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伶仃岛
外伶仃岛(英文名:Wailingding Island),是主要由花岗岩构成的基岩岛,位于中国广东省省珠海市万山群岛中部东北端、珠江口东侧,经纬度坐标:22°06′N,114°02′E;面积4.31平方千米,是中国珠海市十大美丽海岛之一、国家AAAA级海岛风景区。
外伶仃岛原属广东大陆的一部分,因玉木冰后期海平面上升而形成岛屿;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时间长、光能充足、热量丰富,且雨水充沛。岛屿东西高,北部和中间稍低,东部沿岸较陡,倾斜角为35°;其中央主峰为伶仃峰,高311.8米。外伶仃岛森林覆盖率70.23%,常见树种为榕树、台湾相思等,同时也有珍稀树种“罗汉松”;此外,该岛屿还拥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猕猴,是广东省临濒动物保护区之一。
清代乾隆(1736~1795年)外伶仃岛上已有居民,其多为香港长洲岛流动渔民,逐渐形成村落;现代外伶仃岛隶属于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区担杆镇,是其下辖的38个海岛之一。外伶仃岛上有旅游景点“伶仃八景”:石景公园、万山棋局、香江海市、拱桥渡水、玉带环腰、北帝晨钟、摩崖石刻、海螺奇石;此外,还有汉代石涌湾遗址、水下唐代陶瓷遗物点以及大东湾宋代陶瓷遗物点三处历史遗存。
2014年外伶仃岛入选中国珠海市“十大美丽海岛”,2017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23年,外伶仃岛被评选为全国33个“和美海岛”之一。
命名
外伶仃岛位于内伶仃岛之外,且于海中伶仃孤立、周遭无其他岛屿,故名外伶仃岛。
位置境域
外伶仃岛位于中国广东省珠海市大万山岛中部东北端、珠江口东侧,经纬度坐标:22°06′N,114°02′E;行政区划隶属于中国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担杆镇。岛屿长3.24千米,宽2.39千米,海岸线长12.22千米,面积4.31平方千米,东北距香港岛20千米,西北距香洲51千米,是广州市到香港、粤东沿海港口航线的要冲,也是珠三角地区进出南太平洋国际航线的必经之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历史成因
外伶仃岛所在的万山群岛属于大陆延伸的一部分,该地区在距今20000年的玉木冰期盛行时期海平面较低,在现代海平面以下90~100米;玉木冰期后期,海平面上升,淹没了山间谷地和低洼地区,形成外伶仃岛所在的万山群岛。
奠基阶段
侏罗纪和白垩纪时期,燕山运动使太平洋板块向亚洲大陆俯冲,亚洲地区发生了强烈的地壳运动和造山活动。燕山运动第三幕以后,华南地区产生许多NE和NNE向断裂以及与之相切的NW和NNW向断裂,形成一系列断块状山体和断陷盆地并沿NE向呈带状、串珠状展布,外伶仃岛所在珠江三角洲的轮廓基本形成。
始新世时,陆缘继续拉张,上述断陷不断扩大,加深,沉积深湖相沉积,有的断陷内时有海水侵入,外伶仃岛所在珠江三角洲基本轮廓到早第三纪趋于定型。
始新世末至中渐新世末,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即喜马拉雅期第一幕运动,南北特提斯地槽之间的海域关闭,本区盆地发生了区域性抬升,受到剥蚀和切割。
形成发育阶段
