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恩墓
吴承恩墓是明代文学家、《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之墓,位于淮安城东南的马甸乡二堡村,大运河东堤东的南干渠东边。墓地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四周以树木为界。墓南有4柱3门带脊檐的牌坊一座。横坊书有楷书“吴承恩之墓”。墓碑的碑文是阴刻楷书“荆府纪善吴公承恩之墓”,同穴还合葬其两位夫人。右后方是其父吴锐坟墓,父子墓穴的位置俗称“怀中抱子”。
吴承恩墓在1974年的一次地方盗墓中被偶然发现。1987年9月吴承恩墓与其故居一道被淮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吴承恩墓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墓地信息
整个墓园坐北朝南,占地3亩,四周以树木为界。墓南有4柱3门带脊檐的牌坊一座。横坊书有楷书“吴承恩之墓”。墓西有古式四角飞翘的凉亭一座,可供游园者小憩。亭北为游人进入墓园的甬道。
吴承恩坟墓的封土直径约5米、高约1.5米,植被覆盖,生机盎然。墓碑的碑文是阴刻楷书“荆府纪善吴公承恩之墓”,同穴还合葬其两位夫人;右后方是其父吴锐坟墓,碑文是阴刻篆体“明吴菊翁之墓”。父子墓穴的位置俗称“怀中抱子”,古人称大吉大利。
墓地发现记
1974年11月初的一个早晨,他刚跨进教室准备给初二的学生们上语文课,就听到室外有人喊:“何老师,‘吴承恩’找到了。”何杰一看是学生郭井爱。郭井爱告诉他,在郭大庄郭井锋家猪圈栏挡处发现有“吴”字的石碑。何杰随郭井爱跑到离学校500多米的郭井锋家猪圈边。何杰仔细观看,是篆字“吴”字,他发现还有其他字:“明菊翁之墓”。
何杰很高兴,凭他知识功底,断定是吴承恩父亲的墓碑。当天,县文化馆派人实地察看,确认石碑是吴承恩之父墓碑。此时,站在一旁的郭井中主动告诉大队干部,他们家还有一块在草堆下。第二天,大队安排郭井道、郭井祥用平车将两块石碑运到县文化馆。同年12月,吴承恩及其父吴锐之墓同时被盗。1975年1月初,《先府宾墓志铭》在淮安区城南十公里许的石塘公社二堡大队出土。
1981年8月,淮安市人民政府组织专人寻访吴承恩墓地,在马甸乡找到了吴承恩棺材前档板(上刻有吴的官衔“荆府纪善”,后被收藏于吴承恩故居),于是找到了吴承恩的墓地。当即清理了墓穴,并将以吴墓为中心的一块三亩地征用下来,在四周挖小渠环绕,建为吴承恩墓园,并建有凉亭、墓坊、墓碑等,供后人凭吊。
1987年9月吴承恩墓与其故居一道被淮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吴承恩墓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
吴承恩墓.淮安市西游记研究会.2023-08-01
亲历者说:吴承恩墓发现记.江苏省情网.2023-08-01
凭吊吴承恩墓园.淮海晚报.2023-08-01
省政府关于公布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江苏省人民政府.2023-08-01