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井石根
松井石根(1878年7月27日—1948年12月23日),日本陆军大将,皇道派将领,甲级战犯,前后驻华达13年,是一个所谓的“中国通”,鼓吹“泛亚细亚”主义,南京大屠杀元凶。
1878年7月27日松井石根出生在日本名古屋市,从小就对战争、对搏杀表现出强烈的兴趣,而且还有着完美主义者的追求。就读日本陆军大学校期间参加了日俄战争。1906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晋升为步兵大尉,并获天皇赐予的军刀,后进入参谋本部。曾经出使中国担任驻北京公使馆副武官、上海公使馆武官、哈尔滨市特务机关长等职。1923年升为少将。1932年代表日本参加日内瓦裁军会议。回国后任军事参议官、台湾日军总司令等。1933年升为大将。随着职务的升迁,松井的罪恶也在与日俱增。1937年,松井任侵略上海市派遣军司令官,指挥侵略上海战争。同年担任华中派遣军司令官,指挥部队进攻南京市,实施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松井石根的行为遭到国际舆论的强烈抗议,1945年被盟军逮捕,1948年11月12日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作为甲级战犯判处绞刑,12月23日零时在东京巢鸭监狱伏法。
松井石根起诉书上写有9项罪行,但判决书只认定他犯有一项罪行——南京大屠杀,是日本甲级战犯里唯一一个因为南京大屠杀而被处决的战犯。
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1878年7月27日,松井石根生于日本爱知县爱知镇的牧野字村(今名古屋市市中区牧野町) ,世代为德川家臣。其父松井武国是武士,祖上世代为将。继承武士精神、光宗耀祖成为他日后从军的重要原因。松井石根幼年时代,日本处于社会大转变时期,家里经常连武士俸禄都领不到,生活非常拮据。
1890年,松井石根进入成城学校。少年时代的松井石根个子比较矮,身子也比较孱弱,松井石根的父亲送他去军校的原因主要是军校上学免费且纪律严格,可以磨炼松井石根的意志,锻炼其体魄。1893年,他进入陆军中央幼年学校, 1896年9月陆军中央幼年学校毕业后,考入陆军士官学校。 1898年(一说1897年11月 ),松井石根以第二名成绩毕业,获天皇氏恩赐银表,任陆军少尉,叙八位。1900年,松井石根升为中尉,同年11月30日,被任命为第六步兵联队大队副官。
崭露头角
1901年10月,松井石根以学科第一名的成绩进入日本陆军大学校。1901年12月9日,松井石根由军部派至第六步兵联队。1904年2月,日俄战争,松井石根被派往东北地区担任步兵第六联队中队长与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作战,第一次踏上了中国的领土 ,在辽阳会战中,松井的大腿被枪弹洞穿,所率中队几被全歼,松井获四级金勋章,五等只光旭日勋章各一枚及现金五百日元。松井回国继续就读陆军大学,并于1906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晋升为步兵大尉(一说1904年晋升大尉),并获天皇赐予的军刀。在陆大期间,松井开始崇拜大陆浪人、亚洲主义军官——荒尾精,于是陆军大学校毕业后,松井立即申请执行驻外任务,称自己将成为“第二个荒尾精”。
拉拢蒋介石
1907年,松井石根出任日本驻清公使馆武官指挥监督。 1908年11月30日,松井升为陆军步兵少佐,同年松井石根结识了在日本留学的陈其美等中国革命党人,并通过陈其美结识了蒋介石。蒋介石于1910年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时,松井石根安排他去日第三师团高田联队实习。在1911年秋蒋介石实习结束回到东京后,松井石根帮蒋介石租房并成为其租房的担保人。除此之外,松井石根还邀请蒋介石到自己家中做客,二人因此私交很深。松井石根喜爱中国诗文,因此结交了很多中国军政界的朋友,还曾参与“资助”孙中山发动第三次革命。