晚渐新世至早中新世,晚第三纪喜马运动第二幕,南海海底扩张,局部断陷扩大为大型拗陷,且大规模下沉,外伶仃岛所在珠江三角洲区域内发生强烈的继承性断裂,引起差异性断块升降,导致中第三纪剥蚀面抬升,又使其中若干盆地断陷,古珠江三角洲开始发育。受北西向断裂对西江、北江三角洲的控制影响,基底地貌形态表现为北西向平行岭谷及棋盘状。
第四纪更新世,喜山运动间歇性抬升和断陷继续发育,平行岭谷及棋盘状基底地貌进一步发育,相应的谷底河道发育。早更新世中期至晚更新世中期,由于地壳波动频繁及第四纪海面变化,现代陆架海域有过多次间歇性海侵和海退。更新世晚期以来,根据地平线的相对高程、位置和所处的地质年代共可划分为7个发展阶段。
第1阶段:距今65000~32000年,属末次冰期早冰期,形成了晚第四纪以来第一期三角洲沙体。
第2阶段:距今32000~22000年,属末次冰期亚间冰期,海水曾侵及低洼地段,形成了溺谷湾堆积。
第3阶段:距今18000年左右,属末次冰期极盛期,海面大幅度下降,在陆架外缘形成了B期砂体。
第4阶段:距今12000~10000年,属末次冰期晚冰期,系冰消海侵事件引起的海面急剧上升阶段。
第5阶段:距今10000~8500年,属全新世早期的短暂海退阶段,海平面下降,由于正位于珠江口坡度急剧变化地段,陆地切割强烈,在岸外形成C期三角洲砂体。
第6阶段:距今8500~2500年,属冰后期大海侵阶段,基面抬高,形成滨海平原或沼泽,海面上升,形成大面积位漏斗状河口湾以及滨海堆积平原。
第7阶段:距今2500年,海面相对下降,岸线向海推进,形成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浅海内陆架的基本环境。外伶仃岛所在珠江三角洲区域的一系列的地质变迁形成了外伶仃岛的现代形态。
地理特征
气候
外伶仃岛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岛屿日照时间长、光能充足、热量丰富,且雨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849毫米,但早春时节阴雨连绵、日照减少。外伶仃岛终年气温较高,偶有阵寒,但冬无严寒,夏不酷热,1月均温14.8℃,7月均温27.9℃,年均温22.1℃。
外伶仃岛的季风典型代表月为春季4~5月和秋季9~11月,夏秋季节常有热带气旋(台风)。在珠江口及附近沿岸登陆的热带气旋,年平均1.3~3个,其间最大风速可达40~70米/秒,风能资源较为丰富。
地质
地质构造
外伶仃岛的地质构造以断裂为主,没有较大的褶皱构造,其中,主要的断裂构造有北东、北西和近东西向三组。这三组断裂形成不同,规模各异,其中以北东向最明显,北西向次之;北东向断裂有五桂山南麓断裂、南屏断裂、山塘——那洲断裂、南屏——唐家断裂、深井断裂;北西向断裂有西江断裂、翠微断裂、牛头——隘洲断裂;近东西断裂有洲仔断裂、三灶中断裂和海区断裂。
地层
外伶仃岛广泛发育第四系,在东北部和中西部零星出露有古生代的寒武系、泥盆系和中生代的侏罗系。
下寒武统八村群为浅海类复理石碎屑岩建造,主要由变质的砂岩、粉砂岩、页岩和少量炭质页岩组成,含腕足动物门、头足纲等化石。中泥盆统桂头群为滨海或浅海相碎屑岩建造,由石英砾岩、含砾砂岩和砂岩组成,含植、动物化石;其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下侏罗统兰塘群为浅海相砂泥质碎屑岩建造,主要由砾岩、砂岩和页岩组成,与下伏地岩为不整合接触。中侏罗统百足山群为内陆山间湖泊相碎屑岩构造,主要由石英砾岩、砂岩和页岩组成,由下而上沉积物变细,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第四系可分为残积层、冲洪积层、冲积海积层、海积层及人工填土。。
岩石
