什么。惟俨说自己什么也不做。石头希迁则说这就是闲坐了,惟俨说如果是闲坐,那也算是有所作为了。石头希迁继续问到,那你说什么才算不做。惟俨说一千个圣人也回答不上来。惟俨此举受到了石头希迁的赞赏。

一次石头希迁对着众僧人说言语动作与禅法没有关系,惟俨回答说即便是没有言语动作也与禅法没有任何关系。石头希迁说这里是针扎不入,惟俨对答说是石上种花。惟俨的回答再一次得到了石头希迁的肯定。

修行药山

从石头希迁那里离开后,惟俨留在了澧州药山(今湖南省津市市棠华乡境内)居住修行。刚开始,惟俨把一个村子里的牛栏当作佛堂,在那里居住修行。没住多久,就有20多个人了。然后,又有僧人请惟俨去当院主,渐渐来了又四五十人。牛栏就显得狭窄了。于是,这些僧人在后山搭起了小屋请惟俨前去居住,然后惟俨又请了一位僧人主持寺院。

院主过来请惟俨上堂说法,惟俨让他把自己的钵盂拿过去。院主说惟俨不能自己拿么,惟俨说院主是白披了袈裟了。院主说自己就是这个样子,又问惟俨他自己是怎么样。惟俨说自己没有这个眷属。一天,寺院里的园头正在种菜,惟俨走过去说不拦着他种菜,但是不要让菜根长出来,园头说不让菜根子长出来,那么大家怎么吃。惟俨回答道你们还有嘴巴可以吃。有僧人问惟俨如何才能够不被各种尘境所蒙蔽迷惑,惟俨禅寺告诉他随它去了,不用管。僧人说自己没有领悟到这句话的意思。惟俨又问他是什么尘境蒙蔽了他自己。

布法讲道

惟俨所在寺院的主持僧人请惟俨讲法布道,前两次都被拒绝了,第三次惟俨才答应。但大家都聚集在一起的时候,惟俨却闭门不出。主持僧人有些不满,责问他为何之前答应好好的,现在却不答应了。惟俨说这里有善于诵读经文的经师,有精通解释佛教经义的论师,也有专门讲解律藏的律师,哪里还需要我。过了几日,惟俨才给众人讲经,有人问他师承何处,他说自己在佛殿里看到一行字。别人又问他是什么字,惟俨说是渠不似我,我不似渠,所以肯这个字

对答悟道

一天,惟俨问云岩在做什么。云岩说自己在挑粪。惟俨又问是哪个人的。云岩只会道“在”,惟俨又问道,你来去匆匆是为了谁。云岩回答说是代替他东奔西走。惟俨接着又问道,为什么不让他与你并行。云岩让云岩不要诽谤他。惟俨对云岩说不应当这样说。云岩问那自己应该怎么说。惟俨却只问云岩可曾挑过么。

惟俨法师闲坐的时候,有僧人来问他在思考什么,惟俨说自己在思考不可思考的东西。那僧人疑惑不解,便问到既然是不可思考的东西,那又怎么可能思考。惟俨回答说不是思考。一次,僧人问他什么是涅,惟俨访问他说你没开口的时候叫做什么。还有一次,惟俨看到遵布纳在清洗佛像,惟俨问道那个还不够你清洗的么。你现在还清洗佛像。遵布纳让惟俨把那个拿来,惟俨只好作罢离去。有一僧人有想向惟俨请教心中一个疑问。惟俨让他到了上堂的时候再说。晚上上堂的时候,惟俨问道,今天谁请求解疑答惑。那个僧人站起来,惟俨走下禅床抓住这个僧人向众僧人说这位僧人有疑问。然后又把这僧人推开,自己回方丈去。

惟俨问饭头在寺里多久了,饭头回答说三年了。惟俨说他一直不认识饭头。饭头理解不了惟俨话语中的禅意边愤然而去。有僧人问惟俨,生命急切之处该怎么办。惟俨说不要种植杂种即可。这时那僧人继续问道,需要拿什么来供养呢。

惟俨听说一个僧人会算命,便问他能否给自己算一下。那僧人没有回答。一天,惟俨写了个“佛”字,问道吾这是什么字。道吾说这是佛字。惟俨说道吾师从了一个多嘴的禅师。

一天夜里,众僧夜参时没有点灯。惟俨说自己有一个句子,等到牤牛生了小牛时在告诉大家。这时,一位僧人站出来说公牛已经生了小牛,为何还不说。惟俨说把灯拿来。这僧人又推入了僧众中间。有一次,有人问达摩有没有来到这里,这里还有没有祖师的旨意。惟俨说有。那僧人便问既然已经有了祖师的旨意,祖师为何还要来。惟俨说因为有,所以要来。一天,惟俨看佛经的时候,有僧人问道,你平时不允许别人看书,今天你为何看书。惟俨说我只是用来遮遮眼睛。那僧人继续问道,我是否可以学着这样做。惟俨说如果是你,牛皮也要被你看穿了。