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松井调任驻上海市武官海,在北平特务机关总头目青木宣纯中将指挥下从事特务活动。1918年升步兵大佐,次年任日军步兵第39联队长。1920年陆军上校松井随军出征西伯利亚干涉俄国革命,1921年任符拉迪沃斯托克派遣军情报参谋,当年年底,松井石根任驻北京武官时,成为日军中著名的“巴登巴登集团”十一人中的重要一员。1922年调任关东军司令部兼哈尔滨市特务机关长,同时担任担任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顾问,为关东军做了大量情报工作,1923年3月晋升陆军少将,由于在中国服役的丰富经历,松井被公认是日本陆军最重要的“中国通”之一。1924年任日军步兵第35旅团长,1925年调任参谋本部第2部部长,从而“得以专心从事于平生最为关注的中国问题”。
1927年9月由于中国国民党内激烈的权力斗争导致蒋介石下野,故蒋介石访日,企图取得日本政府对他的支持。松井石根将他介绍给田中义一首相。蒋介石与田中会谈取得了一些成果,在日本的支持下重掌南京政府。由此,松井石根与新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的军政要人们之间建立了密切的关系。
1927年4月,主张对华强硬的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上台组阁,就强烈抨击前任内阁对中国事件干涉不力,特别是“满蒙”问题。为确定内阁对华方针,于6月29日至7月4日田中主持召开了“东方会议”,商讨确立侵略中国的具体方针。松井石根升任参谋本部第二部(情报部)少将部长,在“东方会议”上作了关于中国政治形势的报告,并陈述了自己的意见。在其历任联队长、旅团长、师团长及军事参议官期间,松井积极训练所部士官与部队,极力灌输对外侵略扩张观念,同年升中将。1928年6月,关东军制造皇姑屯事件炸死奉系军阀张作霖,此事破坏了松井对华政策,尤其其与蒋介石的“会谈”,且松井是张作霖的顾问。因此松井石根主张严惩背后策划人——关东军的河本大作,后迫于压力松口。8月任日军第11师团长。1931年9月,“九一八事变”发生,中日关系迅速恶化。1931年10月,调任参谋本部部附,同年12月至次年8月,松井石根以陆军全权代表的身份被外派至日内瓦参加世界裁军会议。在会议上,中国代表向“国际联盟”告发日本在中国东北的行为,中日双方争论不休,松井石根在会议上也坚持宣扬“大亚细亚主义”。同年,日本扶持溥仪建立伪满洲国。九一八事变后中国蒋介石转向抗日,松井的政策彻底破产。1932年末,松井参加完世界裁军会议后便返回日本参与了筹备成立日本军国主义组织“大亚细亚协会”的工作。
宣扬“泛亚”
1933年3月,就任军事参议官;1933年8月,松井石根被任命为日“台湾军”司令官,创立了 “台湾大亚细亚协会”,同年10月20日,松井被晋升为陆军大将。在台湾期间,松井也在当地建立了“大亚细亚协会”的支部,担任荣誉顾问,积极制造侵华舆论。
1934年8月,松井返回日本, 任军事参议官。与此同时,中日关系继续恶化,松井也逐渐蒋介石国民政府疏远。在1933年发布的“大亚细亚协会”第一期官方公报中,松井抨击中国领袖的亲西方态度“出卖了中国本身,背叛了亚洲”,后来他还被由永田铁山少将所领导,以参谋本部的数名军官组成,主张以武力推翻蒋介石的“统制派”所吸引。1935年8月,在日本军队内部皇道派与统制派的斗争中,发生了刺杀军务局长永田铁山中将的事件。松井因涉嫌此事,被迫引咎辞职,退出军界。
退出军界后的松井石根转而在政界活动。1935年10月至12月期间,他游历了中国的各大都市和傀儡政权——满洲国,向中国的政商名流讲述亚洲主义,并在天津市设立了新的“大亚细亚协会”支部。1935年12月,成为“大亚细亚协会”主席。以“继承孙中山先生之遗志”为名,打着“日中友好”“复兴亚洲”等幌子,宣扬日本独霸亚洲的理论。
1936年2月至3月,在中日关系已呈紧张之势,而日本占领中国东北三省后成立的“满洲国”尚不被国际所承认,于是松井石根自告奋勇向首相提出去中国游说,1936年2月,松井石根就以私人身份游说“满洲国”,华北,华南地区乃至南京,并试探中国各方面的反应。为了拉拢地方军阀、并给蒋介石施加压力,松井石根游说了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华南地区的军阀,最终导致“两广事变”。而华南军阀在松井石根游说后,公开与国民政府决裂,从广东,广西出兵北上进攻湖南省。3月24日松井石根与蒋介石会面,先是提出日本可协助南京中央解决与桂系矛盾的“西南问题”,蒋介石未置可否,但之后又提出要中国承认满洲国,而蒋介石当时因日本一再地侵犯中国领土并不断挑起事端,因此拒绝他的游说。因为蒋介石的直接拒绝,回国途中,松井石根连连发表公开的和私下的谈话,大意就是蒋介石等人不念旧情,因此一定要给予“惩罚”。