外伶仃岛为基岩岛,主要由晚侏罗纪的燕山期粗中粒斑状花岗岩构成,只有少量的沉积岩、变质岩和火山岩。因其天气炎热、雨水充沛,该岛受强烈外力地质风化作用,而在长期的物理风化作用下,岛上基岩裸露,岛岸陡峭。外伶仃岛的花岗岩主要为中粗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呈灰白、肉红色,花岗结构、块状构造,质地致密坚硬,其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约30%)、长石(约60%)和黑云母(约5%)等,其中,长石包括正长石和斜长石。岛上裸露的花岗岩风化蚀变呈浅黄、褐黄色,包含的多数矿物也发生蚀变:黑云母变为白云母,钾长石变为高岭石,培长石变为绢云母等。
外伶仃岛上奇石遍布,分布有许多礁石,这些礁石是高出海蚀平台的海蚀残留体,是江河海洋中距离水面较近的岩石。有的礁石由生物礁体组成,有的礁石由火山岩体或大陆岩体延伸于水下组成,生长在大陆沿岸和海岛周围的边缘地带,隐伏于水下,分布宽度从10米至100米不等,其分布范围与形态、沿岸水下地形特征和水深情况密切相关。
地形地貌
外伶仃岛地形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少有海积地貌;岛岸陡峭,多悬崖峭壁;岛屿东部与西部地势较高,北部和中间地势较低,且东部沿岸较陡,倾斜角为35°。岛上主要有两个山峰,分别位于东部和西部,西部主峰称伶仃峰,其高311.8米,为全岛最高点;东部山峰则稍矮,山谷间有石缝和岩洞。外伶仃岛是由一系列的花岗石构成巨大岩体,其外形似馒头状,中低山脉,地形起伏变化较大,最大相对高度差约1000米。
外伶仃岛因受海浪和潮汐影响大,海蚀作用强烈,主要表现在海水运动的机械破坏和化学溶解,使海岸带遭受破坏,并把泥沙搬向海中,所以少有海积地貌,只有山上滚石沿基岩海岸堆积。
水文
外伶仃岛上没有较大的地表水积存,只有山泉呈星点状分布,水质良好,可供生产及生活用。外伶仃岛海域年平均温度22℃左右,盐度较高、浮力较大,透明度2米左右,水色多为浅绿色或蓝色,东岸近岸水域风浪较大。
外伶仃岛海域潮汐属不正规半日潮,其特点是有显著的日不等现象,相应的潮流性质也是不正规半日潮。该岛海域潮流类型较为复杂,介于往复流与旋转流之间;沿岸主要以往复流为主,涨落潮流的方向与岸线走向基本一致;而在离岸较远的海域,呈现较典型的旋转流特点。
土壤
外伶仃岛土壤可分为赤红壤、滨海沙土和滩涂三大类。
赤红壤是南亚热带的代表性土壤,广泛分布于丘陵台地和海岛地区,只有一个亚类,该类可分为花岗岩赤红壤、耕型赤红壤、花岗岩侵蚀赤红壤和砂页岩赤红壤4个土属。
滨海松软土是指沿海岸沙质堆积物发育而成的土壤,是正常潮水未能到达的自然砂岸地,呈不连续的宽窄不一带状分布,土壤土层深厚,质地大部分是石英沙砾为主的松散沙土,渗透性强、漏水漏肥易旱,养分含量低、酸碱度变幅大,农用价值较低,除少数地势平坦、质地较好的为旱耕地外,大多数的是作防风固沙的防风林地和生长旱生刺灌丛。
滩涂也称为滨海盐渍沼泽地,是经常处于渍水或潮湿状态下的水成土,分为沙滩和滨海盐渍土两个土属。其中沙滩为砾质松砂土,盐分高、面积分散,几乎无农用价值。滨海盐渍土则分为泥滩、草滩和林滩三个土种,这些滩涂面积大、集中且连片,土层深厚,养料含量丰富,盐分含量较低且淤积快,可利用价值高。
生物多样性
植物
外伶仃岛植物物种近700种,其常见树种为榕树、台湾相思,同时也生长着珍稀树种“罗汉松”。岛屿森林覆盖率70.23%,森林面积约4.71万亩;岛上植被以耐旱耐盐碱的灌木林为主,灌木林覆盖率达80%以上,四季常绿。根据地理位置进行划分,外伶仃岛东部有山菠萝和灌木丛,植被茂密;而西部则草木稀少。
动物