深夜朗笑

有一天夜里,惟俨在山坡上大笑一声,声音传到了90多里远,居住在澧阳澧县附近)的百姓都听到了,以为是邻居家发出来的。第二天,大家相互询问,都说没有。后来,他们才知道这是惟俨发出来的。自此以后,惟俨声名大振。

开悟刺史

朗州刺史李翱在闲暇时候经常会去药山拜访惟俨。起初,惟俨在李翱上山拜访的时候,不理不问,只顾自己念经。李翱性子比较急,见惟俨不搭理自己,他看说闻名不如见人,惟俨也不过如此。这时,惟俨并没有接话,而是用手指了指天空,又指了指瓶子,接着说了句“云在青天水在瓶”。李翱茅塞顿开,做了两首揭(诗):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天水在瓶;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

李翱曾问惟俨如何才能够戒定慧,惟俨说自己没有这些,也无法教他。然后,李翱继续说自己没有觉悟自心,还想请惟俨开示。惟俨沉默许久,然后才缓缓说道,自己为他提点一句不难,但是不如你自己觉悟自心更好,如果因为我的话而让你思绪万千,无法悟道,反而是自己的罪过了。所以,最好是两人什么都不说,以免互相连累。

人物去世

太和二年(828年),一说是大和八年(834年),惟俨在临终之前,对着众人说法堂就快要倾塌了,大家纷纷扛着木根去顶住法堂。惟俨笑着说大家都理解错了,然后就合掌圆寂。终年70岁,一说84岁。

思想主张

惟俨认为大丈夫不应当执着于各种修行法门,要自净其心。所以,不要沉溺于坚守繁琐的戒条律仪以及衣着穿戴等小节。

惟俨认为妄念即贪嗔痴是影响修行的一大阻碍,于是他要求门下弟子必须要禁忌妄念。惟俨的禅法核心是“圆融”,即要求大家自己去体会禅法本体,即不要执着于祖师的说法观点,也不要拘泥于经律论中所记载的内容。因此惟俨很少给参学人开示,也不建议他们去诵读经典。

传承法嗣

传承脉系

重要法嗣

道吾圆智

道吾圆智出生于768年,于835年去世。是豫章郡海昏县(今永修县)人,是惟俨的弟子,在道吾山弘法。他认为慈悲度人的佛教宗旨也是一种牵挂,以棒打破人情执。著有《乐道歌》门下弟子有石霜庆诸、渐源仲兴等。

船子德诚

船子德诚又叫华亭德诚,生平不详。在惟俨去世后,他曾与道吾圆智、云岩昙晟商议在澧水之源避世隐居。但因道吾圆智改变了主意,三人分手各奔东西。德诚来到华亭吴江泛游人生,因常居住在船上,又被叫做舟子德诚。弟子有夹山善会

洞山良价

洞山良价出生于807年,于869年去世。是云岩昙晟的弟子,曾在兴丰山兴传佛法,后来居住在豫章洞山,开创了禅家五宗之一的曹洞宗,并且首提“五位君臣”等命题,写有《宝镜三昧歌》。弟子有曹山本寂等。

曹山本寂

曹山本寂生于840年,于901年离世,是洞山良价的弟子,为曹洞宗的创始人之一。他这一脉常讨论“正偏”“理事”的关系,重要命题有“五位君臣”“三渗漏”“三纲常”等。门下弟子有洞山道延、金峰从志、鹿门处真等。

夹山善会

夹山善会是船子德诚的徒弟,生于805年,于881年去世,广州岘亭人。他精于经论,主张“无依”。在夹山弘法,他曾批评佛陀“看君只是撑船汉,终归不是弄潮人。”门下弟子众多,比如元安、令超等。

石霜庆诸

石霜庆诸出生于807年(一说809年),于888年去世。13岁出家,23岁受具戒。他是道吾圆智的法嗣,在石霜山弘法。他带领学众使用枯木众的方式修行,枯木众又叫做功德丛林。门下弟子有玄泰、僧一等。

贡献及影响

宣扬佛法

惟俨善于启发人们心中的佛性,让众人接受佛法,例如唐朝古文运动倡导者之一李翱相国崔群常侍温造等儒学大家都在惟俨的开导下,对佛学亲近,没有抵触。惟俨也获得了众多儒学士子的尊敬。

开宗始祖

根据《祖堂集》记载,惟俨共有四个知名弟子,而《景德传灯录》中则记载了十个,这十位弟子中有一个弟子为云岩昙晟,而云岩昙晟一个弟子名叫洞山良价,是禅宗五家中曹洞宗的鼻祖。

人物争议

生卒年争议

关于惟俨出生于何时,不同古籍也有不同的说法,根据《五灯会元》《景德传灯录》推测可知惟俨出生于天宝十年(751年)。而在《宋高僧传》里记载惟俨出生于乾元二年(759年)