指挥日军入侵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打响。日本政府于8月15日组成“上海派遣军”,任命松井石根为司令,赴华指挥日军作战。淞沪大战持续近3个月,战斗异常激烈,会战期间,日本参谋本部根据松井石根的请求,多次增派兵力,双方不分胜负。直到1937年11月5日,侵华日军第10军在松井石根的指挥下,日军在杭州湾北岸金山卫,以偷袭的方式抢滩登陆成功,11月26日,日军占领上海市。
1937年11月7日,松井被任命为由“上海派遣军”和第10军合并而成的“华中方面军”司令官,并继续兼任指挥“上海派遣军”。22日,松井石根正式向参谋本部呈报,主张“必须攻占南京”,并于11月24日制定《第二期作战计划大纲》,命令所辖的“上海派遣军”于12月上旬完成一举攻占南京的准备。1937年12月5日晚,松井石根指挥日本“华中方面军”各师团的空军对南京外围开始猛烈的进攻。在12月8日,松井决定对南京的全面攻击,完成了对南京的最后包围。当晚赶写了一份《劝降书》给南京守军,印刷了数千份,在第二天中午用战机向南京城内空投散发,诱迫中国守军投降。直到12月12日,由于中国守军无视他的劝降,松井决定令日军第6师团用重炮猛轰南京中华门,13日,南京沦陷。
南京大屠杀
进入南京后,日军先对被俘的中国军队的伤病员与已经放下武器的中国军队官兵进行了屠杀。12月17日,在日军正对南京进行屠城的高潮中,日军举行了有陆海军高级指挥官松井石根参加的“入城典礼”。12月18日下午,日本陆、海军在南京明故宫机场举行所谓“忠灵祭”———祭奠阵亡的日军官兵,松井石根任主祭,宣读祭文。当天松井石根在南京“巡视”期间,又下达命令:混杂的军人都应予以“纪律肃正”(屠杀)。就这样,在此后约6个星期的时间内,日军官兵在南京城内肆无忌惮地烧杀淫掠,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事件。
离华返日
1938年2月10日,因为舆论压力,日本政府召回了松井石根及其部下将校80人。1938年2月21日,松井从上海出发,于2月23日返回日本,受到凯旋英雄般的欢迎。据松井石根日记所载,2月25日晨,松井石根“途经姬路市、神户,大阪、京都等地,欢迎者众多。于名古屋市受到众多同志及牧野小学校学生等欢迎。丰桥、浜松、静冈市等地亦有众人出迎。沿途小车站亦然”; “午后3时半抵东京站, 受到三长官代理、次官、次长及其他官员百姓等众人之欢迎。立即前往参谋本部,于门前受到秩父宫殿下及各皇族御史及大臣和全体成员之欢迎。随即拜闲院宫典仁亲王总长殿下,殿下赐酒欢迎并予鼓励……车站市民之欢呼较军部之接待更为热烈,更具感激之情。”次日,即2月26日,松井石根率塚田攻等前往叶山离宫,拜见昭和天皇,上奏率军出征中国占领上海市及南京之情形。裕仁天皇特地赐给松井石根优渥之敕语,又赐银制花瓶一对,赐金七千日元,并由宫内大臣、内大臣赐餐。2月28日,年迈的皇太后召见松井石根热诚鼓励,并赐银制烟盒及赏金五百日元,赐餐。2月28日,松井石根在赴参谋本部报告出征上海及南京的情况并就今后战事提出自己的建议后,又到明治神宫、靖国神社参拜,并特地“向靖国神社奉献入南京城当日插于国民政府门上的国旗”。
1938年3月5日,松井石根被日本最高当局任命为内阁参议(1940年辞职)。1940年4月29日,日本最高当局再次为松井石根在攻略上海和南京中的战功叙勋。
东京审判
1946年1月,盟军最高统帅部( GHQ) 发布特别通告,宣布在东京设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日本甲级战犯。经过各国检察官与助手们的通力合作,起诉书的撰写工作在1946年4月28日全部完成。起诉书最终确定了包括松井石根等共28名日本甲级战犯被告,4月29日,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首席检察官季南( Joseph B Keenan) 正式向法庭递交了起诉书,对28名日本甲级战犯提起公诉。由于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华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性质最恶劣的战争暴行,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其审判格外重视,故专门设立了一个独立的单元进行法庭调查。首席检察官季南为了获得足够的有力证据, 在审讯前期,于1946年5月30日下令,派遣美国检察官大卫·纳尔逊·萨顿( David Nelson Sutton) 、中国检察官助理裘劭恒等人,专程到南京为南京大屠杀案的审判实地取证。