外伶仃岛水下浮游生物合计约有300种;海滩区域夏季常见白胸苦恶鸟、绿鹭、苍鹭、池鹭、白鹭等鸟类,冬季常见鹜、类;滩地外缘水面则分布有斑咀鹈鹕属、野鸭及白骨顶等水鸟。此外,外伶仃岛还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猕猴,是广东省临濒动物保护区之一。
人类活动
历史沿革
清乾隆(1736~1795年)外伶仃岛上已有居民;岛上居民多为香港长洲岛流动渔民,进而形成村落,因其位于外伶仃岛故而取名为外伶仃村。现代外伶仃岛隶属于香洲区担杆镇,是其所辖的38个海岛之一,担杆镇人民政府驻于外伶仃岛上外伶仃村中。
1953年4月7日,珠海县成立,外伶仃岛所在的担杆镇为其下辖的100多个岛屿之一;1979年,珠海县撤县建市;1984年,珠海市设香洲区,为县级建制,外伶仃岛所在的担杆镇划为香洲区所辖。
2014年3月~2019年,外伶仃岛的外伶仃村启动美丽渔村建设,进行整体拆迁重建;改造重建包括伶仃文化民俗客栈、休闲观光船、交通运输船、酒店式公寓、特色商城、智慧名片等项目;同时,改造村内道路、地下排水设施,美化村容村居等。
交通运输
外伶仃岛上有公路2条,全长10.1千米,贯穿全岛。岛上还有大小港湾10个,其中,伶仃湾和塔湾是两大主要港湾,可避6~7级东北风。伶仃湾内建有码头2座,其中,位于内湾西侧的水产码头长39米,宽9米,为岸壁式混凝土结构,内湾水深约3米,可停泊20吨以下船只;位于湾外口西侧湾首的码头长18.6米,宽6.7米,引堤长18米,为“T”型钢筋混凝土结构,低潮水深2.5米,可停泊200吨以下船只。每周有运输船只来往香洲、担杆岛等地。
外伶仃岛虽然临近港澳,但从海路交通上却无法经由万山区口岸直达,必须借道珠海市区,再转乘客轮前往万山。到外伶仃岛的常规交通方式有两种:一是从珠海市香洲港码头坐船到外伶仃岛,常规航班用时100分钟,中途经停桂山岛,直达航班则用时70分钟;二是从珠海九洲机场乘坐直升机到外伶仃岛,用时15分钟。
旅游开发
2008年,担杆镇投入61万元用于改造度假村别墅;实施“穿衣戴帽”,投入41万元装修招待所,加强镇区市容市貌整改,提升人居环境。全面取缔石涌湾解网场,禁止岛上解网揉纲。镇政府还投入2800多万元改善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修缮海岛景点景观。
2014年3月,外伶仃村启动美丽渔村建设,进行整体拆迁重建。通过“一改六业”谋发展,“三强三促”筑根基,包括伶仃文化民俗客栈、休闲观光船、交通运输船、酒店式公寓、特色商城、智慧名片等项目;同时,改造村内道路、地下排水设施,美化村容村居等。2019年,改造项目基本完工。随着配套设施的完善,外伶仃岛依托海岛旅游业,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022年,外伶仃水库改造项目完成,提升村容村貌、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并加快打造以亲子休闲、沙滩露营等为特色的外伶仃-担杆生态休闲旅游岛群,打造“一岛一品”特色文创品牌。
自2023年初以后,外伶仃岛旅游市场持续火热,上半年上岛游客共计26.71万人次,同比增长274.92%,旅游综合收入1.57亿元,同比增长344.13%。
水产资源
外伶仃岛因其四面环海,故水产资源丰富;又因其海水受污染程度小,海水盐度适中,故海产品味道鲜美。该岛附近海域盛产侧带小公鱼属、蓝圆鰺、横泽、青鳞、海河等,其中,海胆、将军帽、龟足被誉为“伶仃三宝”。外伶仃岛的海胆基本不含腥味,营养价值高。狗爪螺因形似狗爪而得名,只有拇指大小,味道鲜甜。将军帽是一种沿着石头生长的贝类,因形似清代官员的帽子,故名“将军帽”,其肉质黄绿,口感较脆,吃起来爽口弹牙,韧性如鲍鱼,又有“假鲍鱼”之称。