根据《祖堂集》记载,惟俨于大和八年(834年)去世。而《大宋高僧传》及《澧州药山故惟俨大师碑铭》则记载其为太和二年(828年)去世。由于《澧州药山故惟俨大师碑铭》成文于惟俨去世八年后,另外,《祖堂集》成书于战乱时候,许多资料难以获得或求证,所以在一些学者比如湖南佛学院教师朱湘泉以及《中国禅宗通史》这本书看来,惟俨卒于太和二年(828年)可信度更高。

师承争议

关于惟俨的师承存在争议,一种说是惟俨为石头希迁的徒弟,该说法可见于《祖堂集》与《景德传灯录》。但在《宋高僧传》中,石头法嗣中没有记载药山(即惟俨)。《澧州药山故惟俨大师碑铭》中,记载惟俨在前往药山修行之前,没有师从石头希迁,而是师从马祖道一。在《中国禅宗通史》中也提到惟俨是师从马祖道一。

人物评价

希迁禅师曾作偈语评价惟俨:“离法自净,不事细行”。

唐朝文学家李翱评价惟俨:“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相问无馀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轶事典故

巧答行者禅机

惟俨让供养主外出募化。这些供养主在路上碰到了一位甘贽行者,甘贽问这些供养主从哪里来,供养主说从药山来。甘贽又问他们来干什么的。供养主说来教人布施的。甘贽问他们是否带了药来。供养主访问甘贽是不是得了病。甘贽施舍了供养主两锭银子并说有人即送回去,没人就算了。供养主听闻便急忙将银子送了回去。惟俨见供养主回来的有些快,便问道怎么回事。供养主说是自己对施主提问的佛法回答适合得来的。惟俨听完便让供养主赶紧将银子送回去。甘贽见供养主又回来了,便又增添了一些银子给供养主。

师徒对答

一天,惟俨看佛经的时候,柏岩禅师说和尚不要作弄人。惟俨问他什么时候,柏岩禅师说是正午时分。惟俨说柏岩讲话还带有文采,柏岩说自己没有。惟俨又说柏岩禅师太聪明了。柏岩禅师回答说我只是这样,又继续问惟俨如何评价自己,惟俨说自己是结结巴巴,百般丑陋,千般笨拙,将就着过着。惟俨对道吾说茗溪和山和尚的前世是一个节察官,道吾便问惟俨前世是做什么的。惟俨说自己痿赢赢权且这么过过着。道吾问他为何这样说,惟俨说自己不曾展开过他的书卷。

最宝贵的东西

接着,又有僧人问惟俨,佛道中最宝贵的是什么。惟俨说不曲意献媚即可。僧人继续问如果做到了不曲意献媚那又怎样。惟俨说真做到的话,即便是用倾国之物也动摇不了自己。还有一次,僧人前来投靠惟俨,惟俨问他是谁,那僧人说自己是肠坦。惟俨说前面也是常坦,后面也是常坦,你是哪个。

互不连累

有僧人请求惟俨给自己开示明了。惟俨思索片刻后说自己为他说一句话不难,这是这适宜你在言语之下便明心见性而去,那还有用。但是如果让你陷入沉思,反而说自己的罪过。所以干脆大家都不说,免得互相连累。

不用吃饭的法子

又有僧人问惟俨自己想要回家的时候该怎么办。惟俨说你的父母浑身红肿溃烂且睡在荆棘里,你还能回到那里。那僧人说这样的话就不回去了。惟俨却说你还是要回去的,不过我可以告诉你一个回去不用吃饭的法子。那僧人问是什么法子。惟俨说早上和中午吃饭的时候,不要咬破一粒米即可。

偈颂语录

李翱做《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天水在瓶;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

惟俨:“某甲在石头处,如蚊子上铁牛。”

惟俨:“皮肤脱落尽,唯有一真实。”

惟俨:“经有经师,论有论师,争怪得老僧?”

惟俨:“祖师只教汝保护,若贪嗔痴起来,切须防禁,莫教振触。是你欲知,枯木石头,却须担荷,实无枝叶可得。虽然如此,更宜自看,不得绝却言语。我今为汝,说这个语,显那无语底。他那个本来无耳目等貌。”

惟俨:“有一般底,只向纸背上,记持言语,多被经论惑。我不曾看经论策子。汝只为迷事走,失自家不定,所以便有生死心。未学得一言半句、一经一论,便说甚么菩提涅盘、世摄不摄。若如此解,只是生死。若不被此得失系缚,便无生死。”

惟俨:“切须保任,免堕诸趣,第一不得弃这个。这个不是易得,须向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此处行不易,方有少分相应。如今出头来,尽是多事人,觅个痴钝汉,不可得。莫只记策子中言语,以为自己见知。见他不解者,便生轻慢。此辈尽是阐提外道,此心直不中,切须审悉。与么道,犹是三界边事,莫在衲衣下空过。到这里,更微细在,莫作等闲,须知珍重。”

参考资料

药山惟俨禅师生卒年考.中国佛教协会.2023-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