1946年7月下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开庭审理南京大屠杀案,由检察方面提出与宣读了多项书面证据。南京的受害居民,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与战时驻南京的西方侨民的代表以证人的身份到法庭上作证。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对南京大屠杀案进行调查与审讯期间,依法对日方证人进行了调查与质证,听取了被告松井石根的证词与回答质证。 在审判中,松井石根拒不认罪。他称日本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兄弟之争”,是 “哥哥教训不听话的弟弟”,是“爱的战争”等。对于南京大屠杀,他则声称尽管自己在南京之战中小心谨慎,但基于当时忙乱的情况之下,可能有官兵干了一些令人不愉快的暴行。 而攻占南京时,自己正卧病在140英里外的苏州市,根本不知道士兵违背自己的命令所犯下的暴行,也没听到任何有关的报告。直到12月17日入南京城后才第一次从宪兵司令那里听到这件事,并立刻下令各个部门严查此事并对罪犯严惩不贷。日方辩护律师面对罪证把辩护重点放在作为方面军最高指挥官的松井石根大将没有下达屠杀命令,且事发当时未知士兵暴行,故不应该为部下的行为负责。日本辩护方拿出的物证是当时由西方侨民设立的“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写给日军的“感谢信”,内容是感谢他们没有炮击难民区,以及赠给为难民区运送粮食的日本兵个人的礼物。但物证无法推翻控方提出的南京大屠杀的大量证人的证词和证物。经过约2年6个月的审理,在1948年11月4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定松井石根有罪,处以绞刑。
1948年11月12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定松井石根有罪,为甲级战犯,处以绞刑。12月23日零时,松井石根在东京巢鸭监狱被送上绞刑架。1978年,靖国神社宫司松平永芳将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所处决、包括松井在内的七名甲级战犯秘密合祀。
重要事件
指挥淞沪大战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中日爆发全面战争。起初战事仅限于华北地区,然而在8月扩展到上海市一带。1937年8月13日,淞沪战役打响。日本政府于8月15日组成“上海派遣军”,任命松井石根为司令,赴华指挥日军作战。淞沪大战持续近3个月,战斗异常激烈,双方不分胜负,虽然中方地面损失很大,但也消灭了日空军的有生力量。会战期间,日本参谋本部根据松井石根的请求,多次增派兵力,仍然不能突破防线。1937年11月5日,侵华日军第10军在松井石根的指挥下,日军在杭州湾北岸金山区,以偷袭的方式抢滩登陆成功。攻占上海市后,国民政府拒绝求和、坚持抗战的强硬态度,使松井石根恼羞成怒。他越来越认为,为了进一步实施对中国的武力征服,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攻占政治中心南京,用战争恐怖威慑政策才能迫使中国迅速而完全地屈服。11月26日,日军占领上海。
进攻南京
1937年11月7日,松井被任命为由“上海派遣军”和第10军合并而成的“华中方面军”司令官,并继续兼任指挥“上海派遣军”。对于攻打南京,松井早有此想法,早在7月“七七事变”后,松井就在一次演讲中表示:迅速拿下南京并将他们的命运托付给日本的领导人;8月17日松井受昭和天皇召见时也表示拿下南京,打垮蒋介石政权,是他必须完成的使命;8月19日,在准备离开日本、开往上海前线前,松井同样向前来送行的陆军大臣杉山元说这次一定要打到南京去,让国民政府屈服,这是惩罚支那的特殊使命决定的。
1937年11月19日,柳川的第10军开始朝南京进发。11月20日参谋总长闲院宫载仁亲王向第10军发出指令:部队为求得补给,应尽量利用现地物资。松井石根作为方面军最高指挥官,对日军接到命令后烧杀抢奸的所作所为给予默认。11月22日,松井石根正式向参谋本部呈报,主张“必须攻占南京”,并表示“依照现有兵力估计最迟在两个月以内可以达到目的”。11月24日,井石根制定了“华中方面军”的《第二期作战计划大纲》,命令所辖的“上海派遣军”于12月上旬完成一举攻占南京的准备。1937年11月底,日军已形成了对南京的三面合围之势。日军前锋部队已推进至离南京不足一百公里的外围防线阵地。在前线日军顺利进展消息的不断推动下,日本最高当局对发动进攻南京之战终于取得了一致意见。