考古研究
外伶仃岛中发掘的文物遗存主要属于先秦时期、汉代、唐代和宋代,分属三处古代遗址和遗物点:石涌湾遗址、水下唐代陶瓷遗物点和大东湾宋代陶瓷遗物点。
先秦时期和汉代
先秦时期和汉代文化遗存发掘于石涌湾遗址。其中,先秦时期的文化遗物埋藏在距离表土0.6~0.9米之间,采集到有几何印纹陶片、陶器座、陶支脚和石等。而汉代时期的遗物则暴露在地面和海湾沙滩上,采集到瓮罐、钵等残器。1985年文物普查时,曾采集至1件带釉弦纹罐残器,其肩部刻隶书“朱师所治”4个字,是陶器工匠的落款,属东汉时的遗物,这对研究我国古代陶瓷外销提供了实物资料。
唐代
水下唐代陶瓷遗物点位于担杆镇外伶仃岛海域。1977年,珠海县渔民在外伶仃岛附近海面作业时,打捞到14件古陶瓷,其中大小四耳罐各1件,敞口、鼓腹、平底,有四耳,分别高为40厘米和20.5厘米,口径22.5厘米和14厘米;碗12件,敞口、斜壁、饼形实足,内底有三块长方形垫烧痕,每件通高5.5厘米、口径16.6厘米。器物胎质厚重,施青绿釉,釉均不到底,均属唐代新会窑的产品。
宋代
大东湾宋代陶瓷遗物点位于担杆镇外伶仃岛北部。大东湾又被称为鬼湾,与北部的香港长洲岛相望,在山溪至海边遗留着南宋青瓷和清代青花瓷残件。从其中采集的1件龙泉窑莲瓣青瓷碗较为珍贵。碗高7厘米、口径17.6厘米,敞口、弧壁、圈足,外壁刻重瓣莲花纹。
环境问题与保护
环境问题
岸线侵蚀
外伶仃岛岛体呈近圆形岸线形态,岸线主要类型为基岩岸线、人工岸线,并有少量砂质岸线。其中,小石嘴海岸线位于外伶仃岛北岸石涌湾西侧岸段,包括东侧和西侧两处岸段,沿岸地形较陡,多悬崖峭壁,地表基岩裸露,机械剥蚀作用强烈。由于受到波浪、洪水、水土流失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区域内自然岸线、沙滩存在侵蚀现象,生态环境亟待修复。
矿山生态破坏
外伶仃岛塔湾片区早期是采石场,受人为开挖取石影响,岩土裸露、砾石遍布,植被覆盖率较低、绿化效果较差,岩质边坡风化程度高,存在局部剥落、掉块现象,生态极其脆弱。
环境保护
海岸线生态修复
2022年,格力地产旗下万联海岛公司承担了外伶仃岛小石嘴海岸线生态修复工程的全过程建设管理工作,按照“补砂养护+辅助工程”等生态修复手段,对小石嘴海岸线进行修复,修复海岸线约335米,补砂量约11万立方米,形成沙滩总面积约34500平方米,其中干滩面积约为20700平方米,提升外伶仃岛岸线海岸防灾减灾功能。
矿山生态修复
2022年,外伶仃岛开展历史矿山生态修复项目,以矿坑淡水喷灌系统安装、排水沟修复、种植土回填、苗木种植等为重点,以自然恢复为主,辅以必要的人工措施,通过实施生态修复、植被恢复、种养结合等措施修复矿山。项目历时两个月,完成了矿坑淡水喷灌系统安装、挡墙以及原有排水沟修复、种植土回填以及苗木种植等主要工程内容,总铺设管道8289米,新建挡土墙880立方米,回填种植土4836立方米,新增苗木约4.4万株,重现满目苍翠的美景。目前,该岛植被覆盖率和自然岸线保有率均较高,空气质量优良,地表水和海水水质较好。
风景名胜
外伶仃岛上景点众多,其中,石景公园、万山棋局、香江海市、拱桥渡水、玉带环腰、碧海飞霞、北帝晨钟、海螺奇石并称为“伶仃八景”;此外,还有摩崖石刻、矿石湖景区、石涌湾遗址等。
自然景观
石景公园
石景公园内奇石嶙峋,有海豹石、巨鲸石、雄鸡石、阴阳石等等,一线天、迷宫等崎岖山路穿插其中,故有“万山群岛第一天然奇石公园”之美誉。到了四、五、六、七月份,此处常有多雾天气,使景区仿若仙境,故有“雾海仙槎”之称。此外,景区内有一条1200余级的石阶景观路通往位于外伶仃岛东北部的大东湾海上娱乐中心。
万山棋局
于外伶仃岛中部的伶仃峰上登高远望,整个万山群岛犹如一把翡翠散落在伶仃洋上,而群岛呈星罗棋布之势,宛如一盘棋局,任由游客指点江山。在不同的季节,随着气候的变化,群岛风云变幻,气象万千,故得名“万山棋局”。
香江海市
外伶仃岛与香港特别行政区隔海相望,是大陆唯一能看到香港市区的海岛。从外伶仃岛中部的伶仃峰上向香港方向眺望,能看到太平山、香港仔、大屿山、南丫岛、长洲岛、青马大桥等。天气晴好时连香港的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都清晰可辨;而在有雾的时节,香港的景色则时隐时现,如海市蜃楼,故得名“香江海市”。
海螺奇石
外伶仃岛有着各种各样形态奇特的礁石,其中海螺奇石就是典型代表。海螺奇石位于外伶仃岛西部的海岸边,形似海螺,相传其背后有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在远古时候,有一个英俊勤劳的渔民小伙子,他为人善良,每日在海上辛勤劳动,且乐于助人。美丽的海螺姑娘爱上了他的勤劳和善良,每天悄悄地上岸至其家里,帮他煮饭、洗衣。在相处过程中二人逐渐相爱,并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有一天伶仃洋上狂风大起,为了救助船上临难的乡亲们,小伙子顶风出海去救人,再也没有回来,而海螺姑娘悲痛欲绝,苦守在海边等自己的心上人回来。在日复一日的等待中,海螺姑娘化成了石头,一直守在海边,遥望着蓝天碧海,等待着心上人归来。
矿石湖
矿石湖位于外伶仃岛南部的塔湾片区,景区内有层次分明的矿山,上面生长着木麻黄、台湾相思、叶子花等植被,绿意盎然。矿山之间,有一湾翡翠碧湖,旅游旺季游客较多,可以站在入口,眺望湖泊景色,临湖打卡纪念。
人文景观
北帝晨钟
外伶仃岛中部的伶仃峰半山腰处有一北帝像,像高8米、重5吨。北帝亦称玄武帝,为司水之神,是道教信仰的尊神,也是依海生存的外伶仃人的守护神,因此该北帝像既有福佑万民的作用,同时也是各方游客相朝拜之所。北帝像旁有一巨钟,一声撼十里,故称“北帝晨钟”。而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北帝像处会举行“北帝诞庙会”,吸引多来自港珠澳三地的渔民和商贾前来参与;2013年,“北帝诞庙会”升级为旅游文化节。
拱桥渡水
拱桥渡水景点位于外伶仃岛西部的伶仃湾广场上,景点主体是伶仃湾上飞架的一座拱桥,气势磅薄;桥上的阶梯被刷成彩虹色,五彩斑斓,如霓虹飞卧碧波之上,故又被称为彩虹桥或情人桥;日落之时,集行人、落日、山海为一体的风景也具有较高观赏价值。
玉带环腰
玉带环腰景点位于外伶仃岛西部,伶仃湾广场两侧。在山腰和礁石丛中,有一条精雕细凿的石头海滨栈道,全长约5公里,也被称为“情侣路”。该栈道建于绿林碧海之间,在其中蜿蜓盤旋,远远望去,如美人腰间玉带,故名“玉带环腰”。一路风景一路情,外伶仃岛的风情,尽在玉带环腰之中。沿着石阶徒步绕岛一周,可以感受到幽雅环境、碧海蓝天、奇礁白浪。
碧海飞霞
碧海飞霞位于外伶仃岛西侧、玉带环腰西北处,外伶仃岛海水湛蓝,可与蓝天融为一体;每当黄昏,海面和天边的云朵因阳光折射而表现为火红色彩;游客可以徜徉于海边、倚栏凭海,危坐于礁石、听渔舟唱晚,故称“碧海飞霞”。其中,“飞霞”二字取自王勃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位于外伶仃岛西侧、玉带环腰东南处,石刻来源于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面对敌方的威助利诱毫不动摇,过零丁洋时写下的《过零丁洋》,表达了他以死殉国的决心。毛泽东主席高度评价文天祥的爱国主义精神,亲笔抄录了《过零丁洋》,并刻在了外伶仃岛西部的一处崖壁上,成为岛中一景,外伶仃岛也因此闻名于世。
石涌湾遗址