1937年12月1日,由昭和天皇亲自批准,正式下达攻占南京的书面命令,实际当时日军大多部队都已越界。因考虑到当时麾下部队刚参加完上海市的战斗已十分疲倦,松井石根决定对南京采取缓慢进攻的方法。然而松井的部下却拒绝共同缓慢行动,反而相互竞逐谁能第一个攻抵南京,因此松井只得修改计划。(另一说是松井故意为之)松井石根便向全军正式颁布了进攻南京的作战计划与兵力部署的命令。1937年12月5日晚,松井石根指挥日本“华中方面军”各师团,在日本航空兵的配合下,向南京外围防线各阵地开始发动猛烈的进攻,举世瞩目的南京攻防战役开始。7日,日军发动全线进攻,遭到中原地区守军激烈反击。8日,松井批准对南京的全面攻击,中国军队抵抗不利,日军突破南京外围防线,推进至南京城下,完成了对南京的最后包围。
松井石根认为,在日军强大军事威胁之下,被包围在城内无处可逃的中国守军必将放弃抵抗,派代表乞降。因此他下令各部日军从1937年12月9日午后4时起暂停对南京的进攻,并令将在8日晚赶写成的一份致南京中国守军的《劝降书》,印刷了数千份,于12月9日中午用战机向南京城内空投散发,试图诱迫中国守军投降。当天日军第18师团攻占芜湖市,中国军队后路被切断。12日,由于中国守军无视他的劝降,日军第6师团用重炮猛轰南京中华门,炸塌城墙数处,日军蜂拥而入。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经血战后沦陷敌手。
参与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在松井石根的纵容与默许下,日军首先把屠刀指向那些被俘的中国军队的伤病员与已经放下武器的中国军队官兵。12月15日,松井石根通过“华中方面军”参谋长冢田攻发出指令:两军在各自警备区内,应扫荡(屠杀)败残兵。为了进一步对中国进行战争恫吓与恐怖威慑,松井石根在日军攻占南京后仅四天的12月17日,在日军正对南京进行屠城的高潮中,急不可耐地组织了一场“盛大”的占领南京的“入城式”。下午2时30分,在国民政府大楼前的院子里,日军举行了有陆海军高级指挥官松井石根参加的“入城典礼”。
12月18日下午,日本陆、海军在南京明故宫机场举行所谓“忠灵祭”———祭奠阵亡的日军官兵。松井石根任主祭,宣读祭文。当天松井石根在南京“巡视”期间,又下达命令:混杂的军人都应予以“纪律肃正”(屠杀)。由于受到最高长官松井石根的纵容与默许,日军在南京这座千年古都内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事件。在此后约6个星期的时间内,日军官兵在南京城内肆无忌惮地烧杀淫掠,犯下了极端残暴的反人道罪行。南京市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被日军以枪击、刺杀、活埋、水溺等各种残忍手段集体屠杀及平日零星杀害的人达30万以上。
人物评价
主要罪行
1947年7月,国民政府战争罪犯处理委员公布的《日本重要战犯名单》中,罗列出了松井石根大将上海派遣军司令官的罪行:(1)该被告在任奉天特务机关长时期,收买马贼、汉奸,勾结前清遗老,为田中大陆政策之忠实执行者。一九二七年田中义一召开东方会议于大连,决定对华方针,一切均由该被告建议(时任参谋本部第二部长)。前后驻华共达三十年,为日本侵华战争之制造者。(2)该被告与荒木同隶右翼团体之国本社,以征服亚洲之责任自负,唱大亚细亚主义,发行刊物,自任大亚细亚协会会长兼满蒙协会会员,平素主张中国应划分华北、华中、华南、华西四部分,各个独立,以遂其侵略之企图。(3)一九三七年升任上海派遣军总司令,指挥海陆空军到处奸淫掳掠,轰炸不设防地区。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日本陆军攻入南京,该犯下令对南京城施行大屠杀,男女老幼遭其杀戮者,为数约在十万以上(据南京慈善堂埋尸统计),造成历史之大屠杀。
参考资料
南京大屠杀的元凶:松井石根.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3-07-20
中国媒体揭露靖国神社中的甲级战犯松井石根罪行.中国新闻网.2023-07-20
日本“靖国神社”中的14名甲级战犯.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23-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