石涌湾遗址位于外伶仃岛西北部、担杆镇外伶仃岛小学北边,西距市区越海约60千米。遗址背东南而向西北,处于右屋咀小山与山溪之间的沙滩上,高出海面4米,遗物分布范围约2500平方米,主要有先秦时期和汉代文化遗存。
相关文化
习俗
外伶仃岛上村民每年最大的民俗活动当属农历三月初三“北帝诞”,许多来自港珠澳三地的渔民和商贾参与其中。北帝,即玄武大帝。外伶仃人依海生存,出海捕鱼,靠海谋生。玄武大帝属于水神,位于水源之上,奉祀玄武大帝,祈求他控制水源多寡,可以使水安好流向南方,促进农业、渔业、贸易畅顺。外伶仃岛主峰的北帝庙是万山群岛及港澳渔民祈求出海平安的主要活动场所。在政府的主导下,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日会举行“北帝诞庙会”,活动当天有醒狮、鸣炮、拜天地、巡游、贺诞晚宴等活动,为北帝贺寿,以祈求风调雨顺、渔业丰收、海上贸易顺畅。“北帝诞”现已经成为外伶仃岛文化旅游品牌。
著名人物
谢坚
谢坚是广东省珠海市外伶仃岛邮政所的一名邮政投递员,自1988年退伍以来便进入该邮政所工作。从海军战士到投递战线上的老员工,谢坚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外伶仃岛上,坚持为海岛党、政、军、民提供优质的邮政服务,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好评,不仅被海岛居民昵称为“岛主”, 并被推选为海岛联合党支部书记。
杨艳辉
杨艳辉是外伶仃岛军工站站长、珠海市拥军模范,出身湘籍侗族,后定居于珠海外伶仃岛。杨艳辉年轻时不顾家庭反对与男友结婚,然而不久之后丈夫病逝,她被娘家和夫家同时拒之门外;在无家可归之时,素不相识的珠海军人们对她伸出援手,帮助她度过了难关,因此在此后的十数年中,杨艳辉将军人当作最亲近之人。
杨艳辉到珠海市经济特区粮油特需公司外伶仃岛军工站工作后,负责驻守在外伶仃、北尖等5个守岛部队的粮油蔬菜供应,时常亲力亲为地搬运和装卸部队补给,甚至不顾病痛亲自冒险送军粮出海。杨艳辉还经常购买背心、图书、学习用品等物资赠送给官兵们,因此2000年老兵们退伍时,敲锣打鼓地向她送去了一面锦旗:“深深拥军情,依依惜别意”,以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
艺术作品
诗歌
过零丁洋
文天祥[南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影视作品
《外伶仃岛之恋》
《外伶仃岛之恋》是由本土“95后”导演执导的首部珠海市海岛主题电影,讲述了主角在外伶仃岛邂逅真爱的故事:创业中断的邱桐,与妻子宁丹离了婚,因内心割舍不下与宁丹的感情,重游外伶仃岛(邱桐与宁丹的相识地),却意外救下疑似溺水的少女杨纯依。杨纯依因为前公司老板栽赃嫁祸,被一众投资人追债,无奈之下到岛上投靠舅舅。邱桐与杨纯依变成一对欢喜冤家,也逐渐萌生感情。
该片剧本由长期生活在外伶仃岛的刘钊创作,导演是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的本土“95后”新锐导演梁昱昱,男女主角、主要摄制人员等均来自北京电影学院。主创团队在外伶仃岛和珠海市区取景拍摄,通过影片将珠海旖旎的海岛风光和浪漫风情呈现给观众。万山区和担杆镇对该片的拍摄提供了大力支持,希望通过该片进一步带动外伶仃岛旅游业的发展。
其他
重要事件
1950年7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三九二团和两广纵队炮兵连摧毁踞守于此的国民党残余部队,解放外伶仃岛。
1991年,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视察外伶仃岛时题词“外伶仃岛度假胜地”。
1992年10月16~18日,外伶仃岛石冲湾发生网箱养殖鱼类大批死亡的严重事件,珠海市市担杆镇人民政府向国家环保部门递交“关于调查外伶仃岛石冲湾养殖区海水严重受污的申诉书”,称该案件系因香港方面在长洲岛南面海域倾倒垃圾淤泥造成的海水污染事故,并要求肇事方做出赔偿且转移倾倒区。
2016年9月20日,国家海洋局印发《全国生态岛礁工程“十三五”规划》,在外伶仃岛实施宜居宜游类工程。
所获荣誉
2009年,外伶仃岛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成为珠海首个国家级海岛景区。
2014年12月14日,外伶仃岛入选珠海市“十大美丽海岛”。
2017年5月25日,外伶仃岛获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成为珠海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代表作。
2021年8月,外伶仃村被广东省林业局认定为“2020年广东省森林乡村”。
2023年6月8日,外伶仃岛被国家自然资源部评选为全国33个“和美海岛”之一,并于2023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主会场汕头进行公布。
参考资料
暖春 | 外伶仃岛的春天,治愈又浪漫~. 外伶仃岛旅游度假区微信公众平台.2023-09-22
外伶仃岛.珠海市人民政府.2023-08-10
2014年珠海市海洋知识竞赛暨珠海“十大美丽海岛”评选活动圆满落幕.珠海市水务局.2023-08-11
珠海入选4个!我国首批33个“和美海岛”揭晓.珠海发布.2023-08-23
【多彩乡村】㊴ | 外伶仃村.珠海市人民政府.2023-08-10
格力集团:东澳岛、外伶仃岛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珠海市人民政府.2023-08-10
自然资源部公布“和美海岛”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2023-08-10
“3A”外伶仃发展提速.珠海市人民政府.2023-08-10
有蔚蓝,才有未来!世界海洋日,听鹤洲新区(筹)与大海的故事.珠海万山.2023-08-10
聚焦“百千万工程”!鹤洲新区筹备组借力旅游激发担杆镇海岛经济活力.珠海万山.2023-08-20
打造“3S”海岛景观 | 格力地产承担外伶仃岛海岸线生态修复工程.格力地产.2023-08-23
新建观景平台、修复植被……外伶仃岛“翡翠湖”大变身!.观海融媒.2023-08-20
聚焦“百千万工程”·对话镇街“一把手”|黄静静:借力旅游持续激发海岛经济活力.珠海网.2023-08-21
海螺奇石.珠海市外伶仃岛旅游度假区.2023-07-30
惊艳!外伶仃岛的八大景观,你都见过吗?.外伶仃岛.2023-08-26
外伶仃岛.腾讯地图.2023-10-09
北影班底主创《外伶仃岛之恋》.珠海特区报.2023-09-17
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全国生态岛礁工程“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国家海洋局.2023-09-22
广东省林业局关于公布 2020 年广东省森林乡村名单的通知.广东省林业局.2023-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